中国建筑史3-2.ppt_第1页
中国建筑史3-2.ppt_第2页
中国建筑史3-2.ppt_第3页
中国建筑史3-2.ppt_第4页
中国建筑史3-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史 授课 张云电话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2011年07月 目录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 20学时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2学时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2学时 第二章城市建设 2学时 第三章住宅与聚落 2学时 第四章宫殿 坛庙和陵墓 2学时 第五章宗教建筑 2学时 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 2学时 第七章建筑意匠 2学时 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特征与详部演变 2学时 第九章清式建筑做法 2学时 第二篇中国近代建筑 4学时 第十章建筑发展状况第十一章城市建设第十二章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第十三章建筑制度与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第十四章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 第三篇中国现代建筑 3学时 第十五章中国现代建筑发展概述第十六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第十七章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第十八章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第十九章台 港 澳的建筑 第三章住宅与聚落 本章重点和难点北京四合院安徽歙县棠樾村课后作业1 草绘三进四合院的平面图 并指出各主要组成部分名称 2 草绘并分析比较乌头门 门楼式大门 广亮大门 金柱大门 垂花门 蛮子门 如意门的特点 课后思考题细读 红楼梦 有关黛玉进府路线及大观园建造过程的章节 第三章住宅与聚落 第一节概说1 住宅形制演变2 住宅构筑类型第二节住宅实例1 北京四合院2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3 河南巩县窑洞4 西藏囊色林主楼第三节聚落实例1 安徽歙县棠樾村2 山西襄汾丁村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二 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三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四 河南巩县窑洞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1 历史沿革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形式 自元代正式建都大都 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 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 衙署 街区 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 据元末熊梦祥所著 析津志 载 大街制 自南至北谓之经 自东至西谓之纬 大街二十四步阔 三百八十四火巷 二十九街通 这里所谓 街通 即今日所称胡同 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元世祖忽必烈诏 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 以赀高 z 有钱人 及居职 在朝廷供职 者为先 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 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 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1 历史沿革 所谓四合 四 指东 西 南 北四面 合 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 形成一个 口 字形的结构 各种形式的四合院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 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2 平面布局特征 三进院的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平面布局以 庭院 为特征 根据主人的地位及基地情况 两胡同之间的隙地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 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 大致可分为大四合 中四合 小四合几种 如两进院 三进院 四进院或五进院 更大的四合院如王府横向还增加了平行的跨院 并设有后花园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 大四合院则多为王府 官衙用房 如北京的恭王府 恭王府及后花园萃锦园 乾隆四十一年 AD1776年 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 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 时称 和第 咸丰元年 AD1851年 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 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 改名恭王府 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某些红学家 周汝昌等 认为此府及花园可能是 红楼梦 中荣宁二府及大观园的原型 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 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 府在前 园在后 南北长约330米 东西宽180余米 占地面积约6 1万平方米 其中王府占地约3 1万平方米 分为中 东 西三路建筑 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2 平面布局特征 三进四合院2 1平面组成 由大门 倒座 垂花门 正房 厢房 耳房 后罩房 前后院 内院 天井 院墙等组成 中轴对称 等级分明 秩序井然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2 平面布局特征 三进四合院2 2平面布局特征第一进院落由前院 外院 大门 倒座 照壁等组成 属于对外接待区 非请莫入 大门处为四合院内外空间的转换 大门不与正房相对 开在前院之东南方向 根据八卦方位 正房坐北为坎宅 开巽门 巽 者是东南方向 在东南方向开门财源滚滚 所以要做 坎宅巽门 为好 大门以东的小院为塾 塾 古代指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 大门以西的房屋为倒座 因其坐南朝北 与正房朝向正好相反 倒座靠近大门的第一间多为男仆居室 其次为客厅 客房或私塾 倒座西头小院内设私厕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2 平面布局特征 三进四合院2 2平面布局特征第二进院落为内院 由垂花门 游廊 正房 厢房 耳房 天井 甬道组成 内院是家庭成员的主要活动场所 外人非请莫入 二门垂花门是内宅的门 位于内院的南北中轴线上 作用是分隔里外院 垂花门外是客厅 门房 车房马号等 外宅 垂花门内是主要起居的卧室 内宅 其高度和华丽程度取决于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内院正北处是正房 上房 主房 为长辈起居处 两侧为东西厢房 为晚辈起居处 房 单面开门窗 外为实墙者 正房 东西厢房 耳房 厅 两面开门窗或四面开门窗者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2 平面布局特征三进四合院2 2平面布局特征由耳房 厢房 山墙院墙组成的空间为 小天井 露地 布置山石花木或用做杂物院 连接和包抄垂花门 厢房和正房的为游廊 以利雨雪天行走 内院铺砖墁甬道 以连接各房 屋前均有台阶 其空地多栽植花木 陈设鱼缸盆栽 家庭成员于此纳凉嬉戏 四合院内的典型生活 天棚鱼缸石榴树 老爷小姐胖丫头 第二节住宅实例 游廊 因位置不同而异名 以利雨雪天行走 抄手游廊 由垂花门两侧向东西向延伸 连接东西厢房山墙处的走廊 窝角游廊 由正房两侧山墙处向东西向沿伸 连接东西厢房山墙处的走廊 檐廊 位于正房和东西厢房正立面前檐柱处的走廊 砖墁甬道 墁 m n 将砖 石块等铺在地面上 如南方宅园中的花街铺地 甬道 庭院里正中的通道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2 平面布局特征 三进四合院2 2平面布局特征第三进院落由后院 后罩房 水井 后门等组成 是家庭服务用区 后罩房有的为未出阁的小姐住处 有的则布置厨房 厕 储藏 仆役住室等 后门多位于西北角一间 以便仆人进出 后院内有水井 提供生活用水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3 大门立面型制3 1类型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 其零配件相当复杂 各部分名称如门楼 门洞 大门扇 门框 腰枋 塞余板 走马板 门枕 连槛 门槛 门簪 大边 抹头 穿带 门心板 门钹 插关 兽面 门钉 门联等等 四合院的大门就由这些零部件组成 大门立面又分为屋宇式大门和墙垣式大门两种 屋宇式大门等级高 又分王府大门 广亮大门 金柱大门 蛮子门 如意门 广亮大门 四合院宅门的一种 属于屋宇式大门 在等级上仅次于王府大门 为高级官员人家使用 位于四合院东南处 占据一间房的位置 门口比较宽大敞亮 广亮大门的门扉设在中柱之间 在檐柱之间 檐枋之下装有雀替 三幅云等饰件 台基较高 雀替是位于檐柱和檐枋之间的木构件 在力学上有一定的作用 但雀替和三幅云更多地是官品的象征 照壁 照壁 又称 影壁 或 屏风墙 一般位于大门内厢耳房山墙上 为我国四合院必有的一种入口对景处理手段 古人称之为 萧墙 因而有 祸起萧墙 之说 照壁可位于大门内 也可位于大门外 前者称为内照壁 后者称为外照壁 照壁平面形状有一字形 八字形等 照壁立面形式分为上 中 下三部分 下为基座 中间为壁心部分 通常由45度角斜放的方砖贴砌而成 上部为墙帽部分 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 大理古城内古色古香的 三滴水 照壁 垂花门 垂花门是四合院的第二道门 位于中轴线砂锅内 因其檐柱不落地 垂吊在屋檐下 称为垂柱 其下有一垂珠 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 故被称为垂花门 俗话说的大家闺秀 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 的 二门 指的就是宅门中的垂花门 垂花门 垂花门的门有两道 一道是在中柱位置上 白天开启 夜间关闭 另一道是在内檐柱位置上的屏门 平时关闭 垂花门 垂柱头部雕饰出莲瓣 串珠 花萼云或石榴头等形状 酷似一对含苞待放的花蕾 这对短柱称为 垂莲柱 联络两垂柱的部件也有很美的雕饰 题材有 子孙万代 岁寒三友 玉棠富贵 福禄寿喜 等 垂花门油漆色彩十分漂亮 檐口椽头椽子油成蓝绿色 望木油成红色 圆椽头油成蓝白黑相套如晕圈之宝珠图案 方椽头则是蓝底子金万字绞或菱花图案 前檐正面中心锦纹 花卉 博古等等 两边倒垂的垂莲柱头根据所雕花纹更是油漆得五彩缤纷 四合院大门 各部分名称 门楼 门洞 大门扇 门框 腰枋 塞余板 走马板 门枕 连槛 门槛 门簪 大边 抹头 穿带 门心板 门钹 插关 兽面 门钉 门联等等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4 主要建筑型制4 1正房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3间 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 中四合院一般是北房5间 3正2耳 大四合院北房开间就大了 为抬梁式结构 砖木砌筑 硬山顶 次要房屋如耳房有用平屋顶 屋顶灰瓦铺砌 王公贵族用琉璃瓦 房屋墙垣厚重 对外不开窗 朝向内庭院的墙开窗采光 室内设炕床冬天取暖 室内分隔有隔断墙 碧纱罩等各种落地罩 天棚用架子与面层组成 面层裱纸糊平或用天花顶格 北京糊顶棚是一门技术 由顶棚到墙壁 窗帘 窗户全部用白纸裱糊 称之 四白到底 普通人家几年裱一次 有钱人家则是 一年四易 室内地面用方砖墁地 室外地面用普通条砖铺地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3间 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 东西厢房各两间 南房 倒座房 3间 卧砖到顶 起脊瓦房 可居一家三辈 祖辈居正房 晚辈居厢房 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 中四合院一般是北房5间 3正2耳 东 西厢房各3间 房前有走廊以避风雨 另以院墙隔为前院 外院 后院 内院 院墙以月亮门相通 前院进深浅显 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 后院为居住房 建筑讲究 层内方砖墁地 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 大宅门 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 7南7北 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 一般是复式四合院 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 院落极多 有前院 后院 东院 西院 正院 偏院 跨院 书房院 围房院 马号 一进 二进 三进 等 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 占地面积极大 萱草 中国的母亲花 学名 Hemerocallisfulva英文名 Daylily 一日百合 别名 金针 黄花菜 忘忧草 疗愁 鹿箭 等名 科属 百合科萱草属 观赏特征 其叶形为扁平状的长线型花形则是于开花期会长出细长绿色的开花枝 花色橙黄 花柄很长 呈为像百合花一样的筒状 花期6月上旬 7月中旬 每花仅放一天 观赏应用 花色鲜艳 栽培容易 且春季萌发早 绿叶成丛极为美观 园林中多丛植或于花境 路旁栽植 萱草类耐半荫 又可做疏林地被植物 植物花语 爱的忘却 忘却一切不愉快的事 萱草 中国的母亲花 诗经 卫风 伯兮 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 朱熹注曰 谖草 令人忘忧 背 北堂也 诗经疏 称 北堂幽暗 可以种萱 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 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 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 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 忘却烦忧 唐朝 孟郊 游子诗 萱草生堂阶 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 不见萱草花 王冕 偶书 今朝风日好 堂前萱草花 持杯为母寿 所喜无喧哗 士大夫住宅形式 北堂 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 是妇女盥洗的处所 后指主妇居留之处 主妇治北堂 膳服适戚疏 母亲的居室 用来尊称别人的母亲 如 令堂 萱堂 北堂千万寿 侍奉有光辉 在古典园林中堂已经成为独立的建筑 如拙政园之远香堂 网师园之万卷堂 百合 学名 Liliumbrowniivar viridulum英文名 Lily花语 顺利 心想事成 祝福 高贵科属 百合科百合属形态特征 百合茎直立 不分枝 草绿色 单叶 互生 狭线形 无叶柄 直接包生于茎杆上 叶脉平行 花着生于茎杆顶端 呈总状花序 簇生或单生 花冠较大 花筒较长 呈漏斗形喇叭状 花落结长椭圆形蒴果 主要应用价值在于观赏 有些品种可作为蔬菜食用和药用 勿忘我 学名 Myosotissylvatica英文名 Forget me not花语 永恒的爱科属 紫草科勿忘草属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高15 30cm 全株光滑无毛 茎不分枝 叶大部分基生 平铺地面 具短柄 柄有翅 叶片倒卵状匙形 长8 10cm 宽3 6cm 先端圆形 基部渐狭成短柄 边缘具微波状齿 下面羽状叶脉明显 茎生叶对生 2 3对 无柄 匙形 长1 5 2cm 宽0 7 7cm 先端钝 基部圆 半抱茎 边缘具波状齿 勿忘我适应力强 喜干燥 凉爽的气候 忌湿热 喜光 耐旱 生长适温为20 25 适合在疏松 肥沃 排水良好的微碱性土壤中生长 凤仙花 拉丁学名ImpatiensbalsaminaL 英文名 touch me not花语 依恋的爱科属 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中国俗名 又名指甲花 染指甲花 小桃红 透骨草 洒金花 急性子 凤仙透骨草等 一年生草本花卉 高30 90cm 披针形的叶子互生 长约16厘米 顶端渐尖 边缘有锐齿 基部楔形 叶柄附近有几对腺体 成熟果荚到一定时候崩裂 发射种子 以此来繁衍后代 是一种无性繁殖的花 性喜阳光 怕湿 耐热不耐寒 原产中国和印度常用于花坛 花镜 或丛植 群植于园林 也可盆栽观赏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5 其他5 1窗户和槛墙都嵌在上槛 无下槛 及左右抱柱中间的大框子里 上扇都可支起 下扇一般固定 冬季糊窗多用高丽纸或者玻璃纸 自内视外则明 自外视内则暗 既防止寒气内侵 又能保持室内光线充足 夏季糊窗用纱或冷布 这是京南各县用木同织出的窗纱 似布而又非布 可透风透气 解除室内暑热 冷布外面加幅纸 白天卷起 夜晚放下 因此又称 卷窗 有的人家则采用上支下摘的窗户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5 其他5 2北京冬季和春季风沙较多 居民住宅多用门帘遮挡 一般人家 冬季要挂有夹板的棉门帘 春 秋挂夹门帘 夏季挂竹门帘 贫苦人家则可用稻草帘或破毡帘 门帘可吊起 上 中 下三部分装夹板的目的是为增加重量 以免得被风掀起 后来 门帘被风门所取代 但夏天仍然用竹帘 凉快透亮而实用 查阅 红楼梦 关于门帘描写的段落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5 其他5 3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 院内种树种花幽雅宜人 有丁香 海棠 榆叶梅 山桃花 枣树等 除栽种外 还可盆栽 水养 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 夹竹桃 金桂 银桂 杜鹃 栀子等等 种石榴取石榴 多子 之兆 阶前花圃中有草茉莉 凤仙花 牵牛花 扁豆花等 南方多在堂前庭两侧对称种植桂花和玉兰 意 金玉满堂 5 4四合院内生活用水的排泄多采用渗坑的形式 俗称 渗井 渗沟 雨水的排除 下雨时由于四合院房屋多为双坡屋顶 水会集中到院落中 在中央甬道会有集水槽 或者是暗渠 连接到东南角 进入四合院外的暗渠或明渠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5 其他5 5路线 广亮大门 金柱大门 蛮子门 如意门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特点 广亮大门的门扉设在中柱之间金柱大门其门扉是设在前檐金柱之间 蛮子门是将门扉安装在前檐檐柱间 门扉外面不留容身的空间 如意门是在前檐柱间砌墙 在墙上居中留一個尺寸适中的门洞装上门扉 恭王府及后花园萃锦园 乾隆四十一年 1776年 和珅开始在东依前海 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 时称 和第 嘉庆四年 1799年 和珅因罪被赐死 该住宅一度改为庆王府 咸丰元年 1851年 改赐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弈欣 始称恭王府 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嘉庆皇帝开列和绅的12大罪中 就有一项 逾制 意思是和绅的住宅使用了和身份不相称的 龙纹饰 和 黄色琉璃瓦 诏书曰 罪臣和绅宅第中 逾越为臣制度 竟修庆颐堂 与大内宁寿宫并无二致 不知是何肝胆 宅院中广设路灯 殿宇高至超制 在景山之上竟能独望其宅 突兀崛起于周遭府邸 高大显赫 轴线赫然 色彩耀然 欲与紫禁媲美否 朕不知此人究欲何为 实不知是何肺腑 恭王府及后花园萃锦园 现位于北京西城区柳荫街甲14号 什刹海西北角 什刹海也写作 十刹海 四周原有十座佛寺 故有此称 水面指前海 后海 西海 又名积水潭 三块水面 为了与北海 中海 南海前三海区别 被称作后三海 恭王府及后花园萃锦园 某些红学家 周汝昌等 认为此府及花园可能是 红楼梦 中荣宁二府及大观园的原型 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 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 府在前 园在后 南北长约330米 东西宽180余米 占地面积约6 1万平方米 其中王府占地约3 1万平方米 分为中 东 西三路建筑 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大观园 位于北京西城区南菜园护城河畔 原址为明清两代皇家菜园 明代曾在此设 嘉疏署 始建于1984年 1986年部分对外开放 1989年全部开放 全园面积12 5公顷 建筑面积8千多平方米 开辟水系2 4万平方米 堆山叠石6万土石方 全园有庭院景区五处 自然景区三处 佛寺景区一处 殿宇景区一处 共有景点四十多个 大观园精细全图 清 陆子常绘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6 其他地区的四合院如山西 陕西一带的四合院民居 院落是一个南北长而东西窄的纵长方形 而滇 川等地的四合院 庭院又多为东西长而南北窄的横长方形 江南许多地区的四合院 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 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 房屋相连 东西 南北四面房屋并不独立存在 所以南方人将庭院称为 天井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6 其他地区的四合院云南 一颗印 住宅 正房三间 左右各有两间耳房 前面临街一面是倒座 中间为住宅大门 四周房屋都是两层 天井围在中央 住宅外面都用高墙 很少开窗 整个外观方方整整 如一块印章 所以俗称为 一颗印 大门居中 门内设倒座或门廊 三间四耳倒八尺 是 一颗印 的最典型的格局 建筑为穿斗式构架 外包土墙或土坯墙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一 北京四合院6 其他地区的四合院云南一颗印住宅 正房底层明间为堂屋 餐室 楼层明间为粮仓 上下层次间作居室 耳房底层作厨房 柴草房或畜廊 楼层作居室 正房与两侧耳房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 无平台 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 正房楼层 布置十分紧凑 云南 一颗印 住宅 第二节住宅实例 二 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长江下游苏南地区的住宅型制有几种类型 1 城市官式住宅平面布局纵深若干间 横向平行有二三条轴线 从大门起 轴线上排列门厅 轿厅 门楼 大厅 正房 建筑之间为很小的院子相隔 两侧轴线排列花厅 书房 卧室 小花园 戏台等 2 民间小型住宅平面多不规则 主体建筑仍成天井式围合 但大门顺应街道 出现斜入 侧入和利用周边不规则地形作花园的情形 第二节住宅实例 二 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3 乡镇天井式住宅 吴县东山秋官第尊让堂3 1平面布局平面对称布局 南北中轴线上依次布局着门屋 轿厅 仪门 大厅 楼房等建筑 吴县东山秋官第尊让堂为明代建筑 平面呈倒 凸 字形 第一个小口为三合院 楼层围合成一天井 大口为五开间的楼层建筑和两厢房围合一天井而成 两口之间有横向的院子和廊连接 成为备弄 正中设内门 有内外之分 两组建筑均为楼层 天井高深 透风量大 备弄和后院均为楼房建筑和高墙间隔隙的形成 通风采光效果很好 减少了太阳辐射 又凉爽宜人 占地面积小 是明清时期经济富庶 人口众多的江南中下游地区的典型住宅形式 第二节住宅实例 二 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3 乡镇天井式住宅 吴县东山秋官第尊让堂3 2结构 梁架正间为抬梁式 次间和边贴为穿斗式 使得大堂室内空间开敞 楼上立柱和下层柱并不对齐 上层柱立于梁上 底层梁较大 梁架构件 梁采用月梁式 梁端砍杀成扁作 上承檩条 下和大斗交接 蓟剌重量直接由两层斗栱通过大斗传递到梁上 为加强稳定性 两侧用蝴蝶木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三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1 概念 土楼是客家人的住宅 出于移民的缘故 以群聚一楼为主要方式 楼高耸而墙厚实 用土夯筑而成 2 平面形制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堪称客家住宅的典范 平面为圆楼和方楼 2 1以祠堂为中心 是客家聚族而居生活的必须内容 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正中心 2 2无论圆楼 方楼 弧形楼 均中轴对称 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式性质 2 3基本居住模式是单元式住宅 圆楼以承启楼为例 布局上有四环 中心为大厅 建祠堂 内一圈为平房 最外一环底层用作厨房 畜圈 杂用 二楼贮躲 一二楼对外不开窗 上两层为卧室 由于内环和祠堂较低矮 内院个卧室采光透风良好 方楼以遗经楼为例 以三座并列 5层正楼为主体 以正楼前大厅为中心 左右前方均4层回廊式围楼 构成回字形楼群 永定承启楼 平面布局 三门 三公井 里外共四圈 中心为祖堂和大厅 内一圈为平房 外一圈为2层 最外一圈直径72米 高12 4米 4层 底层做厨房 畜舍 杂用 二楼为储藏 1 2楼外墙对外不开窗 3 4层为卧室 通过回廊连通各室 永定承启楼 内圈低矮 外圈高大 以利内院各卧室通风采光 永定遗经楼 永定遗经楼 平面布局 以正楼前大厅为中心 左右前方均为4层回廊式围楼 楼前有几十平方米的石坪 石坪左右建学堂 石坪尽处是大门楼 高6米 宽4米 气势恢宏 永定遗经楼剖面图 第二节住宅实例 三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3 客家土楼的技术条件3 1出于防卫要求 土墙外墙高大厚实 福建永定一带土楼墙厚1 1 5米 3 2地处南方留意防晒 在内墙 天井 走廊 窗口处及屋顶部分 将檐口伸出 利用建筑物的阴影 减少太阳辐射热 3 3在建筑物内部 采用活动式屏门等 空间开敞 通透 3 4外环楼层开箭窗 呈梯形 外小内大 既利于防卫 有适宜人住 3 5选址留意风水 保存北方住宅坐北朝南的习惯 宅基 负阴抱阳 客家土楼南北兼得 有因地制宜进行创造 是移民文化在住宅中的典型体现 第二节住宅实例 四 河南巩县窑洞1 类型 河南巩县处于黄土高原南缘 土层较厚 天气干燥 适宜开挖窑洞 窑洞形式如下 1 1开敞式靠崖窑 背靠土崖或石崖 但以背靠土崖为多 前临开阔的沟川和流水 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靠山式 一种是沿沟式 如巩县康店村中的明清 康百万庄园 窑群 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规模最大的靠崖窑住宅群 1 2下沉式窑院 是在没有自然崖面的情况下 于平地下挖竖穴成院 再由院内四壁开挖窑洞的方式 用坡道将窑院与地面联系 四周每孔窑洞面向中央 以庭院将分散的各个居住空间联系起来 形成整体 如巩县西村乡 康店乡 孝义镇的窑洞 1 3砖砌的锢窑 锢 g 本义是指用熔化的金属堵塞空隙 锢窑 如果没有适宜的地方开挖窑洞 也可以在地面之上 仿窑洞的空间形态 用土坯 砖或石等建筑材料 建造独立的窑洞 称为锢窑 它的室内空间为拱券形 与一般窑洞相同 在外观上是在拱券顶上敷盖土层做成平屋顶 这样做除了美观外 利用土的重压还可以有利于拱体的牢固 平屋顶上可以晾晒粮食等 如巩县新中乡张诰庄园锢窑群 第二节住宅实例 四 河南巩县窑洞1 类型1 1开敞式靠崖窑 巩县康店村中的明清 康百万庄园 窑群 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规模最大的靠崖窑住宅群 占地64 300平方米 整个窑群依黄土崖头呈折线布置 组成了五个并列的窑房混合有9大建筑群体 310个生活区 31处院子和73个窑洞 北部的五个院落 由东向西依次排列为花楼重辉院 秀芝亭院 克慎厥猷院 知所止院和芝兰茂院 康百万庄园 窑群 康百万庄园 窑群 康百万庄园 窑群 第二节住宅实例 四 河南巩县窑洞1 类型1 2下沉式窑院 是在没有自然崖面的情况下 于平地下挖竖穴成院 再由院内四壁开挖窑洞的方式 用坡道将窑院与地面联系 四周每孔窑洞面向中央 以庭院将分散的各个居住空间联系起来 形成整体 豫西张村塬附近的下沉式窑院景观 在地坑院内 一门三窗的 九五窑 是整个院子的主房 进入每家的院子 都要穿过一个地道似的走廊 第二节住宅实例 四 河南巩县窑洞1 类型1 3砖砌的锢窑 锢窑代表是巩县新中乡张诰庄园锢窑群 窑前两侧为明柱外廊歇山式厢房 形成独立庭院 各层窑洞设外梯上下贯通 形成高低错落 层次丰富的窑洞景观 锢窑 第二节住宅实例 四 河南巩县窑洞2 构筑以向土层方向求得空间 少占覆地为原则 以拱券为结构特征 需要多室时 可横向并联几窑 也可纵深发展 形成相串的 套窑 也有大窑一端挖小窑的 拐窑 还有与大窑相垂直的 母子窑 3 窑洞口装饰 一般窑口空气充足 安排灶 炕及日常起居 深处用于储藏 窑脸饰砖 或成圆券形 或仿木雕以垂花门式 窑洞口装饰 窑脸饰砖 或圆券形 或仿木雕以垂花门式 第三节聚落实例 一 安徽歙县棠樾村二 山西襄汾丁村聚落 史记 五帝纪 一年而所居成聚 二年成邑 三年成都 说文解字 聚 会也 按 邑落曰聚 今曰邨 曰镇 北方曰集皆是 村是聚落的一种形态 村的形成和发展有两大关键因素 一是地缘 二是血缘 前者决定生存条件和环境 后者关系到聚落地凝聚力和子孙后代的发展 村不仅仅是聚落 同时在祭祀 共有水面管理方面等 具有很明确的村落共同体的性质 安徽歙县棠樾村和山西襄汾丁村为典型实例 第三节聚落实例 一 安徽歙县棠樾村安徽歙县棠樾村为一典型实例 棠樾村选址符合风水学中的所谓 枕山 环水 面屏 的原则 它背枕龙山 远处以富亭山为屏 南临沃野 丰乐河由西向东穿流而过 周围树木茂盛 是高于一般农人境界又脱离于市井奢侈的桃花源般的居住之地 1 历史沿革 1 1村名 棠樾 二字 来源于 诗经 甘棠 篇中的故事 台伯推行周文王政令 深入民间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 甚得民心 后来特意保护那棵甘棠 让它枝叶茂盛 清荫满地 因而把 棠荫 一词喻为 德政 棠樾的 樾 字 即指树荫而言 1 2鲍姓 属东晋咸和年间新安太守鲍弘的后裔 原居丰乐河南岸的金圭坦 鲍屯 鲍弘的十世孙萝节居徽郡河西坞至十二世的鲍荣 称棠樾派之始祖 第三节聚落实例 一 安徽歙县棠樾村1 历史沿革 1 3南宋建炎年间 约1130年 在徽州府任职的鲍荣 他看到棠樾环境很好 便在棠樾村坪头建了一所别墅 生前还把早逝的妻子 孺人葬在园内 即今村中之鲍氏始祖墓园 到了鲍荣的曾孙鲍居美 才将全家从徽州府西门河西搬到棠樾来 经过数十年的经营 到元代玉正年间 1341 1368 棠樾村中生产 生活设施都有了良好的基础 棠樾村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 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 以忠 孝 节 义的顺序相向排列 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 都是旌表棠樾人的 忠孝节义 的 在牌坊群旁 还有男女二祠 建筑规模宏大 砖木石雕特别精致 近年已修复如旧 第三节聚落实例 一 安徽歙县棠樾村2 规划布局特点 2 1选址 符合风水所谓 枕山 环水 面屏 的原则 2 2特征 1 水系建立的重要性 引水进村 一股水自东山槐塘而来 过村北流入横路塘 另一股在村西沿灵山山脉下至西沙溪 后被引入村从村南绕过 与前股水灾骢步亭汇合 流至七星墩处 村中还有一条东西向的暗通流水 埋设在主要街道下面 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用水 2 祭奠建筑繁多 突出宗教礼节 慈孝堂 第一座祠堂 之后又陆续增建一些 还建有牌坊 社 亭和书院 3 棠樾水口 设在村里巽位吉方的东南角 即七星墩处 七星墩水口以人工砌7个土墩 墩上植树以障风蓄水 墩尽处跨水建桥和义善亭 这组水口建筑 成为棠樾村口地标 第三节聚落实例 一 安徽歙县棠樾村 棠樾村 第三节聚落实例 一 安徽歙县棠樾村2 规划布局特点 2 3主要建筑 1 慈孝里坊 为旌表宋末处士鲍佘岩 鲍寿逊父子而建 据史书记载 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 烧杀掳掠 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 并要二人杀一 请他们决定谁死谁生 孰料父子争死 以求他生 感天动地 连乱军也不忍下刀 后朝廷为旌表他们 赐建此坊 清乾隆皇帝也曾为鲍氏宗祠题联曰 慈孝天下无双里 锦秀江南第一乡 还有明永乐皇帝的诗句 诗曰 父遭盗缚迫凶危 生死存亡在一时 鲍家父母全仁孝 留取声名照古今 2 鲍灿孝行坊 建于明嘉靖初年 牌坊额题 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 据 歙县志棠樾村 记载 鲍灿读书通达 不求仕进 其母两脚病疽 延医多年无效 鲍灿事母 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 终至痊愈 其孝行感动乡里 经请旨建造此坊 因鲍灿曾孙鲍象贤是工部尚书 故赠兵部右侍郎衔 第三节聚落实例 一 安徽歙县棠樾村2 规划布局特点 2 3主要建筑 3 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 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 额刻 矢贞全孝 立节完孤 据县棠樾村志记载 汪氏为棠樾人 25岁守寡 45岁去世 守节20个春秋 4 乐善好施坊 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 据传 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 忠 孝 节 牌坊 独缺 义 字坊 其村鲍氏世家至鲍漱芳时 官至两淮盐运使司 掌握江南盐业命脉 他欲求皇帝恩准赐建 义 字坊 以光宗耀祖 便捐粮十万担 捐银三万两 修筑河堤八百里 发放三省军饷 此举获得朝廷恩准 于是 在棠樾村头又多了一座 好善乐施 的义字牌坊 5 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 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 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 节劲三冬 脉存一线 而建 据县志记载 吴氏 嘉定人 22岁嫁入棠樾 时小姑生病 她昼夜护理 29岁时丈夫去世 她立节守志 尽心抚养前室之子 直至其成家立业 吴氏守寡31年 60岁辞世 第三节聚落实例 一 安徽歙县棠樾村2 规划布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