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湖七月半讲解晚明小品在我国散文史上占有一席地位。明代正统诗文在前后七子复古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充斥着字摹句比的拟古之作,蹈袭前人,毫无生气。公安、竟陵派的袁宏道等人相率起来反对,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袁宏道叙小修诗)。晚明小品就是这种文学主张在散文创作中的实践。这些小品文,大都直抒胸臆,信笔写出,叙事、写景、抒情,短小精悍,流丽清新。作家执笔时,不是代圣人立言,也不墨守某种写作程式,不造作,不虚饰,而是以平易流畅的语言极自然地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其中佳作,不乏浓郁的诗情,优美的意境。 张岱是晚明小品的代表作家,西湖七月半是他的代表作。这篇文章选自他的散文小品集陶庵梦忆卷七。陶庵是张岱的号。这本集子创作于他入清以后,在奇情壮采中寄寓着身世之感。他原是一个大家子弟,一直过着富贵豪华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遥思往事,忆即书之”,“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陶庵梦忆自序)。五十年“繁华靡丽,过眼皆空”,如梦境似的朦胧而又清晰,他追忆、怀想,发而为文,既表现了对往日繁华生活的怀恋,又时时透露出国破家亡的隐悲。 西湖七月半是对昔日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风习和情景的追忆,通过具体生动的描绘,表现了作者清高自傲的思想和风雅不俗的情趣。文章有景有情,情景相生,是记叙文,也是抒情文。文笔简洁优美,活泼清新,颇富情趣,表现了张岱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这篇文章构想新奇,不落俗套。“西湖七月半”,概括了文章要写的地点、时间。西湖为风景秀美的胜地,七月半是素月生辉的良夕,这该是一个写月景的好题目。但作者偏能别出奇想,全文力避正面写看月而重点去写看人,却又妙在写看人并未离开写看月:是在看月之夜看各色各样的看月或不看月之人;又是从写看人出发,最后还归结到写看月上。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首句即干净利落地落到题目上,然而出人意表,起笔就撇开写看月而引入写看人。看似大煞风景之笔,实为文思流宕、开拓奇境之笔。有此一句,下文便放笔去写西湖七月半的五类游人,写出他们不同的身分、地位、情态、格调。 作者观察细致,写得具体、准确、生动。对五类人并未进行评论,只作客观描述,但作者的爱憎褒贬,态度十分鲜明,从对各类人物情态的生动描绘中,读者已不难窥见作者本人的思想风貌。第一类是达官贵人,坐着高高的楼船,奏着热闹的箫鼓,摆着丰美的筵席,灯火辉惶,倡仆丛杂。这是“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见”字用得准确,说明这流人不仅无意于看月,甚且连月也未曾见,使人疑其不知有月。第二类是富贵之家的“名娃闺秀”,也是高坐楼船,却是喧呼嘻笑,左顾右盼。他们与第一类不同,只是“环坐露台”,属于“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后面三类人都看月,但情形又各不相同。第四类是一帮衣冠不整,酒醉饭饱,呼嘈杂的无赖子弟。他们看月,也看人(看月和不看月的人),什么都看,实又什么都无心看、不懂得看,所以是“实无一看者”。这类人身分情调与上两类大别,而在不懂得欣赏月景上却又毫无二致。第三、第五两类是一些情志高洁的风雅之士,作者以“浅斟低唱,弱管轻丝”写其闲静(虽有声歌却轻柔而不喧闹),以“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写其雅洁。这两类才是真正看月的,情趣相近,又并不完全相同:前者看月而不避人看其看月,后者看月而不喜人看其看月。字里行间,明显地流露出作者对他们的赞赏,并引为同调。作者对五类人的态度,含蓄而又鲜明,以其是否有意于看月和懂不懂得看月,别雅俗,定好恶,不仅隽永别致地抒发了自己鄙视庸俗的思想感情,而且为末段写看月时“呼客纵饮”、“往通声气”预作了布置。 第二段以“一无所见”与首段的“一无可看”相呼应,进一步以鄙视嘲笑的态度写杭人七月半游湖的情景。上段分类描述,此段则总写热闹场面。“避月如仇”四字,将全段描写重点摆到那些徒好看月之名,一味追赶热闹,既无意于看月亦不懂得看月的人们身上。作者写场面气氛,抓住特点,用笔精炼,极为生动传神。他先从听觉写:“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仅十二个字就渲染出一种与赏月极不协调的纷乱嘈杂气氛。接下去从视觉写:“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写夜深人散情景,又以“喝道”、“簇拥”、“逐队”等作进一步点染。写七月半杭人游湖盛况,却整段不及一月字。作者显然是有意避月以写人,即以人,写景,撇开大自然的月景,而着意去描绘一幅形形色色人物活动的风俗画。 末段方是看月正文。“吾辈始舣舟近岸。”一个“始”字即将笔墨调到写看月上来。转换如此轻熟自然。“吾辈”二字则明显地表现了一种卑视尘俗的意味。是在将种种鄙陋人物之种种恶俗情态和热闹场面看尽之后,才转而写到自身的活动赏月。这段看月文章,从前两段看人的文章反逼出来,两相映衬,便愈能见出看月之妙,也愈能见出赏月人之雅。因此,作者用墨不多,感情的抒发却显得酣畅淋漓。由点到面,由人及己,从分类介绍到总写场面,从写人进而写月,前后形成鲜明的比照:人声鼓吹时是那样喧闹,人散月出时是那样清幽。两种境界,两种天地,两样情感。全文写月不过两句:一句是“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洗的意思)面”,从湖光山色写其皎洁;一句是“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从人的感受写其清凉。寥寥数语,绘出一幅西湖月景图,充满诗情画意。这样,虽然全文的重点在写看人,而其立意却仍在写看月,以他人之无意于看月和不懂得看月,来衬托自己(及与自己同调的一群)领略湖山月色之美的清兴,进而抒写了卑视庸俗之辈的清高雅洁的思想情趣。 作者抒情不浅不露,含蓄隽永,主要采用寓情于景的写法。通读全篇,就会感到前两段似乎无一字言情,实际却是句句写景,句句有情。即以末段而论,直接抒写作者内心感情的也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呼客纵饮”和“吾辈纵舟”的“纵”字,写出饮酒赏月时的无拘无碍、痛快淋漓;一个是“香气拍人,清梦甚惬”的“惬”字,写出诗情画意之中畅快适意、令人心醉的感受。这两个字在表达感情上能显得这样丰厚、饱满、酣畅,是因为有前两段文字反衬,是因为有生动传神的描写支撑。抒情散文单靠堆砌色彩强烈的词藻,往往单薄苍白,无济于事。 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跟作者巧于用字和安排句式有关。在通常情况下,作文要避忌一个字在同一句或前后句中重复使用。作者却有意采用这种方法,不仅不给人单调和累赘之感,相反造成一种特殊的情味,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第一段文字不长,却一连用了二十三个“看”字。首先是写五类人,每类均以“其一看之”的句式排出,不仅对五种人分类显豁,令人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重复用“看之”作结,传达出一种冷眼旁观的意味,表现了一种轻嘲微讽的感情色彩。其次,这段文章虽然没有一个字写到作者的活动,由于反复使用“看”字,作者便以一个导游者兼评论者的身分出现在文章里,不仅带领读者看各色各样人物的表演,而且还不露声色地指点我们怎样欣赏他们的表演。这段文章,妙在无一处有作者,又无一处无作者,而且还处处带进读者,这跟“看”字用得好分不开。第三,有时在一句中相间连用几个“看”字,如“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用四个);“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用七个)。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几层意思的曲折变化,语句本身传达出一种轻俏活泼的情味。 五类人,有同有异,同中有异。作者除直接描述外,还巧妙地通过字法来显示,用笔既省俭,表现又准确。“亦船亦楼”,“亦船亦声歌”:“亦”字显示了不同类人之间相同的一面;“不舟不车,不衫不帻”:“不”字显示了这类人在身分、风貌上的独异。同为“亦”字,在不同句子的不同位置上,显示的意义也各不相同:“亦在月下,亦看月”,是跟前一类人比较而言,意思是同在月下,同样看月;“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是就看月者自身而言,意思是他们这也看,那也看。第五类“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者”,同为看月的雅士,但与第三类“浅斟低唱”者又不全相同:“不见其看月之态”是其一,“亦不作意看者”是其二:“不”“亦”二字,将其间细微的差别准确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段写游人看月的纷扰杂乱情景,用了两组排比句式。第一组三个短句连用六个“如”字;第二组四个短句用了四个不同的动词:“击”、“触”、“摩”、“看”,同样是准确精炼,以少胜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些都是文章的细微之处,谈来不免近于琐碎。但是传情达意要曲尽其妙,细致准确,活泼而富于情趣,也是不可不注意的。而这,正是这篇文章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 关于晚明小品,鲁迅先生曾作过全面评价,有肯定,也有批评。他说:“明末的小品虽然比较的颓放,却并非全是吟风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对于小品文的作者,他说:“有国时是高人,没国时还不失为逸士。逸士也得有资格,首先即在超然,士所以超庸奴,逸所以超责任”。(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对于张岱的小品文,我们正该用这样的眼光去分析。在文章里,他对那些只图满足于声歌之娱、宴游之乐的达官贵人投以轻蔑的嘲笑,自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所沾沾自喜的不过是既“超庸奴”又“超责任”的高人逸士的风雅情怀,在我们今天看来,其格调也是并不太高的。但文章构思精巧,描写缜密,确实写得清隽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在艺术表现上有其独特之处,可供我们借鉴。 【说明】这篇文章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张岱(约),字宗子,又字石工,号陶庵,山阴(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官僚家庭,本人却没有做过官。明朝灭亡后,他隐居山中,保持民族气节,写了很多著作,反映了他对国破家亡的感慨,流露了追怀故国、热爱乡土的爱国思想。著作有石匮书、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和琅嬛文集等。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胜会。楼船:装有楼阁的游船。箫鼓: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吹箫击鼓。峨冠:贵族戴高高的的帽子。优傒():即倡优、仆从。 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名娃闺秀:年轻美女、大家闺秀。童娈:美童。露台:楼船上的平台。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管、丝:指乐器。这句是说轻轻地弹奏乐器。竹肉相发,竹,指箫管等乐器,肉,指歌喉,箫管伴着歌声,发出声音。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不舟不车:不乘船也不坐车。衫,衣衫;帻(),古代男子包发的头巾。这句是指衣冠不整齐。跻():登,上升。这里意思是挤进人丛之中。昭庆:即昭庆寺;它与断桥都是西湖名胜。()呼:狂呼乱叫。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轻幌:细薄的帏幔。茶铛():煮茶的一种小锅。旋:快,旋煮,意思是一锅接一锅地煮。素瓷:指雅洁而精致的茶杯。邀:请,请月亮一起来坐,实际上是说坐在月下。逃嚣里湖:逃避喧哗吵闹于里湖。里湖,西湖的苏堤以西部分。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巳出酉归,巳,巳时,上午九十一时。酉,酉时,下午五七时。好名:追求虚名。犒门军:犒赏守门士兵。擎燎:举着火把。速舟子:催促船伕;急放:赶快划船。二鼓:即二更天,晚上十时开始。如沸如撼:好象开了锅,好象山在撼动。如魇()如呓():魇,指梦中遇见可怕的事发出的惊叫。呓,梦话。这句意思是好象在梦中说话、惊叫。皂隶:小衙役,因为他们穿青衣,故名。怖以关门:以关闭城门来警告。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舣()舟:整船着岸。颒()面:洗脸,意思是说,湖面重新露出明洁的面貌。通声气:打招呼,联系。韵友:风雅之友。杯箸()安:放好酒杯筷子。拍人:扑人。惬():快意,满足。 译文 西湖的七月十五,没有任何可看的,只有七月十五这一天的游人还可以看看。七月十五的游人,可以分成五类去看,一类,乘坐高高的楼船,奏着热闹的箫鼓,戴着华贵的帽子,摆着丰美的宴席,灯火辉煌,歌妓仆役旁列,各种声响和光亮交织在一起,名为看月而实际上看不到月的人,可以看看。一类,也坐船,船上也有高楼,年轻美女、大家闺秀,带着美丽的小童,欢笑喧哗响成一片,围坐在楼船的平台上,左顾右盼,身在月下而实际上并不看月的人,可以看看。一类,也是坐船,也是满船的歌声,有名的歌妓和悠闲的僧人,慢慢地喝酒,低回宛转地歌唱,轻轻地弹奏着乐器,箫管伴和着歌声,也在月下,也看月而又想让别人看他们看月的人,可以看看。一类,不乘车也不坐船,衣冠不整,酒醉饭饱,互相呼唤,三五成群,挤入人丛之中,一会儿窜到昭庆寺,一会儿又跑到断桥,狂呼乱叫,嘈杂不堪,假装酒醉,唱着不成调儿的曲子,也看月,也看那些看月的人,也看那些不看月的人,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的人,可以看看。一类,乘坐挂着薄帏的小船,摆着洁净的桌椅,温暖的火炉,茶锅里一次一次煮着茶,雅洁的瓷杯轻轻地传递,知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小学三年级班级疫情防控安全工作计划
- 婚庆公司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 医疗质量安全创新管理改进措施
- 农业大数据平台-洞察及研究
- 2025年车载导航行业投资趋势与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古代书画行业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绿色环保建筑设计行业投资趋势与盈利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止吐药和止恶心药物行业前景分析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
-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班级管理计划
- 安顺康闽果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40吨年糕生产线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邹平梁邹矿业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学校宿舍楼建筑装饰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技术经济分析
- 外脚手架监理实施细则
- 高考688个高频词汇 word版
- 氟化工艺课件
- 项目融资概述课件
- 社会调查与统计第四章抽样
- 《国际结算(第五版)》第九章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 2022年云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塑胶操场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