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及说明: 1考试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及答题卡上姓名、考试号填写清楚。 2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请用0.5毫米黑色水笔答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披靡奢靡 记载下载 沉湎缅怀 押解解甲归田 B殷勤殷红 龟裂龟甲 绯红菲薄 讥诮悄无声息 C月晕晕车 槛车门槛 粮囤囤积 强迫差强人意 D逶迤委屈 朔漠溯源 桎梏枯槁 崩溃振聋发聩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B有些人认为民间泥塑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C以发给每人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家建筑公司的做法只能是 扬汤止沸,对问题的解决是毫无帮助的。 D孩子刚进入高中,家长们就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真是无所不至。3阅读下表,概括表格所包含的三条值得注意的信息,(4分)答: 4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幅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竹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叶嘉传苏轼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闺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传:传车,驿站的车马。饫(y):饱闻,所闻已多。山薮:山野草莽。苶(ni):疲倦。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欧阳疾嘉初进有宠 疾:厌恶;憎恨 C命左右仆于地 仆:放倒;推倒 D遂得爵其子 爵:封爵;授官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叶嘉有“节操”的一组是(3分)( ) 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嘉容貌如铁,禀质刚劲 叶嘉真清白之士也 神茶思困,颇思嘉 不喜城邑,惟乐山居 竭力许国,不为身计 A B C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树立气节操守。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本文是一篇寓言,写的是茶叶,但通篇无一“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武夷,悦之,遂家焉。(3分)译文: (2)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3分)译文: (3)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4分)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达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卢挚【双调】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注】凉州:即凉州曲。本为唐天宝年间乐曲。 (1)“按锦瑟”句与曲中哪句相照应?(2分) (2)“月满西楼”中的“满”字极为传神,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3)曲子前三名胜和后三句都在写景,但表达感情有所不同,试作分析。(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3)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4)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5)西当太白有鸟道, 。 (李白蜀道难)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8)度尽劫波兄弟在, 。 (鲁迅题三义塔)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扑进画框韩少功 我一眼就看上了这片湖水。 汽车爬高已经力不从心的时候,车头大喘一声,突然一落。一片巨大的蓝色冷不防冒出来,使乘客们的心境顿时空阔和清凉。前面还在修路,汽车停在大坝上,不能再往前走了。乘客如果还要前行,投访蓝色水面那一边的迷蒙之处,就只能收拾自己的行李,疲惫地去水边找船。 我从没见过这个水库它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是我离开了这里之后。我熟悉水库出现以前的老山。当时这里也有知青点,其中大部分是我中学的同学,曾给我提供过红薯和糍粑,用竹筒一次次为我吹燃火塘里的火苗。他们落户的地点,如今已被大水淹没,一片碧波浩渺中无处可寻。当机动木船突突突犁开碧浪,我没有参与本地船客们的说笑,只是默默地观察和测量着水面。我知道,就在此刻,就在脚下,在船下暗无天日的水深之处,有我熟悉的石阶和墙垣正在飘移,有我熟悉的灶台和门槛已经残腐,正在被鱼虾探访。某一块石板上可能还留有我当年的刻痕:一个不成形的棋盘。 米狗子,骨架子,虱婆子,小猪,高丽这些读者所陌生的绰号不用我记忆就能脱口而出。他们是我知青年代的朋友,是深深水底的一只只故事,足以让我思绪暗涌。三十年前飞鸟各投林,弹指之间已不觉老之将至他们此刻的睡梦里是否正有一线突突突的声音飘过?机船剪破一匹匹水中的山林倒影,绕过一个个湖心荒岛,进入了老山一道越来越窄的皱折,沉落在两山间一道越来越窄的天空之下。我感觉到这船不光是在空间里航行,而且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画廊里巡游,驶入古人幽深的诗境。 我用手机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在柴油机的轰闹中听不太清楚,只听到他一句惊讶:“你在哪里?你真的去了八溪?”他是说这个乡的名字。 为什么不? “你就打算住在那里?” 不行吗? 我觉得他的停顿有些奇怪。 融入山水的生活,经常流汗劳动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自由和最清洁的生活?接近土地和五谷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我被城市接纳和滋养了三十年,如果不故作矫情,当心怀感激和长存思念。我的很多亲人和朋友都在城市。我的工作也离不开轰轰城市。但城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越来越陌生,在我的急匆匆上下班的线路两旁与我越来越没有关系,很难被我细看一眼;在媒体中的罪案新闻和八卦新闻中与我也格格不入,哪怕看一眼也会心生厌倦。我一直不愿被城市的高楼所挤压,不愿被城市的噪声所烧灼,不愿被城市的电梯和沙发一次次拘押。大街上汽车交织如梭的钢铁鼠流,还有楼墙上布满空调机盒子的钢铁肉斑,如同现代的鼠疫和麻疯,更让我一次次惊悚,差点以为古代灾疫又一次入城。侏罗纪也出现了,水泥的巨蜥和水泥的恐龙已经以立交桥的名义,张牙舞爪扑向了我的窗口。 (11)“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12)酒吧里的男女们疲惫地追问,大多找不出答案。就像一台老式留声机出了故障,唱针永远停留在不断反复的这一句,无法再读取后续的声音。这些男女通常会在自己的墙头挂一些带框的风光照片或风光绘画,算是他们记忆童年和记忆大自然的三两存根,或者是对自己许诺美好未来的几张期票。未来迟迟无法兑现,也许永远无法兑现他们是被什么力量久久困锁在画框之外?对于都市人来说,画框里的山山水水真是那样遥不可及? (13)我不相信,于是扑嗵一声扑进画框里来了。 (选自韩少功山南水北,有删改)11请分析第一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12请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现特色?(6分)13第段如果去掉似乎并不影响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表达,分析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4分)14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我不相信,于是扑嗵一声扑进画框里来了”所包含的丰富意蕴。(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移民作家奈保尔的文化心理与文化身份 奈保尔出生于印度,但印度无法成为奈保尔精神的家园,因为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文化心理上那个国家对他来说都太遥远了。而另一方面,奈保尔对于特尼尼达那个殖民地社会的认识也无法让他在此找到文化的依靠。 一个人在年幼时期所受到的母国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容易在自然认同的心理植入文化的种子,从而形成文化雏形。如果在地理、政治等条件不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这种文化心理将得到加强,从而形成比较持久的文化心理特征。因此我们把这个早期的文化摄入期,叫做文化心理的哺乳期。这一切对于幼年的奈保尔来说,是有着必然的影响。但毕竟地理条件发生了变化,特尼尼达毕竟不是真正的印度,奈保尔所受到的印度文化的影响也就具有了间接性,在他文化的哺乳期,留下了较大的可变空间。 奈保尔在远离印度,愤然抛开特尼尼达的一切之后,这个苦苦寻求精神家园的寻根者却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依靠。这个暂时无法自我确认文化身份的“空心人”处于文化心理悬挂的状态之中。 文化身份无法得到确认的奈保尔在帝国的土地上挣扎着生活了下来。这个过程是长久的,他内心的痛苦也渐渐随着这个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心理变化而减轻,这种变化就是文化心理置换。就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被另一个家庭收养,开始的时候他是不愿意的,不习惯的,努力地想找到原来的某种依靠。但当他发现这一切已经变得不可能的时候,他开始适应了下来,按照“新家”的一切规矩和原则开始新的生活。于是,他接受了帝国的价值观,戴上了西方社会所谓的“普世文明”的眼镜,充当了西方殖民文化的辩护人。 完成了文化心理置换的奈保尔用西方文明和帝国文化为他准备的那副眼镜观察他曾经的祖国。结果这趟旅程让他惊讶地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尼尼达原来是个半生不熟的社会,中美洲的入丑陋得无法形容,那里除了自然风光没有任何值得人们称道的东西。 在西方得到一些喝彩之后,奈保尔将这种鼓励带到对其他社会的描述中去。他看上了非洲,主要是那个地方与他的故乡特尼尼达有着相似的遭遇。在其代表作河湾这部作品中他再次使用了嘲讽的手段,借萨林姆在非洲的经历,对那里的社会进行了“康拉德式”的描述。在他看来,非洲成了毫无文化的丛林社会,无休止地复制殖民者文化的社会,政治上独裁,精神上盲目崇拜的魔域。 这样一来,他的作品在第三世界(包括在印度和特尼尼达)引起极大的抗议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