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常见问题.doc_第1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常见问题.doc_第2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常见问题.doc_第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常见问题.doc_第4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常见问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常见问题一、主要症状,诊断及诊断依据主要症状:情绪、行为、社会交往(疑病时有躯体症状)诊断及依据:1先进行诊断:精神病性障碍2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不统一,主客观不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没有自知力,无主动求医希望,逻辑思维紊乱,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因此可考虑诊断为精神病。3初始反应强烈,幻听、妄想等症状持续长达半年,充分泛化,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经无法正常上学或者工作,严重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等出现,说明问题严重,可诊断为精神病。4该求助者为青年,首次发病,主要症状为逻辑思维混乱,有幻觉、妄想等,因此诊断为精神病。1 先进行诊断:非精神病性障碍、常形2排除精神病的可能: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人格稳定,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医,无感知觉异常,无逻辑思维紊乱,未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排除重性精神病。3求助者心理冲突由现实刺激引发(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冲突具有道德性质,判断为常形,下一步考虑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41求助者心理冲突由现实刺激引发,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较短(不间断1月,间断2月),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基本保持正常,效率有所下降),未泛化(不良情绪由最初刺激引发),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42 1、有强烈的现实刺激引发2、持续2月以上,半年以下3、难以解脱,社会功能一定程度影响4、内容充分泛化5、反应强度强烈,判断为严重心理问题。1先进行诊断: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变形)2排除精神病的可能: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人格稳定,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医,无感知觉异常,无逻辑思维紊乱,未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排除重性精神病。3求助者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内容充分泛化,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功能。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及病程上得分x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41该案例的主要症状为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有自杀倾向),以上症状持续至少两年,且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因此判断为抑郁性神经症。(不典型的神经症)42本案例主要症状为高度敏感、偏执,在多家医院均不能确诊的情况下,仍确认自己患了疾病,有反复就医行为,有持久的内心痛苦不能自己解决,因此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43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害怕与处境不相称,感到痛苦,且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对所怕处境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因此诊断为恐怖性神经症。44强迫症状;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并存;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因此诊断为恐怖性神经症。45以焦虑为原发症状,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而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焦虑性神经症。46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易兴奋又易疲劳),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情绪症状),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紧张性头痛或肌肉疼痛),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上述情况对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可诊断为神经衰弱。5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二、各类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无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症虽然有神经衰弱的症状,但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兴趣减退,有企图自杀和自杀行为,本案例的无此典型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焦虑为原发症状,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的情况而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本案例的焦虑为继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疑病症的伴发症状,因此可以焦虑症。4与恐怖性神经症相鉴别: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本案例虽有恐惧的症状,但属于正常情感体验,且恐惧不是主要症状。5与躯体疾病相鉴别(疑病性神经症时):三、分析问题原因1.生物原因:疾病,生长发育期(如,女性,18岁,青春期)2.社会原因:家庭教育、负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间的关系3.心理原因:1)存在认知错误2)情绪方面的原因3)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或反复就医)4)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内向四、诊断程序1分析该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2分析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3分析该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会受到影响。4分析该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5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相鉴别。五、附加心理测验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询其病理人格特征以及做精神病的鉴别诊断。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其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以评估其在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验,以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以及程度。5UPI: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六、评估咨询时间和效果、远程疗效评估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2、在咨询结束前3、在咨询结束追踪复查时效果:1该求助者的主观体验。2该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3该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价。4心理测验的结果。5咨询师的观察。七、采集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的提纲。P9答:(1)身份资料。(2)来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 (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 (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工作记录。(10)娱乐。 (11)性欲的发展。 (12)婚姻及家庭资料。 (13)社会基础。 (14)自我描述。 (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 (16)对未来的看法。 (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八、摄入性谈话注意事项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2提问中避免失误。3在摄人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人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6给束语要诚恳、客气。九、目前资料进行整理1、精神状态:注意力、记忆力、自控能力差,易激惹、情绪急躁、爱发脾气(内感性不适、思维、情绪、意志行为、个性:精分)2、生理状态: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疲劳、全身酸痛3、社会功能:1)工作、学习2)社会交往,与外界接触不良十、确定谈话内容和范围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谈话。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十二、对谈话内容选择把握的原则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切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 7谈话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十三、如何拟定目标并判断咨询目标是有效的 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协商不能确定,以求助者目标为主。拟定目标是: (1)近期目标:(2)远期目标: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 1具体。不具体-难操作和判断,具体-容易见效果。受终极目标指引,不孤立。 2可行。不可行-超出求助者或咨询师可能的水平-很难达到。经济条件等。 3积极。是积极的,符合人们发展的需要。 4双方可以接受。共同商定。若有差异交流来修正。无法协调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咨询师不认可中止咨询或转介。 5属于心理学性质。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6可以评估。无法评估-不称其为目标。及时评估-看到进步,鼓舞双方信心,发现不足,及时调整目标或措施。 7多层次统一。眼前-长远;特殊-一般;局部-整体。案例问答题参考模版一、 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1.精神状态: A 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敏感)B 情绪、情感表现(经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脾气暴躁,烦闷,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C 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劲头不足等) D 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 身体状态: A 有无躯体异常感觉 (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头晕,头痛,睡眠差)B 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C、既往病史3 社会功能状态: A 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 B 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回避,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夫妻关系紧张) 二、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1.心理方面: 如焦虑、抑郁、恐惧、情感低落、感觉过敏、思维迟缓、意志缺乏、强迫思维等。2.躯体方面:头痛、睡眠差、食欲下降、全身疲惫等3.行为方面:如回避、强迫、退缩等。4.社会功能方面:如与不敢和人说话,与同事关系较差工作效率下降等。三、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1、心理测验的结果2、既往病史、家族史、教养史等:性欲发展情况,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3、案例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4、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5、个人成长史、早年的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的变化及评价6、个性特征,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7、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交往情况8、对未来的希望四、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2和3的评定至少要考虑三个月的情况,时间太短不可靠。)总分为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总分不小于6分,神经症诊断成立。五、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下诊断:1、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2、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诊断依据:(分别举例)如:神经症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是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2、诊断神经症:根据内心冲突已经变形;精神痛苦程度较大;病程持续时间持久;社会功能受损;内容充分泛化;通过以上几点分析,该案例符合神经症的诊断。3、从症状方面分析符合哪一类的神经症(分别举例)如:社交恐怖症对照CCMD3的标准,根据求助者的主要表现为:害怕与处境不相称;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回避行为导致社会功能受损;且害怕的对象为人际接触,在人群中被人审视。所以诊断为社交恐怖症。如:焦虑症对照CCMD3的标准,根据求助者的主要表现为:有焦虑的情绪体验,多是对未来的担心;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存在躯体的运动性不安。所以诊断为焦虑症。如:强迫症求助者存在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内心痛苦,无法摆脱等如:疑病症求助者存在持久的疑病观念,坚信自己身患重病,各种检查的阴性结果和医生的解释不能消除他的疑虑等。举例(严重心理问题)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是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2、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强烈刺激: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着痛苦情绪。时间持久: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反应强烈: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社会功能受损: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反应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所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举例:(一般心理问题)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是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2、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现实因素激发: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较短: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社会功能保持常态:生活、学习、社交基本维持正常,但效率有所下降。反应没有泛化: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举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是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重性精神病。2、对照该案例,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内心冲突已变形;持续时间未超过三个月;精神痛苦较难解决,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有一定程度影响,但严重程度未达到神经症诊断标准;内容已泛化。分析以上几点,该案例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六、对本案例的诊断及诊断程序是什么?举例:严重心理问题诊断程序:(参照三级教材44页)1、有强烈现实刺激引起2、求助者内心冲突属于常形,有现实意义,道德色彩,有求治的愿望,主动求医。3、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有一定程度影响。4、求助者的问题无器质性病变作基础。5、综合以上分析,排除精神病、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七、还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可能需要做的鉴别诊断有: (以一般心理问题为例)1) 与重性精神病鉴别:根据三原则,无妄想、无幻觉、自知力2) 与神经症进行鉴别:从内心冲突,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几方面来分析。3) 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现实刺激强度不强烈,时间不长、未泛化等八、 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生理原因:a) 生理功能改变 青春期、更年期b) 躯体疾病 c) 生物年龄 d) 性别因素 社会原因: a) 生活事件 家庭学校教育、负性生活事件b) 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原因:具体案例可从认知、行为(缺乏策略和技巧)、情绪(不能自行解决)、个性(求完美、好胜、无法正视挫折)九、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举例(如:神经症)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主客观统一性原则;知情意不协调;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异常范围。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她表现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说明其自知力完整。十、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通常根据以下几点根据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1)临床症状表现(2)求助者的自知力(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4)求助者本人的痛苦(5)问题持续时间(6)问题是否泛化(7)心理测量量表的评定十一、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存在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即对心理不健康问题进行分类。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3、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十二、 依据本案例,您认为需要选择何种量表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量表选择的原则: 1) 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量化问题严重程度。如判断求助者焦虑情绪的程度,可选用SAS等。 2) 用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问卷和量表,探求引发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如探索求助者焦虑的人格因素,选择EPQ等。 3) 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探究远期影响因素。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了解两年以内的重大事件等等。 4) 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测验的种类: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量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