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现代文阅读理解.doc_第1页
初一现代文阅读理解.doc_第2页
初一现代文阅读理解.doc_第3页
初一现代文阅读理解.doc_第4页
初一现代文阅读理解.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年后,我们能烧“冰”?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16.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17.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18.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9.划线句中的“据”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0.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10年后,我们能烧“冰”?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16.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17.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 18.文中划 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9.划 句中的“据”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0.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16.答案:“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评分:本题2分,不得超过字,意思对即可17.答案:利: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弊: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不易开采和运输评分:本题共4分,每个方面答对得2分18.答案:作比较、列数字具体准确的突出了可燃冰燃烧产生的热值大,及其所含有机碳总量高19.不能去掉,“据”字说明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去掉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20 答案提示:方案中要结合可燃冰的特点进行设计,体现如何解决“甲烷气的大量散失”和“不易开采和运输”这些问题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张晓风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再见!”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他欣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拉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骇,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材以小见大,反映了父母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令人回味无穷 B本文多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C本文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这渲染了母亲对孩子成长的焦虑之情 D本文在结构上突出的特点是倒叙法的运用,巧设悬念,耐人寻味 12文章第段中加点的“欣然”和“循规蹈矩”反映了小男孩当时怎样的心理? 欣然: 循规蹈矩: 13文章第段加点的“你”指代什么?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你”? 14“我”尽管将孩子交给社会,但仍有许多忧虑第段主要写了“我”的哪些忧虑? 15“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中“琼浆”“ 醍醐”在文中共同的意思是 16.作者将母子关系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张晓风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再见!”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他欣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拉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骇,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选材以小见大,反映了父母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令人回味无穷 B本文多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C本文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这渲染了母亲对孩子成长的焦虑之情 D本文在结构上突出的特点是倒叙法的运用,巧设悬念,耐人寻味 12文章第段中加点的“欣然”和“循规蹈矩”反映了小男孩当时怎样的心理? 欣然: 循规蹈矩: 13文章第段加点的“你”指代什么?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你”? 14“我”尽管将孩子交给社会,但仍有许多忧虑第段主要写了“我”的哪些忧虑? 15“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中“琼浆”“ 醍醐”在文中共同的意思是 16.作者将母子关系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11C 12欣然:生动表现出孩子第一次独自上学时的新奇、喜悦心情 循规蹈矩:体现出孩子听话及略显胆怯的心理 13学校 寄寓了一个母亲对学校对社会的殷切希望 14对获得什么样的知识的忧虑 15精华(智慧) 16两种说法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