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阅读题.doc_第1页
初一文言文阅读题.doc_第2页
初一文言文阅读题.doc_第3页
初一文言文阅读题.doc_第4页
初一文言文阅读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一、童趣阅读题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选文第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2选文第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句子是_。3第段间有什么关系?4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5生活中,你有过作者描述的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二、论语十则练习1填空:(19分)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 ,字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 、 、 “五经”指_、_、_、_、_。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_,_。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论语() 不愠() 三省() 罔() 殆()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8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诲女知之乎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6)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恕: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4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6分)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任重而道远() 择其善者而从之()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4分)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4分) 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 三世说新语两则咏雪一、词语积累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差(ch)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1.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2.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n)疏中的“言语”一门。三、内容点击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四、阅读探究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 舍(sh)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二)通假字 不同“否”。二、文学常识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三、内容点击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四、阅读探究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不讲信用,粗野无礼。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五、迁移拓展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3. 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如“王戎识李”。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5.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王冕四岁作画; 曹植七岁作诗;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司马光砸缸。(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4分)2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_。(3分)3释词:(4分)日中:( ) 舍去:( )无礼:( ) 引之:( )4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分)5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6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3分)7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 (二)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平不详)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指入侵的军队)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损害,毁坏)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这里是表示轻蔑的称呼),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世说新语)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4分)友人语巨伯曰(语: )吾今死矣,子可去(子: )败义以求生(败: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委:)2、翻译下列句子:(6分)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3、作者把人物的生活常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来写,所写生活常态是,特定环境是指,这样更有利于刻画人物。(4分)4、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4分)5、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一句可以看出。(3分)四、阅读山市,回答15题。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1.我能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相顾惊疑 连亘六七里 中有楼若者 惟危楼一座 裁如星点 或凭或立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3.简要赏析“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一句中的“插”字的表达效果。我的赏析: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山市幻景的?依据是什么?我的理解: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对于许多的自然现象不能给予科学的解释。你除山市外,还知道哪些现象古人不能解释而把它们付诸神话故事?至少写两个。 我的积累: 假如你随着某旅游团在沙漠地区或大海游玩,恰巧出现文中所描述的这种景象,你该如何向游客们解释这一自然现象?我的解说: 五、古代寓言两则1填空(1)塞翁失马选自: 此书为西汉淮南王 编纂。成语: 出自于此。(2)智子疑邻选自: 作者是: (时代)末期著名思想家: (姓名)。2注音 塞翁: 此何遽不为福乎: 堕而折其髀: 此独以跛之故: 3解释划线词语(1)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不筑,将有盗: (3)暮而果大亡其财: (4)马无故亡而入胡: (5)其邻人之父亦云: (6)其父曰:(7)宋有富人: (8) 家富良马: (9)天雨墙坏:(10)居数月: (11)丁壮者引弦而战: (12)死者十九:4解释下面的句子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不为福乎?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5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六、课内古时词名句积累与赏析l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汉曹操观沧海【简析】借助奇特想像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l 海日生残夜,江春如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简析】新旧事物交替,表明时间匆匆过,抒写出淡淡的乡愁,同时也给人以希望。蕴含的哲理:旧事物是蕴含在新事物之中的,新事物定能冲破重重阻碍,发展壮大起来。l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简析】选取具有初春特征的典型事物,在动态中将春的活力,苏醒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