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1页
六月份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2页
六月份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3页
六月份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4页
六月份初一语文第六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涟水县红日中学“六步循环”教学案年级:初一 学科 :语文 编写人: 张家桃 审核人:张业飞 日期2016/5/24课题:沁园春 雪(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能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2、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3、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三、自学交流(一)自主学习1、介绍毛泽东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概括。)2、读准字音:沁 qn 莽莽 mng mng 分外妖娆 fn ro 数风流人物 sh 折腰 zh 思汗 hn 稍逊风骚 xn so 还看今朝 zho3、听朗诵,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二)合作交流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但没有一个“白”,请问作者用了哪些词表达洁白?2、再看下阕写了什么内容? “江山折腰。”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3、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 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四、展示点评1、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深情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试举例说明。2、多角度赏析:这首词除了词语经过千锤百炼,运用得贴切、传神以外,精妙绝伦之处比比皆是。请你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五、达标检测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沁园春( )莽莽( ) 妖娆( )分外( ) 稍逊( )风骚 ( ) 思汗 ( ) 数风流人物( )今朝( )二、填空。1、这首词的上阕写 。其中前三句是写,“望”字以下是 写。另外,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 景;“须”字以下是 景,即想象雪过天晴之景。2、词的下阕是评论 ,抒发 。其中前两句起 作用。“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 ,后三句属 。3、这首词抒发了对 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 和无比坚定的 。三、背诵默写1、本词主题句_2、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3、上阕中具体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4、上阕想象描写的诗句_5、上下阕之间承上启下的诗句_6、下阕中评论古代帝王的诗句_7、沁园春雪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抱负?四、同步解读8、词的上阕属于静态描写的句子是 ;属于动态描写的句子是 。9、上阕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下阕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10、下阕中“秦皇”指,“汉武”指,“唐宗”指,“宋祖”指,“成吉思汗”指。六、反馈反思涟水县红日中学“六步循环”教学案年级:初一 学科 :语文 编写人: 周加云 审核人: 张业飞 日期2016/5/24课题:卜算子 咏梅(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体会两首词的寓意、作者的感情;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二、教学重难点比较阅读两首词的异同点;感悟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三、自学交流(一)自主学习1、解题:卜算子:词牌名。咏梅:诗的题目。小序:交代写作的缘起。反其意: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写梅花为了表现什么?(二)合作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毛泽东词,注意:情感、语气、语调及重读。合理想像理解词意:微风细雨把春姑娘给送回来了,天空中飞起了雪花儿,早早地迎接春天的到来。已经是高高的悬崖上冰冻百丈的时候,却还有梅花的花枝在俏丽地招展。梅花虽俏丽却并不和百花争着显示自己在春天的艳丽、出众,她只是把春天到来的讯息向大伙儿通报。等到山野上百花盛开群芳烂漫的时候,你看,梅花在花丛中笑得正欢呢。赏析: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动人形象。(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赞颂了梅花 品格。(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赞颂了梅花 。(3)一个“俏”有什么作用?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陆游词,注意:情感、语气、语调及重读。想像理解词意:在驿站的外面,在断桥旁边,无人过问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黄昏时候,你已经受不起孤独与忧愁,哪里还能再忍受狂风暴雨的摧残?!你无意苦苦争夺在春天里争妍斗艳,你任凭百紫千红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谢后被踏成泥土,碾作尘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却永远不会消散!(1)概括词上下片的大意。(2)词的上片有哪些意象? (3)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4)词的上片表达“梅”怎样的品格? (5)词的下片表达了梅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6)词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用梅花的意象来表现自己情操的?四、展示点评比较阅读: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异同?五、达标检测一、请你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诗句。1、居高声自远, 。 2、 ,鸣噪自纷纷。3、 ,苦竹丛深日向西。4、山舞银蛇, , 。5、 _,她在丛中笑。6、已是悬崖百丈冰, 。二、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三、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四、1、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的哪些优秀品质?2、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拟人等,请分别写出例句。3、说说你对“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词的理解。五、写出两三句咏梅的诗句。六、反馈反思涟水县红日中学“六步循环”教学案年级:初一 学科 :语文 编写人:翟美琴 审核人:张业飞 日期2016/5/24课题:木兰诗(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互文、对偶、排比的句子;2、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3、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互文、对偶、排比的句子;2、感受木兰形象,熟悉木兰性格。三、自学交流(一)自主学习字音字形机杼声( ) 军帖( ) 可汗大点兵( )( ) 鞍鞯( ) 辔头( ) 燕山胡骑鸣啾啾( )( ) 鸣jin jin( ) 赴rng( )机 金tuo( ) 阿姊( ) 著( )我旧时裳( ) 磨刀霍霍( )(二)合作交流阅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思考、填空:理清情节:木兰停机( )决心( )从军( )奔赴( )十年( )拒赏( )回家乡与亲人( )。四、展示点评(1)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2) 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五、达标检测理解性默写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重点句子翻译(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六、反馈反思涟水县红日中学“六步循环”教学案年级:初一 学科 :语文 编写人:张业飞 审核人:翟美琴 日期2016/5/24课题:观刈麦(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赏析体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拓展引导,关注社会热点,感恩幸福生活。二、教学重难点1、诵读、理解、赏析;2、体会感情、把握主旨。三、自学交流(一)自主学习字音字形dn( )食 xing( )田 灼( )热 荷( )担走近作者:本文作者_ _,_ _(朝代)作家,字 _ _号_ _。你读过他的诗有 (二)合作交流阅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1)本诗写了几个场景?(2)这两个场景各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出来的?(3)请你想像一下丰收的场景和农民挥汗如雨割麦、拾麦者诉说时的情景。(4) 赋税本来是用来干什么的?可是封建社会的赋税被用来干什么了?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四、展示点评文中除了写了农人、拾麦者,还写了什么人?(诗人)他在干什么?(旁观)他属于什么阶层?这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五、达标检测1、默写 观刈麦 2、理解性默写(1)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 (2)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句子是: (3)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一句是: (4)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5)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 六、反馈反思涟水县红日中学“六步循环”教学案年级:初一 学科 :语文 编写人:张建武 审核人:张业飞 日期2016/5/24课题:破阵子(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达到背默 ; 2、通过小组活动,整体感知该词内容;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祖国诗词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 2、品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自学交流(一)自主学习1、如果你是辛弃疾纪念馆的一名导游,请根据你的预习,用3050字介绍辛弃疾。2、读背的第一要求是:读准字音。请读准加线字的字音。 陈同甫 麾下炙 五十弦 的卢 霹雳3、读背的第二要求是:认准字形。请在文中用红笔标出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4、读背的第四要求是:读出变化和感情。请小组讨论该词中(1)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急切; (2)哪一句应读得最激昂;(3)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深情; (4)哪一句应停顿最长。(二)合作交流如果你有幸主演辛弃疾,通过读本词:(1)你认为辛弃疾是一位 爱国 的人,是一位 有雄心壮志 的人,是一位 立志报国 的人,也是一位 报国无门的人,也是一位 壮志难酬、无奈悲愤 的人。四、展示点评赏析方法指导:1、用什么方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切入点) 2、写什么内容(包括事件、感情、情境等)3、写得怎样(比如:比喻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对比的作用是强调突出某一方。)请从本词中自选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做赏析。五、达标检测(一)默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二)填空1、这首词表达作者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直接表达词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词句是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着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两个细节中可以看出。3、词中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4、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战斗情绪的两联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用原文填空)的雄心壮志,根据你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这种雄心壮志指的是 8、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 等。(三)重点句子理解、赏析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答:2、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答: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答: 六、反馈反思涟水县红日中学“六步循环”教学案年级:初一 学科 :语文 编写人:单红 审核人:张业飞 日期2016/5/24课题:回延安(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体会诗中运用比兴方法和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学习运用比兴方法和修辞方法。 2、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感情。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感情。三、自学交流(一)自主学习1、诗歌分五个部分,各有侧重;2、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了什么?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怎样的情感?3、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 4、“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诗歌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二)合作交流5、第三部分,主要写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见。读这节,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6、“母亲延安换新衣”,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方法?诗歌第四部分,是怎样来具体写“换新衣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7、结尾一部分,写到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想一想,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8、诗歌的结尾两句是:“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这首诗是1956年3月9日于延安写的,当时作者并没有离开延安。那么,这样的结尾,是不是有问题呢?四、展示点评五、达标检测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四月的微雨,沾湿了芳草如荫的杏花村;牧童的短笛;沙哑了络绎不绝的断魂人;杜牧的诗行,流淌了悠悠岁月的tin静心怀。时光流金,即使推后七十年、一百年,清明,chn朴的千年民风,我依然把你铭记,无论支撑你的是金璧辉煌,还是断垣颓壁。 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绎 _,垣 _ 给文段中拼音写汉字。tin静 _,chn朴 _ 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_改为:_,_改为:_2、诗、文名句填空 居高声自远,_。虞世南蝉 _,鸣噪自纷纷。 万籁此俱寂,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金猴奋起千钧棒,_。毛泽东和郭沫若同志 最是一年春好处,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寺门尚远花光来,_。李广田花潮 横眉冷对千夫指,_。鲁迅自嘲 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诵读诗歌,了解大意,体味感情。(1)回延安第一部分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表现了 ;“千声万声呼唤你”表达了 ;“母亲延安”的表达作用是 ;“一头扑进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 的心情。(2)回延安中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 。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六、反馈反思涟水县红日中学“六步循环”教学案年级:初一 学科 :语文 编写人:王燕春 审核人:张业飞 日期2016/5/24课题:再别康桥(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康桥情结。2、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3、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意境。二、教学重难点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三、自学交流(一)自主学习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是正确理解诗歌情感的有效途径)徐志摩是怎样的一个人,再别康桥是怎样的一首诗呢?2、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3、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说说每一节包含着怎样的画面?(二)合作交流品味五、六节。(1)请大家看到第五节和第六节。齐读。这两节的感情相同吗? (2)我为什么不能放歌呢? (3)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4)大家再看到“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一句,究竟是谁在沉默?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品味第一节和第七节。 (1)作者再来康桥有什么特点?什么轻? (2)“轻轻的“,写了作者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别康桥的情景,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连用三个,达到了一种什么效果? (3)第一节里面,诗人写到“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明明是不能带走的为什么徐志摩还要说不带走呢? (4)最后一节为什么又不说“轻轻的”而又变成“悄悄的”? 那怎么不是其他的,如“静静的”“慢慢的”“默默的”? 四、展示点评五、达标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青荇( ) 长篙( ) 漫溯( ) 笙箫(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1)根据背景资料,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2)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的哪些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3)诗人告别时,做了哪些事(动作)3、诵读诗歌,了解大意,体味感情。(1)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 ;“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 抒发了 ;“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 等复杂感情。(2)读再别康桥的感受像( )A、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B、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C、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D、聆听阿丙的二泉映月(3)再别康桥中我认为用得最好的词是 ,理由是 ;写得最好的句子是 ,理由是 。(4)再别康桥中写诗人荡舟河上寻梦的句子是 , ; , 。5、修改病句。 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 通过这次上岗前的集中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语文老师绘声绘色地经常向我们介绍小说新作。 六、反馈反思涟水县红日中学“六步循环”教学案年级:初一 学科 :语文 编写人:张家桃 审核人:张业飞 日期2016/5/24课题:歌词三首(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精炼形象的语言,理解歌词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歌词的内涵和感情;通过对歌,词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的研究,体悟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特点。2、从总体上感受歌曲旋律带来的美感;高唱三首歌曲;研究各首歌词的思想内容,概括全词的中心意思。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3、树立崇高的爱国思想;对新生活、新时代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二、教学重难点1、本文重点是研究各首歌词的思想内容,可采取先分后总的方法,从研究层次人手,再概括全词的中心意思。2、对歌词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的研究,要求学生把歌词当作诗歌来朗读,要读出感情。三、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梦萦( ) 烙印( ) 炊烟( ) 抽穗( ) 梳妆( )我的中国心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歌词大意 第一层(第14行) 第二层(第512行) 第三层(第1316行) 3、这首歌词反复提到的中心词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词语?(二)合作交流1、人有国籍之分,心怎么有国籍呢?唱歌人的身份从哪里体现出来?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这里指什么?(可联想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意象。)3、“重千斤”指的什么分量?“澎湃”是指什么?在希望的田野上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歌词大意 第一层(第18行) 第二层(第916行) 第三层(第1724行) 画龙点睛:“希望的田野”,指充满希望的大地。大地充满希望,也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充满希望。2、文中三个排比句分别歌颂了什么?3、说家乡在田野上,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说理想也在田野上?4、每一层的最后两行都运用倒装,有什么作用?5、优美歌词摘抄: 五、展示点评:六、反馈反思:涟水县红日中学“六步循环”教学案年级:初一 学科 :语文 编写人:周加云 审核人:张业飞 日期2016/5/24课题:歌词三首(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精炼形象的语言,理解歌词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歌词的内涵和感情;通过对歌词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的研究,体悟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特点。2、从总体上感受歌曲旋律带来的美感;高唱三首歌曲;研究各首歌词的思想内容,概括全词的中心意思。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3、树立崇高的爱国思想;对新生活、新时代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二、教学重难点1、研究各首歌词的思想内容,可采取先分后总的方法,从研究层次入手,再概括全词的中心意思。2、对歌词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的研究,要求学生把歌词当作诗歌来朗读,要读出感情。三、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狂澜( ) 屏障( ) 体魄( ) 一泻万丈(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歌词大意,并说说: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地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第层(从“我”到“南北两面”): 第二层(由“啊!黄河!”到“发扬滋长”): 第三层(最后四行): (二)合作交流4、第一段,朗诵词开宗明义地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精神?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5、望黄河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6、优美歌词摘抄 四、展示点评:五、达标检测: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曾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