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1页
长兴县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2页
长兴县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3页
长兴县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4页
长兴县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兴县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分析一、对试卷评价及试卷质量分析根据成绩统计显示,本次高一期中县统考化学成绩,客观题54分,县均得分37.85分,得分率70.09%。主观题共46分,县均得分25.40分,得分率55.22%。全卷满分值100分, 县均得分63.25分,得分率63.25%。本次期中高一化学试卷较好地体现了当前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从巩固和测试检查学生对高一内容的角度,紧紧抓住“双基”知识,试题实用、灵活,具有较高的评价测试效度。化学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均无超越化学课程标准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的规定的范围,重点对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进行了考查,各题均为考生所熟悉的知识内容。但题量有所增加,题目难度、梯度上,尚欠缺。各题平均分及难度统计 (满分值100分)题 号1234567891011平均分1.672.471.952.042.061.522.572.122.682.092.09难度系数0.560.820.650.680.690.510.860.710.890.700.7题 号1213141516171819-2021平均分1.311.822.302.442.072.132.5310.245.29难度系数0.440.610.770.810.690.710.840.640.66题 号22-2324-25总平均分7.452.4263.25难度系数0.620.240.63本次测试,暴露出学生存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完整、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化学实验能力、思维的变通性都较差等问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进一步严格要求,重视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可采取多提问,多动笔,边总结边纠正的方法。(1)审题是最大的障碍:应学会抠题眼,看清关键字词和符号,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然后仔细琢磨,体会命题意图,降低过失性失分。(2)规范用语,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做到简答完整,要点准确,语言简练,而今的高考难度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高考不是比谁难题做得好,而是比谁做得准。(3)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求学生降低失误失分,提高表达能力。做到思维清晰,步骤齐全,减少无谓失分,对大多数学生来讲,要力求做到容易题不失分,中档题尽量多得分,不强求自已在难题上得多少分。二、学生答题主要错误及其原因分析题序主 要 错 误原因分析19(1)保存在钢瓶中。(2)用Ca(OH)2 溶液吸收Cl2。(3)现象为气体消失、方程式写成CO2+H2O=H2CO3等。(4)用可逆符号;不配平;写成H-、SO4-等。(1)审题不仔细,与氯气的工业保存方法混淆。(2)理解有误,基础知识记忆不清。(3)基础知识薄弱。(4)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理解有误。20(1)核素表达不规范,如:C12、 126C、14C写成12C等。(2)阴离子个数为2NA。(3)电子个数为16NA 。(4)工业名称写为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程、海洋工业、制碱工业等。方程式漏写通电或电解条件。(1)常规的化学用语不会表达。(2)过氧化钠中的阴离子理解错误。(3)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不熟练。(4)基础知识薄弱,化学用语的表达能力欠缺。21(1)混合物中一定有的物质缺少Na2SO4,可能含有的物质多了CaCl2(2)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写成的紫色或蓝色等,另外还检验了Cl-。(3)萃和苯写成箤、卒、笨等别字,或答成酒清、石油或苯溶液。(4)硝酸钡写成BaNO3、方程式不配平等,或将方程式写成Na2CO3、CaCO3等与硝酸反应。(1)审题不清,没有注意到沉淀部分溶解;思考不全面,没有注意到溶液中有Na2CO3时,与CaCl2不共存。(2)基础知识记忆不清,语言表达不到位。(3)化学术语不熟,表达不严谨。(4)化学用语表达能力欠缺。22多选了,漏选了审题有误,分析问题不仔细。23(1)写成了Cl2与S的反应。(2)漏掉“饱和”或写成“饱合”;写成NaOH溶液;浓H2SO4漏掉“浓“;将B、C两装置中的试剂弄颠倒。(3)仅回答使氯气与硫单质充分反应或加快反应速率。(4)答成装置不易放平稳、导管伸入过长、支管口太高导致二氯化硫易沉积在容器底部等。(5)干燥剂答成无水CuSO4的较多,其作用答为干燥SCl2、吸收SCl2、吸收空气中的CO2等(1)题意不清,没理解各装置的作用。(2)表达不严谨,理解不清。(3)表达不规范(4)题意理解有误(5)题意理解不清,实验评价能力欠缺。24错答为180g或230g忽略了与Na反应消耗的水将Na+与H2O个数比当作为两者的质量比。25(1)氯离子的浓度计算为3 molL1或只计算出氯离子的物质的量而转化为浓度。(2)计算的比值为2:1等(1)认为NaClO也电离出Cl-(2)没有考虑与NaOH反应的Cl2,数学运算错误、方程式没有配平导致计算错误或将氯气与氢气的物质之比弄颠倒。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据对高一年级的教学调研,以及本次高一期末考试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具体情况,以下几点建议和要求,以供参考: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课改”中蕴涵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把它变成教师具体的教学操作行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只有认真学习、自觉积极地投身到这场课程改革之中,才能逐步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带有“应试”痕迹的陈旧观念和行为。为此我们努力构建学习型团体,加强学习,用先进的理念武装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细致的学习,准确领会其要求,不拘泥于的教材,灵活应用各种课程资源。2.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高一新生的化学基础相当的薄弱,知识无系统,化学方程式只有少量,实验只听说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工作,不然学生认为化学最难。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凭空发展不了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把握好方向,不要一味地追求难、偏、怪;要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归类和运用,确保基础题不丢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如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离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要强化训练并及时反馈,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对课本上出现过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能熟练进行书写。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审题及规范答题指导。对重要反应的反应机理要分析到位,对多种物质公共参与反应的情况要平时加强训练,是学生理解反应的本质及可简化的反应的先后顺序。平时教学中重点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摈弃题海战术,对重点知识精讲精练,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 重视实验教学。最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要求是,实验手册(化学1、化学2、原理) 上的各三个综合实验。新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等实验,除了少数实验特别强调由老师演示外,其它的实验都要求由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由此可看出,新教材要求学生做的实验更多了。但事实上,实验没有强化,反而退化。课堂上的实验,变成了讲实验、放视频、放动画,实验探究成理论探究,形同虚设,变成“伪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化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由实验推导和验证的,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合理分析,使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讲清原理、操作过程及方法、注意点等。4. 加强对学生解题规范性、条理性的培养。学生在解题中所暴露出来的基本功不扎实、概念和原理不清晰、文字表达不规范、化学式表达不到位、逻辑性混乱等问题。要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备课、突出重点、精讲精练、讲究方法、规范养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长兴县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理科)试卷分析一、对试卷评价及试卷质量分析根据成绩统计显示,本次高二期中县统考化学成绩,客观题54分,县均得分30.64分,得分率56.74%。主观题共46分,县均得分23.36分,得分率50.78%。全卷满分值100分, 县均得分60.60分,得分率60.60%。本次期中高二化学试卷较好地体现了当前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从巩固和测试检查学生对高二内容的角度,紧紧抓住“双基”知识,试题实用、灵活,具有较高的评价测试效度。化学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均无超越化学课程标准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的规定的范围,重点对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进行了考查,各题均为考生所熟悉的知识内容。各题平均分及难度统计 (满分值100分)题 号1234567891011平均分1.772.692.752.91.831.582.611.22.691.771.76难度系数0.590.90.920.970.610.530.870.40.90.590.59题 号1213141516171819-2122-23平均分1.822.442.032.541.681.411.779.619.9难度系数0.610.810.680.850.560.470.590.530.55题 号24-25总平均分3.85难度系数0.38二、学生答题主要错误及其原因分析二、学生答题主要错误及其原因分析题序主 要 错 误原因分析19(1)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多数未配出;(2)缺项H2O写出很多,但方程式未配平(1)物质的化合价不清楚(2)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未掌握20(1)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书写不规范,写成“mol/L/min或molL-min-或mol/(L-1min-1)(1)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公式中将C理解成n(2)化学用语表述不规范21(2)电极反应式写错,写成“CO-2e-+2OH-=CO2+H2O”或未配平(3)大多数学生回答不到位,未考虑到电镀液中Cu2+浓度保持恒定,只是回答Cu失电子成Cu2+而石墨为惰性电极不反应(4)电化学防护法名称写错,大多数写成“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另外还有不规范书写如“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原电池原理保护法,舍负保正等”(1)电化学中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中未考虑到电解质溶液的影响(2)学生对电镀的电解应用原理不熟悉(3)学生对书本知识陌生,没有回归课本22(1)加入水的量写成0ml;(4)S2O32-写成S2O3或S2O3-;另未配平,H+前面系数没有“2”,S系数写成“2”(5反应速率的快慢方法判断错误,写成“用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用产生沉淀的快慢来判断;用产生沉淀的多少来判断等(1)审题不清,未理解题目意思(2)对S2O32-不熟悉,书写方程式不仔细(3)对这个综合实验不熟悉23试剂C写成CCl4和淀粉I2在CCl4中颜色写成紫黑色或橙红色把Fe(SCN)3血红色溶液写成血红色陈定。(1)没有仔细审题,未发现实现过程中C试剂加入出现分层现象(2)I2固体颜色和I2在CCl4中颜色混淆(3)化学基本知识未掌握24(1)K1学生无法计算,写成“0或25” (2)部分学生化学平衡常数写单位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未理解什么事平衡浓度25(1)计算H2SO4和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用错,用了40ml(2)方程式写错,写成“Ba(NO3)2+2HCl=BaCl2+2HNO3”(3)把n(OH-)=n(H+)=n(HNO3),造成HNO3浓度计算成“8molL-1”(4)用化学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求V(NO),而不是用离子方程式运算(5)求V(NO)时,没有判断过量(1)审题不清,将NAOH溶液中和的酸溶液全部误认为是HNO3(2)CU和混酸反应的计算方法未掌握(3)学生的计算能力薄弱,综合分析能力欠缺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根据本次高二期末考试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要求,以供参考:1.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练习化学反应原理是高考中的重点知识,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强,学生掌握比较困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如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计算的方法和平衡的判断、电化学中两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让学生确实能落到实处。2. 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和解题规范性、条理性的培养学生在解题中所所暴露出来的审题模糊,题意不理解、基本功不扎实、文字表达不规范、概念和原理不清晰、化学用语表达不到位、单位换算混乱等问题。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强化,课堂中可以多让学生回答问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后要求学生认真纠错,进行学法指导、答题技能等方面的指导。3.回归课本,熟知课本知识 从学生的答题中反映出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概念的给出及用途等比较陌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让学生记笔记、做习题,容易忽视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故在考试前期,要指导学生回归课本,认真阅读,并做好课后的练习题。4.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化学反应原理的试题是高考中的重要部分,选择、非选择都占有相当大篇幅,特别是27题综合知识点多,有概念的考查、图像的分析及现象的描述等,对学生审题、析题、解题的能力要求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进行解题思维的驯良、方法的传授等,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高三的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长兴县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化学试卷分析一、对试卷评价及试卷质量分析根据成绩统计显示,本次高三期中县统考化学成绩,客观题54分,县均得分33.33分,得分率61.72%。主观题共46分,县均得分22.49分,得分率48.89%。全卷满分值100分, 县均得分55.82分,得分率55.82%。本次高三期中县统考化学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均无超越化学课程标准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的规定的范围,紧扣课程标准大纲和省考试说明的考试范围和能力要求。重点对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进行了考查,各题均为考生所熟悉的知识内容。本次高三期中考试的化学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对能力的考查,全卷中只考查“是什么”的题、只要求学生单纯通过回忆和再现知识能解的题几乎没有,各题均较好地提供了一个问题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各题平均分及难度统计(满分值100分)题 号1234567891011平均分2.792.312.161.371.31.551.232.231.991.931.19难度系数0.930.770.720.460.430.520.410.740.660.640.4题 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平均分2.431.972.571.962.320.731.295.825.684.55难度系数0.810.660.860.650.770.240.430.480.410.57题 号23总平均分6.44难度系数0.54二、对命题的意见和建议全卷试题题型常见,知识分块清晰,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在总体难度不变的情况下,采取了“缩小两头,增加中间”的控制难度的策略。化学试题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有助于广大教师和学生改变过多依赖教辅资料而抛弃课本的恶习。卷II试题答题共要求学生书写无机、有机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6个,分值达12分,占卷II化学总分的26.1%。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学科语言,试题中加大了对这一化学用语的考查,对学生平时熟练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熟练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存在的问题是,好题目堆积成的一张试卷,并不能成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缺乏梯度。何况太多的题目出自同一份外地模拟卷,对教师和学生而言,缺乏公正公平。则期中监测的目的性不明确,导向性模糊。二、学生答题主要错误及其原因分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含氧酸 17.03%B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31.81%C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D由阴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5关于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 31.6%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18.84%D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6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6 g铁粉在0.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3 NAB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 NAC标准状况下,1mol已烷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8NAD0.5mol雄黄(As4S4,结构如右图)含有NA个SS键 35.02%7.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FeCl2 27.25% BNaHSO3 20.87 % CCu(OH)2 DFe(OH)310.56%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A在漂白粉中滴入70%的硫酸,立刻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硫酸具有氧化性B不同的氨基酸在水溶液中形成晶体析出时pH各不相同,所以可通过控制溶液pH的方法分离氨基酸C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加稀硝酸后沉淀溶解;若另取该溶液加稀硫酸后,微热后有气泡产生;可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含NO2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再加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加热,无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 12.29%11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比X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弱BX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比X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低 14.36%C1mol 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转移2mol电子 32.74%DCaX2、CaY2和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12.63%12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总反应为:3Fe2+2S2O32+O2+xOHFe3O4+S4O6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元素被氧化,铁元素被还原 BFe2+、S2O32都是还原剂C每生成1mol Fe3O4,则转移电子数为3mol 12.72 % Dx2 13. 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 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Y、Z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BX+的半径大于M2的半径 20.41%CY、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只存在共价键D由于W、Z、M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17气态活性氮原子与二氧化氮反应(N+NO2)同时有4组气态产物: N2O + O 2NO N2+2O N2 +O2 测得产物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7,第组产物所占比例为A13% B23% 29.45% C33% 34.52% D43%11.41%18已知氧化性Fe3Cu2Fe2。现有一包铁粉和铜粉混合粉末,某研究小组同学为了确定其组成,利用1.2molmol1 的FeCl3溶液(其他用品略),与混合粉末反应,实验结果如下(假定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组别VFeCl3(aq)/mL50505050混合粉末质量/g1.22.43.64.8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00.641.923.12分析表中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第组反应后溶液中剩余c(Fe3+)=0.4molL-1 0.56 % B第、组剩余固体全是铜 28.73%C第组的滤液中c(Fe2+)=2.0 molL-1 D原混合粉末中n(Fe)n(Cu)=11 17.19%题号典 型 错 误原 因 分 析19(1)AlO2-(单离子)水解方程式不写“”写成“=”;水解得到物质为Al(OH)3但很多学生写成了HAlO2;且得到的Al(OH)3的量很少不能写“”但很多学生写成沉淀;还有部分学生将其写成AlO2-与H+反应的方程式。(2)NO2-酸性条件下氧化I-的方程式没配平或者将产物NO写成NO3- 或N2。(1)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导致AlO2-的水解方程式不能正确书写且对HAlO2在水中的稳定性不了解造成失分。(2)学生对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能力掌握不够,不能正确把握常见氧化剂的还原产物和不能正确分析氧化还原的得失电子守恒。应加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训练。20(1)NaOH与NaHS的位置写错或将B写成Na2S2O2。(2)错选C。(3)答题情况良好。(4)将化合物写成NH4NO3;电子式书写时NH4+或H-的电子式不能正确的表达直接写成离子符号;很多学生将最后的方程式写成NH4+的水解 注:很多学生写成(NH4)3N或NH4N3的电子式符合原理我们认为也对。(1)审题不清:A能抑制水解、B能促进水解;对常见物质掌握欠缺,想当然的创造新的物质。(2)对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不能很好的分析,盲目的乱猜测答案。 (3)对于第四小题第一小问审题不清,题中明确要求是X、Y两种元素;电子式的书写掌握不够将H-的电子式习惯性认为H+。第二小问则是第一小问的连锁反应:没有答出NH4H的同学根本不知道该离子化合物如何与水反应21(1)碳原子少一个写成1丙醇或没按要求写成了2-甲基-1-丙醇。(2)a、有机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写成“=”;加热条件漏写;水分子系数未配平。b、产物不清Cu2O写成Cu、CuO。(3)a、未注意试剂同时与碳碳双键、醛基反应,如第一步就加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未排除前一步检验产生的干扰就进行后续检验,如先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未中和过量的碱就加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4)D的官能团名称多写了碳碳双键。(5)学生主要错在对6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的处理,写成了:a、HCCCCCH(OH)COOHb、HOCH2CCCH2CCCOOH(1)计算能力较差及审题不清、数据处理不到位。(2)这是一个常见的有机方程式,学生的错误说明有机方程式缺乏训练。(3)多官能团依次检验思路不明确;缺乏全面的思考,未考虑相互间的影响;学生实验的开设欠缺。(4)有机推断题的综合分析不够严谨,审题不清未注意D的相对分子质量以致没有分析D的不饱和度。(5)此题中同分异构体书写得分率最低说明此类题仍是有机题中的难点,学生对于“线”、“面”等问题的确定仍存在问题。22(1)Fe2+的检验多数学生无取样步骤,对离子检验的步骤不明确;甚至有些学生只写“加KSCN”,“加NaOH”等简单语句。(2)答题情况较好,但也有一些问题:a认为是Al3+与OH-反应而未涉及Al3+的水解;b、认为是Al3+与NH4+会发生双水解。(3)大多数学生写了“蒸发”、“加热”、“冷却”这样的操作过程,还有学生答了“蒸馏”这样毫无联系的操作。(4)主要错误为漏写,只选C或D的较多;选A或B的较少。(1)学生会说而不会写,学生在平时的上课中经常出现会简单回答关键点而不去落实书写的规范性。(2)对离子的水解实质理解不深,认为是与H+或OH-反应,而且对双水解的离子组把握不到位只是记了个形似。(3)对实验化学基本操作生疏,以致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这样的基本语句回答不熟悉;学生实验做得少对实验理解差。(4)对实验过程的连续操作生疏;对实验方面知识不够熟练;缺乏实际操作经验。23(1)答题情况良好极少数学生多选了C。(2)第一空很多学生错填“直接加热”、“在烧瓶底部加热”、“垫石棉网加热”。 第二空答题情况良好少数学生选错第三空很多学生错答“防止散热”、“防止金属被腐蚀”甚至还有答“金属被还原”。(3)错选A或D较多。(4)第一小问未配平或者将缺少的生成物写成H2、MnO2、OH-;第二小问错选B较多,误差分析错误基本上都选偏低;第三小问正确答案较少。(1)对氢键知识遗忘。(2)第一空对题目的提示熟视无睹,甚至有学生不看题就开始答题,第二空冷凝水流向学生没有从原理上理解该实验,第三空学生不知道答题方向或者只是硬套以前的知识,缺乏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3)学生不会提炼题目中的有用信息,盲目答题,甚至随便乱猜答案。注:此题只需考虑到双氧水高温易分解(4)学生对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的技巧掌握不够;对酸碱式滴定管的操作不熟悉;学生计算能力差;做题速度慢造成最后几问没有时间仔细考虑。四、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高三期末考试的化学试卷命题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给予我们颇多的教学启示。1高考复习应坚持以“课程标准”为纲,以“本”为本,重在抓基础。高考复习必须坚持以“课程标准”为纲,以教科书为本的方向,反之,热衷于研究考试热点、轻信于“专家”的面授“机宜”是要吃大亏的。同时也提醒广大教师,必须还教学于本来面目,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若将高三教学引入应试的胡同是必败无疑的。许多教师都知道基础之重要,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抓基础,缺少有效的办法。不少教师认为抓基础就是低层次的重复或机械训练,而这种重复和训练又会引起学生学习无趣和反感,所以对基础知识部分匆匆而过,把主要精力放在不切实际,又没有效益的难题训练上。其实教师应把更多的教学精力放在学生接触新知识,认识新问题,进行新探索之初,使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更为扎实,融入更多的自主性。在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时养成严谨的治学作风。2. 一轮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与表达考试中,可能是因为对化学问题没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或者对于化学基础知识没有扎实的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