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

带提手的桶盖注塑模具设计【9张图纸/162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带提手的桶盖注塑模具设计【】【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rar
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设计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毕业实习.doc---(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外文翻译.doc---(点击预览)
PPT答辩稿.ppt---(点击预览)
proe
proe
3d.asm.1
ad.prt.1
admi58a609wo.asm.1
bb.prt.1
bd.prt.1
bdb.prt.1
cc01.prt.1
cc02.prt.1
dz12_00-766.prt.1
dz12_00-796.prt.1
dzdb.prt.1
dzmb.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61.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62.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63.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64.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65.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67.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68.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69.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70.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71.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72.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73.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75.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76.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77.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78.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79.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80.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83.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85.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86.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87.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88.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89.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91.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92.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93.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94.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95.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97.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98.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799.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00.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01.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02.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03.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04.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05.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06.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08.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09.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10.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11.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12.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14.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15.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16.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17.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18.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19.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20.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21.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22.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23.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24.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25.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27.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28.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29.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30.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31.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32.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33.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34.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35.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36.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37.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38.prt.1
manifold_solid_brep_839.prt.1
part.prt.1
A0-总装配图.dwg
A1-下盖板.dwg
A1-动模仁.dwg
A1-动模板.dwg
A1-定模底座.dwg
A1-定模板.dwg
A2-零件图.dwg
A2-齿轮子镶件.dwg
A2-齿轮板.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9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9872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45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2-25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提手 桶盖 注塑 模具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39页。16200字。
任务书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实习报告一份。
外文翻译一份。
PPT答辩稿一份。
PROE三维图一份。

图纸共9张,如下所示
A0-总装配图.dwg
A1-下盖板.dwg
A1-动模仁.dwg
A1-动模板.dwg
A1-定模底座.dwg
A1-定模板.dwg
A2-零件图.dwg
A2-齿轮子镶件.dwg
A2-齿轮板.dwg

摘 要
模具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模具的CAD/CAM技术,模具的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模具的精密成形技术,模具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本设计介绍了该注塑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方法。该注射模采用了一模一腔的结构,其中的设计内容有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塑件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及注射机参数的确定;结构设计:分型面选择、型腔数确定、型腔的排列方式、浇口设计、侧向分型抽芯机构设计、推出及复位机构方式确定;型芯、型腔尺寸计算;模具加热和冷却系统计算;模具闭合高度确定;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用可靠。最后对模具结构与注射机的匹配进行了校核。并用autoCAD绘制了一套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关键词:塑料 注射模具 侧向抽芯

  Abstract
The die making technology rapidly expand, has become the modern technique of manufactu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example, mold's CAD/CAM technology, mold's laser fast formation technology, mold's precise form technology, mold's ultra precision sizing technology.
This design introduced the injected mold's design and the manufacture method. This injection mold has used 1 mold 1 cavity structures. which is designed as part of the craft-oriented establishment : Plastic Parts of the Process Analysis, Plastic Parts of the size and quality of calculation and the injection parameters set; Structural design : Surface choice cavity determination, Cavity the arrangement, gate design, lateral type pulling mechanism design, launch and reattached body identified; Core, Cavity size calculation; Die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computation; Mold closing high set; Injection machine parameters in the verification; The design of such a structure can be used to ensure reliable die. Finally, the injection mold structure and the matching machine was calibrated. Using a set of auto mapping mold parts and assembly plans.

Key word: Plastic injection mold side core

目录
1 引言……………………………………………………………………………(1)
2 注塑件的分析…………………………………………………………………(2)
2.1注塑件零件图……………………………………………………………(2)
2.2 HDPE塑料概述 …………………………………………………………(2)
2.3 HDPE收缩率的确定 ……………………………………………………(3)
2.4 塑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4)
2.5塑结构分析 ……………………………………………………………(5)
3 注塑成型参数确定……………………………………………………………(6)
3.1 注塑成型的工艺参数……………………………………………………(6)
3.2 注塑机的选择……………………………………………………………(7)
3.3 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尺寸校核………………………………………(8)
4 分型面的确定及行腔数目的定………………………………………………(10)
4.1 分型面的确定…………………………………………………………(10)
4.1.1分型面的选择原则………………………………………………(10)
4.1.2分型面的形式……………………………………………………(11)
4.1.3分型面的设计……………………………………………………(11)
4.2行腔数目的确定…………………………………………………………(11)
4.2.1初步确定行腔数目………………………………………………(11)
4.2.2根据最大注塑量确定行腔数目…………………………………(12)
5 浇注系统的设计………………………………………………………………(13)

5.1交流道设计………………………………………………………………(13)
5.2分流道的设计……………………………………………………………(14)
5.3浇口设计…………………………………………………………………(14)
5.4冷料穴的设计……………………………………………………………(15)
6 模具材料的选择及模架的确定………………………………………………(16)
6.1模具材料的选择…………………………………………………………(16)
6.2模架的确定………………………………………………………………(17)
6.2.1模架的确定………………………………………………………(17)
6.2.2模架的选用………………………………………………………(18)
7 确定主要零件结构设计………………………………………………………(19)
7.1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19)
7.1.1成型零件尺寸计算的基本内容…………………………………(20)
7.1.2行腔、型芯工作尺寸计算…………………………………………(20)
7.2斜导柱抽芯机构设计……………………………………………………(21)
7.2.1斜导柱的设计……………………………………………………(21)
7.2.2滑块的组合形式…………………………………………………(22)
7.2.3各项尺寸计算与校核……………………………………………(22)
7.3脱模机构设计……………………………………………………………(22)
7.4导向机构的设计…………………………………………………………(23)
7.4.1导柱的设计………………………………………………………(24)
7.4.2导套的设计………………………………………………………(24)
7.5顶出机构的设计…………………………………………………………(24)
8 冷却系统的设计………………………………………………………………(24)
8.1 温度调节对塑件的影响………………………………………………(24)
8.2 对温度调节系统要求…………………………………………………(25)
8.3 冷却系统的设计………………………………………………………(25)
9 模具排气槽的设计……………………………………………………………(26)
10 proe参数化设计……………………………………………………………(26)
11 绪论…………………………………………………………………………(28)
12 参考文献……………………………………………………………………(29)
13 致谢…………………………………………………………………………(30)
14 附录…………………………………………………………………………(32)
附录一 塑料制品的公差数值表………………………………………(31)
附录二 常用液压机的技术参数………………………………………(32)
附录三 部分国产常用注射机的主要技术参数………………………(33)

题 目 带提手的桶盖注塑模具设计

设计任务

1、外文翻译,并且按学院规定的统一规范化要求用译文纸撰写或打印。
2、毕业设计调研,并且按学院规定的统一规范化要求撰写调研报告、开题报告;
3、查阅资料确定模具设计方案;
4、参数选择及验算;
5、绘制总体装配图及零件图;
6、按学院规定的统一规范化要求撰写设计说明书

时间进度

2.21~3.06 毕业实习;
3.07~3.29 方案论证,确定方案,完成调研报告、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3.30~4.15 进行模具结构方案设计;
4.16~5.20 模具3D设计,绘制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按学院规定的统一规范化要求撰写设计说明书(完成初稿);
5.21~5.25 审查设计 准备答辩; 
5.26~5.29 答辩资格评审;
5.30~6.01 毕业答辩; 
6.02~6.05 修改毕业设计。
原 始 参资 考料 文和 献主
要 [1] 李力 崔江红 肖庆和 胡纪云编著. 塑料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5 
[2] 齐卫东主编.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3] 孙凤勤主编. 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
[4] 黄大宇 梅瑛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5]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画教研室. 机械设计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濮良贵 纪名刚主编. 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Orlov P. Funfamentals of Machine Design. Moscow: Mir Pub., 2007

1 本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及其研究的综述
1.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工业产品大批量生产和新产品开发都离不开模具,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达到的(四高二低)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耗能、低耗材,使模具工业在制造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模具品种繁多,共有10大类,包括冲压、塑料、橡胶、铸造、锻压等,用于制造业中几乎所有产品的生产,可见模具的服务范围已包括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现在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水平的产品已成为共识。以下从四个方面来说明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一,模具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属于高新技术领域的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不能没有做引线框架的精密级进冲模和精密的集成电路塑封模;计算机的机壳、接插件和许多元器件的制造,也必须有精密塑料模具和精密冲压模具;数字化电子产品(包括通讯产品)的发展,没有精密模具也不行。不仅电子产品如此,在航天航空领域也离不开精密模具。例如:形状误差小于0.1~0.3μ的空空导弹红外线接收器的非球面反射镜,就必须用高精度的塑料模具成形。因此可以说,许多高精度模具本身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部分。有些生产高精度模具的企业,已经被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
第二,模具工业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是推动模具工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CAD/CAE/CAM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应用,使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模具的开发和制造水平的提高,还有赖于采用数控精密高效加工设备。逆向工程、并行工程、敏捷制造、虚拟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也要与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嫁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三,模具工业是装备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1998年以前,许多人把机械工业当作一般的加工工业。1998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大装备工业的开发力度,推进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将机械工业作为装备工业,把它同一般的加工工业区别开来,是对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新定位。模具作为基础工艺装备,在装备工业中自然有其重要地位。因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需要的装备,其零部件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模具做出来的。
第四,模具工业地位之重要,还在于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机械、电子、汽车工业需要大量的模具,特别是轿车大型覆盖件模具、电子产品的精密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目前在质与量上都远不能满足这些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这几年,我国每年要进口近10亿美元的模具。我国石化工业一年生产500多万吨聚乙烯、聚丙烯和其他合成树脂,很大一部分需要塑料模具成形,做成制品,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消费。生产建筑业用的地砖、墙砖和卫生洁具,需要大量的陶瓷模具;生产塑料管件和塑钢门窗,也需要大量的塑料模具成形。从五大支柱产业对模具的需求当中,也可以看到模具工业地位之重要。 
1.2 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80年代以来,中国模具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这些年来,中国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目前,中国17000多个模具生产厂点,从业人数约50多万。1999年中国模具工业总产值已达245亿元人民币(表1)。工业总产值中企业自产自用的约占三分之二,作为商品销售的约占三分之一。 
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约占50%,塑料模具约占33%,压铸模具约占6%,其它各类模具约占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其他所有制形式的模具厂家,包括集体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集体和私营的模具企业在广东和浙江等省发展得最为迅速。例如,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从事模具制造的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多达数千家,成为国内知名的“模具之乡”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在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为了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纷纷加入了对模具制造的投入,例如科龙、美的、康佳和威力等集团都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多集中于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现已有几千家。例如,江苏无锡的微研有限公司为一日本独资企业,员工有200余人,拥有精密数控模具加工设备60余台,1998年其模具产值超过2亿元。
中国模具工业的技术水平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国内已能生产精度达2微米的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最多已达160个,寿命1~2亿次。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现在已能生产48英寸电视的塑壳模具、6.5Kg大容量洗衣机的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整体仪表板等模具。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国内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等。在大型精密复杂压铸模方面,国内已能生产自动扶梯整体踏板压铸模及汽车后桥齿轮箱压铸模。在汽车模具方面,现已能制造新轿车的部分覆盖件模具。其他类型的模具,例如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铝合金和塑料门窗异型材挤出模等,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可替代进口模具。
在中国,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模具在制造中的重要基础地位,认识到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许多模具企业十分重视技术发展,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此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模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目前,从事模具技术研究的机构和院校已达30余家,从事模具技术教育的培训的院校已超过50余家。其中,获得国家重点资助建设的有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机电研究所精冲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郑州工业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D/CAE/CAM技术、模具的电加工和数控加工技术、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技术、新型模具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虽然我国的模具工业和技术在过去的十多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尚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
未来的十年,中国模具工业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
①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
②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广泛应用CAD/CAE/CAM技术;
③大力发展快速制造成形和快速制造模具技术;
④在塑料模具中推广应用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射成型和高压注射成型技术;
⑤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
⑥发展优质模具材料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
⑦逐步推广高速铣削在模具加工的应用;
⑧进一步研究开发模具的抛光技术和设备;
⑨研究和应用模具的高速测量技术与逆向工程;
⑩开发新的成形工艺和模具。
1.3 中国注塑模具现状及发展方向
塑料工业近2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早在7年前塑料的年产量按体积计算已经超过钢铁和有色金属年产量的总和,塑料制品在汽车、机电、仪表、航天航空等国家支柱产业及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塑料制品成形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方法是注塑成形,我国塑料成形模具产量中约半数以上是注塑模具。随着塑料制品复杂程度和精度要求的提高以及生产周期的缩短,主要依靠经验的传统模具设计方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在大型复杂和小型精密注射模具方面我国还需要从国外进口模具。
随着市场的发展,我国塑料新材料及多样化成型方式今后必然会不断发展,因此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未来我国的塑料模具无论是品种、结构、性能还是加工都必将有较快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展望未来,下列几方面发展趋势预计会在行业中得到较快应用和推广。
(1)超大型、超精密、长寿命、高效模具将得到发展。
(2)多种材质、多种颜色、多层多腔、多种成型方法一体化的模具将得到发。
(3)为各种快速经济模具,特别是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RP/RT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
(4)模具设计、加工及各种管理将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CAD/CAE/CAM/CAPP及PDM/PLM/ERP等将向智慧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5)更高速、更高精度、更加智慧化的各种模具加工设备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推广应用。
(6)更高性能及满足特殊用途的模具新材料将会不断发展,随之将产生一些特殊的和更为先进的加工方法。
(7)各种模具型腔表面处理技术,如涂覆、修补、研磨和抛光等新工艺也会不断得到发展。
(8)逆向工程、并行工程、复合加工乃至虚拟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9)热流道技术将会迅速发展,气辅和其它注射成型工艺及模具也将会有所发展。
(10)模具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11)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产品被日益重视的今天,“绿色模具”的概念已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即,今后的模具,从结构设计、原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及模具修复和报废,以及模具的回收利用等方面,都将越来越考虑其节约资源、重复使用、利于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这一趋向。

2 本课题有待解决的主要关键问题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带提手的桶盖注塑模具设计。本课题给出带提手的桶盖注塑模塑件图,要求做出生产此塑件的模具。要完成此课题,首先要根据塑件的外形测绘出创建这个塑件的3D所需要的各个参数。用3D软件所这个塑件做出来,并按要求把它的零件图画出来。最后再用CAD的方法把加工此塑件的模具给做出来。
该塑件为带有提手的桶盖,塑件的材料为HDPE(聚乙烯),该塑件为满足强度要求,提手部位的壁厚较其它部位厚。因塑件本身结构,其壁厚不均匀,故必须在模具相应部位设置冷却系统来保证注塑质量。对带有螺纹的制品脱模时,可以在模具中设置转动螺纹机构,利用设备的旋转运动或往复运动将螺纹脱出;或者用专门的驱动和传动机构,带动模具中的螺纹转动,使螺纹塑件从模具上脱出。因此本课题在考虑模具的机构时,由于桶盖内带有螺纹,故可以在模具中设置转动螺纹机构。根据本课题所提供的塑件可以知道,要想把该塑件加工出来,必须有侧抽,也就是必须采用侧向抽芯机构。
对于关键问题,处理起来很棘手,要求我们考虑的问题较多,要力求想出解决关键问题的最佳办法。上面已经阐述的问题,需要相当的知识广度和专业深度,由于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课时比较少,没能有效的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此外,课堂所学与实践设计还有一定差距,现在准备起来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十分有限,因此我们仍然需要阅读大量相关书籍,特别是软件方面的书籍。对于软件的操作并非一日之功,所以需要大量的练习与上机操作。在此次课题研究初期,我借阅了大量有关注塑模具设计方面的书籍,并结合课题要求有目的的进行学习,达到学以至用。此外更重要的是,向专业老师或在实习中向工人师傅针对课题的不解之处请教,从中得出一些启示,为以后的设计制作提供积累宝贵经验,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3 对课题要求及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3.1 课题要求
(1)熟悉塑件的图样,分析塑件的工艺性,为进行设计计算打好基础。
(2)合理的选择注塑设备,确定压力机参数。
(3)确定模具的具体结构以及模架的参数,绘制模具草图。
(4)绘制模具的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图。 
3.2 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 带提手的桶盖的工艺分析是整个设计的基础,认真分析塑件,包括塑件概况、塑件用的塑料概况、所选的注塑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注塑机压力与行程、注塑成型条件等,为设计作准备;
2) 确定型腔的数目并选择分型面,确定型腔布置方案;
3) 确定模具的脱模方式、浇注系统及项出机构;
4) 确定调温系统结构、凹模和型芯的结构和模具的排气方式;
5) 根据相应的公式计算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及决定模具型腔的侧壁厚度、型腔底板、型腔垫板、动模板的厚度、拼块式型腔的型腔板厚度及注塑模的闭合高度;
6) 模具总体设计及其主要零部件的设计,绘制模具草图;
7) 考虑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计算最大注注塑量、锁模力、注射压力、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尺寸校核、开模行程校核等;
8) 绘制模具的装配图及其主要部件零件图;
9) 复核图纸。

4 完成本课题的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
2.21~3.06 毕业实习;
3.07~3.29 方案论证,确定方案,完成调研报告、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3.30~4.15 进行模具结构方案设计;
4.16~5.20 模具3D设计,绘制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按学院规定的统一规范化要求撰写设计说明书(完成初稿);
5.21~5.23 审查设计 准备答辩; 
5.25~5.27 答辩资格评审;
5.30~6.01 毕业答辩; 
6.02~6.05 修改毕业设计。








带提手的桶盖注塑模具设计[抽芯]













内容简介:
导教师:胡 敏 带提手的桶盖注塑模设计 班级:机自 073班 学生:张军超 学号: 2006003142327 本设计介绍了提手桶盖注射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方法。该注射模采用了一模一腔的结构,其中的设计内容有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塑件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及注射机参数的确定;结构设计:分型面选择、型腔数确定、型腔的排列方式、浇口设计、侧向分型抽芯机构设计、推出及复位机构方式确定;型芯、型腔尺寸计算;模具加热和冷却系统计算;模具闭合高度确定;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用可靠。最后对模具结构与注射机的匹配进行了校核。并用 本设计所涉及的内容 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1 2 3 4 5 注塑件的分析 分型面的确定和行腔的确定 浇注系统的设计 冷却系统的设计 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 6 模具排气系统设计 7 一 塑件零件 图 塑件的机构分析 塑件的零件图 年 产 量:大批量 材料: 件的结构分析 抽机 构 螺 纹 机 构 面 进 料 塑件的三维图 二 分型面的确定 行腔数目的确定 分型面的确定 分型面示意 图 时 塑件留在 动 模上便于塑件 脱 模 料模具只有一 个 分型面 腔 数 目的确定 原则: ( 1) 塑件的尺寸精度; ( 2)模具制造成本; ( 3)注塑成型的生产效益; ( 4)模具制造难度。 产 品 结构 特点,此塑料 产 品在模具中的 侧 抽方式有 两种 :一 种 是直接 侧 抽,一 个 是旋 转侧 抽所以在 这 里只能采用正立的形式,其他分型面和放置方法都不妥 当 。且考 虑 到 该 塑件是一般日用品 ,查手 册 得塑件的 经济 精度推荐 6级 ,所以初定 为 一模一腔最合理 . 三 . 浇注系统的设计 主流道的设计 口的 设计 料穴的设计 主流道的设计 流道是连接注塑机的喷嘴与分流道的一段通道,通常和注塑机的喷嘴在同一轴线上,断面为圆形,有一定的锥度,目的是便于冷料的脱模,同时也改善料流的速度,因为要和注塑机相配,所以其尺寸与注塑机有关。由于主流道要与高温的塑料熔体和喷嘴反复接触和碰撞,所以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卸的主流道浇口套, 主流道示意图 浇口的设计 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一段细短的通道,它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根据浇口的位置选择要求,尽量缩短流动距离,避免熔体破裂现象引起塑件的缺陷,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处等要求。 可适用于各种浇口 ,为了不影响外观 ,简化模局结构 ,确定使用侧浇口。 浇口示意图 料穴的设计 有的模具模架已经标准化 ,所以在模具材料的选择时主要是根据制品的冷料穴是浇注系统的结构组成之一。冷料穴的作用是容纳浇注系统流道中料流的前锋冷料,以免这些冷料注入型腔。这些冷料既影响熔体充填的速度,有影响成型塑件的质量,另外还便于在该处设置主流道拉料杆的功能。注射结束模具分型时,在拉料杆的作用下,主流道凝料从定模浇口套中被拉出,最后推出机构开始工作,将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一起推出模外。 冷料穴示意图 四 . 主要零件结构设计 斜导柱抽芯机构设计 模机构设计设计 向机构的设计 出机构的设计 斜导柱的抽芯机构设计 斜导柱的设计 . 1)设计其组合方式时应考虑分型与抽芯的方向要求 ,并保证塑件有较好的外观质量 ,另外还应使滑块的组合部分具有足够的强度 ,该套模具采用两瓣合模块组合的结构形式。 2)利用滑块水平两侧面的凸耳与模套对应的导滑槽滑动配合 ,达到侧向分型与复位的目的。 . )斜导柱设置在定模,与滑块的中线对齐,有足够的强度。 2)斜导柱顶端用模珂和定模板固定并磨到和定模板平,在开模时能随驱使滑块沿动模板上的导滑槽滑动。 3) 斜导柱倾斜角为 20度。 滑块的形式 螺纹提手桶盖两边侧抽芯 脱模机构设计 模具采用了油缸为内螺纹的脱模动力,因为本油缸是与注射机顶出油缸的油路(当前出产的塑料注射机,在操作者的反面,一般都设置有油路接口)相连接,是利用顶出油缸的油压,实现本油缸活塞的往复运动,不必增加油泵,是一种运动平稳、可靠、价廉、物美的脱内螺纹动力。开模时,第一步油缸抽动将螺牙转出(齿条固定在油缸上,再有齿条带动齿轮子镶件,由于轴与齿轮直径相差不大,可以将它们设计为一整体)。第二步再由顶杆将塑件顶出。这样模具可以实现全自动化。 油缸齿轮齿条脱螺纹机构 导向机构的设计 向机构的作用: 1)定位作用; 2)导向作用; 3)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导柱的设计 ( 1)长度导柱导向部分的长度应比凸模端面的高度高出 8 12 现导柱末导正方向而型芯先进入型腔的情况。 ( 2)形状 导柱前端应做成锥台形,以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向孔。 ( 3)材料 导柱应具有硬而耐磨的表面和坚韧而不易折断的内芯,因此多采用 20钢(经表面渗碳淬火处理),硬度为 50 55 套的设计 ( 1)材料 用与导柱相同的材料制造导套,其硬度应略低与导柱硬度,这样可以减轻磨损,一防止导柱或导套拉毛。 ( 2)形状 为使导柱顺利进入导套,导套的前端应倒圆角。导向孔作成通孔,以利于排出孔内的空气。 顶出机构设计 射成型每一循环中,塑件必须准确无误地从模具的凹模或型芯上脱出,完成脱出塑件的装置称为脱模机构,也称顶出机构。 脱模机构的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塑件滞留于动模边,以便借助于开模力驱动脱模装置,完成脱模动作。 2)由于塑件收缩时包紧型芯,因此推出力作用点尽量靠近型芯,同时推出力应施于塑件刚性和强度最大的部位。 3)结构合理可靠,便于制造和维护。 这个塑件开模时,由于此塑件比较的特殊先有两个侧抽, 再有油缸抽动将螺牙转出,最后由顶杆将塑件顶出。 五 却水回路布置的基本原则: ( 1)尽量保证塑件收缩均匀,维持模具的热平衡; ( 2)冷却水孔的数量越多,孔径越大,则对塑件的冷却效果越好; ( 3)尽可能使冷却水孔至型腔表面的距离相等,与制件的壁厚距离相等,( 4)经验表明,冷却水管中心距 却水管壁距模具( 5)小不要小于 10。 ( 6)浇口处加强冷却,冷却水从浇口处进入最佳; ( 7)应降低进水和出水的温差,进出水温差一般不超过 5 ; ( 8)冷却水的开设方向以不影响操作为好,对于矩形模具,通常沿宽度方向开设水孔; ( 9)合理确定冷却水道的形式,确定冷却水管接头位置,避免与模具的其他机构发生干涉。 本套模具在螺纹提手桶盖的旋抽型芯上开设计一条水道中间用铜片隔开 塑料熔体充填型腔时,必须顺序地排出型腔及浇注系统内的空气及塑料受热而产生的气体。如果气体不能被顺利排出,塑料会由于填充不足而出现气泡、接缝或表面轮廓不清等缺陷,甚至气体受压而产生高温,使塑料焦化。特别是对大型塑件、容器类和精密塑件,排气槽将对它们的品质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在高速成行中排气槽的作用更为重要。我们的塑件并不是很大,而且不属于深型腔类零件,因此本方案设计在分型面之间、推杆与模板之间及活动型芯与模板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排气,间隙值取 六 模具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模具设计的软件主要有 G,其中北方用 前有 全称为,里面收录了做模具标准件公司的产品型号。在调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调用合适的产品,其中此次毕业设计中的标准件全部来自于 前国内的标准件主要有来自两家公司 富德巴和龙记,此次模具设计的标准件均使用富德巴的,如果要使用龙记的还需要将龙记的公司产品资料加入到 下面图是完成零件测绘后用 具整体外形图 设计小结 设计是源头,设计虽然只占模具成本的 10%左右,却决定了整个模具质量的 70% 80%。所以,在设计时详尽地考虑了模具结构,考虑提高生产率,如何方便维修。但是,又不能完全依赖于设计,在实际生产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状况进行模具调整也是必需的。在生产中模具的维修、保养也是很重要的。在模具维修时,应该多注意细节,找出根本原因,针对其维修。在拆装模具时,要认真仔细,以防损伤模具。定期的维护、保养也可以大大提高模具寿命。 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经验公式有不一致的地方,不同公式的计算结果有的相差很大,特别是在温度调节与脱模力的计算这两块。在完成图纸之后发现塑件的设计有的地方是不合理的,比如说壁厚,虽然有经验可循,但从实际中看显然本设计的塑件壁厚过大,在冷却系计时要考虑到零件的复杂性,冷却时间的问题是一个很关键的部分,因为它影响着生产效率,这里我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从这里可以知道,注塑件的设计与模具设计关系密切,好的塑件结构可以简化模具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毕业设计(论文)译文 题目名称 : 带提手的桶盖注塑模具设计 院系名称 : 机电学院 班 级 : 机自 073 班 学 号 : 200600314327 学生姓名 : 张军超 指导教师 : 胡 敏 2011 年 3 月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译文 1 似分析中的主剪切带 虽然在第一剪切 带 对 静应力变化 有一个 全面 的 分析,如图 b),可能 对考虑其形成过程中的 可能产生碎片的裂痕是 有用的,如果目的只是为了跨越剪切带 来 预测力 的 传输(幅度和方向) , 它可能不是必要的。例如,如果沿平面 ,如图 a),静 应力 的变化 主要以 流动应力的变化 为主 ,而不是 靠旋转中的 滑移线场, 沿着 一个近似的压力分析 ,而忽略旋转,可能就足够了。这是由奥克斯利发 现 的方法。 图 b)结合 图 b)和 a) 方面 ,显示了典型的流场边界,但强调一个狭窄的 围绕着平面 的矩形区域。 在 A“ 处的流体静应力应该是有 一定的 值, 然后,通过与公式( 第 2 章)推导类比 , 假设压力变化 沿着 (长度为 s)是由 k/由此得到的力的方向 穿过 是被给予 D,切削深度) 是被计算出从 奥克斯利介绍了如何对涉及方程右边( 二任期材料的加工硬化行为,表现为 和 对 应变率,从方程( 以取代方程( 术语 能被认为是一个 对 的值 的校正, f + l a)将在任何情况下的应变硬化的影响。非唯一性的 应变硬化 情况已经被 考虑 在第 那里,图 出了一个 f + l a)与 范围变化 对于 零前角工具的例子。在他的 著作中 ,奥克斯利制约了非硬化关系允许的范围,提议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译文 2 这可 以 从图 近允许范围的上边界 看出 。 因此 ,最后, 如 图 低碳钢 0 (o) 和 n ()的变化来源于加工测试,相比压缩试验数据(一) 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 ps/的 变化 是有效的,方程( ( 用于研究的应变,应变率和温度在主剪切带的依赖 流 。史蒂文森和奥克斯利( 19691970行了 切 削实验对 C 钢 其 切割速度可达 300 米 /分钟 , 并进行了 量具力和剪切面角度测试。他们计算 假定 C = 们计算 从方程( 并乘以 3 到 他们计算 在 的等效应变 , 假设它是总应变 的一半 ,最后得出 程( 。他们还计算了 在 上的 应变率和温度。图 他们导出了 s0 n , 应变率和温度组合成一个单一的功能, 被称为变温速度, K):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译文 3 有材料科学的 理由 (第 7章)为什么应变速率 和温度可能以这种方式结合起来。 为 而 e 0应变率的参考 ,取为 1。 该图还显示了 数据从 一个类似的碳素钢压缩试验 中的得到的 和进一步的数据( 应力强度) 第二剪切流 的 分析 报告 ,这将在 加工和压缩试验的数据是不定量协议,但有一个质的相似性 在他们的 变化与变温速度 中 ,支持 这一观点 , 至少 具有切割速度变化的加工力和剪切面角度 的有些部分是 由于流动与应变,应变率和温度应力变化。 在刚才所说的一些程序 中 显然有一个假设, 在 (f + l a) 中 所有的变化是由于在 这平行双面剪切带模型是足够的(在实践中会有所不同应变率从切削边缘到自由面,剪切带的实际宽度可变) ; 及的 加工过程中的 常数。在以后的工作中 , 奥克斯利调查了他的造型 灵敏度 C 的一个变化 。 造成 了 静水压力梯度沿剪切面 和从而在切削工具的尖端的正常接触应力, 的 变化 。添加 来自主剪切面造型约束 应被视为是相同的,从第二剪切建模(第 ), 他的结论是 同一钢,他最初给出的值 C = 在更广泛的进给,速度和前角切削条件 下 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法案( 1989年)。 二剪切带的流动 随着对部分例外的 低速切削试验 像 罗斯和奥克斯利(图 可视塑性研究从来没有准确充分的给出信息关于 在第二剪切带 中 应变率和应变分布在具有同等水平的详细揭示了主剪切带。当然,在高 速切削中 ,内部网或其他标记必要的流后完全被毁。也没有任何办法,相当于运用方程在主要区域( 中 推导在第二剪切带流应变 的 硬化指数 n。所以,即使流动应力可推导出材料在那里,一个 (方程( 和一个 估计 值 的提取可能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然而,图 含, 应 力强度变化 ,例如塑性流动应力变化的信息。使这个数据将提交的见解和假设是值得考虑的。 奥克斯利法案明确提出,在第二剪切带应变硬化将超过 应变可以忽略不计。这使得他 从方程 (和 e= 1 中去识别 s.。 这是在材料的加工建模 中 的主要问题 ,返回到 实上 如何在二次切变产生的高应变应 力 变化。奥克斯利然后建议 S 是 与应力强度一至 或 3在那里 在芯片 /工具的接触面 上的平均摩擦应力 (除以接触面积测量摩擦力获得)。 假如 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弹性接触的地 , 区从加工中的摩擦 条件(第 2 章)考虑这是合理的 。 奥克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译文 4 斯利认为 在 他的(罗斯和奥克斯利, 1972 年)低速 观察 的基础上 这事事实, 但观察图 不支持的。 为了确定 值,他 估计 在第二剪切带 中具有代表性的温度和 应变率 。对于应变速率 e认为 第二剪切带的平均宽度 在这个宽度上 芯片的速度从 前刀面为 0 到 其体积值 因而 他把代表温度 认为是 在刀面 上的平均温度, 计算其方式类似于方程( 但是考虑到随温度变化的热性能和 对那些在二次剪切热产生的 现象并不完全平面而是 通过二次分配剪切带(黑斯廷斯等。, 1980)。在这本书的,方程( 被修改被 一项因子 c 如图 算 (数据结果从这些假设中得出。 他们遵循 了预计从 提供了一些支持这些观点 的 独立机 机械测试的 变化。有一个假设,因为它需要特别有意思的 返回 : 那就是在 芯片 /工具界面滑动速度为零。这强烈地影响着双方的应变率的 计算 , 和对 温度 算 校正 的需要。该滑移线场模 拟 不支持这样的芯片运动 的 严重下降。 如 图 例如, 只有在某些情况下 和然而仅接近于前端, 显示 的 滑动速度 才 降低到零 。解决在 这些变流 动应力 和 滑移线场 上 前刀面滑动速度 观点上 的冲突, 导致 对 在在高速(温度影响)加工前刀面 的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 。 在他的工作,奥克斯利 在 最接近刀面 上 确定了 两个 二次剪切带, 一个较宽的一个和一个较窄的一个。 这窄区也 已经 被确定被 特伦特大学,特伦特大学 描述 它为流区,当它的发生是由于区域中扣押之间的芯片和工具(遄达, 1991 年)发生。图 a) 表明了 在狭窄区域 奥克利斯的 测量 厚度 ,为切割速度 和进给的范围 ,为 5 刀具前角 (其他结果钢的例子为 和+5 刀具前角 ,也可以被证明)。流区是越薄 有越大的 切割速度和 越 低的 进给 。如果假定 的接触长度 t, 发生在 方程式( 与 t(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译文 5 一致的。 实验结果 位于 在一个平均坡度 性带 里 。 流区位于 图 进给量( ), +)和 o);随着 ( a)切割速度流区厚度 的 变化 。 奥克斯利指出,该流区的温度 将 会降低它的厚度通过因子 C(方程( ,并认为其应变率会增加 稀释( 方程( 。对应变速率和温度这些 厚度 影响将导致 作为 一个有厚度的正变温的速度将是最大的, 和 剪应力最小流量。他建议将采取的厚度, 将 价值最大化。这 提供了 带标记的 价 值 理论 在图 b)那预测的波段大约 50%位于观察一之上, 给予足够接近有效性的建议。 在第 2 章(图 a)项), 直接测量出的随着前刀面温度 摩擦系数 m 的变化已提交 , 为了车削 C 钢。流区的厚度并没有 被 测量 在 这些测试 中 。但是,如果实验关系如图 b) 的 假设 是成立的, 图 a)的数据 可转化为3或者 的一个依赖。 图 示了结果 ,并且被奥克斯利比较它和 C 钢的使用价值。那两组数据之间的融洽是更好的比 在 图 但并不完美 。 注:文章来源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译文 6 in a of in .8(b), be in of it be if is to A .9(a), of by by in an of A, be is .9(b) .8(b) .9(a), of a a A is to by of (), A(of s) k/of A is he (d, of is to on of to of as to A, in to 原工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译文 7 n be of as a to ps/f + l a) in of of in .4 a of f + l a) f, of a In of to be .4 to be to of 0 (o) n () a ) To of ps/is be to of in 196970,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译文 8 197071) on a at up to 00 m/n = it 3 to A; A, it to be . A. s0 n. a as K): ) be in n is a to e0 is a to . on a of be . in is a in at of of is to of a of in f + l a) is to in n; is in to as is a of In of to . A a to to on at . be as ), he he = a of .3 is 1989).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译文 9 in of to on in on a of in at or is to in of n in if a be of a s0 of a it be to be in of to be in be a e= 1, to s0 s. It is a in is to to in at in s is as 3is by by is of in ), is a on of 1972) .5 do To a he ehe an at e to be at to 原工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译文 10 in is is et 1980). In of is by a c to is to it is to at is c, to a of to in to of to at In of a a to it as it as a in 1991). a) s of s a of of a a 5 a a +5 is b), t(f). is , in if it is l is to t. a 原工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译文 11 of of a) at ), +) o); b) to of it c (; it . of on in a be a a 20 K He of b). 0% to to (a), of of a in if b) is to a) be to a 3or 注:文章来源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带提手的桶盖注塑模具设计 院系名称: _机 电 学 院 班 级: _机 自 073 学 号: _200600314327 学生姓名: _张 军 超 _ 指导教师 : _胡 _敏 _ _ 2011 年 3 月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1 - 1 本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及其研究的综述 模具工业在国 民经济中的地位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工业产品大批量生产和新产品开发都离不开模具,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达到的 (四高二低 )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耗能、低耗材,使模具工业在制造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模具品种繁多,共有 10 大类,包括冲压、塑料、橡胶、铸造、锻压等,用于制造业中几乎所有产品的生产,可见模具的服务范围已包括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现在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水平的产品已成为共识。 以下从四个方面来说明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一,模具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属于高新技术领域的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不能没有做引线框架的精密级进冲模和精密的集成电路塑封模;计算机的机壳、接插件和许多元器件的制造,也必须有精密塑料模具和精密冲压模具;数字化电子产品 (包括通讯产品 )的发展,没有精密模具也不行。不仅电子产品如此,在航天航空领域也离不开精密模具。例如:形状误差小于 必须用高精度的塑料模具成形。因此可以说,许多高精度模具本身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部分。有些生产高精度模具的企 业,已经被命名为 “高新技术企业 ”。 第二,模具工业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是推动模具工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 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应用,使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模具的开发和制造水平的提高,还有赖于采用数控精密高效加工设备。逆向工程、并行工程、敏捷制造、虚拟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也要与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嫁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第三,模具工业是装备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 1998 年以前,许多 人把机械工业当作一般的加工工业。 1998 年 11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大装备工业的开发力度,推进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将机械工业作为装备工业,把它同一般的加工工业区别开来,是对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新定位。模具作为基础工艺装备,在装备工业中自然有其重要地位。因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需要的装备,其零部件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模具做出来的。 第四,模具工业地位之重要,还在于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 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业的发展与之相适应。机械、电子、汽车工业需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2 - 要大量的模 具,特别是轿车大型覆盖件模具、电子产品的精密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目前在质与量上都远不能满足这些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这几年,我国每年要进口近 10 亿美元的模具。我国石化工业一年生产 500 多万吨聚乙烯、聚丙烯和其他合成树脂,很大一部分需要塑料模具成形,做成制品,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消费。生产建筑业用的地砖、墙砖和卫生洁具,需要大量的陶瓷模具 ;生产塑料管件和塑钢门窗,也需要大量的塑料模具成形。从五大支柱产业对模具的需求当中,也可以看到模具工业地位之重要。 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80 年代以来,中国 模具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这些年来,中国模具工业一直以 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 17000 多个模具生产厂点,从业人数约 50 多万。 1999 年中国模具工业总产值已达 245 亿元人民币 (表 1)。工业总产值中企业自产自用的约占三分之二,作为商品销售的约占三分之一。 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约占 50%,塑料模具约占 33%,压铸模具约占 6%,其它各类模具约占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 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其他所有制形式的模具厂家,包括集体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集体和私营的模具企业在广东和浙江等省发展得最为迅速。例如,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从事模具制造的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多达数千家,成为国内知名的 “模具之乡 ”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在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为了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纷纷加入了对模具制造的投入,例如科龙、美的、康佳和威力等集团都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多集中于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现已有几 千家。例如,江苏无锡的微研有限公司为一日本独资企业,员工有 200 余人,拥有精密数控模具加工设备 60 余台, 1998 年其模具产值超过 2亿元。 中国模具工业的技术水平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国内已能生产精度达 2 微米的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最多已达 160 个,寿命 1 2 亿次。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现在已能生产 48 英寸电视的塑壳模具、 及汽车保险杠、整体仪表板等模具。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国内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等。在大型精密复杂压铸模方面,国内 已能生产自动扶梯整体踏板压铸模及汽车后桥齿轮箱压铸模。在汽车模具方面,现已能制造新轿车的部分覆盖件模具。其他类型的模具,例如子午线轮胎活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3 - 络模具、铝合金和塑料门窗异型材挤出模等,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可替代进口模具。 在中国,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模具在制造中的重要基础地位,认识到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许多模具企业十分重视技术发展,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此外,许多研究机构 和大专院校开展模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目前,从事模具技术研究的机构和院校已达 30 余家,从事模具技术教育的培训的院校已超过 50 余家。其中,获得国家重点资助建设的有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 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机电研究所精冲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郑州工业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 术、模具的电加工和数控加工技术、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技术、新型模具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虽然我国的 模具工业和技术在过去的十多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尚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 未来的十年,中国模具工业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 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 在模具设计制造中广泛应用 术; 大力发展快速制造成形和快速制造模具技术; 在塑料模具中推广应用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射成型和高压注射成型技术; 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 发展优质模具材料和 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 逐步推广高速铣削在模具加工的应用; 进一步研究开发模具的抛光技术和设备; 研究和应用模具的高速测量技术与逆向工程; 开发新的成形工艺和模具。 中国注塑模具现状及发展方向 塑料工业近 20 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早在 7 年前塑料的年产量按体积计算已经超过钢铁和有色金属年产量的总和,塑料制品在汽车、机电、仪表、航天航空等国家支柱产业及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塑料制品成形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方法是注塑成形, 我国 塑料 成形模具产量中约半数以上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4 - 是注塑模具。随着塑料制品复杂程度和精度要求的提高以及生产周期的缩短,主要依靠经验的传统模具设计方法已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在大型复杂和小型精密注射模具方面我国还需要从国外进口模具。 随着市场的发展, 我国 塑料新材料及多样化成型方式今后必然会不断发展,因此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未来 我国 的塑料模具无论是品种、结构、性能还是加工都必将有较快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展望未来,下列几方面发展趋势预计会在行业中得到较快应用和推广。 ( 1)超大型、超精密、长寿命、高效模 具将得到发展。 ( 2)多种材质、多种颜色、多层多腔、多种成型方法一体化的模具将得到发 。 ( 3)为各种快速经济模具,特别是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 T 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 ( 4 ) 模 具 设 计 、 加 工 及 各 种 管 理 将 向 数 字 化 、 信 息 化 方 向 发 展 将向智慧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 展。 ( 5)更高速、更高精度、更加智慧化的各种模具加工设备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推广应用。 ( 6)更高性能及满足特殊用途的模具新材料将会不断发展,随之将产生一些特殊的和更为先进的加工方法。 ( 7) 各种模具型腔表面处理技术,如涂覆、修补、研磨和抛光等新工艺也会不断得到发展。 ( 8)逆向工程、并行工程、复合加工乃至虚拟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 9)热流道技术将会迅速发展,气辅和其它注射成型工艺及模具也将会有所发展。 ( 10)模具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 11)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产品被日益重视的今天, “绿色模具 ”的概念已逐渐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即,今后的模具,从结构设计、原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及模具修复和报废,以及模具的回收利用等方面,都将越来越考虑其节约资源、重复使用、利于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这一趋向。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5 -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6 - 本课题涉及内容 塑件零件图:如图 1示 年产量:大批量 材料: 1塑件零件图 参考文献: 1 李力 崔江红 肖庆和 胡纪云编著 . 塑料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 防工业出版社 ,2 齐卫东主编 .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 等教育出版社 ,3 孙凤勤主编 . 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7 -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8 - 2 本课题有待解决的主要关键问题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带提手的桶盖注塑模具设计 。本课题给出 带提手的桶 盖注塑模塑件图,要求做出生产此塑件的模具。要完成此课题,首先要根据塑件的外形测绘出创建这个塑件的 3D 所需要的各个参数。用 3D 软件所这个塑件做出来,并按要求把它的 零件图画出来。最后再用 方法把加工此塑件的模具给做出来。 该塑件为带有提手的桶盖,塑件的材料为 乙烯),该塑件为满足强度要求,提手部位的壁厚较其它部位厚。因塑件本身结构,其壁厚不均匀,故必须在模具相应部位设置冷却系统来保证注塑质量。 对带有螺纹的制品脱模时,可以在模具中设置转动螺纹机构,利用设备的旋转运动或往复运动将螺纹脱出;或者用专门的驱动和传动机构,带动模具中的螺纹转动,使螺纹塑件从模具上脱出。因此本课题在考虑模具的机构时,由于桶盖内带有螺纹,故可以在模具中设置转动螺纹机构。根据本课题所提供的塑件可以知道,要想把该塑件加工出来,必须有侧抽,也就是必须采用侧向抽芯机构。 对于关键问题,处理起来很棘手,要求我们考虑的问题较多,要力求想出解决关键问题的最佳办法。上面已经阐述的问题,需要相当的知识广度和专业深度, 由于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课时比较少,没能有效的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此外,课堂所学与实践设计还有一定差距,现在准备起来感觉自己所学 的知识十分有限,因此我们仍然需要阅读大量相关书籍,特别是软件方面的书籍。对于软件的操作并非一日之功,所以需要大量的练习与上机操作。在此次课题研究初期,我借阅了大量有关注塑模具设计方面的书籍,并结合课题要求有目的的进行学习,达到学以至用。此外更重要的是,向专业老师或在实习中向工人师傅针对课题的不解之处请教,从中得出一些启示,为以后的设计制作提供积累宝贵经验,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9 - 3 对课题要求及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要求 (1)熟悉塑件的图样,分析塑件的工艺性,为进行设计计算打好基础。 (2)合理的选择注塑设备,确定压力机参数。 (3)确定模具的具体结构以及模架的参数,绘制模具草图。 (4)绘制模具的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图。 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 带提手的桶盖的工艺分析是整个设计的基础,认真分析塑件,包括塑件概况、塑件用的塑料概况、所选的注塑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注塑机压力与行程、注塑成型条件等,为设计作准备; 2) 确定型腔的数目并选择分型面,确定型腔布置方案; 3) 确定模具的脱模方式、浇注系统及项出机构; 4) 确定调温系统结构、凹模和型芯的结构和模具的排气方式; 5) 根据相应的公式计算成型零件的工作 尺寸及决定模具型腔的侧壁厚度、型腔底板、型腔垫板、动模板的厚度、拼块式型腔的型腔板厚度及注塑模的闭合高度; 6) 模具总体设计及其主要零部件的设计,绘制模具草图; 7) 考虑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计算最大注注塑量、锁模力、注射压力、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尺寸校核、开模行程校核等; 8) 绘制模具的装配图及其主要部件零件图; 9) 复核图纸。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10 - 4 完成本课题的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 毕业实习; 方案论证,确定方案,完成调研报告、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进行模具 结构方案设计; 模具 3D 设计,绘制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按学院规定的统一规范化要求撰写设计说明书(完成初稿); 审查设计 准备答辩; 答辩资格评审; 毕业答辩; 改毕业设计。 5 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 (签字 ): 年 月 日 6 指导小组意见 指导小组组长 (签字 ): 年 月 日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11 - 说明: 1. 本报告前 4 项内容由承担毕业论文 (设计 )课题任务的学生独立撰写; 2. 本报告必须在第八学期开学两周内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 3. 学生须在小组内进行报告,并进行讨论; 业论文 (设计 )指导小组审查学生能否承担该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和是否按时完成进度的检查依据,并接受学校的抽查。 毕业实习报告 题目名称 : 带提手的桶盖注塑模具设计 院系名称 : 机电学院 班 级 : 机自 073 班 学 号 : 200600314327 学生姓名 : 张军超 指导教师 : 胡 敏 2011 年 4 月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目 录 1 前 言 . 1 2 报告内容 . 2 司简介 . 2 业文化 . 2 产品介绍 . 4 业技术生产 . 5 3 课题调研 . 7 课题分析 . 7 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 7 设计中具体需要完成的工作 . 8 课题调研总结 . 8 4 实习总结 . 9 5 参考文献 : . 10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1 1 前 言 毕业实习是在我们正式开始毕业设计前进行的,要求我们深入到生产实践中对生产制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它是 为了 使人们各自 对 自己的 毕业设计课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 让我们围绕专业及设计课题进一步了解与之有关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为解决课题任务提供必要的条件,对此我们进行了毕业设计课题调研实习。这次毕业生产实习是我们大学阶段最后一次实习,通过让我 们学生深入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一线来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中了解实际工作过程和生产或社会需求过程,结合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目的。 为了对毕业设计课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让我们围绕专业及设计课题进一步了解与之有关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为解决课题任务提供必要的条件,为此我们进行了毕业设计课题调研实习。这次毕业实习使我们大学阶段的最后一次实习,通过让我们学生深入成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一线来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从中了 解实际工作过程和成产和社会需求过程,结合所学过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目的。并为以后的设计提供资料和积累宝贵经验,避免走步必要的弯路。 2011 年 3 月 10 号,我们在毕业设计导师的带领下参观调研了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我们参观了新飞冰箱总厂和新飞冷柜厂等,这些工厂的产品的生产制造都大量运用了注塑模具,其模具设计制造和运用在其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我的课题也是做模具设计制造的,通过观察研究生产现场中的各种模具,了解其结构与功能,这为我的毕业设计课题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借鉴基础。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2 2 报告内容 司简介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是以冰箱、冷柜、空调为主导产品的现代化白色家电制造企业,中国最大的绿色冰箱生产基地,中国冰箱、冷柜行业前两强。因出色的无氟与节能技术而被公认为中国家电绿色品牌 。自 1984 年建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新飞已发展成为拥有 1 个中国驰名商标和 2 个中国名牌产品的中部六省首家进出口免验企业,产品远销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新飞的经营业绩突飞猛进,产销量、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呈两位数递增,成为同行业效益最好,发展最快、最稳健的企业之一。 新飞注重科技队伍建设和 企业技术创新。新飞国家级技术中心已发展壮大为三个研究所、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和一个产品创新与设计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西安交大新飞节能技术研究所和工业设计所等校企产学研全面合作的完整技术创新体系,各类专业人才 1800 多名,专职技术开发人员 400 多名,中高级职称 200 多名,硕士 60 多名,博士 9 名,形成了一支实力卓越的创新团队。而新飞通过与西安交通大学、郑州大学等知名学府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共享等产学研全方位的合作,为新飞的技术创新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的动力;新飞并通过起草我国乃至世界首个杀菌电冰箱标准 ,成为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开启了中国健康保鲜冰箱的新纪元。 2009 年 4 月,新飞首家批量上市的 超节能冰箱代表了当今节能技术最高水平,新飞始终走在中国制冷业环保节能的前列。 新飞致力于成为绿色制冷产品的领航者,积极倡导绿色科技,为顾客提供超值产品,为股东提供持续性回报,成为员工首选雇主。秉承“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理念,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先后向特大洪水、汶川地震、“母亲水窖”等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达 6500 多万元。通过“丰隆亚洲 学金项目等多种渠道反哺社会。 26 年来,新飞成功的走出了一 条具有新飞特色、锐意创新、科学发展之路:企业的资产总额、生产能力、员工人数、科技水平大幅攀升、跻身世界冰箱制造业巨头之列,国内外用户达 4000 万个,成为中国制冷行业中发展最快、最稳健的企业之一,创造了中国家电业的奇迹! 业文化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3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企业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培育富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职工主人翁责任感的有力思想武器。 10多年来,新飞公司在刘炳银总经理的倡导下,逐步培育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新飞特色的企业精神,即“我与新飞共存亡 团结、严明、进取、奉献”,以及“稳踞国内,享誉世界”的新飞企业理想和“国内争第一,国际创一流”的新飞企业奋斗目标。“我与新飞共存亡”,意在激发新飞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职工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爱厂如家,为新飞的生存和发展尽。已尽力。“团结、严明、进取、奉献”是新飞精神的具体内容,即培育职工团结协作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奋发进取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制定新飞的企业理想和奋斗目标,意在激发新飞员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使职工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建立在与企业 理想一致的基础上,齐心协力,为实现企业理想而共同努力,向新飞的奋斗目标迈进。 为了卓有成效地培育企业精神,公司不惜投资,精心设计并建造了栩栩如生的“新飞”雄鹰雕塑,雕塑的背面镌刻着刘炳银总经理亲笔题写的新飞理想:“稳踞国内,享誉世界”。在公司总部最显眼的地方悬挂着新飞企业精神的巨幅标语:“我与新飞共存亡 团结、严明、进取、奉献”和新飞公司的奋斗目标:“旧内争第一,国际创一流”。此外,公司还充分利用新飞闭路电视、有线广播、新飞报等宣传舆论阵地,大力宣传新飞理想,弘扬新飞精神。同时,公司还经常举办新飞之 歌演唱会、知识竞赛、专题展览等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之间把企业精神、企业理想、企业目标转化为共同的信念和前进的动力,成为广大新飞员工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飞的产品以“绿”为主导,处处考虑到环保,为消费者提供绿色的生活,同时也为消费者节省能源,新飞是值得信赖的品牌。新飞倡导的绿色生活是一种自然、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而 绿色生活圈 就是由注重健康、崇尚自然、有爱心、有情趣、积极向上的企业、团体、家庭、个人与绿色产品共同组成。 新飞公司率先在家电行业提出“用户永远是正确的”服务理念,“突 出一个快捷”、“确保一个质量”、“落实一个满意”,为消费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贴心的服务,真正使用户感受到“买新飞就是买质量,买新飞就是买放心,买新飞就是买实惠,买新飞就是买满意”。目前新飞的企业文化定位已从过去的 务实型 、 竞争型 、 制度型 向目前的 目标型 、 学习型 、 自主型 转移。新飞正是通过大力倡导 以人为本 的自主型企业文化,才使企业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不断提升,才使企业的团队精神得以充分发挥;新飞正是通过大力倡导 全员学习 的 学习型 企业文化,才使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 力不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4 断提高,从而使新飞的经营业绩大幅度攀升。 在新飞的在新飞的每个角落有着不同的格言。新飞的企业精神:学习,创新,团队,激情。新飞公司经营理念:诚信经营,永续发展,成就员工,服务社会。新飞员工座右铭:新飞靠我们振兴,我们靠新飞发展。新飞环境管理格言:胸怀蓝色理想,创造绿色世界。新飞学习教育理念:全员学习,提高素质,打造现代企业团队;员工学习化生存,企业教育化经营。新飞公司团队精神:依靠学习,依靠团队,依靠用人。 产品介绍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是以冰箱、冷柜、空调为主导产品的现代化白色家电制造企业, 是中国最大的绿色无氟冰箱生产基地。自 1986 年投产电冰箱以来,新飞冰箱已从投产之初的一个系列、三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 80 大系列 1000 多个花色品种,产品涵盖直冷、风冷、风直混合制冷、无氟制冷、半导体制冷等多个领域,各项性能指标均居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目前,新飞已形成冰箱、冷柜、家用空调器等白色家电多元化产品体系。 作为国际化节能专家,新飞一直以领先行业的视野远见未来,相继推出“欧洲能效 A+”、“双冠王”等系列冰箱,节能健康,双冠天下。 (a) 8列 (b)节能王系列 (c) 列 (d) 天尊系列 (e) 2M 系列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5 图 2飞生产的冰箱产品 新飞空调在空调遥控器上创新设计出“ 26C 按键”,只需轻轻一按,即为您轻松实现健康又节能的理想状态,带来节能、健康、舒适、静音的多重享受 新飞电器从 1984 年 2 月 6 日新飞上马电冰箱,坐上中国冰箱行业的末班车,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环保节能家电的领航者。 2010 年 ,新飞电器正式进军洗衣机行业,倾力打造白色家电航母型企业,也预示着新飞将从专业的绿色家电制冷领域跨向宽广 的白色家电行业新征程,实现新飞电器的新飞越!目前,新飞产品畅销亚、非、欧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在国际家电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知名品牌,创造了中国家电业的奇迹。 (a)变频王系列 (b) 倾爽系列 (c) 风范王系列 (d) 新风采系列 (e) 蓝魅系列 图 2飞生产的空调产品 企业技术生产 二十年的风雨洗礼,二十年的市场搏击,造就了新飞技术中心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超强的研发能力,尤其在白色家电的节能领域中更是一支独秀,引领节能家电的新潮流。多年的发展完善,特别是新飞公司进入二次创业以来,新飞的发展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6 更是突飞猛进 ,在节能、环保 、健康 、保鲜方面 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技术中心拥有冰箱研究所、冷柜研究所、空调研究所、创意中心、特种产品开发部、新技术开发部等研发部门。各类专业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 1300 多名,专职技术开发人员 400 余名,中高级职称的有 200 多名,硕士 60 多名,博 士 5名,形成了一支实力卓越的战斗团体。新飞技术中心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河南省家用制冷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飞技术中心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 新飞技术中心是我国近 400 家国家级技术中心之一。新飞技术队伍是一支求真务实、敢于拼搏、勇于吃苦、勇于创新的研发队伍,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培养出了一批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 近年来,新飞在家电节能、环保、健康方面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大了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建设 ,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国际化人才,将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 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的投资,为把新飞打造为百年新飞、一个国际化的新飞、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飞而努力奋斗!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模具中心是一家以设计制造轻工业非标准设备、高精密注塑模具、吸塑模具、发泡模具、冲压模具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 量保证体系,并通过上海质量体系审核认证中心的认证。新飞模具中心积极向外拓展业务,目前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都有新飞的模具产品。 图 2飞产品大厅 图 2箱研究所一 角 中原工学院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7 3 课题调研 课题分析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带提手的桶盖注塑模具设计 。本课题给出 带提手的桶盖注塑模塑件图,要求做出生产此塑件的模具。要完成此课题,首先要根据塑件的外形测绘出创建这个塑件的 3D 所需要的各个参数。用 3D 软件把这个塑件做出来,并按要求把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带提手的桶盖注塑模具设计【9张图纸/162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9872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