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正文.doc

固定夹的复合模设计【13张图纸/206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固定夹的复合模设计【】【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rar
选题表.doc---(点击预览)
说明书正文.doc---(点击预览)
开题报告.doc---(点击预览)
任务书.doc---(点击预览)
PPT答辩稿.ppt---(点击预览)
A0装配图.dwg
A3上垫板.dwg
A3下垫板.dwg
A3凸凹模固定板.dwg
A3凸模固定板.dwg
A3动模板.dwg
A3空心垫板.dwg
A3落料凹模板.dwg
A4冲孔凸模.dwg
A4压料板.dwg
A4复位杆.dwg
A4弯曲凸模.dwg
A4零件图.dwg
排样.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0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0101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1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2-26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固定 复合 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50页,20600字左右。
任务书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PPT答辩稿一份。

图纸共13张,如下所示
A0装配图.dwg
A3上垫板.dwg
A3下垫板.dwg
A3凸凹模固定板.dwg
A3凸模固定板.dwg
A3动模板.dwg
A3空心垫板.dwg
A3落料凹模板.dwg
A4冲孔凸模.dwg
A4压料板.dwg
A4复位杆.dwg
A4弯曲凸模.dwg
A4零件图.dwg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固定夹的复合模设计
本论文应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了我的独立工作能力。本设计通过对固定夹的复合模设计的工艺性分析,确定了正确的工艺方案。从而对模具设计方案,以及冲压设备作出了分析与选择。通过分析决定采用复合模形式,然后参考其他模具结构以及查手册和计算设计。当所有的参数计算完后,对模具的装配方案,对主要零件的设计和装配要求技术要求都进行了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除了设计说明书外,还包括模具的装配图,非标准零件的零件图,工件的加工工艺卡片,工艺规程卡片,非标准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关键词:冷冲压 ;复合模 ;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Design of compound die for fixing clamp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theory and practical knowledge of a cold stamping die design work to develop and improve my ability to work independently. This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sis process of the compound die design of the retaining clip, correct technology scheme was determined. Thus the mold design, and stamping equipment has made the analysis and choi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ecision with compound die form, then the reference other mold structure and manual search and design calculation. When all of the parameter calculation is finished, the mold assembly program, the main parts of the design and assembly requirements of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re analyz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in addition to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but also including the mold assembly drawing, non-standard parts drawings, the workpiece card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cess cards, process cards non standard parts.

Keywords: Cold stamping compound die; Design; 

目 录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I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II
目 录 III
前 言 1
第一章 绪 论 2
1.1 冲压模具的现状 2
1.1.1 模具工业现状 2
1.1.2 模具工业技术结构现状 3
1.1.3 模具工业配套材料,标准间结构现状 4
1.1.4 模具工业产业组织结构现状 5
1.2 模具的发展趋势 5
1.2.1 模具CAD/CAE/CAM的发展方向 5
1.2.2 模具检测、加工设备向精密、高效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6
1.2.3 模具工业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模式逐步得到了认同 7
1.3 冷冲压模具分类与特点 7
第二章 零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方案的确定 9
2.1 冲压弯曲件的工艺分析 9
2.2 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的结构形式 10
2.3 零件的工艺分析 10
2.3.1 计算毛坯尺寸 10
2.4 排样、计算条料宽度及步距的确定 13
2.4.1 搭边值的确定 13
2.4.2 条料宽度的确定 14
2.4.3 导板间间距的确定 15
2.4.4 排样 15
2.4.5 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16
第三章 冲裁力的计算 18
3.1 计算冲裁力的公式 18
3.2 总冲裁力、卸料力、推料力、顶件力、弯曲力和总冲压力 18
3.2.1 总冲裁力: 18
3.2.2 卸料力Fx的计算 19
3.2.3 推料力Ft的计算 20
3.2.4 顶件力Fd的计算 20
3.2.5 弯曲力FC的计算 20
3.2.6 总的冲压力的计算 21
第四章 模具压力中心与计算 22
第五章 冲裁模间隙的确定 23
第六章 刃口尺寸的计算 25
6.1 刃口尺寸计算的基本原则 25
6.2 刃口尺寸的计算 25
6.3 计算凸、凹模刃口的尺寸 26
6.4 冲裁刃口高度 28
6.5 弯曲部分刃口尺寸的计算 29
6.5.1 最小相对弯曲半径rmin/t 29
6.5.2 弯曲部分工作尺寸的计算 29
第七章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33
7.1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33
7.1.1 凹模的设计 33
7.1.2 凸凹模的设计 35
7.1.3 外形凸模的设计 35
7.1.4 内孔凸模设计 35
7.1.5 弯曲凸模的设计 36
7.2 卸料部分的设计 36
7.2.1 卸料板的设计 36
7.2.2 卸料弹簧的设计 36
7.3 定位零件的设计 38
7.4 模架及其它零件的设计 39
7.4.1 上下模座 39
7.4.2 模柄 39
7.4.3 模具的闭合高度: 40
第八章 模具总装图 41
第九章 压力机的选择 42
结 论 43
参考文献 44
致 谢 45

1.毕业设计的原始数据:
(1)产品图及其技术要求; 
(2)生产批量:中批量。
2.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技术要求、图表要求以及工作要求等):
(1)绘制产品零件图;
(2)查阅资料并就自己承当的课题方向写出开题报告(严格按统一格式);
(3)完成产品的工艺设计及模具设计并绘制模具及模具零件的工程图;
(4)按规定格式和要求用Word打印设计说明书一份;
(5)用PowerPoint或其它软件制作答辩提纲一份。

3.毕业设计应完成的技术文件:
(1)产品零件图;
(2)开题报告(格式见校园网); 
(3)模具装配图及各零件图;
(4)设计计算说明书;
(5)上述所有文档的刻录光盘一张。
4.主要参考文献:
(1)王孝培主编.冲压手册(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
(2)贾俐俐主编.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9
(3) 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编委会编.中国模具设计大典.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2006.7
(4) 杂志期刊:中国机械工程,塑性工程学报,锻压技术,模具工业等
(5) 电子资料查询:Google,Baidu,CNKI知网,校园网上的电子阅览室等。

5.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以周为单位):

起 止 日 期 工 作 内 容 备 注

第一周

1、熟悉课题,查阅并收集有关资料,为写开题报告做准备;
2、绘制产品零件图;
3.完成工艺性分析,提出设计方案; 
检查零件图
和方案
第二周~
第三周
1、写出开题报告初稿。
2、完成工艺计算;
3、完成模具零件结构形式确定及设计,选择设备。 检查开题报告
第四周~
第五周 
1、第4周完成开题报告的最后定稿;
2、绘制模具草图
检查开题报告与模具结构草图
第六周~
第七周 绘制模具装配图及各设计件零件图 检查图(电子版)
第八周 编写设计说明书,打印并准备答辩






固定夹的复合模设计





















内容简介:
南 京 工 程 学 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 (论文 ) 作 者: 高小敏 学 号: 088811202049 学院(系、部):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专 业: 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 题 目: 固定夹的复合模设计 指导者: 何玉林 讲师 评阅者: 2013 年 4 月 南 京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I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固定夹的复合模设计 本论文应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了我的独立工作能力。本设计通过对固定夹的复合模设计的工艺性分析,确定了正确的工艺方案。从而对模具设计方案,以及冲压设备作出了分析与选择。通过分析决定采用复合模形式,然后参考其他模具结构以及查手册和计算设计。当所有的参数计算完后,对模具的装配方案,对主要零件的设计和装配要求技术要求都进行了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除了设计说明书外,还包括模具的装配图,非标准零件 的零件图,工件的加工工艺卡片,工艺规程卡片,非标准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关键词: 冷冲压 ;复合模 ;设计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of of of a to my to of of of of is of of In in to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录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 I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 录 . 言 . 1 第一章 绪 论 . 2 冲压模具的现状 . 2 模具工业现状 . 2 模具工业技术结构现状 . 3 模具工业配套材料,标准间结构现状 . 4 模具工业产业组织结构现状 . 5 模具的发展趋势 . 5 模具 发展方向 . 5 模具检测、加工设备向精密、高效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 6 模具工业新工艺、新理念和新模式逐步得到了认同 . 7 冷冲压模具分类与特点 . 7 第二 章 零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方案的确定 . 9 冲压弯曲件的工艺分析 . 9 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的结构形式 . 10 零件的工艺分析 . 10 计算毛坯尺寸 . 10 排样、计算 条料宽度及步距的确定 . 13 搭边值的确定 . 13 条料宽度的确定 . 14 导板间间距的确定 . 15 排样 . 15 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 16 第三章 冲裁力的计算 . 18 计算冲裁力的公式 . 18 总冲裁力、卸料力、推料力、顶件力、弯曲力和总冲压力 . 18 总冲裁力: . 18 卸料力 计算 . 19 推料力 计算 . 20 顶件力 计算 . 20 弯曲力 计算 . 20 总的冲压力的计算 . 21 第四章 模具压力中心与计算 . 22 第五章 冲裁模间隙的确定 . 23 第六章 刃口尺寸的计算 . 25 刃口尺寸计算的基本原则 . 25 刃口尺寸的计算 . 25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计算凸、凹模刃口的尺寸 . 26 冲裁刃口高度 . 28 弯曲部分刃口尺寸的计算 . 29 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t . 29 弯曲部分工作尺寸的计算 . 29 第七章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 33 工作零件的结 构设计 . 33 凹模的设计 . 33 凸凹模的设计 . 35 外形凸模的设计 . 35 内孔凸模设计 . 35 弯曲凸模的设计 . 36 卸料部分的设计 . 36 卸料板的设计 . 36 卸料弹簧的设计 . 36 定位零件的设计 . 38 模架及其它零件的设计 . 39 上下模座 . 39 模柄 . 39 模具的闭合高度: . 40 第八章 模具总装图 . 41 第九章 压力机的选择 . 42 结 论 . 43 参考文献 . 44 致 谢 . 45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1 前 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更新换代的不断加快,在现代制造业中,企业的生产一方面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多样式的方向发展,加快换型,采用柔性化加工,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朝着大批量,高效率生产的方向发展,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规模来创造更多效益,生产上采取专用设备生产的方式。模具,做 为高效率的生产工具的一种,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与重要的工艺装备。采用模具生产制品和零件,具有生产效率高,可实现高速大批量的生产;节约原材料,实现无切屑加工;产品质量稳定,具有良好的互换性;操作简单,对操作人员没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利用模具批量生产的零件加工费用低;所加工出的零件与制件可以一次成形,不需进行再加工;能制造出其它加工工艺方法难以加工、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制品; 容易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的特点。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2 第一章 绪 论 冲压模具的现状 模具工业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封 闭式、“大而全”的企业特征,我国大部分企业均设有模具车间,处于本厂的配套地位,自 70 年代末才有了模具工业化和生产专业化这个概念。模具工业主要生产能力分散在各部门主要产品厂内的工模具车间,所生产的模具基本自产自用。据粗略估计,产品厂的模具生产能力占全国模具生产能力的 75,他们的装备水平较好,技术力量较强,生产潜力较大,但主要为本厂产品服务,与市场联系较少,经营机制不灵活,不能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模具专业厂全国只有二百家左右,商品模具只占总数的 20左右,模具标准件的商品率也不到 20。由于受旧管理体制的影响 较深,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存在着“中而全”,“小而全”的结构缺陷,生产效率不高,经济效益较差。 模具行业的生产小而散乱,跨行业、投资密集,专业化、商品化和技术管理水平都比较低。现代工业的发展要求各行各业产品更新换代快,对模具的需求量加大。一般模具国内可以自行制造,但很多大型复杂、精密和长寿命的多工位级进模大型精密塑料模复杂压铸模和汽车覆盖件模等仍需依靠进口,近年来模具进口量已超过国内生产的商品模具的总销售量。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需要,模具工业面临着进一步技术结构调 整和加速国产化的繁重任务。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国 (除港台地区外,下同 )的模具工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设计、制造加工能力和水平、产品档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模具专业生产厂、产品厂配套的模具车间(分厂)近 17000 家,约 60 万从业人员,年模具总产值达 200 亿元人民币。但是,我国模具工业现有能力只能满足需求量的 60左右,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需要的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的模具还主要依靠进口。据海关统计, 1997 年进口模具价值 美元,这还不包括随设备一起进口的模具; 1997 年出口模具仅为 7800 万美元。 1997年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对下属的 209 家骨干企业(含产品厂的模具车间)的统计资料表明,其模具总产值 元人民币,进口模具大约为 336 万美元。目前我国模具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3 按照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的划分,我国模具基本分为 10 大类,其中,冲压模和塑料成型模两大类占主要部分。按产值计算,目前我国冲压模占 50左右,塑料成形模约占 20,拉丝模(工具)约占 10,而世界上发达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塑料成形模比例一 般占全部模具产值的 40以上。 我国冲压模大多为简单模、单工序模和符合模等,精冲模,精密多工位级进模还为数不多,模具平均寿命不足 100 万次,模具最高寿命达到 1 亿次以上,精度达到 3 5 50 个以上的级进工位,与国际上最高模具寿命 6 亿次,平均模具寿命 5000 万次相比,处于 80 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的塑料成形模具设计,制作技术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还较低。目前单型腔,简单型腔的模具达 70以上,仍占主导地位。一模多腔精密复杂的塑料注射模,多色塑料注射模已经能初步设计和制造。模具平均寿命约为 80 万次左右, 主要差距是模具零件变形大、溢边毛刺大、表面质量差、模具型腔冲蚀和腐蚀严重、模具排气不畅和型腔易损等,注射模精度已达到 5下,最高寿命已突破 2000 万次,型腔数量已超过 100 腔,达到了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初期的国际先进水平。 模具工业技术结构现状 我国模具工业目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悬殊较大。从总体上来讲,与发达工业国家及港台地区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采用 技术设计与制造模具方面,无论是应用的广泛性,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应用 术 设计模具方面,仅有约 10%的模具在设计中采用了 抛开绘图板还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应用 才刚刚起步,大多还处于试用和动画游戏阶段;在应用 术制造模具方面,一是缺乏先进适用的制造装备,二是现有的工艺设备(包括近 10 多年来引进的先进设备)或因计算机制式( 机及其兼容机、作站等)不同,或因字节差异、运算速度差异、抗电磁干扰能力差异等,联网率较低,只有 5%左右的模具制造设备近年来才开展这项工作;在应用 术进行工艺规划方面,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需 要进行大量的标准化基础工作;在模具共性工艺技术,如模具快速成型技术、抛光技术、电铸成型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等方面的 术应用在我国才刚起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软件开发,尚处于较低水平,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我国大部分模具厂、车间的模具加工设备陈旧,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4 在役期长、精度差、效率低,至今仍在使用普通的锻、车、铣、刨、钻、磨设备加工模具,热处理加工仍在使用盐浴、箱式炉,操作凭工人的经验,设备简陋,能耗高。设备更新速度缓慢,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力度不大。虽然近年来也引进了不少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但过于分散,或不配套 ,利用率一般仅有 25%左右,设备的一些先进功能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缺乏技术素质较高的模具设计、制造工艺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尤其缺乏知识面宽、知识结构层次高的复合型人才。中国模具行业中的技术人员,只占从业人员的 8%12%左右,且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总体技术水平也较低。 1980 年以前从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而 80 年代以后从业的人员,专业知识、经验匮乏,动手能力差,不安心,不愿学技术。近年来人才外流不仅造成人才数量与素质水平下降,而且人才结构也出现了新的断层,青黄 不接,使得模具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难以提高。 模具工业配套材料,标准间结构现状 近 10 多年来,特别是“八五”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已多次组织有关材料研究所、大专院校和钢铁企业,研究和开发模具专用系列钢种、模具专用硬质合金及其他模具加工的专用工具、辅助材料等,并有所推广。但因材料的质量不够稳定,缺乏必要的试验条件和试验数据,规格品种较少,大型模具和特种模具所需的钢材及规格还有缺口。在钢材供应上,解决用户的零星用量与钢厂的批量生产的供需矛盾,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另外,国外模具钢材近年来相继在国内建立了 销售网点,但因渠道不畅、技术服务支撑薄弱及价格偏高、外汇结算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推广应用不多。模具加工的辅助材料和专用技术近年来虽有所推广应用,但未形成成熟的生产技术,大多仍还处于试验摸索阶段,如模具表面涂层技术、模具表面热处理技术、模具导向副润滑技术、模具型腔传感技术及润滑技术、模具去应力技术、模具抗疲劳及防腐技术等尚未完全形成生产力,走向商品化。一些关键、重要的技术也还缺少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国的模具标准件生产, 80 年代初才形成小规模生产,模具标准化程度及标准件的使用覆盖面约占 20%,从市场上能配到的 也只有约 30 个品种,且仅限于中小规格。标准凸凹模、热流道元件等刚刚开始供应,模架及零件生产供应渠道不畅,精度和质量也较差。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5 模具工业产业组织结构现状 我国的模具工业相对较落后,至今仍不能称其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我国目前的模具生产企业可划分为四大类:专业模具厂,专业生产外供模具;产品厂的模具分厂或车间,以供给本产品厂所需的模具为主要任务;三资企业的模具分厂,其组织模式与专业模具厂相类似,以小而专为主;乡镇模具企业,与专业模具厂相类似。其中以第一类数量最多,模具产量约占总产量的 70%以上。我国的模具 行业管理体制分散。目前有 19 个大行业部门制造和使用模具,没有统一管理的部门。仅靠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统筹规划,集中攻关,跨行业,跨部门管理困难很多。 模具适宜于中小型企业组织生产,而我国技术改造投资向大中型企业倾斜时,中小型模具企业的投资得不到保证。包括产品厂的模具车间、分厂在内,技术改造后不能很快收回其投资,甚至负债累累,影响发展。 虽然大多数产品厂的模具车间、分厂技术力量强,设备条件较好,生产的模具水平也较高,但设备利用率低。 我国模具价格长期以来同其价值不协调,造成模具行业“自身经济效益小,社会效 益大”的现象。“干模具的不如干模具标准件的,干标准件的不如干模具带件生产的。干带件生产的不如用模具加工产品的”之类不正常现象存在,极大地挫伤了模具企业(包括模具车间和分厂)职工的积极性。这也是模具行业留不住人才,青年技术人员和青年工人不愿学技术的原因之一。 模具的发展趋势 模具 发展 方向 ( 1)模具软件功能集成化 模具软件功能的集成化要求软件的功能模块比较齐全,同时各功能模块采用同一数据模型,以实现信息的综合管理与共享,从而支持模具设计、制造、装配、检验、测试及 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达到实现最佳效益的目的。如英国 司的系列化软件就包括了曲面 /实体几何造型、复杂形体工程制图、工业设计高级渲染、塑料模设计专家系统、复杂形体 术造型及雕刻自动编程系统、逆向工程系统及复杂形体在线测量系统等。集成化程度较高的软件还包括: 。国内有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塑性成型有限元分析系统和冲裁模统;北京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的 列软件;吉林金网格模具工程研究中心的冲压模 统等。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6 ( 2)模具设计 、分析及制造的三维化 传统的二维模具结构设计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生产和集成化技术要求。模具设计、分析、制造的三维化、无纸化要求新一代模具软件以立体的、直观的感觉来设计模具,所采用的三维数字化模型能方便地用于产品结构的 析、模具可制造性评价和数控加工、成形过程模拟及信息的管理与共享。如 软件具备参数化、基于特征、全相关等特点,从而使模具并行工程成为可能。另外, 司的 司的 日立造船的是 3D 专业注塑模设计软件,可进行交互式 3D 型腔、型芯设计、模架配置及典型结构设计。澳大利亚 司的三维真实感流动模拟软件经受到用户广泛的好评和应用。国内有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同类软件 郑州工业大学的 件。面向制造、基于知识的智能化功能是衡量模具软件先进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如 司的注塑模专家软件能根据脱模方向自动产生分型线和分型面,生成与制品相对应的型芯和型腔,实现模架零件的全相关,自动产生材料明细表 和供 工的钻孔表格,并能进行智能化加工参数设定、加工结果校验等。 ( 3)模具软件应用的网络化趋势 随着模具在企业竞争、合作、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全球化、国际化,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使得在模具行业应用虚拟设计、敏捷制造技术既有必要,也有可能。美国在其 21 世纪制造企业战略中指出,到 2006 年要实现汽车工业敏捷生产 /虚拟工程方案,使汽车开发周期从 40 个月缩短到 4 个月。 模具检测、加工设备向精密、高效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 1)模具检测设备的日益精密、高效 精密、复杂、大型模具的发 展,对检测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精密模具的精度已达 2 3 m,目前国内厂家使用较多的有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的高精度三坐标测量机,并具有数字化扫描功能。如东风汽车模具厂不仅拥有意大利产32503250坐标测量机,还拥有数码摄影光学扫描仪,率先在国内采用数码摄影、光学扫描作为空间三维信息的获得手段,从而实现了从测量实物建立数学模型输出工程图纸模具制造全过程,成功实现了逆向工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这方面的设备还包括:英国雷尼绍公司第二代高速扫描仪 (实现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7 激光测头和 接触式测头优势互补,激光扫描精度为 外德国 司的 携式扫描仪,日本罗兰公司的 普森公司的 传感三维扫描仪分别具有高速化、廉价化和功能复合化等特点。 ( 2)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 日本沙迪克公司采用直线电机伺服驱动的 有驱动反应快、传动及定位精度高、热变形小等优点。瑞士夏米尔公司的 有适应控制、 量控制及自动编程专家系统 。另外有些 采用了混粉加工工艺、微精加工脉冲电源及模糊控制 (技术。 ( 3)高速铣削机床 (铣削加工是型腔模具加工的重要手段。而高速铣削具有工件温升低、切削力小、加工平稳、加工质量好、加工效率高 (为普通铣削加工的 5 10 倍 )及可加工硬材料(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t) 式中: R 弯曲半径( t 材料厚度( 由于相对弯曲半径大于 见制件属于圆角半径较大的弯曲件 ,应该先 求变形区中性层曲率半径 ( 。 =r0+ 公式 (2 1) 式中: 零件的内弯曲半径 t 板料的厚度 x 中性层位移系数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11 表 2 1 板料弯曲时中性层位移系数 x r0/t .2 x r0/t 4 5 6 7 8 X 表 2 1, 据公式 2 1 1=r1+1+ 2= r2+ 图 2 2 计算展开尺寸示意图 根据零件图上得知,圆角半径较大 ( R 弯曲件毛坯的长度 公式为: L=L 直 +L 圆弧 公式( 2 2) 式中: L 弯曲件毛坯张开长度 ( L 直 弯曲件各直线部分的长度 ( L 圆弧 弯曲件各弯曲部分中性层长度之和( 在图 2 2 中: A= 2)(2 公式 ( 2 3) P=C) 公式 ( 2 4)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12 + B= 根据公式 2 3 A= 22)( = 22 ) 根据公式 2 4 P=C) = 则 P=1 2 P=281 =162 根据公式 2 2 L 直 =L 总长 40 L 弯 =2 P 180) +2 P 360) 2 =2 81/180)+2 81/360) 2 = L= L 直 + L 圆弧 = 取 L=48( 根据计算得:工件的展开尺寸为 5048( ,如图 2 3 所示。 图 2 3 尺寸展开图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13 排样、计算条料宽度及步距的确定 搭边值的确定 排样时零件之间以及零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工艺余料,称为搭边。搭边的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保持条料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零件质量和送料方便。搭边过大,浪费材料。搭边过小,冲裁时容易翘曲或被拉断,不仅会增大冲件毛刺,有时还有拉入凸、凹模间隙中损坏模具刃口,降低模具寿命。或影响送料工作。 搭边值通常由经验确定,表所列搭边值为普通冲裁时经验数据 之一。 表 2 2 搭边 a 和 值 材料厚度 圆件或类似圆件的工件 矩形工件边长 L50形工件边长 L50件间 边 a 工件间 边 a 工件间 边 a 2 边值是废料,所以应尽量取小,但过小的搭边值容易挤进凹模,增加刃口磨损表 2 2 给出了钢( 的搭边值。 对于其他材料的应将表中的数值乘以下列数: 钢( ( 黄 铜 1 硬 铝 1 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14 软黄铜,纯铜 制件是矩形工件,根据尺寸从表 2 2 中查出:两制件之间的搭边值 ,侧搭边值 a=1.5( 由于该制件的材料是 08 钢,所以两制件之间的搭边值为: =取 .2(侧搭边值 a=1.5(取 a=1.5(条料宽度的确定 计算条料宽度有三种情况需要考虑; 1 有侧压装置时条料的宽度。 2 无侧压装置时条料的宽度。 3 有定距侧刃时条料的宽度。 有定距侧刃时条料的宽度 。 有侧压装置的模具, 能使条料始终沿着导料板送进。 条料宽度公式: =( a) 0 - 公式 ( 2 3) 其中条料宽度偏差上偏差为 0,下偏差为 ,见表 2 3 条料宽度偏差。 D 条料宽度方向冲裁件的最大尺寸。 a 侧搭边值。 查表 2 3 条料宽度偏差为 据公式 2 3 =( a) 0 - =( 50+2 2 3 条料宽度公差 (条料宽度 B/料厚度 t/ 1 1 2 20 20 30 30 50 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 - 15 导板间间距的确定 导料板间距离公式: A=B+Z 公式 ( 2 4) Z 导料板与条料之间的最小间隙( 查表 2 4 得 Z=5据公式 2 4 A= B+Z =53+5 =58( 表 2 4 导料板与条料之间的最小间隙 材料厚度 t/ 侧 压 装 置 条 料 宽 度 B/00 以下 100 以上 12 23 34 45 5 5 5 5 5 5 8 8 8 8 8 8 排样 根据材料经济利用程度,排样方法可以分为有废料、少废料和无废料排样三种,根据制件在 条料上的布置形式,排样有可以分为直排、斜排、对排、混合排、多排等多重形式。 采用少、无废料排样法,材料利用率高,不但有利于一次冲程获得多个制件,而且可以简化模具结构,降低冲裁力,但是,因条料本身的公差以及条料导向与定位所产生的误差的影响,所以模具冲裁件的公差等级较低。同时,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固定夹的复合模设计【13张图纸/206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0101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