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A Weekend to Remember.doc_第1页
初中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A Weekend to Remember.doc_第2页
初中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A Weekend to Remember.doc_第3页
初中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A Weekend to Remember.doc_第4页
初中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A Weekend to Remember.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赛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作者姓名杜婷婷性别女出生年月1986年8月9日工作单位重庆滨江实验学校 邮政编码400061通讯地址重庆市南岸区涂山镇阳光路9号 联系电子邮箱所用教科书书名Go for it!所教年级七年级所教册次、单元下册第12单元设计主题 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ection B 2a-2c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本节课是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第12单元Section B部分第二课时。本单元的语言功能为: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Section B (2a-2c)部分,以阅读活动为主,通过阅读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语言,并从读的输入过渡到写的输出。因此,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语言的输出。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七年级学生的三级阅读目标要求1.能理解并执行有关学习活动的简短书面指令。2.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本人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首先让学生从整体细节阅读文章,其次根据时间顺序复述文章,再次对文章体裁和结构进行总结,最后,进行写作。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策略,并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作为unit 12的Section B的第二课时,教材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为中心话题,运用一般过去时,围绕“weekend activities”展开这些内容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生很熟悉,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复述文章和写作,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周末生活的了解,更加热爱生活。Section B(2a-2c)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阅读一篇有关周末活动的文章,并根据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有意识培养学生。预测文章内容、略读和扫读的阅读策略,并分析文章结构和要素。学生情况分析:经过将近一个学年英语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自由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本交流。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同时这一阶段学生记忆力好,好表现,好竞争,他们喜欢老师的赏识与表扬,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活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3.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掌握下列词汇及短语:put up, make a fire, jump up and down, wake.up, move into.2) 学习句型:It is important (not) to do sth. It is so.that.2、能力目标1)95%的学生能根据标题和插图预测短文主要内容。 2)70%的学生能根据记叙文的结构,结合时间顺序,在动词短语的提示下复述课文。3)70%的学生能根据记叙文要素仿写过去发生的事情。3、情感目标通过同学之间交流周末生活,增加生活阅历,与他人分享乐趣。同时,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业余时间,劳逸结合,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更加热爱生活。4、文化意识了解国外学生的周末生活,学会合理安排业余时间。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根据题目和插图预测短文主要内容。2.根据阅读问题进行略读和扫读。3.掌握记叙文的结构和要素,并进行仿写。教学难点:读中通过两个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讲述的周末故事;读后通过主要词汇的理解能使用本文目的语言和时间顺序简要复述故事,并根据记叙文的结构特点,进行写作。课后引导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仿写课文。5.教学过程设计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Warming up提问学生 1.“What special day was it last weekend?”.2.“What did you do on Childrens Day?”用一般过去时,谈论儿童节做的事情。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激起学生兴趣,同时激活内容图式。Pre-reading活动1:猜图游戏T: What did I do on Childrens Day?S1: You went camping.T: What did I do when I went camping?S2: You put up tents and made a fire.T: What did I see?S3: You saw a snake.T: How did I feel?S4: You were scared.T: Well. I was so scared that I couldnt move.T: What did I do when I saw a snake?S5: You shouted to others for help.根据图片中不完整信息回答问题。激活学生的语言图式,为阅读适当扫除障碍。活动2:预测内容通过自由交流引出阅读题目,引导学生看题目和图片预测即将阅读的主题.培养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预测短文主要内容的阅读策略。While-reading活动1:skimming(2分钟)引导学生朗读2b中的问题1、2和6并理解问题含义,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快速回读课文,并在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下划线。请学生说出答案,集体订正,教师PPT展示答案,一问一答朗读。第一次快速阅读文章,完成2b中的问题1、2和6。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抓主要信息的能力。 活动2:scanning(2分钟)引导学生朗读2b中的问题3、4和5并理解问题含义,指导学生带着问题以正常速度回读课文,并在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下划线。请学生说出答案,集体订正,教师PPT展示答案,一问一答朗读。第二次正常速度阅读文章,完成2b中的细节题3、4和5。通过细读文章,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细节的能力。活动3:跟读课文并圈出时间顺序词。(2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跟读课文,圈出第2和第3段的时间顺序词。再核对答案。跟读课文,圈出时间顺序词。整体感知文章,了解时间顺序是讲述故事的主线。Post-reading活动1:短语排序游戏让学生更根据圈出的时间顺序词First; On the first night; The next morning 将信封中的短语排序,并展示在黑板上,完成2c。小组合作,完成2c中的排序。根据时间顺序,理清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活动:2:复述课文(1)根据课文结构框架图(when, who, where, what, what I learned),要求学生回答完善框架内容,再复述课文。(2)根据课文和时间顺序,要求学生进一步完善went camping 的内容,再复述本部分内容。根据记叙文要素和短语的提示下,复述课文。帮助学生进行读后的语言输出,综合运用所学语言。活动:3:总结文章体裁和要素,进行仿写。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文章的体裁(记叙文)和要素(when, who, where, what, how),并根据框架和时间顺序(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n the eventing)完成作文“A school trip”,并进行展示总结记叙文要素,并根据给定题目“A school trip”进行口头练习,再进行仿写。培养学生以读促写的能力渗透。Homework布置作业。Level A students:完成作文“A vacation to remember.”Level B students:简写2b. 使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6.教学评价设计评价内容: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采用 “任务型”教学途径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采用适当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力求通过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动活泼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该话题的会话能力。课堂上还用生动的手势、鼓励的语言、信任的眼神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教学过程中注重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