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doc_第1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doc_第2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doc_第3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doc_第4页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原因。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3.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并能够通过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并能够提出治理与保护的措施。(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2.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整理学习内容,使学生认识到“黄土”是黄土高原的中心事物,认识到区域的中心事物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教学重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教学难点: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学生:收集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图片、黄土高原的形成相关资料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大家边欣赏边思考:歌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从片中我们能看到些什么是能反映当地风土人情或地方特色的?播放幻灯片2:生:(略)师:对,这里有安塞腰鼓、窑洞、剪纸、窗花、秧歌、黄土、黄河还有这里纯朴的民风、豪放的性格。是啊,中华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屹立于东方,与西方蓝色海洋文明相对,人们把华夏文明称誉为黄土文明,而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养育炎黄子孙的黄河又依偎在黄土高原的怀抱中。每当我们谈起这条母亲河,谈起华夏文明,必然会联想起这片黄土高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块黄土地,翻翻它的历史,看看它的现在,设计一下它的未来。讲授新课:板书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1、 位置播放幻灯片3师:看图回答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其周围的地形区及分界线是什么?生:(略)师:北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相邻;东以太行山为界与华北平原相邻;南以秦岭为界与四川盆地相邻;西至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外的乌鞘岭(甘肃省)。播放幻灯片4师:(指图说明)我们把图放大些,靠近它再细看,黄土高原北到长城,南到秦岭,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点击鼠标,出现黄土高原范围边界线) 仔细观察,黄土高原主要跨哪些省区?生:(同桌讨论并回答)板书 2、范围师:(点击鼠标,出现黄土高原所跨主要省区的简称)生:黄土高原主要跨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部分、甘肃省的一部分。师:这一片土地人们为什么称它为黄土高原呢/生:因为这里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黄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师:对,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板书 二、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播放幻灯片5师:(重申表格中的数据)有人曾经估算,如果将黄土高原的黄土筑成一米宽、一米高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绕一个来回。面积64万平方千米海拔10002000米黄土厚度100米,最厚可达150米那么,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家已经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能说明这个问题了,请同学们来说说。生:(略)师:大家说得很好。目前对于黄土高原的成因问题在科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广泛的支持。我们虽然不能象科学家们一样周密严谨地进行研究,但我们仍然可以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学生讨论:看教材P67活动2(2)讨论每一条证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板书 1、黄土高原的形成播放幻灯片6生:说明只有风才能把黄土吹过来,均匀地覆盖在不同的地形上。播放幻灯片7生:说明风是从西北向东南吹,由于风力从西北向东南由强变弱,吹送的黄土颗粒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播放幻灯片8生:说明黄土高原的黄土不是本地基岩受风化和侵蚀形成的,是外来的,而外来的动力只有风力最合适,其源地可能就是中亚和蒙古一带。播放幻灯片9生:说明这些多层古土壤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堆积物经过成土作用形成的,多层古土壤的存在说明其形成有阶段性。师:以上这些证据,较充分地证明了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播放幻灯片10师:有没有同学不赞同“风成说”观点?也许你会有些疑问,如果你的问题“风成说”能很好地回答,那么这种学说会更加完善;如果你的问题暂时回答不了,那说明还需要人类进一步去探索。过渡:走进这“风吹来的高原”,我们能否感觉到象内蒙古高原那样的一望无际和平坦广阔呢?生:不能。师:为什么不能?读教材P66图8.2,在黄土高原上,有多种多样的地形景观,大致可以将它们分成三种典型的地貌类型,即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学生讨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形态特征?生:(小组代表回答)(略)师:归纳播放幻灯片11 黄土塬:黄土覆盖得较厚的平地,又称“黄土平台”。四周流水切割,顶面广阔平缓,面积一般在数平方千米以上,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地区。播放幻灯片12黄土梁:长条状的黄土高地,由两条平行的沟谷分割地面,或黄土塬被切割而成。一般长几百米至数十千米。顶面一般比较平坦。播放幻灯片13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陵。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由黄土塬和黄土梁经长期侵蚀切割或黄土覆盖原来的丘陵而成。过渡:由许许多多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组成的黄土高原,其地表形态又将会是怎样呢?下面请大家在欣赏一组黄土高原奇特的地表景观图以后,总结出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播放幻灯片14生:(略)师:对,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就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板书 2、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播放幻灯片15过渡: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给黄土高原带来了独特的地表景观,但其中却隐藏着一个什么更为严重的问题呢生:水土流失严重。板书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师:水土流失是怎么回事?它是如何产生的?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个演示实验。播放幻灯片16师:这是一幅静止图,注意以下几点:(1) 倾斜的地面,地表植被是否相同?(不相同)(2) 实验开始后,降雨量情况相同。(3) 实验开始后,注意三只烧杯中水的变化以及水中泥沙含量的多少。播放幻灯片17师: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实验说明了什么?生: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即烧杯中的水越少),水土流失的状况相对不会特别严重(即烧杯中的泥沙含量越少);相反,地表缺乏植被,水土流失现象就越严重(即烧杯中的水越多,水中泥沙含量越多)。师:对,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地表缺乏植被保护。那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呢?播放幻灯片18学生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几方面?参考教材P68 课文及图8.4, 板书1、原因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生:(1)自然原因 a 地形:黄土高原地面破碎平地少,沟谷多,斜坡多,易造成水土流失。b 气候:降水在7、8月份,且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力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c 黄土特性: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2)人为原因 a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使地表光秃裸露,缺乏植被保护。b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表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许多新的水土流失。播放幻灯片19 黄土高原流失原因的讨论(图8.7)师:这两位同学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时候,意见好像有点矛盾,你认为谁说得对?生:(略) 师:其实这两位同学讲得都有道理,并不矛盾,男同学分析是针对目前状况来讲的,而女同学的分析则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上讲的,其实,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千沟万壑三者中最根本的问题出在哪里?生: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加剧水土流失=播放幻灯片19点击1.2.3.4.5.6师:这也说明黄土高原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板书 2、后果师: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水土流失后又留下了什么?生:(1)水土流失带走了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2)水土流失后留下了更多、更大、更深的沟谷,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播放幻灯片20 黄土高原上的聚落与耕地(图8.5)师:这是一片黄土塬地区,由于其地表平坦广阔,所以这里农业较发达,村镇密集也相对较大,历史上黄土保存较完好的高原面上大都有密度较大的村镇,正因为如此,一旦水土流失发展到一定程度,对本地的社会经济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人们会担心失去自己的家园。黄土高原不仅本身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且这种恶化还会漫延到其他地区播放幻灯片21 黄河波涛(加文字资料)师:流经黄土高原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人称“一碗水、半碗泥”,这些泥沙在下游沉积以后使河床抬高,形成著名的“地上河”,给黄河的治理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不仅如此,每年带走的N、P、K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了375kg的肥料。一位外国友人惊讶地说:黄河里流动的不是泥沙,而是血液,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的破裂。板书 生态环境的恶化师:所以由于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我们人类生存的威胁,应引起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关注,关注自己的家园,改善人类的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讨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以及如何改善恶化的人地关系,建议良好的生态环境。播放幻灯片22小结: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一、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1、位置(太行山同、长城、乌鞘岭、秦岭之间)2、范围(主要包括晋、陕、甘、宁等省区)二、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堆积区1、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2、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三、严重的水土流失1、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气特、植被、黄土特性) 人为原因(毁林、毁草、开矿修路、破坏植被)2、后果:生态环境恶化教学课件内容:(幻灯片)幻灯片1 课题名称幻灯片2 MTV: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李娜演唱)幻灯片3 黄土高原的位置(全国地形图)幻灯片4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界线、所跨省名)(图8.1)幻灯片5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数据表格)幻灯片6 黄土高原的形成证据1及说明的问题幻灯片7 黄土高原的形成证据2及说明的问题幻灯片8 黄土高原的形成证据3及说明的问题幻灯片9 黄土高原的形成证据4及说明的问题幻灯片10 黄土高原的形成(Flash动画)幻灯片11 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类型(黄土塬景观图及解释)幻灯片12 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类型(黄土梁景观图及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