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2011年度张掖中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 (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 (阅读题 共49分)甲 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中华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人文”这个词语起源很早,易贲卦彖辞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将人文与天文置于对等的地位,可见对人文的重视程度。概括地说,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人的尊崇。老子把人和道、天、地并列,称之为四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记载孔子的话:“天地之性,人为贵。”(圣治)认为人在天地所生的万物之中最为尊贵。左传里有这样的话:“夫民,神之主也”,并说应该先办好人的事,然后再致力于神的事。左传里又有这样的话:“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连上天也要顺从人的愿望。中国虽然也有宗教和神学。但宗教、神学从没有取得无上权威的地位。中国没有国教,没有教皇,更没有宗教裁判所。中国的文学艺术虽然和宗教有关,但宗教的题材远不如欧洲那么盛行和重要。中华文化所崇拜的是祖先,注重的是祭祖,或者崇拜那些为民族的生存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非凡贡献的人。孔子、李冰父子、司马迁等,都有祭祀他们的庙宇。所以中华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以人伦为核心的文化。人和人的关系,远比人和神的关系重要。人文精神还有一层含义,就是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注重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那些道德素质,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又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而取义。”在古代,道德和智能完善的人,就是圣贤。例如孔子被称为圣人;他的三千弟子当中有七十二位最好的,被称为贤人。中华文化以人为中心,在众人之中又以圣贤为中心,只要认真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是中华文化中十分可贵的内容。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至于公和私的关系,应以公为先;人和己的关系,应以人为先,正如孔子所说:“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中国有句古话:“敬业乐群。”“乐群”这两个字很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特点。荀子阐发孟子的人伦说,提出“群居和一”之道,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准则。他认为人能从事有秩序的伦理生活,所以才能驾驭自然物,个体也就得以生存和发展,因而维系群体利益就成为一种美德。中华文化是尚和的文化。“和”的本义就是声音相应,也就是声音的和,引申为和谐、和平、和畅、中和、融合、祥和等意义。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庸以“致中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孔子说做人要兼顾文和质两方面的和谐,“文质彬彬”,才称得上君子。“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1下列表述,不属于对“中华文化”特点的理解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B“乐群”这两个字很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特点。C中华文化是尚和的文化,“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D只要认真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人的尊崇,一是对人的规范提高。B孔子的孝经中写道:“天地之性,人为贵。”认为人在天地所生的万物之中最为尊贵。C因为中国没有国教、没有教皇、更没有宗教裁判所,所以宗教和神学在中国没有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D孟子认为,人类维系群体利益后,才能驾驭自然物,个体得以生存和发展。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追求完美人格的表现。B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尚和这种文化精神。C清明被定为法定节日的主要根据是中华文化崇拜祖先、注重祭祖。D在今天的竞争时代,“和”的精神体现为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通过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以达到“和”的境地。二、古诗文阅读(共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日:“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日:“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日:“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选自王灼碧鸡漫志)注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C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狱:监狱D弄笔者始知自振 振:振作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的一组是( )(3分)以春秋对义居第一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7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5分)(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5分)(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小题鱼游春水无名氏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8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结合全词思考上片景物描写在全词中的作用。(5分)9简要分析“几曲阑干遍倚”中“倚”与“把栏杆拍遍,吴钩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拍”各流露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古诗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10(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2)念去去,千里烟波, 。(3)人生如梦, 。(4)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7) ,瑞脑销金兽。(8)雁过也,正伤心, 。(9)顾吾念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第卷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木 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以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结构全篇。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B文章中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运用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朱丹当时参加决赛时的紧张心理。C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D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E这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很有特点: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说中的朱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小说反映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千年美神李清照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亦代代不绝。更何况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那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是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社会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衷。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惶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风咏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姓孙的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尘拔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诗人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中蕴涵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耐得人们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甜蜜的爱情曾经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诗作宛然可见她迷人的风姿。B.读李清照的词要善于解读她的“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都包含了诗人的“家国之思”。C.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但她也写过一些比较豪放、意境开阔的词作,比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以及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E.国家不幸诗人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诗作。 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6分) 如何理解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6分) 郑振铎曾提到过“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有人说这些写“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李清照的诗作面前是“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8分)五、语言表达(16分)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A羽扇纶(ln)巾樯橹(l)酹(li)江月脍(hi)炙人口遥岑(cn)远目B残羹(gng)冷炙冠冕(min)鲨鱼鳍(q)请奉盆缶(fu)驽(n)马十驾C扶辇(lin)下除弹劾(h)卧啮(ni)雪斧钺(yu)汤镬 少善属(sh)文D蟾(chn)蜍衔之范晔(hu)乞骸(hi)骨运筹帷(wi)幄 肉袒(tn)负荆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B事故发生后,省市主管领导风尘仆仆连夜赶来,下车伊始,就来到事故发生现场,立即投入救援指挥工作。C台湾某领导人曾说台湾与大陆是“国与国”关系,并说这代表“民意”,企图将自己装扮成梁上君子,真是无耻到了极点。D如果不加紧治理,南水北调这一造福工程可能会成为纵贯南北的污水网,成为贻笑大方的劣质工程。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 全运会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告诉我们,每一届全运会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赛事,而且举办城市乃至全国都给它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B. 正式通过实施的国家新食品安全法赋予受损害消费者十倍索赔。日前,某区人民法院就以法庭判决的方式支持了一位市民的索赔请求。C. 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帮助你走进这片陌生的领地。D.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它必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16仿照下面例句,自选话题,写一组句子。(3分)金钱不必车载斗量,够用就好; 友谊不必甜言蜜语,真诚就好; 人生不必惊天动地,踏实就好。 17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4分)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上联: 下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上联 : 下联 : 六、写作 (60分)18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吴 兴 杂 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蕴含的哲理,W高考ww.ks资源5u.co网m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参考答案】诗人摄取四种景物,嫩草、垂柳、黄莺和游鱼,描写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明媚的春景图(2分)。这里的景物描写与下片互相映衬(1分),春景的明媚反衬离人的愁思,使悲怨愁苦的主人公形象更为鲜明(2分)。【解题提示】此题考查词的内容及表达技艺,诗歌先景后情,情景交融,上下片内容有区别又有联系,衬托的手法容易看出,难度应不大。9【参考答案】“倚”指主人公身倚栏杆,远望归人,这一动作流露出少妇春日怀念远人的情感(3分);“拍”指诗人敲打栏杆,这一动作流露出诗人不能赴前线杀敌、报国无门的愤怒之情(3分)。10嬉嬉钓叟莲娃暮霭沉沉楚天阔一樽还酹江月竹杖芒鞋轻胜马玉簪螺髻赢得仓皇北顾薄雾浓云愁永昼却是旧时相识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1)B D(B项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文中写朱丹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民族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收银设备销售合同范本
- 商业种植花卉合同范本
- 个人销售酒合同范本
- 厂房公摊合同范本
- 铲车机械费合同范本
- 物业委托 服务合同范本
- 珠宝订货定金合同范本
- 社区居务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大棚购销合同范本
- 社区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记录
- 24000 吨-年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 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新能源乘用车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 第1部分:纯电动》
-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 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
- 垂体瘤患者护理查房
- 2024版标本采集课件
- 专题09 Module 5语法Grammar 特殊疑问句的用法-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精练(外研版)
- 《工艺管理与改善》课件
- 《交通事故车辆及财物损失价格鉴证评估技术规范》
- 《广东省花生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