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静宁一中高一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代统治者将西域视为应对突厥和吐蕃威胁的战略侧翼,采取了意义深远的战略规划,特别是实行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实边策略,改变了南北朝以来的对立局面。并以前所未有的民族文化向心力和民族认同的凝聚力,有效保持了西域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从而使丝绸之路畅通东西,大唐文明辐射欧亚,成就了中国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一段经典时期。张骞通西域后,随着大批汉人进入西域,汉文化也随之在西域传播开来,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唐王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深深影响了统一后的西域。儒学文化日渐成为西域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礼仪的操守。儒家经典思想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许多吐鲁番文书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和对西域民众的影响程度。正是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的广泛传播,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虽为一介武夫,亦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逐步嵌入到西域各宗教之间。唐代是西域宗教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萨满教、佛教、袄教、景教、道教等宗教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格局。中华传统文化深深植入到各个教派之中。在吐鲁番出土的佛教文书中有大量“急急如律令”的道教术语,而回鹘文摩尼教经典中亦有释迦四门观和阿难达法问的佛经内容。在西域,孝也成为儒、释、道等文化内涵中的根本内容。唐代文化认同政策,有效促进了西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以高昌为代表的西域诸国仰慕中原文化,使汉文化在少数民族中广为传播,在西域社会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基础,加之唐代民族政策的包容和开放,使唐代的文化实边政策被唐代西域社会普遍接受。在这种民族融合和天下一家的氛围中,民族平等与文化融合成为唐朝重要的治边之策。这种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思想成为唐代社会的主流观念。“华夷一家”的思想在玄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唐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发展程度。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成为包括西域在内的各民族的“可汗”,中华一统的局面由此达到新的高度,影响深远。文化认同与唐朝治理西藏的正确策略,共同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同存共生的良好局面。大量中原民众、商人、求法僧人、文人志士等到达西域,与西域民族杂居相处,在语言、习俗、文化、信仰等领域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提高了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不仅在战略上使“西北边患,荡然一清”,而且西域由汉代以来单纯的军事防御地区变为社会相对稳定的区域,成为大唐文化向中亚的自然延伸的地域。1下列关于文化认同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思想一直是其主流观念。B唐代统治者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视与对西藏的正确治理,有效促进了西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使西域成为大唐文明向中亚的自然延伸的地域。C张骞通西域后,儒家文化迅即深深植根于西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之中。D随着汉文化在西域传播开来,大批中原民众、商人、求法僧人、文人志士等随之进入西域,把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儒家经典思想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和对西域民众的影响程度。B唐王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西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统一后的西域各民族普遍接受了儒学经典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C“华夷一家”的思想在唐太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民族尊奉太宗为“天可汗”,成为包括西域在内的各民族的“可汗”。D在吐鲁番出土的佛教文书中有大量“急急如律令”的道教术语等表明不同宗教用语在西域同存共处,相互夹杂的现象,体现了多元宗教与中原文化的融合。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A宗教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和文化,在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B唐代,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有着极大的向心力,这充分反映了唐王朝治理西域的文化认同政策的有效性。C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因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得以广泛传播。D借鉴唐代治理西域的经验,建立在对中华民族认同基础上的“多元一体”格局,有助于多民族文化的同存共生,从而促进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郡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晋书皇甫谧传)【注释】鞅掌:事务繁杂。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笃:重视,专心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耽玩:潜心玩味D自表求帝借书 表:表达5 以下八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皇甫谧专注学业行为的句子是 ( )(3分)修身笃学,自汝得之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己,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感激,从此勤学不辍。B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在皇上下诏敦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声。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 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食作为礼节。D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7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4分)译文: (2)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8.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6分) 9.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重湖叠巘清嘉, , 。望海潮(2)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3)回首向来萧瑟处, , 。定风波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亲 亲 麦 子 张佐香 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选自诗意的栖居)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生动详细地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一生,用词优美,情深意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本文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条理清楚,又显得很有文采。C.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颇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富有变化。D.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的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例如在第段,他吃下鲜嫩的麦子就能判断麦子的长势。E.本文作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他在文中运用冷静客观、准确细致的语言,表达了对麦子的情感。答案:AC12.作者在第段说:“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意?(6分)答: 13.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各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6分)答: 14.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8分)答: 第卷 基础表达题一、基础知识考查(10分)15.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 )A. 周郎赤壁 惊涛拍案 江山如画 故国神游B鼔惑人心 竹杖芒鞋 一蓑烟雨 向来萧瑟C. 何妨吟啸 一樽还酹 同行狠狈 故垒西边D. 灰飞烟灭 耳熟能详 乱石穿空 雄姿英发16.下面有关典故对应的人物不正确的是(2分) (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B.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张翰)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陈登)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刘备)1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永昼 :漫长的白天B.玉枕纱橱 纱橱:纱帐C咋暖换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状况18. 下列关联词填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_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_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_,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_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A但是 尽管 可是 因而 B可是 纵使 然而 因此 C因为 不管 然而 当然 D然而 虽然 但是 所以19.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容词用作动词,尊重。 B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C空以身膏草野膏:名词的意动用法,与“以”构成“以身为膏”。 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二、语言文字运用(13分)20.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在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上,一些强队的失利,除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外,恐怕和他们不思进取也不是不无关系的。B中国公安部6月24日宣布破获了一起重大恐怖组织,抓获了10余名“东突”恐怖组织头目和成员。C科学,包括讲道理的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存面貌,进而改变了西方人的生存面貌。至于这种改变是福是祸,笔者则不敢专断。D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控制、山水进入画框的生活,也就是说,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21.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世人激赏苏东坡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这一人生境界在定风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途中遏雨,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与眼前这场猝不及防的山雨何其相似,但苏轼一样等量齐观。 A淋漓尽致B仕途多舛 C猝不及防D等量齐观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格_,_。_,_,_,_。 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A B C D23.请仔细观察右边这幅漫画,用仙人掌的刺(或仙人掌)作喻体写一个比喻句,揭示出这幅漫画的主题。(4分) 三、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3年静宁一中高一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题卡一、选择,1-6每题3分,11题两个选项各2分共4分,15-19每题2分,20-22每题3分。共41分。题号123456111516171819202122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8分)7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4分)译文: (2)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8.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6分) 9.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 。(2) , 。(3)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12.作者在第段说:“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意?(6分)答: 13.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各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6分)答: 14.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8分)答: 第卷 基础表达题二、语言文字运用23.请仔细观察右边这幅漫画,用仙人掌的刺(或仙人掌)作喻体写一个比喻句,揭示出这幅漫画的主题。(4分) 三、写作(60分)答案一、选择,1-6每题3分,11题两个选项各2分共4分,15-19每题2分,20-22每题3分。共41分。题号123456111516171819202122答案BCCDBDA/CDDCDCDDD一、1B(A张冠李戴。原文说:“这种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的思想成为唐代唐代唐代唐代社会的主流观念”;C与原文不符。儒家文化深深根植于西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之中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D时间顺序错误。原文说的是:“随着大批汉人进入西域,汉文化也随之在西域传播开来,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 2C(张冠李戴。“华夷一家的思想在玄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C(颠倒因果。原文说的是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的广泛传播,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虽为一介武夫,亦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二)4D (表,上书)5B (叔母的教训学习主动,勤奋勤奋学习 勤奋学习 追求知识的决心,命顺自然的态度)6D (赐予一车书,是指另一次上书)7.(1)早晨学到了道理,黄昏死去也是值得的,何况生命的长短分明是被上天所预定所掌握的呢!(4分)(2)现在(他)当了郡太守却(要用酒宴)为他饯行,这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官职却看轻了梁柳本人,难道这符合古人的为人之道吗?这不是我心安的做法。(5)8.答:秋暮、衰荷、乱雨、冷月(各1分)“无侣”(或“单栖”)(2分)9.答: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2分)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2分)10(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1.A.C解析:B项,主要手法不是叙议结合,而是描写;文中没有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该项说法于文无据。E项,本文的语言不是“冷静客观”的,而是充满热情的。12. 答案:麦子以它充足的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使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麦子美丽的生命过程、真善美的精神实质也一直启迪着人类,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句子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13. 答案: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举例: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收割麦子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劳动之美,使读者对“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这句话有了真切的感受。作者把麦粒比作土里的珍珠、大地之树结出的果子、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既形象又生动,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劳动果实的珍视及作者对麦子的赞美之情。解析: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表达技巧包括哪些,然后再结合文本,找出对应的句子,分析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效果。14. 答案: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是真善美的一生。人类种植麦子,麦子供给我们营养,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这种关系是美丽的。收种麦子的劳动过程是美丽的,播种麦子就是播种希望,收获麦子是对自己辛劳的奖赏,收种麦子的过程是人类美德闪光的过程。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 解析:要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就必须明白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文章的主旨。从文本来看,作者对麦子是喜爱的、感激的,甚至是赞美的,在答题时,可以此为出发点来进行阐释。15.D16.D “刘备”应为“桓温”17.C将息:保养,调养18.D19.C20.D21.D22.D23.人言(或舆论)就像仙人掌上的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博图SCL官方培训
- 软包电池外观培训
- 城市交通规划合同管理论文咨询重点基础知识点
- 产品组装技能培训课件
- 【培训课件】非处方药市场推广策略
- 配方出售保密协议书模板
- 《医疗设备监测的护理》课件
- 车辆无偿借用合同协议
- 公司培训计划书
- 连锁餐厅转让合同协议
- MOOC 大学英语听说译-河南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JB/T 20074-2020药用配液罐
- LOI意向书中英文模板
- 外科学试题库及答案(共1000题)
- 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 检验报告单的正确解读方法(45张)课件
- 微信小程序开发与实战(微课版)-教学大纲
- 还建房买卖合同
- 学习动机精品课件
- 汽车安全工程-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合集最新课件汇编
- 牛排西式餐厅管理餐饮培训资料 豪客来 服务组排班表P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