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三总复习必修三专题二学生版.doc_第1页
苏教版高三总复习必修三专题二学生版.doc_第2页
苏教版高三总复习必修三专题二学生版.doc_第3页
苏教版高三总复习必修三专题二学生版.doc_第4页
苏教版高三总复习必修三专题二学生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2)“号角,为你长鸣”专题 (学生用)一、复习目标:1. 掌握本专题文言基础知识2. 突破被动句这一语法现象3. 通过迁移训练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二、教学重难点:见教学目的(2)三、课时安排: 4 课时四、教学过程:现代文部分(一)基础知识梳理1、识记下列字音绥( ) 靴( )子 橱( )窗 鬈( )曲 双颊( ) 赊( )账趿( )拉 搔( ) 咯( )吱 蹙( ) 怜悯( ) 时髦( ) 褶( )皱 窥( )视 撇( ) 喃( )喃 诧( )异 蹬( )三轮 惶( )恐 田螺( ) 肿胀( ) 夜盲( )症 塌( )败 压( )根儿 取缔( ) 镶嵌( ) 伛( ) 翳( ) 骷髅( ) 绷( ) 攥( )着 滞( )笨 愧怍( ) 苗裔( ) 孟陬( ) 揆( )扈( ) 辟芷( ) 汨( ) 搴( ) 阰( ) 骐骥( )姊( )妹 洞窟( ) 枷( )锁 2、确识记下列多音字 横 模 埋 薄 更 落 压 曲 假 载 乘3、确识记下列形近字脚型坐落怜悯 座右铭 形状 惘然 蹬三轮 取缔 夜盲症 澄清 谛听 瞪眼 啼哭 病入膏肓 磴台阶 蹄子 伛偻 福祚 佝偻 老妪 愧怍4.词语积累不可思议心平气和沁人脾胃莫名其妙漫不经心5.近义词辨析:(1)截止、截至 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例: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 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例:报名截至本月底。(2)竟然、居然 竟然:常用于主谓语之间。例:他没有料到小王竟然如此推崇李自成。 居然:也可用于主语前面,有时语气略重。例:这么大声音,你居然没听见。(3)施行、实行 施行:法令等公布以后从某日起生效。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计划)。(4)忍耐容忍:忍受;宽容;忍耐: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抑制住,不使表现出来。(5)安抚爱抚:疼爱抚慰 安抚:安顿抚慰(6)迟缓弛缓:放松、缓和,如“紧张的情绪慢慢弛缓下来”。迟缓:缓慢,与“迅速”相对,如“迟缓地迈着步子”文言文部分(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 扈江离与辟芷兮 来吾道夫先路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敛赀财以送其行 亦曷故哉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古今异义 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 抗辞慷慨 不复顾利害 以至于永嘉 为巡船所物色 穷饿无聊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不抚壮而弃秽兮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草行露宿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道海安,如皋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以旌其所为 去今之墓而葬焉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缇骑按剑而前 安能屈豪杰之流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亦以明死生之大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4、多义词(1)修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修斗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乃重修岳阳楼 邹忌修八尺有余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2)度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皇览揆余初度兮 何不改乎此度 物换星移几度秋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数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数吕师盂叔侄为逆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范增数目项王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骑千余,卒数万人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4)间得间奔真州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出没于长淮间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5)分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舟首尾长八分有奇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自分已死久矣5、重点虚词(1)以敛赀财以送其行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具以虚实告东西二阃 木欣欣以向荣谈笑以死 醉则更相枕以卧以其无礼于晋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举匏樽以相属 敢以烦执事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以勇气闻于诸侯(2)焉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且焉置土石 犹且从师而问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3)之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归而求救国之策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人皆得以隶使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纵一苇之所如 扣舷而歌之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顷之,烟炎张天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6、重点句式(1)判断句死生,昼夜事也 斯固百世之遇也(2)被动旬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贾家庄为巡徼所陵迫死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不能容于远近予羁縻不得还 几以捕系死(3)倒装句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肇锡余以嘉名 恐年岁之不吾与约以连兵大举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4)省略句断头置城上 激昂大义避哨竹林中 出入乱尸中将以有为也7、名句默写:1._,哀民生之多艰。2._,虽九死其犹未悔。3.路漫漫其修远兮,_。4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_,_,_,_,亦曷故哉?5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_,_?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二)重难点突破不能容于远近 予羁縻不得还 几以捕系死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规律总结:一、课内经典语段阅读 嗟平!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i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荚,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予,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0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易:轻视,不看重) B而又有剪发杜门(杜:堵塞,关闭)C视五人之死(视:看到,看看) D亦以明死生之大(明:明白,知道)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为之声义B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臣死且不避 C不能容于远近 得双石于潭上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12“由是观之”中的“是”为代词,它所指代的范围是 ( ) A五人身为平民百姓,也从来没有读过什么书,却为大义所激,蹈死不顾。 B阉党虽嚣张一时,终因五人为代表的百姓“发愤一击”而不敢复有株治。 C在魏忠贤这场祸乱中,许多达官贵人都屈从变节,暴露了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 D大阉魏忠贤逡巡畏义,难以实现他篡夺帝位的阴谋,最后在被逐途中上吊自杀。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译文:(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译文:14对速篇文章的评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义”是五义士精神的核心,全文不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是紧扣“义”字展开的。 B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鞭挞奸佞阉党的罪恶,弘扬中华民族,为了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C五义士反抗阉党的斗争,反映了正义斗争的巨大力量,表现了奸佞阉党的虚弱本质。 D本文在阐述生死价值问题的同时,批判了甘心依附阉党的官僚士大夫的卑劣行径。二、考题回顾:(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07年全国卷)(13题每题3分,第4题10分)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 讼:控告 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 暴:突然 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 谨:严格 D姑息重荣不能诘。 诘:追问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容“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 ) A天子宁有种邪/重荣箕踞慢骂B兵强骊壮者为之尔/屈中国以尊夷狄 C重荣诱之入塞/ 而充无厌之欲D重荣怒,执拽剌/此晋万世耻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继母则提剑杀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和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D安重荣肖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2)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2007年全国卷1)(57题每题3分,第8题10分)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日:“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个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失:过错。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募:招求。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 挠:阻碍。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诣阙乞还者数千人百姓耆老为祷请 其为民爱若此使中黄门慰问 后闻其言而追悲之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固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2008年江苏卷)(912题每题3分,第8题10分)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1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敢轻冒进兵者斩 汉乘利进逼成都 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D吴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