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高中〈宏志〉序言.doc_第1页
长河高中〈宏志〉序言.doc_第2页
长河高中〈宏志〉序言.doc_第3页
长河高中〈宏志〉序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一如果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社会关爱活动的话,那么我们应用什么来提升教育的这种品质呢?用我们的理想、信念和行动。每当萌生这样的感悟,我们就会心存感激,感激教育把我们塑造成了一个能够理解、能够奉献、能够关爱别人的人。教育有关爱人的品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这个世界才会更美丽,有了爱我们才会成为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当今的中国是教育的中国,是民族素质高度提升的中国,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年轻中国,而这样的中国寄希望于我们的教育,付重托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我们能为我们的国家做些什么?我们能为我们的人民做些什么?我们用什么来体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唯有用我们的爱和行动。温家宝总理日前在为农民工子弟题辞时,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确,我们今天已经从教育穷国迈向了教育大国,正向教育强国挺进,但这种前行不应是一枝独秀,而是要满园春色,不是部分孩子受到了教育,而是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口号式的承诺,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不需要悲天悯人式的叹息,需要的是“上善若水”式的付出。我们是这样想的,我们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我们长河人的品格,这就是我们长河人的风范。当“长三角”以其独特的发展速度让世人惊殊时,我们不能不现实地看看,我们还有那样一些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而处于边缘的弱势群体,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准备享受优质教育时,我们还有一些孩子却为了能上得起学而苦闷彷徨。望着那些“高玉宝”式的大眼睛,看着这些渴望用“知识来改变命运”的孩子,我们无话可说。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公平的对待,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发展的机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中提出要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并强调“扩大接受高质量基础教育的机会是促进教育平等的有效途径,不应使穷人、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一些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的群体在获得学习的机会上受到歧视。”教育的均衡发展任重道远。看着一个个家庭面临窘境,看着一个个学生站在辍学的边缘,看着一封封近乎是恳求的来信,深感匹夫之责。我们只有去做,去做别人认为是包袱的事,别人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1年,在杭州市教委、一些企业及省市10多家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下,本着“关注百姓困难,倡导刻苦精神,体现教育公平”的理念,我们决定开办全省首个面向家庭贫困、品学兼优学生的班级宏志班,以帮助这些孩子完就美好的人生,体现生命特有的崇高价值。在这学生中150名学生中,有6名孤儿,20多名来自父母一方已去世的单亲家庭,还有20多名学生家有残疾人。我们已走访了他们中的大部分家庭,有些连基本的吃、住、穿都还成问题。一位家长说,仅有的两斤面粉,用水一糊蒸起来,可以多吃几餐,好在孩子在你们学校读书。听来让人心酸。每年的高一新生军训,部队官兵都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特别矮。的确,与同龄孩子排在一起,这些学生既黑又矮。他们太需要得到社会关注与关爱了。这些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但学习刻苦、努力,用他们的话说,“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回报爱我的社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才使他们在学习上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二请大家看几个我经历过的教育视频。视频一:2001年6月底的一天,与杭州日报记者胡海燕一起,冒着大雨,来到董永军家。大门上方的泥墙裂缝足有五厘米宽,踏着门口的台阶,拾级而进,真让人心有余悸。到了屋内,空空的一张桌子上放着董永军的翻开着的书,环顾四周,体会到什么叫家徒四壁。家里空无一人,邻居说,知道可能有机会读“宏志班”,董永军在竹编厂打工,希望外出时不致于身无分文。多懂事的孩子,毕竟刚初中毕业。同年12月29日,气温摄氏零度,晚上9点20分左右,下着雨,风很大。在男生宿舍门口,看到董永军在吃一个菜饼,人微微发抖,我顺手在他手臂上一捏,才知道里面一件短袖汗衫,外面一件校服;“衣服呢?”我脱口而出,旁边的同寝室同学说,一件线衫洗了没干,我这才明白。一种心痛的感觉与失职的自责让我掉下了眼泪。连夜赶回家拿了几件羊毛衫,第二天晚上召开教职工大会,动员大家捐衣捐鞋;羊毛衫就捐得300余件,不少教师还是新买的。放在班主任处,一个一个来领,全都领完。学校还给每位学生加了一条毛毯。寒假开始,我又一次来到董永军家,房子已经倒塌,剩下一堆泥瓦,董永军站在废墟上拍了一张照片。父母离异,法院把他判给了父亲,这个孩子怎么过年呢?视频二:走进冯玲的家,又是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冯玲现在的爸爸是一位铁路上病退的老工人,单身的他从派出所抱来了刚出生不久即被人丢弃的冯玲,拉扯到初中毕业着实不易。老工人因车祸头骨一大片凹陷,至今已多年无钱修补,仅有的病退金只够两人勉强维持日常生活。随行的浙江教育电视台记者丁红萍、摄下了饭桌上放着正准备用的咸菜与缸豆。面对记者“你为什么还要读书”的问题,冯玲的回答毫不犹豫,为了报答我爸爸。在她心目中,因为有了这位老人的收养,才有了她今天的存在;因而对这位老人的报恩,成为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也是一定要完成的任务,朴素而真挚。由于考虑到家庭的实际困难与特殊性,冯玲以全班最低分录取进入宏志班。由于太想学好了,冯玲给自己施加了较大的压力,而原有基础较薄弱,沉重的包袱使她身心憔悴而病倒。一度连走路也要两个人架着,手脚发抖,真让人担心能否继续读下去。在困难时刻,班上的同学每日三餐买来喂给她吃,并不断地与她谈心;老师们一次次陪她去医院,耐心细致地开导鼓励她,帮她从源头上释负减压。班长陈水珠主动要求与她坐一桌,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开展互助。是“宏志班”集体的氛围与力量唤醒了迷茫中的冯玲,看着她爽朗的笑容,“放心吧,我已经客观地认识了自己,再不会有什么事想不通了。”“老师,虽然我没有钱,没有身份,没有地位,只有考出好成绩,才是报答你们恩情的最好方式。但这不会成为我的精神负担,永远不会。我将以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每一次挑战。”事实就是这样,就读“宏志班”的首要条件是家庭贫困。而形成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为自然灾害,生病,突发事故;也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将来这些学生,如何看待这一段经历,尤其是由于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家庭困难,学校应该补上这一课。视频三:省第六届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时,第一届宏志班召开了“爱的升华”主题班会。活动从播放杭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孔靖的采访录音“好爸爸,坏爸爸”开始。冯玲的爸爸在这个世界上她唯一的亲人,被作为“好爸爸”的代表。董永军的父亲长年不务正业,屡教不改,母亲一气之下离家而去,董永军一年难得与父亲见上一面,将来董永军是否有赡养父亲的义务?会上大家众说纷纭,学校还请来了专职律师给予咨询。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大多数学生认为血浓于水,父母是生命的给予者,无论有多少理由,将来都要赡养他们,宽容心与责任感已扎根于心底。葛晓岚的一席话更是让人心酸落泪:“我羡慕你们还有这样的机会,我很想赡养,可。”葛晓岚早已泣不成声是啊,葛晓岚从未见到过爷爷奶奶;上幼儿园时母亲去世;小学四年级又失去父亲;就读“宏志班”不久,外婆去世;如果还可以算有个“家”的话,那么家中只剩年迈的外公与她俩人。像赡养这样的问题对她来说还有什么意义?人间亲情对她是何等的珍贵。所有的学生一片沉默,所有的争论显得苍白,所有的问题也不再是问题。看着这些话,我感觉上比她考几个满分还甜蜜。这样的事例相当的普遍,大多“宏志班”学生的家庭有过病、灾、残的经历,有的甚至家庭因此而残缺不全,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也不够完整健全,心理问题较多。“宏志班”学生喜欢把来到我校获得就学机会称作“再生”。是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吾幼以及人之幼”。看着这些孩子,同时又是身为人师者,身为人父母者,你还想说什么,你还能说什么,我想说的和我能说的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我一提及教育便含了改造的意义。教育好比是火,火到的地方,必使这地方感受他的热,热到极点,便要起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育有这样的力量”。让天下苍生为我们的关爱而感动,让普通百姓因我们的点滴行动而看到希望,让众多孩子因有了更多的关爱把这种爱传递到社会,我多想:安得学校千万间,大庇天下学子共欢颜! 三与接触“宏志班”学生、家长同样令我们受到感动的是积极支持我们创办的领导、企业、媒体与许多社会热心人士。著名美籍华人、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女士,亲自为我校“宏志碑”题写“宏志”碑文。在杭访问期间,还特地来校为“宏志碑”揭幕,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欣然接受邀请,担任学校名誉校长。杭州长河集团、滨江区浦沿街道企业家协会、浙江万利集团出资资助了“宏志班”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用。尤其是杭州长河集团,每年捐助30万元,董事长华水芳多次与首届“宏志班”学生座谈,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还详细了解考上大学后的生活来源问题。体现了优秀企业家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原浙江医科大学退休教师 通过广播了解了“宏志班”学生的感人事例。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主动与街道、司法部门联系,立下遗嘱,表示身后要将房子卖了捐给“宏志班”。一位来自乐清的中年妇女来到学校,捐给“宏志班”3000元,不肯留下姓名地址,匆匆离去。一张寄自杭州的1000元汇款单,背面注明姓名地址均为虚构。杭州市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科来到学校免费为他们接种防病疫苗。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滨江支公司为他们免费办理平安保险。他们的举动让人感到了什么是关爱、什么是慈善、什么是义举。原杭州市教委党委书记、主任(现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原滨江区党委书记(现杭州市民政局局长)赵申行等领导对于我们 “宏志班” 的创办十分支持,非常关心。2001年7月1日,两位领导还亲自参加了省首个“宏志班”夏令营的开营仪式。现杭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一超参加了第二、三届“宏志班”于每年7月1日举办的夏令营开营仪式这些充分体现党和政府是不会忘记处于因境中的人民的,我们的社会不但会锦上添花,更会雪中送炭。在办学过程中,新闻媒体一直对我们给予了关注和支持。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教育信息报、每日商报、青年时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浙江教育电视台、杭州电视台、杭州有线电视台、西湖明珠电视台、杭州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新华通讯社庞伟良,杭州日报胡海燕,都市快板杨淑英,钱江晚报杨丽,浙江电视台张婴,浙江教育电视台丁红萍、谢军,杭州电视台韩红、高旋、王强、李洪山等记者起早摸黑与我们一起在市内串街走巷,到淳安、建德、桐庐、临安、富阳等地走村访户,对学生及家庭进行了大量的现场采访。杭州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孔靖还来到学校与“宏志班”学生同吃同住,以寻求家境贫寒与学习刻苦间的内在联系。所有这一些,编织成了一张济危扶困的关爱网络;铺就了一条植根于儒家传统文化、佑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仁爱之路。他们或同情于“宏志班”学生的家庭困难,或受感于“宏志班”学生的刻苦精神,或为造就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