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致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检测题.doc_第1页
青岛致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检测题.doc_第2页
青岛致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检测题.doc_第3页
青岛致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检测题.doc_第4页
青岛致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检测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开发区致远中学2014-2015学年 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共60分)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A.B.C.D.2、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3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4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加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A B C. D5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6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种现象表明明清时期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7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B开辟美洲历史的新篇章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8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9卡尔波拉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指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器都是没有受到过教育的技师发明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读写能力。”下列关于“我们时代”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到来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10、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1、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表1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12、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13、.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17501800186018801900欧洲231280536620630中国32833319712562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A B C D14.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B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16.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三分之一。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列宁发动十月革命 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 D.赫鲁晓夫改革17.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A. B. C. D.18. 1935年,罗斯福针对某项新政措施解释道:“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这一措施是A.推行以工代赈 B.推行社会保障 C.进行社会救济 D.协调劳资关系19.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B.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C.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20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A上海工业化一瞥(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21图片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 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22. 1980年8月,原温州市革命委员会转发了市工商局关于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整顿、登记、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844位个体户统一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具有合法身份的个体户。这说明A温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占主体地位23、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24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 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25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学者提出此观点的依据不包括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世贸组织的建立D两极格局的解体26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说道:“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材料中的“新力量”是指西欧的联合日本的重新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国际恐怖主义猖獗A B C D271948年、1962年美国与西欧在自由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如右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实力下降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一体化进程推动了欧洲经济发展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28粱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A家天下的观念 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29“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30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其中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31.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岳麓版高中教材(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二 表4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单位:人)时 期迁出至他乡种田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18201849年29290018501879年721549818801911年15601183819121939年473077396(2)试归纳材料二中18201939年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出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导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材料三 英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过程最早开始于1112世纪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在1517世纪,英国又出现了第二次劳动力快速向城市转移的浪潮。尽管经过了两次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但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以上,而到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农业人口急剧下降,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到总人口的75%。-南农促会网(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中叶英国人口的变化对其城市的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2分) 32、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6分)(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2分)(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4分)33、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