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1阶段性检测(1-3课).doc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1阶段性检测(1-3课).doc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1阶段性检测(1-3课).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阶段性检测(1-3课) 2013.8.2 姓名 班级 得分 1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2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候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候,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候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D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3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宋”姓源于( )A君主封地 B帝王赐姓 C居住村落 D生活部族4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宗亲血缘关系。从血亲来看,下图所示甲、丙两人之间的关系是( )A父子关系 B叔侄关系 C甥舅关系 D爷孙关系5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归纳整理各位大臣的奏章外,还负责执法或监察,不仅可劾奏不法的大臣,而且还可奉诏收缚或审讯有罪的官吏。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6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7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此大臣主张(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8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9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材料说明秦始皇( )A认为分封制不利统治 B认为自己功勋盖世 C准备推行郡国并行制 D主张实行严刑酷法10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上述秦汉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 )A、实行郡县制 B、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C、设立中外朝制度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2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13.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14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虽还在一些地方进行战争,但一纸开科取士的诏令却发到了许多州县。时人云:“开科取土,则读书者有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在当时一些人看来,清朝进行科举考试主要是着眼于( )A扩大官吏来源 B缓和社会矛盾 C配合统一战争 D继承前朝制度15“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这种制度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均田制D科举制1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常用做法。宋代为分割宰相权力而设置的是( )A.三司使 B.节度使 C.通判 D.转运使17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18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19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20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21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 )A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军机处 B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 D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22从秦汉时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清时候的内阁制和军机处。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说明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B皇权的不断削弱 C人才选拔制度的不断合理化D在封建社会中出现了民主的萌芽23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2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25.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26.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叉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己。 朱子语类材料四: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1)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三,回答秦朝和唐朝为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3)依据材料四,回答清朝设置军机处产生的重要影响。(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分)27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3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6分)(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2分)【答案】(1)分封制(2分)宗法制(2分)(2)三公九卿制(2分)郡县制(2分)三省六部制(2分)(3)专制皇权高度发展(2分)(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日益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三点中答出一点即得2分)【点拨】【结束】【答案】(1)指分封制(1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分)(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4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3分)(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2)【点拨】本题围绕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中心问题,考查对与其相关的制度、背景、特征、评价等。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