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正文.doc

气缸体双工位专用钻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13张图/13415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6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60309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8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2-26 上传人:木***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缸体 双工 专用 钻床 总体 整体 主轴 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资源描述:

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36页,13400字左右.
任务书一份.
开题报告一份.
翻译一份.

图纸共13张:
A0-机床总图.dwg
A0-加工示意图1.dwg
A0-加工示意图2.dwg
A0-箱体的补充加工图.dwg
A0-左主轴箱.dwg
A1-加工工序图.dwg
A1-前盖补充加工图.dwg
A2-主轴.dwg
A3-齿轮1.dwg
A3-齿轮2.dwg
A3-齿轮3.dwg
A3-从动轴.dwg
A4-生产率计算卡.dwg

目录
1前言 1
2 总体设计 3
2.1 总体方案论证 3
2.1.1 加工对象工艺性的分析 3
2.1.2 机床配置型式的选择 3
2.1.3 定位基准的选择 3
2.2 确定切削用量及选择刀具 4
2.2.1 选择切削用量 4
2.2.2 计算切削力、切削扭矩及切削功率 5
2.2.3 选择刀具结构 5
2.3 组合机床总体设计—“三图一卡” 6
2.3.1 被加工零件工序图 6
2.3.2 加工示意图 6
2.3.3 机床联系尺寸图 7
2.3.4 机床生产率计算卡 10
2.4 夹具轮廓尺寸的确定 14
3 组合机床左主轴箱设计 15
3.1 绘制左主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 15
3.2 主轴结构型式的选择及动力计算 17
3.2.1 主轴结构型式的选择 17
3.2.2 主轴直径和齿轮模数的初步确定 17
3.2.3 主轴箱动力计算 18
3.3 主轴箱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8
3.3.1 计算驱动轴、主轴的坐标尺寸 18
3.3.2 拟订主轴箱传动路线 18
3.3.3 传动轴的位置和转速及齿轮齿数 19
3.4 主轴箱中传动轴坐标的计算及传动轴直径的确定 22
3.4.1 传动轴坐标的计算 22
3.4.2 传动轴轴径的确定 25
3.5 轴的强度校核 26
3.6 齿轮校核计算 28
3.7主轴箱中传动轴坐标检查图的绘制 31
4 结论 32
参 考 文 献 33
致 谢 34
附 录 35
气缸体双工位专用钻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
摘 要:本设计主要针对气缸体左、右两个面上43个孔的多工序加工、生产效率低、位置精度误差大的问题而设计的,从而保证孔的位置精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课题设计了一台气缸体双工位专用钻床。用于钻削气缸体一侧面上12×?30深110的挺柱孔,另一侧扩12×φ41、锪挺柱孔φ41端面,并钻削顶面12×φ8和7×φ6的水孔。该机床设计的重点是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两部分。总体设计包括机床配置型式的确定、结构方案的选择以及“三图一卡”的绘制。部件设计包括绘制左主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确定主轴和齿轮、完成动力计算、设计传动系统、绘制多轴箱装配图和零件补充加工图。机床采用卧式双工位两面加工的方案,加工和装配工艺性好,零件装夹方便。采用液压滑台实现刀具进给,借助导套引导刀具实现精度和稳定的加工。主轴采用标准主轴,刀具选用复合麻花钻,使得工序集中。

关键词:气缸体;组合机床;结构设计;双工位;钻削

Design of General and left spindle Box of Modular Machine Tool for Cylinder Body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mainly directed at problems which are the low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big errors on their position precision when the machining of 43 holes on the right and left sides of the cylinder body are done separately in multi-working procedures.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ir position precision of the holes, enhanc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 a modular machine tool for drilling the cylinder body is designed. The machine tool is used for drilling twelve tappet holes with the diameter 30mm and depth 110mm on one side of the cylinder body, expanding them and their bottom surfaces to the diameter 40mm on the other side, and drilling twelve diameter 8mm and seven diameter 6mm water holes. This topic is about the general design and the left spindle box design of the machine tool. The general design includes the arranging of the modular machine tool, the choosing of the structure plan and the completing of “three drawings and one card”(the working procedure drawing of the part machined, the general drawing of modular machine tool, the drawing of cutter display and the calculation card of productivity). The left spindle box design includes drawing the primitive basic chart for the gear box, determining the spindle and the gears, completing the power computation, designing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drawing assembly drawing of the gear box and the supplementary processing charts of its parts. Machine tool takes the horizontal-type with double stations and both sides processing plan with the good technologic capability of processing and assemble. And it is convenient for parts to put into the clamp. The design uses the hydraulic pressure sliding table to realize the replenishment of cutting tool, and by the guide sleeves insures the processing precision and the stable machining. In order to the working procedure to be centralized, the main spindles use the standard ones and the cutting tools are the compound twist drills.
Key word: Cylinder body; Structural Design; Modular machine tool; Double Stations working; Drilling


气缸体双工位专用钻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









内容简介:
in 2D! It is to in a 7#. to as in as 8#. as an to 3D! in is 9,10#. in a or a is of of in of mm in of of of to in of of to to of of D as a of by is to of on of AM D of is in by a on to a by in F 1, 2004; , 2004. K. 004, 126 727Z. Y. P. 8588 of to to an of in as of to of of 1#. to 2#. as in is or in 3# is to is in in 4#as in to as to as in an to in it is to AM to D) 3D to D in 1113#. is to a of 4#d:or of to of a in to as of 14#is to as A at 0100k Hz an mm by of to is by of an SM to 15#. SM is in in D as of 16#. is to 17,18#is to an of in a of to mm in 9#to as 2. on of is by an an a at a of is An as a .1 is by , Y, a is to is is is up to of to of of of In it is to at of of as of is as it it of of by to of to as in . to 1 SM 2 of 126, 004at to at 0 0 by in an by of by an a SM 600 is of is is to be of of It be is to of to RR an on on in an of 3 6 4 0 of 0, 100, 150 of 3 15 of is by at by to on in of as 6 . at of a to at of on in a is in as 6 . It is of 8!. of a 3D is a is to of a is a it is to 5 6 7 of a of 20,21#. of to it is to To as a or be a to D is 22#of NC D an AM in to D 23,24#D it to An to a AM is 23,24#!to of on To D it is to in is of to in is to D in a to of be a on In of to to in is in of be To of is of a be on 8 004, 126 729is to of at to of of is of to of is at is It at at of in of a be on it is be in SM on in be as to it is to D a be of h of 9 be )y be in as in of of be by D in of by of to be to D AM to as to be to D it is to a AM to To of a AM in AM of AM of is on To 0 A of is by of of of on of 1!. 9 126, 004to be x, y, z of of 0 of D in of to it is to it 00it is at of is 50 is is in as at of of of in of an Thega 外文翻译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生 姓 名 胡 春 班 级 制 032 学 号 0320110220 指 导 教 师 邢 青 松 1 外文资料 名称: D 文资料 出处: 75 8588 附 件: 指导教师评语: 签名: 年 月 日 2 三维微细超声波加工研究 K. P. . 春 译 许多工序 , 如光刻、蚀刻、激光、电火花加工 (电化学加工 (正在应用于生产中 微观零部件产品 。 如硅材料、玻璃、水晶、陶瓷正日益用于微机电系统 (件 。 超声加工 (为加工部分脆硬材料的替代机 。 然而 , 微 细 超声加工 中的 刀具磨损 影响 了 加工精度 。 因此 , 有必要 在补偿刀具磨损 加工 方面作 介绍。本文阐述了,将 微型电火花加工中均匀磨损方 法 结 合 成准确地 微型超声波立体 (三维 )微 震动 的可行性 。 实验结果表明 , 为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一直 补偿 刀具磨损 。 关键词 : 微细加工、超声波加工、 三维 微观形态 引言 随着 有效利用空间 和 节约 资源, 例如 材料、 能源等 的需求的 增加, 微型产品和 微型技术正在 迅速 被工业 重视 。 追求极小化产品 已经导致微机电系统 (件与传感、驱动力 能力 的开发 。 许多微细制造技术已经开发 了 微机电元件与器件。除了硅 (在 最常用的材料 ),其他材 料 ,如玻璃、石英晶体 被许多行业 大量 使用 。 在生物科学方面被 用于制造光学 的 玻璃部件或反应体 以及 石英晶体 (因 其 压电 性能 ) 通常用来制造微元件 。 陶瓷抗高温、腐蚀是在 汽车零件产业 中使用 。 微细加工技术 , 如光刻、蚀刻, 用于生产集成电路的微电子产业 。 这些过程是适合大规模生产 , 易于融入电子控制电路 。 然而 这些过程 在 形成 二维的特点 中 大多 被限制 。 在 Z 轴中控制大小和形状是非常困难的 。 结构产生相应的低展弦比 。 包含 铸、塑料成型的 术工艺 ,都是用来生产高宽比结构 。 术能够加工的材料 , 如铜和镍电铸塑胶成型 。 然而这种技术无法 加工 硬脆材料 , 如玻璃、硅。机械制造方法 ,如磨、转 复杂形状的三维 机床 用于 加工 许多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通常的工具和材料是钻孔 加工 凸形状的 工件 。 然而 , 直接接触的工具、机械工件的 变形、 电 发 热、 失真 。 刀具易磨损、精度高、切削力大 。 当加工微孔或凹腔、 刀具的大小限制主轴转速和切削速度 , 导致加工脆硬材料的难度 。 电火花加工和电化学加工被用来制造微型形态不等 , 复杂形状三维微孔和 导电工件材料 。激光是从工件的硬度、导电方面来清除材料的 。 二氧化碳或钕 : 光机能 钻微孔或微型读卡器 。 困难与 (限于去除熔融材料的 深孔 )其适用构成 呼应 。 但是 , 如 3 同其他加工方法 , 电子束和聚焦离子束 , 这些进程面临的问题 : 低投资成本和高效率加工设备 。 超声加工 (超声马达 )是由于 机器的能力 和脆硬材料 而驰名 , 如玻璃、硅、石英晶体、氮化物、蓝宝石、铁氧体、光缆 。 在 20兹 米 振幅频率下振动工具产生精确镜像 成 形孔 。 在超声波电机 中 , 材料 受冲击磨料 拆除 磨料 中动能是受 超声波振动声学系统 影响的 。 微型超声马达还成功地应用于钻微孔直径为 5 微 米 。 然而,在实现微型超声马达全部过程中, 受 设计与制作工具 (有时多种工具 )和刀具磨损的影响 与部件 加工精度成正比 。 细观微型元件 的 这些问题变得更加至关重要 。 因此 ,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钻微孔的超声波电机、了解刀具磨损程度和发电的可行性 , 任意三维微形形状 的 简单工具 (如圆柱体 )具有自我补偿刀具磨损 能力 。 研究钻微孔微超声马达 的基础 是描述在第 2 部分 观察加工性能和工艺参数对刀具磨损程度 。 第 部分 均匀 配载方法结合 成复杂三维 凸轮 。 实验结果列在第 4 项 。 研究的总结是在最后一节 。 钻微孔超声马达的研究 在超声波电机 中 , 磨料是振动工具和工件之间的高频振动系统 。 从某个程度 讲述振动冲击磨料对工件表面 产生 裂痕 , 工件 材料和工具进行最后清除 。图 1 显示了超声马达的基本 过程 原则 。 通常在 超声加工过程中使用 , 尤其在三维造型加工 。 同样的工具 , 如形状和大小的设计部分 。 目前 , 微型超声马达主要应用于钻微孔 。 超声波振动 通过集齐传感器传给磨粒 、选矿厂及其它相关零件 , 造成大偏心旋转工具 。工件振动已经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 , 微孔直径为 5 微米 , 已成功钻探 。 为了进行微型超声马达钻探试验 , 一种微型超声马达系统的设计、组装图 2 所示工件固定在高高的激荡是由一个超声波传感器系统 , 包括 在频率 赫兹 超声波振动发生器、振动传感器 。 泥浆、磨料、搅拌机 的水 , 加 在 工件表面 。 三维刀具轨迹 4 运动控制的 X、 Y 和 Z 方向 及其控制器 。 当工具控制沿着道路设计 , 静态负荷监测加工 。 如果静载荷大于定值 , 工具吊起到一定高度是为了避免因超载刀具破损 。 已 经 发现许多影响表面宏观超声波加工 的因素。 静负荷、振幅、磨料类型、大小、材料、尺寸工具、泥浆浓度大大影响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 。 因在微型超声马达超声波振动下容易蒸发水分, 然而 很难保持 同一水平浆料浓度 。 另外 , 外部原因 是微型振动工具和静态负荷变化加工 。 因此 , 这些初步的研究 , 泥浆浓度不视为其中的输入参数 。 选择 钻石粉 磨料 是因为它硬度高、超 声波振动冲击下不断裂 。 微型超声马达 通过 钻微孔实验 , 了解影响静态负荷大小和工具的材料去除率 、 刀具磨损率 。 刀具 (钨 )接触 工件表面 (晶圆 ), 这一 点被称为钻孔 起点 。 钻 孔 所使用的 微型超声马达 加工条件列在表 1, 刀具在前后加工工件表面被移到同一参考点。 工具 降至地面接触时静载 10 至 20 微 克 (以百万 万 )无振动 。 观察 具磨损长度 。工具 直径测量使用光学显微镜 。测量 洞口径和厚度 的 工具 是 晶圆 。 静负荷在 电子秤 沿纵轴 监录 。 步骤 3 和 4, 钻微孔的超声波电机和微型工具加工后 , 孔直径 分别 为 66 微米 ,总工具 钻 料 200 微米 , 刀具磨损长度 米 。 于是差距 (相差一半是直径测量工具 5 的直径钻孔 )约为 8 微米 , 其中最大粒径将近一倍 。 可能是因为硅结晶, 孔边缘似乎有不规则裂痕 。 如果可以减少使用较小磨料 , 则 需要更多的实验以确定它的工作 。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磨损很大。 然而 , 保护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很重要。 步骤 5 所示 移除速率增加 了静载荷和刀具直径 。 静态负荷 压力的增 大 , 就意味着工件最终磨料 更大 、移除速率也因而增加 。 刀 具 受 磨损 , 导致 刀 具在工作区 局部变形 ,其次是 刀 具 去除 下 一 层 物质 , 导致刀具磨损 。 当静负荷增加 , 迫使 刀 具加 压 , 从而增加了刀具磨损图 6和 7所示产生裂痕的锐利边缘部分导致折 断 的边缘部分更容易 趋向中心部分 。 比例磨损的边缘部分规模较小 。 因此 , 随着刀具磨损减少图所示 刀 具的大小 , 据观察 静载 所得差距 (图 8) 。当静负荷增加, 静态横向载荷还可抑制 刀 具的振动 。 6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微型超声马达 刀具 的 磨损程度 。 当一个三维微观形 态 是机械、刀 具与微观特征来产生相应的微观特征 。 不过编写复杂形状微型刀 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另外 , 就是要编造一些复杂形状微型刀 具实现 刀具磨损设计 精度 的 要求 。 多种刀具 的使用 导致刀 具走向问题 。 因此 , 编造 多重微型刀 具 很困难而且不合算 。 要解决这些问题 ,形成 一个简单的刀 具 , 如缸 ,被用于沿着刀具的设计路径 产生三维微观形态 。电火花磨削 (法是用来获取各种刀 具简单形截面 22。 因此 , 在 件均匀磨损方式 产生的方法, 其中应有补偿刀具磨损和刀具路径生成 ,是用于在随后的企业 产生三维微超声马达 。 这种方法 在 微型电火花 已经 取得 成功 23 。 7 三维 微 细 超声马达 产生复杂的三维腔与预期准确性 。 既要补偿刀具磨损又要 生成 刀具轨迹 。 均匀磨损 方式 是 结合商业 件 。 均匀磨损方式 。 静负荷用来清除 微型工具造成的 工 件材料磨损 、 局部变形和 工具表面 的微型 裂缝。 在 产生精确的三维微观形态 下 微型超声马达 是 必须 补偿刀具磨损 。 8 均匀磨损 方式 的基本原则是 , 在一定条件下 ,刀 具 的 形状 是由于一层加工磨损后重新获得 。 因此 , 它的长度可以变的稍短些但是能够获取新的形状 。 加强这一现象 , 刀具路径设计必须包括以下规则 。 逐层加工 。 三维微观形态是在 Z 轴使用 简单型刀具中逐层加工的 。 刀具棱角的形状在排除 表面加工的恶化效应之后 很 容易被恢复 。 重复 扫描 。 在一层加工 中, 从刀具路径起点到终点的加工表面倾斜是因为刀具长度由于加工磨损而 变短。扭转刀具路径等, 重复扫描 ,有助于减轻地表产生倾斜 。这可以用刀 具磨损模型验证 。 进一步完善加工精度 , 切削角 , 即主要道路的方向 , 也是改变 。 刀具路径重叠 。 超声波振动冲击下 刀 具的 棱角是刀 具更容易磨损较中心部分 。 当刀 具沿着 刀 具设计路径 圆形边缘 的棱角将反映在加工表面 。 刀具路径重叠是为了避免由于圆形边缘和刀具尖端形成表面基准面的不一致 。 中部和边界 的 交替 加工表面 。 当正在加工的边界 , 刀 具 的边缘 会 磨损 。 但 是,在中部的加工层、 刀具底层中心的静载荷比远离加工表面圆形边缘的稍大些。 它导致了刀具中心的磨损比边缘部分的多一些。 这 有助于恢复原来的形状与 间隔, 刀 具可进入下一边界道路 。 基于以上分析 , 预示刀具形状 保持不变时 , 微超声马达是基于刀 具 路径 的方法 。 刀具磨损补偿 。 在微型超声马达,刀 具 形状同样可以保持不变 。 超声波加工用的刀 具可被视为一个单一类型的铣削过程 。 然而 , 要弥补 机床 刀 具 长度三维微观形态与正确的简单型刀 具 。 补偿方程可以从定义刀具磨损量相对比 , 假设每一层 刀 具 吃刀量可 分为两部分 , 高温磨损长度 , 其余长度 , 相当于平均加工层 深度 。 图所示的关系 9 可以写成 刀具磨损率 能测量和计算 作为下一节提到实验中的 加工 槽 。 刀具 横截面积 是刀具在加工后被测量的。每一层的面积 能通过沿 Z 轴的三维微形层的切片获得的。当切片层的深度 已知时,仅仅通过所需调整的切断层深度 来产生准确的三维形态。 均匀磨损方式 统 的 整合 。 有许多 统可用来 为许多工序产生 9 刀 具 路径。如钻 、铣、 线材及电火花 。 但是 , 这些系统不宜生成微型超声马达简单型刀 具 的刀具路径 , 因为 三维微观形态 刀 具 的 机械磨损需要加以补偿 。 因此 , 有必要整合 具有 件 刀具 路径 的均匀磨损方式 。 在 统 中的 块中 ,利用 统中的功能 产生刀具路径,利用体积铣削产生刀具路径 。 路径选择的模式是基于 刀具均匀磨损方式。加工表面顺利产生两套刀 具切割路径的角度 为 0 90度, 一套新的刀具路径是通过选择刀 具路径生成两套数据 和修改每层切削深度,此深度是基于刀具磨损补偿公式的计算产生的。这套全新的刀 具路径 在由 独立运动轴线 补偿公式计算后 译成 X、 Y 和 Z 移动 命令。 图 10 显示一体化步伐 。 实验验证 在 三维微型超声波加工 中,为了获得 磨损量 和刀具磨损率 ,刀 具 补偿 的 两个关键因素 和一个加工 槽 的实验已被验证。 输入工件的刀 具 深度 是 1 微米 , 然后 , 沿着 横向X 轴 受控 制 。 之后 切削 500 微米 , 在此深度 再 次 切削 上一层 的同 深度 。 反复 这个过程 ,直到 刀 具 总吃刀量 (50 微米 )为止 。 通过刀 具列的路径图 11。 槽 深 的 测量与 刀具磨损长度的测量方法一致 。 槽和槽上表面两侧的底层的几个要点被检测 。 槽深是由 Z 轴 上不同的平均值估算的 。 槽的长度和宽度 用光学显微镜 测量 。 10 缝隙是槽的宽度和刀 具 直径之间相差一半的距离 。 刀 具 相对体积磨损率的计算 表示 刀具磨损量 , 表示 工件清除量 。 表 2 列示了 加工条件 、 刀具磨损 率和槽。由于废弃物的彻底清除和磨料之间的不同,刀具磨损长度的 估计和 槽 深未必完全准确 。 11 均匀磨损方式 和整合的应用 , 三维微型超声马达 统 是经 复杂 的三维造型 。 图 12 显示了 锥 形腔 ( 米 ) 以 1/8 圈 为 半径 (大约 50 微米 ) 是在 设计中心中使用 件 。 图 13 所示 刀具路径 是基于均匀磨损方式产生的 ,此 部分是 米 厚度 的切片层 。 刀具路径 的再生是基于均匀磨损方式 , 通过计算,首层的切削深度是 米 和最后一层是 米 。 槽口的设计模型部分是 55微米 。 刀 具磨损补偿 的 总 吃刀量 是 米 。 图 14 显示加工腔 。 腔底部是表面加工单位和 1/8 球中心 。 尺寸生成腔 型用光学显微镜检测 。 顶 洞 大小是231米, 这是 10 微米 以上的设计 。 这期间可能造成 切削 振动 。 腔的深度 是 69微米 , 计算刀 具 差额 总长度和刀具磨损 (米 )。 槽的加工中, 在设计和测量深度之间深度相差 14 微米,这是由于在刀具磨损长度的测量时磨损率的错误估算。 阶梯式表面 的一个面是由于 所致逐层加工 导致的 。 一个 光 滑 表面 是通过 减少 各层 切削深度获得 , 从而增加加工时间 。 产生微裂 用了 时 , 图 14. 可见的刀 具是保持不变形加工后所显示 图 15。 12 综述 13 本文的实验结果 显示, 钻微孔的微型超声 马达和三维微观形 态 加工用微型超声马达 。 实验表明 钻微孔刀具 发生广泛磨损 , 影响一部分的加工精度 。 因此 , 均匀磨损方式 结合最近开发的 件已应用于 产生三维微 观形态 。 补偿 刀 具 的均匀磨损方式 , 有助于恢复刀 具加工 形状 。 应用该方法生成一个复杂的三维 。 广泛调查每层 切 削深度的效果, 振幅、研磨材料 、 振动频率和 晶粒尺寸 来 了解微型超声马达的加工工艺性能 , 减少 加工 时间 。 宏观超声马达的现有理论 基础上的 材料去除机理 的理论模型 也需要发展 。 致谢 作者感谢支持 来自 动提供资金 。 注释 h 加工一层 刀具的 吃刀量 加工 一层 刀具 的 长度磨损 一层 的 加工深度 刀 具的断面面积 (型 ) 加工层面积 (型 ) 刀具磨损量 工件清除量 v 刀具磨损量相对比值 毕业实习报告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生 姓 名 胡 春 班 级 制 032 学 号 0320110220 指 导 教 师 邢 青 松 日 期 2007 年 4 月 1 日 1 实 习 报 告 一、 概述 毕业设计即将开始,为了能够更 加真切的理解自己 毕业设计 的课题, 理清 自己的设计思路,院里组织我们去了江动集团 、 悦达拖拉机厂 等 参观实习, 虽然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参观过了,但较上次而言,这次参观因为容入了自己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课题,所以心理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 组合机床 , 对机械制造的理解又前进了一步。 二 、 实习内容 第一站 我们参观了江苏高精机电有限公司。 该公司有 龙门刨 、 线切割 、 镗床 ,有 2 个大型的装配车间。其中 列铣削组合机床采用 1列工作台, 1列铣削头。其主传动为斜齿轮传动,传动平稳,进给传动采用滚珠丝杠传动。该机床的主要特 点是刚性好、精度高、效率高,配以适当的铣刀盘每分钟走刀量可达2000大切削深度可达 8现高效切削加工,可用于对铸件、钢件及有色金属件的大平面铣削,广泛应用于柴油机、拖拉机等行业箱体类零件的生产线。 根据零件加工工艺要求,合理选择组合机床的规格型号是保证您完成平面加工的第一步。在确定机床前需了解以下情况: 1) 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加工余量、材料、毛坯状况; 2) 切削面的宽度、长度,以便选择刀具直径、工作台行程; 3)生产批量是大批量还是小批量。根据这些情况确定机床的结构形式和规格。对精加工机床 如要保证工件退回时不带刀可采用主轴定向停刀或自动让刀式铣头结构。 第二站 我们在 江动集团参观实习 。 江苏江动集团有限公司多年来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坚持以质量为本,立足质量创名牌,促进了企业的腾飞。江动牌柴油机质量优良、服务好,在众多小柴产品中独树一帜,遐迩闻名,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本企业生产经营上台阶、规模上等级,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厂,发展成为江苏省机械工业骨干企业、全国 500 家最大工业企业和全国 100 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之一。享有全国小柴行业 “ 四大家 族 ” 之一的美誉,实现了 “ 立足国内,行业称雄 ” 的发展目标。产值 、利税等各项经济指标逐年增长 ,九六年生产柴油机 37 万台,销售收入 元 (含税价 ),比 95 年增长 19%,实现利润 5008 万元,台,销售收入 元,实现利润 5520 万元;九八年生产柴油机 台,销售收入 元,实现利润 5700 万元,企业产品产销率、出口率居全国同行业第二,出口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产品产量、利税居全国同行业第三。多年来 ,企业十分注重质量 ,认真贯彻国际标准 ,按照 19001准建立完善质量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企 业单缸机和多缸机于 1998 年分别获得了中国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中心和江苏质量保证中心 9901 书。多年来,企业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致力于新型动力产品的开发,直喷技术开创先河,节能产品有口皆碑,形成了单、多缸机两大系列 30 多个品种,在全国同行业中确立了品种最多、最全、技术最先进的领先地位。 “ 江动牌 ” 系列产品销售全国 25 个省、市、自治区,出口东南亚,南非、北美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15%,出口创汇连续三年突破一千万美元大关。江苏江动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 独资公司,拥有国有资产经营权,是国家经贸委重点扶持的全国 1000 家巨人企业和国家机械部重点培育的 100 家巨人企业之一 ,企业的发展得到国家、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经国家证监会批准,江动 5500 万 A 股已经上市。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江苏江动集团 “ 九五 ” 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目标是:抓住机遇扩总量,深化改革求发展,多元经营上规模,行业争先创一流。到本世纪末,实现年销售收入 50 亿元的发展纲领,跻身国家大型企业集团行列。 在江动集团我们主要参观了三箱曲轴的生产线。首先定位夹紧好箱体通过磨两端面、侧面。然后精铣端面,钻孔,多孔同时加工。车削曲轴安放的圆槽,定位槽等一系列步骤。孔的加工过程有钻孔,铰孔,扩孔,然后攻丝镗孔等。在装配车间我们观看了发动机的整个装配过程,流水式的生产线井井有条。 第三站 我们参观了悦达拖拉机厂 江苏悦达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原江苏悦达盐城拖拉机厂)创建于 1959 年,是中国中、小马力拖拉机的 重点企业之一,为上市公司 江苏悦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骨干企业 。江苏悦达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生产 设备精良,加工工艺先进,测试手段齐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与制造能力,公司在行业内率先通过 量体系认证,产品被中国质协用户委员会和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用户使用可靠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 1997 年 全国质量稳定合格产品”,黄海牌 手扶拖拉机被评为“江苏省质量信得过产品( 2002)。江苏悦达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 2004 年产品出口交货值再次名列全国拖拉机行业第一。 在那里我们主要参观了传动箱体的加工生产线。首先,铣削了两个基准面,通过粗铣,然后精铣。在一基准面上钻两个销孔,为后面的定位做好准备,然后同样通过粗铣精铣两个步骤加工两端面,同样另外两侧面通过粗铣精铣两个步骤进行加工。用组合机床进行多孔的钻削加工,其中夹紧工具定位非常重要,各个面都有其自己的夹紧工具,设计的非常巧妙,实在感叹那些设计工程师的精确定位,每个步骤都很有讲究! 第四站 我们参观了盐城机床厂。盐城机床厂是机械部定点生产各种机床的厂家,中国出口机床生产基地,具有进出口经营权。产品主要有系列车床、钻床和数控车床等。系列车床以高速精密享有较好声誉,年产近台 。产品实行国际标准,质量控制系统已通过认证。该厂每年出口总值已超过万美元,与近个国外客商 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产品出口已达个国家和地区。 3 三 、工件 加工 工艺 过程 分析 在听了工厂里工人师傅的讲解后 ,明白了一般零件的加工过程如下: 胚料 工艺上留加工余量 )调质 齿面 )齿轮零件加工工艺: 粗车 轴端面 该厂有三个用于加工磨头体的加工中心和几台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的体积小 ,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加工比较方便 ,加工中心有一个刀床和多个工作台同时对多个工作面进行加工 ,不仅避免了由于基准不重合产生的误差 ,提高了加工精度 ,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但是加工中心体积大 ,价格昂贵 ,而且对环境要求较高 ,这就提高了产品的成本 ,一般选择加工经济性较高的零件或者精度要求高的关键零件 。 四 、 实习感想 通过这次的参观实习, 特别在江动集团对组合机床的观察和研究,我 对 组合机床的分类以及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我 的毕业设计 是 一个很大的 帮助, 在这两周的参观实习中,我看到了一些零件的加工方法与理论上所说的不太一样的地方,因此,此次的实习 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关于零件加工工艺的知识 ,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我也 了解 到了组合机床 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 :在规模生产中是少不了的重要设备之一,是其他生产设备 无法替代的。毕业实 习对毕业设计 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光凭这短暂的实习就能设计出一件产品出来那是不现实的。通过实习我们只是对已有的生产设备的认识而已,我们搞设计的人是 要 设计出新的 、 比原来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不是对原有产品的克隆。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创新精神,创 新的过程是痛苦的,艰难的。因此,我 感觉 我 的毕业设计 不 是 一件容易的事 , 在设计过程中 必定有自己不懂,不能理解的地方,许多还得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导师 。 此次毕业 设计 , 它既是自己 的第一个大型设计,也是踏入社会工作 之 前的一次实战演练 。通过此次的设计,我相信我能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 并且更能 锻炼和提高 自己 。 文 献 资 料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生 姓 名 胡 春 班 级 制 032 学 号 0320110220 指 导 教 师 邢 青 松 . 文 献 资 料 1李兰忖 . 多工位钻镗组合机床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J与机床, 2006,( 3): 552熊幸明,王新辉 J2004,(6):383毛平淮 ,侯波 组合机床液压系统 J2005,(12): 444王成志,吴永刚,黄立杰 J2000, (3): 235王运霞,邵麦顿 J2003, (3):756咸斌 J2005, (11):547孟俊焕,李丽,冯振营 J2006,(12):1258李春梅,崔凤奎 J2004, (10):289李静 ,薛冬娟 ,付红芹 J2004, (1):10010张亚慧 ,钻攻复合主轴箱的设计 J自动化加工技术,2001,(10):49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申报表 指导教师 邢青松 职称 副教授 所在专业(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 题 名 称 气缸体双工位专用钻床总体及 左 主轴箱设计 课 题 来 源 课 题 性 质 题目类别 科研 课题 生产 实际 课程或实验室建设 其它 技术 研究 工程 设计 软件 开发 理论 研究 其它 毕业 设计 毕业 论文 适用专业 机械制造 学生姓名 胡 春 班级 制 032 选题理由 专用机床作为典型的机械加工设备,包含大量 的标准件、通用件和专用件,涉及机械加工、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机床控制、工艺夹具、切削刀具等方面的知识。所涉及的内容与本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比较一致,因此本 课题 比较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 主要内容 1. 机床总体方案设计; 2. 加工工序图、加工示意图、机床尺寸联系图的设计与绘制; 3. 左 主轴箱的设计与装配图的绘制; 4. 左 主轴箱零件的设计; 5. 编写设计说明书。 成果要求 开题报告: 3 千 字以上 说 明 书: 1 万 字以上 图 纸: 折合 张以上 译 文: 3 千个汉字以上 论 文: 其 它 : 专业系审查意见: 专业系主任(签名): 学院审批意见: 院 长(签名): 较小轴间距的组合机床主轴箱设计王成志 1 吴永刚 2 黄立杰 211 重庆建设工业集团 职工大学 ,重庆 400050 ;21 重庆合力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图 1 零件工艺简图1 前言组合机床对多孔钻削加工具有较大的优势 ,它按孔的坐标分布位置实行一次加工 ,保证了孔的坐标位置尺寸精度。作为组合机床专用部件的主轴箱 ,有成熟固定的设计模式 :标准的主轴箱体、前后侧盖、主轴、传动轴、齿轴、轴承等 ,以及成熟的传动、布局、结构设计方法可供选用。这是组合机床设计制造的长处。但是 ,如何根据制造工艺技术及组配件的要求 ,在设计上灵活应用并有所创新 ,以更好地适应加工工件的需要 ,是摆在我们组合机床设计人员面前的一个课题。最近 ,我们为重庆合力公司设计的 气管接头组合机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工件加工要求分析气管接头是按引进的日本某机械制作所设计图纸进行加工 ,是用于连接发动机与排气管道的重要零件 ,技术要求较高。该工件工艺简图如图 1 所示 。工件材料为硬度 250 的铸件 ,重量 350g ,年生产纲领为 20 万件 。主要加工需完成 :铣削两接合面 (见图 1 中接头的三角形平面及腰圆形平面 ) ,钻削三角形平面上的 3 个通孔 3 “615圆形平面上的两个通孔 2 “815析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为了保证工件最后的装配性能 ,除了保证在铣削两平面时其位置尺寸6914保证两平面夹角尺寸 90 - 25 = 65外 ,在钻削加工孔时 ,要求腰圆形平面上的两孔对排气道中心孔 “22 尺寸为 46 0125 ,要求三角形平面上的三个孔对排气道中心孔 “22 尺寸分别为 41 0125 及 45 0125。3 组合机床方案布局设计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 ,我们认为采用组合机床来同时完成其铣、钻削加工较为适宜。为了发挥组合机床加工工序集中高效率的特点 ,我们选择了铣、钻卧式三工位组合机床方案 ,机床的总体方案布局如图 2。该组合机床采用了两铣削头和两钻削头 ,分别布置在工作行程为 630 液压动力滑台的两侧 ,其随行液压自动夹具安装在滑台台面上 ,由滑台带夹具和工件完成纵向快速进给和铣削工作进给 ,并送到钻削工位完成钻孔。当工作滑台带夹具及工件强制通过两铣削头完成铣削加工后 ,动力滑台将夹具及工件快进送到钻削工位 ,由布置在两侧面左、右两个台上的钻削头分别从两边对三角形平面和腰圆形平面上的 5 个孔完成钻削孔加工 。机床的三个工位呈纵向布置 :第 工位为装卸工件工位 ,第 工位为铣削加工工位 ,第 工位为钻削工位 。工件在机床上一次定位装夹 ,同时完成铣、钻削加工内容 ,有利于保证工件平面夹角及位置尺寸精度和各孔的坐标尺寸精度。机床的生产效率高 ,加工质量稳定 ,其机床的配置型式相当于一条小型组合机床自动线。4 钻削多轴主轴箱设计322000年第 3期 1994 机床总图由零件工艺分析知 ,钻削孔加工关键是要保证三角形平面上的 3 - “615 对中心孔 “22 的对中位置精度为 0125 ,及腰圆形平面上的 2 - “815 对中心 “22的对中位置精度为 0125。这一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我们分析 ,如果采用带钻模板导向方式一次同时完成钻削加工 ,则孔与孔之间的位置精度 0125 容易实现 ,设计制造也应不成问题。困难在于如何保证各个孔对中心孔 “22 的对中精度 。经与工艺设计部门研究 ,为了保证孔的对中精度 ,同意将孔的钻削加工与对“22 中心孔的锪削加工同时完成 。这样在钻削三角形平面上不但要设计布置三根钻削主轴 ,而且中间还需插入一锪削主轴 ,即有四根主轴 ,其主轴最小轴间距由图 1 知 20. 52 + 112 = 23. 26 ;同样 ,在钻削腰圆形平面上不但要设计布置两根钻削主轴 ,而且中间也需插入一锪削主轴 ,共有三根主轴 ,其主轴最小轴间距为23。按目前我国组合机床设计资料推荐 ,采用错开的滚针轴承主轴排列其最小轴间距为 24小于24间距的主轴箱设计 ,我们通常视为设计“禁区”。为了保证主轴箱较小的轴间距布置 ,一般采用滚针轴承。根据对用户走访的反映 ,这种无保持架的滚针轴承 ,在使用过程中可靠性差 ,容易产生抱轴和发热 ,工作稳定性较差。从主轴箱设计制造角度考虑 ,将锪铰中心孔 “22 从组合机床加工中撤下 ,在组合机床后续加工中专设一道锪铰工序。但是 ,撤下组合机床对中心气道孔口 “22 的锪铰 ,则在钻孔后难于保证各钻削孔对中心孔 “22 对中要求精度 0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气缸体双工位专用钻床总体及左主轴箱设计【13张图/13415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60309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