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设计【5张图/19269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60310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49.83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2-26
上传人:木***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汽车
液压式
主动
悬架
系统
设计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 资源描述:
-
摘 要
汽车悬架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安全性。传统的被动悬架由于其参数固定从根本上造成了两者的矛盾,主动悬架作为最先进的悬架系统,能根据实时工况,主动及时地调整和产生所需悬架控制力,使悬架处于最优的减振状态,从而达到两者的完美结合。因此,有关车辆主动悬架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
文中介绍了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状况,建立了1/4汽车悬架模型,并设计了液压伺服控制的主动悬架。主动悬架拥有自身的能源,并以一个力的发生器取代了被动悬架中的减振器,采用电液伺服阀作为悬架系统中液压作动器的控制阀,通过液压系统的设计,结合ECU的控制功能,实现对汽车车身高度的自动调节,阻尼及刚度的自动调节。
主动悬架因为其有特定的结构特性而具有提高乘坐舒适性方面的巨大潜力,将逐步取代被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随着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其他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主动悬架技术会渐渐走向成熟,从而可极大地提高汽车性能,使得主动悬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主动悬架 液压伺服系统 液压作动器
ABSTRACT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suspension systems directly influences 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stability of driving vehicles. The fixed Parameters of conventional suspension systems cause the trade off between these two factors. Active suspensions, acting as the most advanced suspensions, could adjust the control force actively and timely to reduce the vibration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condition, and solve the contradictory perfectly. So the control system of active suspension has been seen in many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automobile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was introduced, the 1/4 automobile suspension model was designed, and the active suspension with hydraulic servo control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the character. The active suspension possesses the energy itself, and the generator with a power replaced the shock absorber in the passive suspension, and adopts the control valve as the hydraulic actuator in the suspension system of electro-hydraulic servo valve, and by the design of hydraulic system, combines the control function of ECU, and realizes the auto-control to auto-control, automobile body height and damping and the stiffness.
The active suspension because his has the specific structure and property raising the huge latent capacity to ride comfort nature aspect, and will replace passive suspension and semi-active suspension step by step. Along with constantly making perfect of control theory as well as other development soft and the hardware technology, the active suspension technology can be moved towards gradually and is ripe, thus can greatly raise the automobile function, and make that the active suspension possesses the vast application foreground.
Key words: Active suspension;Hydraulic servo system;Hydraulic actuator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第 1 章 绪论...........................................................1
1.1 悬架系统简介......................................................1
1.1.1 悬架的功能.................................................1
1.1.2 悬架的分类.................................................1
1.2 国内、外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发展概况.................................4
1.3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5
1.4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6
第 2 章 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7
2.1 从动悬架与主动悬架的优缺点.......................................7
2.2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与电控液压悬架系统的比较.........................7
2.3 系统方案确定.....................................................8
2.3.1 液压系统设计特点...........................................8
2.3.2 电控液压式主动悬架的工作原理...............................9
2.4 本章小结........................................................10
第 3 章 车身高度调节机构设计.......................................11
3.1 车身高度控制的原理..............................................11
3.2 液压缸参数的确定................................................12
3.2.1 供油压力的选择............................................12
3.2.2 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13
3.3 液压缸外形尺寸的计算与校核......................................16
3.4 液压泵的选择....................................................19
3.5 电动机的选择....................................................20
3.6 车身高度传感器的选择............................................21
3.7 伺服阀的选择....................................................21
3.8 伺服放大器的选择................................................23
3.9 本章小结........................................................23
第 4 章 悬架阻尼调节机构设计.......................................24
4.1 悬架阻尼控制的原理..............................................24
4.2 节流阀阻尼孔的确定..............................................27
4.2.1 节流口的流量特性公式......................................27
4.2.2 节流口截面积的计算........................................27
4.2.3 影响流量稳定性的因素......................................28
4.3 节流阀外形尺寸的选择............................................30
4.4 传感器的选择....................................................30
4.5 电磁换向阀的选择................................................31
4.6 本章小结.......................................................31
第 5 章 悬架刚度调节机构设计.......................................32
5.1 悬架刚度控制的原理..............................................32
5.2 空气压缩机的选择................................................33
5.3 蓄能器的选择....................................................35
5.4 本章小结........................................................36
总结..................................................................37
参考文献..............................................................38
致谢..................................................................39



- 内容简介:
-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韩振宇 系部 汽车 工程 系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姓名 安永东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 外聘 否 题目名称 汽车 液压式主动悬架 系统设计 一、设计(论文) 目的、意义 1、目的: 本 设计 根据汽车主动悬架的 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设计一套 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利用液压能对车辆的悬架系统进行减振刚度、阻尼力强度和车身高度进行调节。 2、意义: 本课题通过对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可为开发研制一种新型的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同时通过本设计的完成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程设计能力。 二、设计(论文)内容、 技术 要求 (研究方法) 1、设计内容: 设计一套汽车 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 。 所设计的悬架系统 能 根据车况进行悬架刚度和阻尼力调节、车身高度的调节。具体设计包括:主动悬架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传感器的选择,悬架刚度调节机构的设计,悬架阻尼力调节机构的设计和车身高度调节机构的设计。 2、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现有的主动悬架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确定本设 计的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的结构组成, 确定主动悬架的液压系统,选取各液压元件,然后进行悬架刚度调节机构的设计、悬架阻尼力调节机构和车身高度调节机构的设计。 三、设计 (论文) 完成后应提交的 成果 1、设计说明书 一 份,约为 字。 2、 设计图纸一套。 3、设计资料的电子稿件一份。 、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1、 进行文献检索查,查看相关资料,对课题的基本内容有一定 的认识和 了解 。 第 4 周 ( 3 月24 3 月 30) 2、 初步确定设计的总体方案,讨论确定方案 ; 对悬架液压系统及液压元件进行初步 设计 。 第5 ( 3 月 31 4 月 20) 3、 提交设计草稿,进行讨论,修定 。 第 8 周 ( 4 月 21 4 月 27) 4、完成 悬架刚度调节机构、阻尼力调节机构和车身高度调节机构的设计 ,绘制装配图及相应零件图 。 第 9 ( 4 月 28 5 月 25) 5、 提交正式设计,教师审核 。 第 13 ( 5 月 26 6 月 8) 6、 按照审核意见进行修改 。 第 15 周 ( 6 月 9 6 月 15) 7、 整理所有材料,装订成册,准备答辩 。 第 16 周 ( 6 月 16 6 月 22) 五、主要参考资料 1陈 家瑞 下册 )M2005 2段俊法 ,陈思忠 价研究 J2005 3万钢 J2004 4汽车工程手册编委会 .汽车工程手册一设计篇 2001 5王春行 M1998 6周云山 ,于秀敏 M1999 六、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系部名 称 : 汽车工程系 专业 班 级 : 车辆工程 学 生姓名 : 韩振宇 指 导教师 : 安永东 职 称 : 副教授 黑 龙 江 工 程 学 院 二 八 年六月 s 008 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韩振宇 系部 汽车 工程 系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姓名 安永东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 外聘 否 题目名称 汽车 液压式主动悬架 系统设计 一、 课题研究 现状 ,选题的 目的、 依据和意义 1、 研究现状 车辆主动悬架的研究在国内外,尤其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开展,许多大学与大汽车公司对主动悬架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对主动悬架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 一是各种可能模型的主动悬架及其特性的研究 。 二是控制规律的研究。 采用不同的控制规律和数学模型,所获得的悬架特性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模型和控制规律以及与之对应的悬架特性是什么,是主动悬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外一些发达工业国家虽然己在某些车型上应用了主动悬架的产品,但在控制算法的改进、系统稳定性的增强、性能价格比的提高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例如文献中韩国的 内清华大学已于 1997 年建成了主动油气悬架试验系统,但目前国内的研究尚处于悬架系统控制算法的优化设计和理论分析阶段。所以,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研究和开发满足主动悬架这一非线性、时变系统的有效、快速、可靠、高智能度、造价合理的控制器,是主动悬架研究的重中之重。 车辆悬架振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是车辆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前沿课题。引入主动控制技术后的悬架是一类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其研究进展和开发应用与机械动力学、电磁力学、流体传动与控制、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高性价比微处理器的普及,使得研究实用的主动悬架振动控制系统成为可能。 现今,汽车的舒适性 和安全性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并且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发展,汽车车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被动悬架系统限制了汽车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现代汽车对悬架的要求除了能保证其基本性能外,还致力于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向高附加值、高性能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随着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电脑为代表的电子设备,因性能的大幅度改善和可靠性的进一步提高,促成汽车电子装置的高可靠性、低成本和空间节省,使电子控制技术被有效地应用于包括悬架系统在内的各个部分。通过采用电子技术来实现汽车悬架系统的控制,既使汽车的乘坐舒适 性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又能使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达到最佳状态。因此,主动悬架必将是今后汽车悬架发展的方向,必将有一个光辉的前景。 2、 目的 、 依据 和意义 汽车在行驶时,路面的不平度会激起汽车的振动,当这种振动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使乘客感到不舒适或运载货物的损坏。对 弹簧刚度控制 , 改变弹簧刚度,使悬架满足运动或舒适的要求。 悬架性能还会引起车身姿态发生变化 (俯仰和侧倾 ),也会使乘客感到不舒适,并且会影响行车安全。对阻尼力控制 , 用来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在急转弯、急加速和紧急制动情况下,可以抑制车身姿态的变化。车高调整 , 当汽车在起伏不平的路面行驶时,可以使车身抬高,以便于通过;在良好路面高速行驶时,可以降低车身,以减少空气助力,提高操纵稳定性。 本 设计根据汽车主动悬架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设计一套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利用液压能对车辆的悬架系统 的 减振刚度、阻尼力强度和车身高度进行调节。 由于主动悬架能根据检测到的车辆和环境状态,主动及时地调整和产生所需悬架控制力,使悬架处于最优的减振状态,因而,随着现代汽车车速的提高和车总体质量的减轻,有关车辆主动悬架的研究己成为世界各国汽车业瞩目的热点。悬架的设计必须满足行驶平顺性 (操纵稳定性 (性能的要求。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被动悬架系统已很难满足这些要求。主动悬架系统能够根据车身高度、车速、转向角度及速率、制动等信号,由电子控制单元 (制悬架执行机构,使悬架系统的刚度、减振器阻尼力及车身高度等参数得以改变。 同时,由于车轮与路面之间的动载荷,还会影响到它们的附着效果,因而会影响到汽车的操纵性、安全性及对路面的破坏;因此,研究车辆振动和受力,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控制在最 低水平, 对改善车辆的乘座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具有很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对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可为开发研制一种新型的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同时通过本设计的完成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程设计能力。 二、 设计(论文) 的基本内容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研究的 基本 内容 设计一套汽车 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 。 所设计的悬架系统 能 根据车况进行悬架刚度和阻尼力调节、车身高度的调节。 主动悬架是一个动力驱动系统,包括测量系统、反馈控制中心、能量源和执行器四个部分。其原理是测量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得车辆振动信息,传递给控制中心进行处理,进而由控制中心发出指令给能量源产生控制力,再由执行器进行控制,衰减悬架的振动。 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动悬架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传感器的选择,悬架刚度调节机构的设计,悬架阻尼力调节机构的设计和车身高度调节机构的设计。 三、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现有的主动悬架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确定本设计的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的结构组成,确定主动悬架的液压系统, 选取各液压元件,然后进行悬架刚度调节机构的设计、悬架阻尼力调节机构和车身高度调节机构的设计。 1、 主动悬架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2、 传感器的选择 3、 悬架刚度调节机构的设计 4、 悬架阻尼力调节机构的设计 5、 车身高度调节机构的设计 四、 进度安排 1、 进行文献检索查,查看相关资料,对课题的基本内容有一定 的认识和 了解 。 第 4 周 ( 3 月24 3 月 30) 2、 初步确定设计的总体方案,讨论确定方案 ; 对 悬架液压系统及液压元件 进行初步 设计 。 第5 ( 3 月 31 4 月 20) 3、 提交设计草稿,进行讨论,修定 。 第 8 周 ( 4 月 21 4 月 27) 4、 完成 悬架刚度调节机构、阻尼力调节机构和车身高度调节机构的设计 ,绘制 装配图及相应零件图 。 第 9 ( 4 月 28 5 月 25) 5、 提交正式设计,教师审核 。 第 13 ( 5 月 26 6 月 8) 6、 按照审核意见进行修改 。 第 15 周 ( 6 月 9 6 月 15) 7、 整理所有材料,装订成册,准备答辩 。 第 16 周 ( 6 月 16 6 月 22) 五、 参考文献 1陈 家瑞 下册 )M2005 2段俊法 ,陈思忠 J2005 3万钢 发展趋势 J2004 4汽车工程手册编委会 .汽车工程手册一设计篇 2001 5王春行 M1998 6周云山 ,于秀敏 M1999 7王望予 第三版 M2002 8吴启谊 D2003 9邵瑛 D2003 10孟爱红 ,王良曦 ,晁志强等 J2004,(1):1411许益民 M2005 12李军 ,成思源 ,卢海峰 J自然科学 版 ),1999,(4):5813刘新亮 ,张建武 ,陈兆能 J1998,(3):16514何渝生 M1995 15, M,of a to an J:2004,218(12):136716h,. J2004,18(2):8317o h. of an 、 备注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 年 月 日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I 摘 要 汽车悬架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安全性。传统的被动悬架由于其参数固定从根本上造成了两者的矛盾,主动悬架作为最先进的悬架系统,能根据实时工况,主动及时地调整和产生所需悬架控制力,使悬架处于最优的减振状态,从而达到两者的完美结合。因此,有关车辆主动悬架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 文中介绍了汽车 主动悬架系统的 发展 状况 ,并 设计了液压伺服控制的主动悬架。 主动悬架拥有自身的能源,并以一个 液压作动 器 (液压缸) 取代了被动悬架中的减振器,采用电液伺服阀作为悬架系统中液压作动器的控制阀,通过 液压系统的设计,结合 现对汽车车身高度的自动调节,阻尼及刚度的自动调节。 主动悬架因为其有特定的结构特性而具有提高乘坐舒适性方面的巨大潜力,将逐步取代被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随着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其他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主动悬架技术会渐渐走向成熟,从而可极大地提高汽车性能,使得主动悬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主动悬架 ; 液压 伺服系统; 液压作 动器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he of of of as to to So of in of in of of a in as in of by of of to or to by of as as be is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摘 要 汽车悬架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安全性。传统的被动悬架由于其参数固定从根本上造成了两者的矛盾,主动悬架作为最先进的悬架系统,能根据实时工况,主动及时地调整和产生所需悬架控制力,使悬架处于最优的减振状态,从而达到两者的完美结合。因此,有关车辆主动悬架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 文中介绍了汽车 主动悬架系统的 发展 状况 ,建立了 1/4 汽车悬架模型,并 设计了液压伺服控制的主动悬架。 主动悬架拥有自身的能源,并以一个力的发生器取代了被动悬架中的减振器,采用电液伺服阀作为悬架系统中液压作动 器的控制阀,通过液压系统的设计,结合 控制功能,实现对汽车车身高度的自动调节,阻尼及刚度的自动调节。 主动悬架因为其有特定的结构特性而具有提高乘坐舒适性方面的巨大潜力,将逐步取代被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随着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其他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主动悬架技术会渐渐走向成熟,从而可极大地提高汽车性能,使得主动悬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主动悬架 液压 伺服系统 液压作动器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he of of of as to to So of in of , in a in as in of by of to to by of as as be is 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目 录 摘要 . . 第 1 章 绪论 .架系统简介 . 悬架的功能 . 悬架的分类 .内、外汽车主动悬架系统发展概况 .题的目的与意义 .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 2 章 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 .动悬架与主动悬架的优缺点 .控空气悬架系统与电控液压悬架系统的比较 .统方案确定 . 液压 系统设计特点 . 电控液压式主动悬架的工作原理 .章小结 . 3 章 车身高度调节机构设计 .身高度控制的原理 .压缸 参数的确定 . 供油压力的选择 . 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 .压缸外形尺寸的计算与校核 .压泵的选择 .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 动机的选择 .身高度传感器的选择 .服阀的选择 .服放大器的选择 .章小结 . 4 章 悬架阻尼调节机构设计 . 架阻尼控制的原理 .流阀阻尼 孔 的确定 . 节流口的流量特性公式 . 节流口 截面积的计算 . 影响流量稳定性的因素 .流阀外形尺寸的选择 .感器 的选择 .磁换向阀 的选择 .章小结 . 5 章 悬架刚度调节机构设计 .架刚度控制的原理 .气压缩机的选择 .能器的选择 .章小结 .结 .考文献 .谢 .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材料 题 目 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 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韩振宇 系部名称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导教师 安永东 职 称 副教授 教 研 室 车辆工程 起止时间 2008年 3月 24日 2日 教 务 处 制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定表 指导教师姓名 安永东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 外聘 否 题目名称 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课题适用专业 车辆工程 课题类型 Z 课题 简介:(主要内容、意义、现有条件、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 ) 汽车悬架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安全性。传统的被动悬架由于其参数固定从根本上造成了两者的矛盾,主动悬架作为最先进的悬架系统,能根据实时工况,主动及时地调整和产生所需悬架控制力,使悬架处于最优的减振状态,从而达到两者的完美结合。 本 设计根据汽车主动悬架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设计一套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利用液压能对车辆的悬架系统 的 减振刚度、阻尼力强度和车身高度进行调节。 该毕业设计通过查找相关文献 资料 ,学生通过调研,在结合学生专业知识 与 实际情况 下 设计计算 液压式主动悬架 的结构参数及对其进行校核计算 。 本课题通过对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可为开发研制一种新型的汽车主动悬架系统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同时通过本设计的完成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程设计能力。 采用 图, 绘制 装配图及零件图, 提交设计说明书 1 份,字数大于 字;符合规范要求 。 指导教师 签字: 年 月 日 教 研 室 意 见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2 对学生能力培养及全面训练的程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3 选题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4 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5 课题预计工作量 较大 适中 较小 6 课题预计难易程度 较难 一般 较易 教研室主任 签字: 年 月 日 系 ( 部 ) 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注:课题类型填写 会)实际; 。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韩振宇 系部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导教师姓名 安永东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 外聘 否 题目名称 汽车液压式主动悬 架系统设计 一、设计(论文) 目的、意义 二、设计(论文)内容、 技术 要求 (研究方法) 三、设计 (论文) 完成后应提交的 成果 四、设计 (论文) 进度安排 五、主要参考资料 六、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韩振宇 系部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导教师姓名 安永东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 外聘 否 题目名称 汽车液压式主动 悬架系统设计 一、 课题研究 现状、 选题 目的 和意义 二、 设计(论文) 的基本内容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四、 进度安排 五、 参考文献 六、备注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记录 (指导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 思路 ) 学生 (记录人) 签名: 指导教师 签名: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记录 (指导内 容、存在问题及解决 思路 ) 学生 (记录人) 签名: 指导教师 签名: 日期 地点 指导方式 指导记录 (指导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 思路 ) 学生 (记录人) 签名: 指导教师 签名: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 检 查表 填表日期 2008 年 5 月 7 日 迄今已进行 7 周剩余 6 周 学生姓名 韩振宇 系部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导教师姓名 安永东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 外聘 否 题目名称 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学 生 填 写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 已完成主要内容 待完成主要内容 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学生签字: 指导教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 意 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分表 学生姓名 韩 振宇 系部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导教师姓名 安永东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 外聘 否 题目名称 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10 3 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15 4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文题相符程度;写作水平 15 6 写作规范性 ;篇幅;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创新性 15 7 科学素养、学习态度、纪律表现;毕业论文进度 10 得 分 X=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指导教师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 学生姓名 韩振宇 系部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导教师姓名 安永东 职称 副 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 外聘 否 题目名称 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题目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10 3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问题难易度);应用文献资料能力 15 4 设计(实验)能力;计算能力(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0 5 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10 6 插图(图纸)质量;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设计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创新性 20 7 设计规范化程度(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的使用等) 5 8 科学素养、学习态度、纪律表现;毕业论文进度 10 得 分 X=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指导教师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评阅人评分表 学 生 姓名 韩振宇 专业 班级 车辆工程导教 师姓名 安永东 职称 副教授 题目 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5 2 题目工作量;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 10 3 查阅文献资料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20 4 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文题相符程度;写作水平 15 6 写作规范性;篇幅;成果的理论或实际价值;创新性 15 得 分 Y= 评 语: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评阅人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 设计 评阅人评分表 学生 姓名 韩振宇 专业 班级 车辆工程导教 师姓名 安永东 职称 副教授 题目 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序号 评 价 项 目 满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 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情况;题目难易度 10 2 题目工作量;题目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10 3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涉及学科范围,内容深广度及问题难易度);应用文献资料能力 15 4 设计(实验)能力;计算能力(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外文应用能力 25 5 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或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 15 6 插图(图纸)质量;设计说明书撰写水平;设计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创新性 20 7 设计规范化程度(设计栏目齐全合理、 的使用等) 5 得 分 Y= 评 语: ( 参照上述评价项目给出评语,注意反映该论文的特点 ) 评阅人 签字 :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答辩评分表 学生 姓名 韩振宇 专业 班级 车辆工程 导 教师 安永东 职 称 副教授 题目 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答辩 时间 月 日 时 答辩组 成员姓名 出席 人数 序号 评 审 指 标 满 分 得 分 1 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综合训练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