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威海市初中化学学业考试情况分析报告(2013年9月 威海市教研中心 丛祥滋)摘要:本报告依据2013年全市和城区中考化学考试结果,主要从命题思路、试题特点、考生答卷情况和全市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教学建议。一、成绩分析图表1-1: 全市全体考生成绩分布(含社会力量办学。考生数:22312)分数段满分7060695059404930392029101909人数 63570683135322128250026811064百分比0%16.75%30.62%15.83%9.53%11.20%12.01%4.76%表1-2:主观题区分度和变异系数题号区分度变异系数110.80.63120.750.63130.760.6140.770.551511.11160.861.05170.921.02180.950.67注:区分度理论值在-1+1之间。越接近1,区分度越高。从表图表可见:第一,考试结果符合试卷的预设值。2013年全市总平均分为42.03,得分率为60%,难度值为0.61,优秀率为16.75%,标准差17.86。试题的难度合理,区分度很高,特别是对中上学生的区分度非常高,有力地保障了中考选拔功能的实现。但学业考试的功能略显不足,主要因为两种考试的性质、功能和标准完全不同,选拔性考试属于常模参照性考试,主要用来区分中上游考生,理想的难度值在0.50.55,而学业考试属于水平参照性考试,合理的难度值在0.750.8,主要是为了区分中下考生,特别是最后510%的学生。中考化学试题努力兼顾这两种考试,所以试题略微增加难度。第二,市区之间不够均衡。两个市区间平均分最大差值为9.63分(接近一个分数段),及格率最大差19.81个百分点。优秀率最大相差16.21个百分点。原因分析:主要是市区之间教学质量存在差异。另外,因4大家独立阅卷,主观题评分标准宽松不一,也是重要的原因。学校之间很不均衡。平均分最高的学校为51.62分,最低学的校为28.9,最大差值为22.72分;及格率最高的为84.18%(农村学校),最低为22.73%(农村学校),相差61.45个百分点;优秀率最高为35.4%,最低为0.76%,相差34.6个百分点。说明教学成绩的高低,与学校是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没有简单的直接的关系。原因分析:主要是因教师的教学水平差异,导致教学质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各市区独立阅卷,评分标准宽松不一也是原因之一。农村跟城区比较,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看,城区规模较大的学校成绩相对较好,农村学校成绩相对较差。但也有个别城区学校,人数在300人左右,但成绩相对较差,甚至不及许多农村学校。有3处农村学校成绩在前10名。农村学校规模不大,生源、硬件、信息等都不及城区学校(有的学校不足100学生,只有2个教学班,2名任课教师,而且没有辍学,入考人数和初一学入学时的籍人数一致),但成绩非常突出。原因分析:生源方面,城区总体要好于农村。但教学成绩高低,主要不是生源问题,而是由教师的水平决定的。总体看,威海的试题的绝对难度要明显高于全国及我省其它地区,但仍有16.75%的学生达到优秀水平,60%的学生达到及格水平,说明大部分学生很好地完成初中化学学习任务,表现出优良的化学科学素养。这充分说明,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市初中化学坚持多年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评价与中考改革到了收获期。我市的教学和中考评价理念先进、成效显著、做法成熟,得到省内外同行及专家的高度评价;跟其他地区比较,全市广大教师掌控新课程的能力较强,实施新课程的水平较高,教学与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发生了实质性与革命性的变化,完全符合课程和中考改革的的设想:即争取用810年的时间,通过全新的中考改革,引领全市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促使我市的初中化学教学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基本解决“题海战术、死记硬背、以知识和习题教学代替学科教育教学”的痼疾。二、命题思路、试题特点与考试内容(一)命题思路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素质立意”,注重考查学生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与学习潜能。坚持“有利于课改、有利于选拔新生、有利于减负增效”的命题原则,努力体现学业考试与选拔性考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发挥中考在“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正确导向作用。以3d课程目标为导引,以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性质与变化为知识线索,以典型的代表性物质为载体,以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方法教育和化学基本观念教育为重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问题为情境,从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和符号表征三个学习领域全面考查最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最基本活动经验与科学方法、最基本情感态度与化学基本观念。(二)试题特点和考试内容1.总体评价整份试卷依标据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易适度,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先导性和规范性,内涵丰富、思想性强、能力价值显著。考试结果显示,题量、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等指标合理,兼顾学业考试和选拔性考试,符合规范性意见,既尽量满足学业考试的要求,又重点保证中考选拔功能的实现,为普通高中选拔基础好、潜能大、综合素质高的新生提供强有力支撑。2.内容特点从考试内容看,试题仅紧紧围绕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以及符号表征这三大核心学习领域,突出代表性物质,突出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突出科学方法,突出化学基本观念,着力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最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是否具有较强的学习潜能,是否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科知识方面,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与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有关的重要概念、原理和代表性物质。(1)考查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试题重点考查以下知识:一是考查对代表性物质认知的程度,特别是代表性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如12题的二氧化碳、乙醇、氯化钙、电脑芯片,13、15题的水,17题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酸, 18题的碳酸钙等。二是重要的性质与变化。如酸碱性、热稳定性、可燃性、溶解性等。如水的分解反应、镁跟酸的反应、PX燃烧、葡萄糖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二氧化碳跟碱的反应,碳酸钙跟酸的反应等等;三是化学用语。如化学式、方程式、微粒符号等。四是考查对核心概念理解的程度,而非记忆概念熟练的程度。如1、2、3、4、5、6、8、11、12、13、15题涉及到物质、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化学变化等核心概念;7、11、14、16题涉及到溶液、溶解度、燃烧、混合物、碳循环、氧循环、水循环、催化剂、化学电池、高分子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碱、碳水化合物、有机物、化合价等重要概念。(2)考查重要的科学方法。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倡导“做中学”。学会“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是科学素养教育的核心。试卷中涉及到的科学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考查重要的实验方法。如第6题:结晶、蒸馏、溶解、过滤;第10题:稀释浓硫酸、物质称量、物质加热;第16、17题:涉及到物质检验、物质制备、物质的分离提纯等。二是考查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第15题:像科学家一样“观察与思考”探秘水世界。考查观察、推理、理性思维、分类、比较、对比、科学抽象与符号表征、科学解释、识别科学问题等。第6、12、14、16题也是有正对性、有重点考查相关的科学方法。三是考查科学研究中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第17题: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探秘氢氧化钠;涉及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考查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能力。四是考查化学学科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养教育的重点。“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学习的三大领域,三者之间密切联系是化学科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试题突出考查学生能否站在化学科学的高度,从定性和定量等多个角度理解宏观微观符号领域的基本内容、深刻含义及内在联系。特别注重考查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宏观的现象,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变化规律。如第1、2、3、6、12、13、14、15、16题。(3)考查化学基本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思想观念是化学科学素养的灵魂,也是2011年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新要求。试题充分体现“观念为本”的化学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化学科学在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方面的重要思想、基本观念。如物质组成的元素观、物质构成的微粒观、物质的变化观、物质的多样性与分类观,科学的物质观,化学的价值观与社会观。例如:考查科学的物质观:1、3、14考查微粒观:1、2、6、12、13、15(3) (5)考查变化观:1、2、5、8 考查分类观: 11、14(1)、15(4)考查能量观: 2、13(3)考查化学的社会观和价值观:14、16(4)考查学习能力和学习潜能。 网络与信息时代,知识与信息产生、传播和运用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是新时期公民最重要的素养。研究表明,目前每10年左右将有30%的信息与知识成为知识垃圾。针对信息时代的特点,化学试题特别注重考查如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试题的内容与呈现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试题,情境新颖,新信息多。试题不是考查学生记忆多少知识,而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加工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4.题型与呈现方式特点第一、减少选择题,增加简答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 过去的传统试题,为了好阅卷,选择题一般占60%,实施新课程以后的中考,国家明确要求要减少客观题的比例,增加主观题的比例。今年试题,选择题共10道题,20分,占28.6%,非选择题50分,占71.4%。第二、情境真实、素材新颖、新题多。试题充分体现了突出重点、真实、新颖的一贯风格和教育性、可读性和思考性强的特点。每道题紧扣初中化学核心内容,内涵丰富、起点高、落点低、分层设计、多维度考量。大多数题的标题、题干、关键词、解题所需条件与知识、设问与答案,几乎都能在课标和教科书中找到,但情境与素材多在教科书以外(特别是非选择题)。第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及社会热点。如葡萄酒中的化学知识、PX与我们的生活、温泉水的奥秘、电脑芯片等等。这些素材不仅涉及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化学与健康、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等知识内容,还涉及到科学的物质观、化学的社会观与价值观。第四,呈现方式科学、合理、逻辑性强。每道选择题题干中都有一个关键词,每道非选择题题首都有一个标题,属于主题性、概括性的标题,且多以课程标准中的一级或二级主题为标题。每道题分工明确、主题鲜明、目标清晰、整体规划、分类分层设计,一份中考试题就是课标及教科书主体内容的缩影。这种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据,用主题概括的方式呈现中考试题,很好地实现了中考化学要立体式、深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考查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的目的。另外,标题就像一篇文章的题目一样,不仅揭示主题和重点内容,而且导引学生思考和答题方向,从而有效克服了传统试题主要靠死记硬背、死抠教材、题海战术就能机械应答的弊端。多数试题情景(素材)和过程(线索、设问和呈现方式)是全新的,既紧扣教科书,又不是机械、简单考查教科书内容。第五,适当减少一般性内容,尽量不出现机械记忆性的内容,有利于选拔高素质的普通高中新生。虽然实施新课程以来国家及省市不断加大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的宣传和管理力度,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再加上当下各种复杂应试教育因素的影响,有些学校、很多学科反而再次施行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拿高分的不良做法,既增加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又非常不利于高中选拔高素质的新生。同时考虑到目前我市数理化在中考中的分数权重很低,而化学教学内容又多、课时又少,所以化学试题较大幅度地减少了纯粹描述性(记忆性)内容,适度降低了这些内容的考试要求,试题注重考查核心内容,考查学生以获取新信息为特征、以阅读理解能力为重点的学习能力。三、学生答卷分析1.客观题得分率(样本:城区7738。难度值:0.74;平均分:14.81)2.主观题及得分点得分率(样本:城区7738。难度值:0.50;平均分:25.11)表3-2 主观题及得分点得分率题号满分平均得分得分率得分点名称得分点满分得分点得分得分点得分率1120.4623%第11题20.4623%1252.9358.6%第12题52.9358.6%1331.66855.6%第13题(1)(2)21.06853.4%第13题(3)10.660%1473.3648%第14题(1)(2)(3)31.47349.1%第14题(4)10.56656.6%第14题(5)31.32344.1%15115.52850.25%第15题(1)10.34234.2%第15题(2)10.15915.9%第15题(3)53.13562.7%第15题(4)20.58629.3%第15题(5)21.32466.2%1663.41456.9%第16题(1)10.42442.4%第16题(2)(3)31.96265.4%第16题(4)(5)21.02851.4%17103.89638.9%第17题(1)31.19739.9%第17题(2)31.08336.1%第17题(3)41.61640.4%1863.82263.7%第18题63.82263.7%从表表3-1、表3-2和图表3-3可以看出,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共12分,占17%(主观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共14分(7个客观题),占20%。而大部分试题(63%)的难度在0.40.7之间。说明试题难度分布科学,试题的区分度高,其中主观题对中上游考生区分度显著,客观题对中下游学生的区分度显著。3.客观题答题情况分析(主要包括考点、得分率、错例与原因分析)1(D。得分率61.47%。错选B、C、A分别为22.98%、13.9%、1.66%。)本题考查物质的涵义。包括物质的微粒性、物质可变性。【第1单元、第2单元、第3单元】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考生误认为物质用肉眼都能看的见;物质静止时,微粒也静止,也不会变。2(A。得分率60.86%。错选C、B、D的分别是20.59%、13.46%、4.07%)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重点是化学变化,包括化学变化学的微观实质、决定因素、能量变化。【第1单元、第2单元、第3单元】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考生误认为外界条件是导致物质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之间不会发生相互作用。3(C。得分率82.04%。错选D、A、B的分别是12.28%、3.43%、2.22%)本题考查化学变化的概念。【第单1元】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考生误认为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学生对元素的有限性和物质的多样性认识狭窄。4(B。得分率87.99%。错选C的为6.96%,)本题主要考查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以及考生对溶解度表、元素周期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表、密度表的了解程度。【第3、4单元】5(D。得分率76.82%。错选C的为18.6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汽化、液化、爆炸、缓慢氧化理解的程度。【第2、6单元】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考生误认为爆炸一定是是化学变化。6(A。得分率86.4%。错选B、C分别为5.2%、5.9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结晶概念理解的程度【九年级第2单元】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考生不理解结晶过程中的微观变化。7(B。得分率33.95%。错选A、C、B分别为20.62%、23.82%、21.4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基本的科学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实验法。【第1、2单元】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考生对溶解度的概念的内涵不清,死抠定义。8(D。得分率90.87%。)本题主要考查四种基本的循环(碳循环、氧循环、二氧化碳循环、水的天然循环)的本质。【第2、4、6单元】9(C。得分率72.76%。错选A、B、D分别为7.03%、12.15%、7.86%)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第4单元】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考生对制取原理不清。10(C。得分率87.66%。错选A为7.33%)本题主要考查“稀释浓硫酸、称量、给试管中液体加热、倾倒液体四种实验操作方法。【8年级第1单元;9年级第1单元】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考生对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不清楚。4.主观题答题情况分析第11题。本题借助初中化学10个重要的概念,一是考查对这些概念了解的程度,二是考查从组成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得分率只有23%,很低。(本题的信息量大、思考容量大。)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漏选占30%,漏选占5%;多选占15%,多选占5%。说明学生对题意或某些概念本身不理解。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代表性物质的名称、组成(化学式)、微观构成(微粒符号)。得分率59%,不高。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电脑芯片的化学式写成SiO2的占20%;氯化氢的构成微粒写成H+、Ci占20%,死记硬背、机械套用盐酸中的微粒;不认识乙醇化学式的占10%;会写干冰化学式、氯化钙的“钙”各占5%。本题是中考常规题型和常规内容,但近几年学生作答的不好。说明基础不扎实。第13题。本题以4个代表性的化学变化,一个物理常见的变化为载体,主要从化学方式的书写、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变化微观实质等三个角度考查物质的变化。得分率55.6%。偏低。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第(2)小题,多写、或少写。占50%;说明学生对水的两种变化没有真正理解。第(3)小题,学生不会从微观和定量的角度双氧水的分解反应。40%的有错误。本题是中考常规题型和常规内容,但近几年学生作答的不好。说明基础不扎实。第14题。本题以2013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PX化工项目为素材。考查有机物的组成(判断类别)、性质(辨认物性)、燃烧反应(写方程式)、保存与使用、科学的物质观和化学的价值观。得分率48%。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第(1)小题,写化合物占10%。第(2)小题,多写或占30%。不理解毒性和爆炸性。第(3)小题,不写严禁烟火占25%。第(4)小题,方程式书写错误45。第(5)小题,不能从性质、变化和用途方面概括性分析。有56%错误本题是中考常规题型信息给予题(每年至少1道题),但近几年学生作答的不好。阅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第15题。本题以三态水为素材,一是考查分子的特征,二是考查常见的物质和微粒符号;三是考查观察、推理、理性思维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四是考查物质的微观构成(三个层面。即符号H2O的意义).得分率50%。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第(1)小题得分率35%,。不能根据题意,运用视觉观察的方法获得图片中的信息。把推理会平时记忆的知识搬到题中。第(2)小题得分率15%。推理与第一空无关。或解释错误。第(3)小题得分率63%。水分子的质量、能量、相互作用出错较多,占25%第(4)小题得分率30%。第一空得分率只有25%。主要是离子与单质不分。第(5)小题得分率66%。20%的学生写水的宏观组成。(机械套用化学式的意义)。15%的学生表述不严密,写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科学方法、思维能力、微观知识薄弱。第16题。本题借助葡萄酒中的成分,考查学生能否从化学的视角科学、客观地认识身边的物质。得分率57%。不理想。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第(1)小题得分率42%。学生记不住人体中的常量的金属元素,第(2)小题得分率40%。不能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作答。第(3)小题基本没错。第(4)小题得分率50%。不配平、没条件、化学式错误。第(5)小题得分率50%。用文字表达式。或看不懂题。第17题。本题以氢氧化钠样品为素材,以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如何提纯变质的氢氧化钠为实验探究任务,从定性、定量、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多个维度,考查酸碱盐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知识,实验探究中设计定量实验方案的能力、控制变量的方法等。本小题得分率38.9%。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第(1)小题得分率40%。20%学生看不懂题。检验氢氧化钠用盐酸,看是否产生气泡。加酚酞后不叙叙现象及结论,或现象叙述错误(变蓝)。方程式错误第(2)小题得分率36%。不会设计定量实验方案第(3)小题得分率40%。不会设计分离提纯方案平日很少有效训练真实的、综合性的实验探究。第18题。本题以石头纸和贝克再利用为素材,以碳酸钙和盐酸为代表性物质,考查根据化学方式式计算、质质量分数计算。得分率64%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0分占20%,1分占12%,满分占50%。四、问题及改进建议命题组呼吁,创造条件,改变目前中考评价的形式和内容,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全面检测三维教育目标。与往年一样,从试题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实验教学仍然是目前科学教育最薄弱的方面。虽然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科学素养,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但是,课改十年来,仍然存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现象,虽然从大的方面说原因是复杂的、多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与我们的中考评价理念、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的科学教育与教学工作始终漫步在云端,漂浮不定、时隐时现、可有可无,科学教育没有真正接地气,“做中学”仅停留在理念和口头上,学生的能力仍然没有生根。评价的理念、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塑造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因为中国的国情与文化背景决定了我们测量什么,就规定了社会、学校和学生把什么看做学习,一些没有或不可测量的东西便不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考虑之列,学习的成效只是被纸笔测验的成绩来说明,分数等同于教学质量,等同于教育的全部,等同于学生现下的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的前途,这是教育的可悲之处,是科学素养教育的症结,也是国之创新力不足的根源所在。从教育测量的角度,统一的纸笔试题,很难测量学生的个性、好奇心、创造性、想象力、实践力、个体经验、缄默知识以及那些难于用词语表达的能力,如音乐家对声音、画家对色彩、线条、构图的敏感等。常规纸笔试题排斥了对这些至关重要的素质的测量。就纸笔所能测量的功效看(主要是知识的识记),如同即使没有把马尾巴当成正匹马,也是把它当成了马的关键特征。纸笔测验不仅仅制约了教育测量的科学性、有效性,扭曲了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管理,更是扭曲了教育的质量观、评价观、人才观。从教学活动角度看,纸笔测验很大程度上还左右了教与学的方式。为什么有题海战术?为什么讲题成为教的重要活动?为什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活动?为什么课堂教学改革举步维艰?为什么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能大行其道?为什么死记硬背出高分、大有市场?为什么实验不受重视?等等等等,问题都出自“怎么考”这个纸笔测验的测量方法和形式上。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理由很多,难道只是客观、公正、易于检测、易于操作?难道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吗?无论从教育测量的理论、还是从教育测量实践,或是从中考的实际效果看,传统的纸笔测验对检测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和三维课程目标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过程性、实践性和体验性目标检测的局限性更大。目前各地中考大多在纸笔测验基础上,增加实验技能考查内容(且占分很少),但知识和技能不能等同于能力和素质。从内容上看,此类题目往往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技能水平,没有真正体现学习自然科学或进行自然科学探究的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业系统职称考试考前冲刺练习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美容美发店长面试预测题与经营策略
- 2025年机关单位招聘面试热点解析及模拟题集
- 2026届四川省宜宾市六中高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本科院校基建处招聘考试备考指南与模拟题
- 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解读
- 2025年快递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高级模拟题集
- 2025年数据分析师技能进阶教程与模拟题解析
- 2025年内科学专业知识初级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农业智能装备应用与管理人才选拔考试指南及解析
- 2023年度保安员考试检测卷【研优卷】附答案详解
- 公务用车政策解读课件
- 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手册报告
- 中国黄金知识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奶牛养殖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人教PEP版(一起)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光伏施工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创伤性血气胸的急救与护理
- 2025贵州毕节市赫章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关于医疗平台与医疗机构合作合同模板
- GB 21256-2025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