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论文 当前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探析.doc_第1页
金融法论文 当前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探析.doc_第2页
金融法论文 当前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探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探析摘 要 今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经济实力。但是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经济逐渐转向为过热,银行体系存在严重过剩的流动资金,今年物价持续上涨,引发通货膨胀担忧。为了预防通货膨胀,控制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上调存贷款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央行频繁采用这些货币政策是历年来所罕见的。央行持续使用这样的货币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几个有代表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法定存款 准备金 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央行规定的存款机构依法必须存放于金库或中央银行的存款比例,它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主要用于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一般来说,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中央银行会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刺激需求;当经济过热的时候,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的加强则中央 银行会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减少信贷的资金;另一方面使得货币乘数减小,收紧银根,降低货币供给,抑制经济过热。 近年以来,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中央果断进行宏观调控,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而作为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更成为首选的政策。上调法定存款准备率的理论依据 (一)存款准备和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工具 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能够成倍的创造存款货币。最简单的存款货币创造的模型可表示为:经过派生过程可能形成的最大存款总额=准备金总额/必 须保存的最低存款准备金率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是中央银行将法定准备金率作为调节货币供给政策工具的依据。当然这是最简单的存款货币创造模型,在现实生活 中,存款货币的创造还受到现金的提取、活期存款以及超额准备金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最基本的原理是一样的。从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发现,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 变化既可以成倍的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因此,它是货币供给政策的一项重要的调节工具。就目前来看,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 制度。 (二)法定存款准备率工具的政策效果 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能够成倍的扩大或缩小货币供给,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它的主要效果体现在:法定存 款准备金率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因此即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即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维持不变,它也很大 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近期央行屡次采取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其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抑制流动性过剩 所谓流动性过剩 主要是指宏观经济中货币流通量过多。我们知道一般货币供应量(也称为货币存量)是指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全社会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 额。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参照国际通行原则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现阶段我国将货币供应 量指标划分为三个层次:M0,指现金或流通中的货币,即中国人民银行历年货币发行总额。M1指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集体存款,亦称为 “狭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金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亦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为了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央行采用了被认为是 “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般认为,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一方面可以直接冻结银行一定数量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具有乘数效应,产生多倍 收缩货币的作用。据统计,每提高0.5的法定准备金率,大约可以冻结流动性1600亿元左右。同时,法定准备金没有“到期”期限,就不存在回笼货币重新 投放回市场的问题。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法定准备金利率一般维持在1.89,比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约低0.91,如果仅仅考虑央行回收流动性的成 本收益,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的成本比采用其他货币工具更低。二、控制通货膨胀率的提高 通货膨胀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运行的重要问题。我国基本上以零售物价指数来衡量一般的物价水平,从2003年8月开始到现在2008年初,我国逐步进入一个相对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但是最近统计局发布的统计信息表明,通货膨胀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份发布的进度统计信息表明,2008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8.7%。其中,城市上涨8.5%,农村上涨 9.2%;食品价格上涨23.3%,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1 月份上涨2.6%。针对目前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中央采取了多项紧缩型货币政策,而提高法定准备率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一项。一方面,CPI的上升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流动性过剩造成 的,如前所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抑制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使得实际利率很低,甚至为负数, 因此,央行不得不轮番采取加息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来实现从紧货币政策的目标,这也体现了央行应对通货膨胀的决心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期待。三、防止投资过热带来的负面影响央行虽然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由于政策的滞后效应,投资依然存在过热的问题,为了防止投资过热带来的负面影响,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进一步紧缩银根,紧缩信贷来抑 制投资的不合理增长,同时也防止经济发展由偏快转为过热。 综上所述,近期央行屡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和原因,本文只是对其中三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进行阐述, 至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政策的效果是否明显等等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不过笔者相信,政府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根据 当前的经济形势做出的科学决策,因此一定能保持和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附:我国历年法定存款准备率变动一览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36 10年11月19日 18.00% 18.50% 0.5%35 10年11月10日 17.50% 18.00% 0.5% 34 10年10月11日 17.00% 17.5% 0.5% 33 10年5月10日 16.50% 17.00% 0.5% 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32 10年2月25日 16.00% 16.50% 0.5% (大型金融机构) 13.50% 不调整(中小金融机构) 31 10年1月18日 15.5% 16% 0.5%30 08年12月22日 16% 15.5% 0.5%(工、农、中、建、交、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14% 13.5% 0.5%(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 29 08年12月5日 17% 16% 1%(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 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16% 14% 2%(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继续对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执行优 惠的存款准备金率) 28 08年10月15日 16.5% 17% 0.5% 27 08年09月25日 17.5% 16.5% 1% 16.5% 14.5% 2%(限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17.5% 17.5% -(工、农、中、建、交、邮行暂不调整) 26 08年06月25日 17% 17.5% 1%26 08年06月15日 16.5% 17% 25 08年05月20日 16% 16.5% 0.5% 24 08年04月25日 15.5% 16% 0.5% 23 08年03月25日 15% 15.5% 0.5% 22 08年01月25日 14.5% 15% 0.5% 21 07年12月25日 13.5% 14.5% 1% 20 07年11月26日 13% 13.5% 0.5% 19 07年10月13日 12.5% 13% 0.5% 18 07年09月25日 12% 12.5% 0.5% 17 07年08月15日 11.5% 12% 0.5% 16 07年06月5日 11% 11.5% 0.5% 15 07年05月15日 10.5% 11% 0.5% 14 07年04月16日 10% 10.5% 0.5% 13 07年02月25日 9.5% 10% 0.5% 12 07年01月15日 9% 9.5% 0.5% 11 06年11月15日 8.5% 9% 0.5% 10 06年08月15日 8% 8.5% 0.5% 9 06年07月05日 7.5% 8% 0.5% 8 04年04月25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