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西第一课时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科组:坡头二中政史地科组 主持人:郑春玲课时安排:共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说出巴西地理位置和范围。(重点)2、读图说出巴西的人口、语言。3、了解巴西的种族。4、理解巴西的文化。(重点)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地理课本。 2、学生:课前预习,上网查找资料、地理练习册、地理课本。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图示法、情境教学法、分组竞赛法、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请你们观看一段舞蹈视频(教师播放视频)。通过这段视频,你觉得这段舞蹈给你的感觉怎样?(热情、奔放、劲爆),大家都说对感觉了。那么,这段舞蹈是哪个国家的什么舞呢?(巴西的桑巴舞)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本节课,让我们走进这个拉丁美洲面积辽阔的热带大国巴西。(设计目的:我以桑巴舞的视频导入,引导学生说出桑巴舞的特点:热情、奔放、劲爆,也看错了巴西人的性格。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二、 新授1、学会看地图:巴西的地理位置(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和巴西政区图)(一)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回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南半球、西半球海陆位置:大西洋西岸、拉丁美洲东部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设计目的:巴西的地理位置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学生学会了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要求。)(二)练习:考查巴西的地理位置:(学生抢答,答对就让全班掌声鼓励,并且给学生所在组加分竞赛)(1)巴西主要位于( A )A、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C、北半球、东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2)巴西绝大部分位于( B )A 、南北回归线之间B 、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C 、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D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设计目的:通过练习巩固巴西的位置,讲练结合。)2、(一)同学们,请你们默读课文,然后用1分多钟的时间告诉大家巴西主要学习哪些内容?你对巴西了解多少?(学生们畅所欲言,但是教师引导学生讲解时离不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教师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也称为世界人种博物馆)。今天,让我们走进西半球国家之巴西。(设计目的:调动学生学习气氛,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二)巴西位于拉丁美洲、南美洲,什么是拉丁美洲?教师讲解: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所有的美洲国家,比如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包含了整个南美洲。本地区历史上大多沦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通用拉丁语,因此而得名。接着老师就讲: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大国之一。(设计目的:前面的环节是以学生为主,这一环节就是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拉丁美洲和巴西的情况。)3、巴西的人口、语言和种族:(1)人口分布及原因:巴西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这里海上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们居住,开发较早,经济发达。(设计目的:这个知识点是考点,教师可以讲解。)(2)巴西的语言和种族:A、巴西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属黄种人通用语言:葡萄牙语B 、世界人种博物馆: 巴西人种构成:白种人占50%多 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 黑种人占6% 印第安人不到1% 日本人和华人我叫卞卡,我的家族有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的血统。巴西有很多像我家这样的家庭。 卞卡的祖父是非洲黑种人,祖母是欧洲白种人,生出爸爸就是混血种人(不同种族的男女结合在一起,生出下一代就是混血种人)。卞卡的妈妈是印第安人,爸爸和妈妈结合生出卞卡就是混血种人。(这个知识点课本的82页有,要以课本内容为主。)4、练习:(每组派一位学生上讲台写答案,讲完话掌声鼓励,写对的学生教师给其所在组加分。)(1)巴西人口和面积分别居世界( A )A、 第五位 第五位 B、第四位 第六位C、第六位 第五位 D、第三位 第六位(2)巴西人口和城市大都分布于( A )A、东南沿海 B 、巴西高原C、亚马孙平原 D、安第斯山区(3)关于巴西人口稠密区分布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海上交通便利 B、气候温暖湿润C、开发较早,经济发达 D、有大片热带雨林(4)占巴西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A )A、白种人 B、混血种人C、黑种人 D、印第安人(设计目的:讲练结合,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让学生上黑板写并加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5、增长知识:从15世纪末开始,西班牙和葡萄牙(欧洲)的殖民者进入巴西。随着巴西种植园的发展,大批非洲黑人奴隶被贩卖到这里。那时,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与黑种人,以及原住民印第安人通婚的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后代便成为混血种人。(设计目的:介绍混血种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讲解一下,课本也有。)6、启迪思维(学生抢答)A、巴西在种族构成上具有什么特点?提示: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 种族构成复杂对社会文化有何影响?B、提示: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教师引导进入下一个内容:下面我们来学习巴西的文化)(设计目的:通过启迪思维,学生抢答的环节引出巴西的文化,承上启下。)7、(三)巴西的文化(通过活动讲析)83页的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巴西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影响(1)下列文化现象融合了哪些地域的文化?(这一题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狂欢节、桑巴舞、足球任一自己喜欢的内容展开讨论,然后图片展示,每组齐读课文,让学生讲出答案,教师归纳。)A、图片展示巴西狂欢节(三幅图)学生齐读:狂欢节原是欧洲基督教的节日,后传到巴西。每年2月下旬,巴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狂欢活动。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教师补充:巴西文化融合了欧洲文化。)B、图片展示巴西桑巴舞(六幅图,给人的感觉就是热情奔放)女生齐读:巴西人喜欢跳桑巴舞。葡萄牙的民歌、游戏,非洲的鼓乐、舞蹈,在桑巴舞中得到完美的结合。巴西各大城市都有不少桑巴舞学校,民间还有桑巴舞协会。(教师补充:巴西文化融合了欧洲文化、非洲文化。)C、图片展示巴西的足球(足球王国、首个捧世界杯,四幅图)男生齐读:在巴西,足球是人们最喜欢的一项运动。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而现在巴西的足球运动水平堪称世界一流。不论在巴西的街头还是海滩,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青年和孩子在踢足球。(教师补充:巴西文化融合了欧洲文化。)活动答案:(1)巴西文化融合了欧洲文化、非洲文化和玛雅文化。(设计目的:通过学生的讨论与齐读,教师的展示图片,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介绍玛雅文明:玛雅文明是最古老而充满智慧的一个部落种族,玛雅文明因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是美洲印第安玛雅人在与亚、非、欧古代文明隔绝的条件下,独立创造的伟大文明,其遗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等地。公元3至9世纪为其鼎盛时期。 玛雅文明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人类取得的惊人成就,它在科学、农业、艺术等诸多方面,都做出极为重要的贡献。 但是,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与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一样,其衰亡和消失充满神秘色彩。公元8世纪玛雅人放弃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大举迁移。创建的每个中心城市都终止新的建筑,城市被完全放弃,繁华的大城市变得荒芜。玛雅文明一夜之间消失于美洲的热带丛林中。 到11世纪后期,玛雅文明虽然得到了部分复兴,然而,相对于全盛时期,其辉煌早已不比往昔。随着资本主义海外扩张的血腥行动,玛雅文明最后被西班牙殖民者彻底摧毁。 19世纪30年代,美国人约翰.斯蒂芬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中首次发现了玛雅古文明遗址。从此以后,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在中美洲的丛林和荒原上又发现了许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 玛雅人在没有金属工具、运输工具的条件下,仅凭借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生产工具,创造出灿烂而辉煌的文明。(图片展示玛雅文化辉煌的五幅图)(设计目的: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图片吸引学生的目光。)(2)多元文化对巴西有哪些影响?受以下同学的启发,谈谈你的看法。(84页)男同学A:我最喜欢巴西足球,我就是通过足球认识巴西的。女同学:巴西的狂欢节太有趣了!我想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愿意前往观赏。男同学B:不同文化相互学习,一定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活动答案:(2)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巴西文化。(这一道活动题让学生分组读题目及对话,然后让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答案。)(设计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9、教师温馨提示:巴西的狂欢节、桑巴舞和足球都说明巴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进一步证实巴西这个民族大熔炉里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使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说明社会环境对民俗、文化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设计目的:对活动的概括与总结。)10、练习:有关巴西语言和艺术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巴西通用西班牙语 B、巴西居民多信奉佛教C、巴西的桑巴舞、狂欢节、足球运动投射着民族的活力与激情D、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让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错误的答案一一改正过来。)(设计目的:讲练结合,巩固知识,调动学习气氛。)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巴西的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这一内容,包括巴西的地理位置、巴西的人口、语言、人种与文化,这些我们都要了解,重点是巴西的地理位置、人种和文化。同学们要回去预习巴西发展中的工农业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教师统计本节课每组竞赛的得分,发奖品给获胜组,然后让全班掌声鼓励。)四、板书:西半球国家之巴西(一)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世界人种博物馆)1、巴西的地理位置2、巴西的人口、语言和种族3、巴西的文化五、作业:1、完成这一节堂上作业。2、做同步导学第65、66页学过的内容。3、复习这节课内容,预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