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教版2018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备课教案 湘教版2018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备课教案第三章 走进国家第一节 日本课时安排:共2课时教学目的:基础知识与技能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5、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6、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7、运用地图和资料,能分析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其与城市、港口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3、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教学方法1、通过学生读图P3-1“日本地形”,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日本的领土范围并相互交换自己总结的结果。2、通过看日本火山、地震录像,感受日本多火山、地震,并能分析日本这种情况与板块的关系。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让每组代表上讲台来交流该组的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做适当点评。4、让学生进行日本风光照片、日本习俗、日本饮食资料的收集,作为课前准备工作。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亚洲地形图、日本地形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入:让学生猜谜语: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放映歌曲芭拉芭拉之浪漫樱花,这是描述了一种什么景观?(樱花飞扬)樱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日本)让学生了解一下日本的国旗、国徽及日本的概况。二、讲授新课东亚岛国学生看多媒体,思考两个问题:通过读图,判断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位置。日本东部濒临_洋,西北部隔_海与_、_、_及韩国相望。首都为 _ 。日本的领土构成上有什么特点?其中有几个岛屿面积比较大?练习: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并说说你对日本感性认识。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观看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没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教师讲授: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看富士山图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并帮助学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圆锥形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温泉地下热能的表现,积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气候温湿、土壤肥沃。)多山的地形(板书)分析: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指导学生分析“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日本所在的位置亚洲东部边缘,正处在亚欧和太平洋二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据测量日本正在向我国沿海靠近。)提问:多山的地形给日本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了什么影响?教师讲授: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地形状况与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湿热的气候读图:指导学生读东亚一、七月气压和风向图,从日本在图中的位置分析日本的气候特点。练习:东京与北京在气温和降水上有什么不同?从其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看,日本与我国东部相比气候有什么差异?(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教师讲解:就日本全国来说,受纬度影响南北气候有一定差异,而多山的地形也会使日本的气候相对复杂化,不仅表现在山地与平原地区气候有所不同,东西方向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说日本是属于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国家。三、小结:我们今天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日本地理特征的?(位置、领土、人口等基本概况及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理特征)从上述几个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的特征?(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多山且多火山,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归纳:日本是一个四多(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多、优良港湾多)、三少(国土少、平原少、矿产少)、一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岛国。四、作业 预习第68到70页课文,思考上述日本的基本地理特征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有哪些突出特点?二、导入新课教师归纳特点。这些特点对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就来分析这一问题。三、教授新课日本从历史上就重视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从古代中国水稻、铁器的传入,到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这一切对日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日本的文化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四、文化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读课文“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一段思考: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又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表现可从古代、近代、文化艺术、饮食等几个方面归纳。)大家知道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其实力仅次于美国,而且有很多工业部门已超过美国,很多工业品占据了国际市场。从我们身边你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的产品。你能说出几种代表性的产品吗?(电器、食品、汽车等方面。)五、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板书)观看幻灯:日本的汽车制造闻名遐迩,我们所见到过的丰田、尼桑等小汽车都是很著名的。除此之外,其它工业还包括电子工业、钢铁、造船、纺织、化学等工业。日本依靠什么使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读图表,回答问题指导学生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及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表,并说明日本主要缺乏哪些工业原料和燃料?(多种矿石、棉花、木材等原料,石油、煤、天然气等燃料。)它们多从哪些地方进口?(从西亚进口石油,从大洋洲、南美洲等地进口多种金属矿等。)教师总结:日本国土狭小,原料、能源严重不足,国内市场有限,这些都是不利条件。但是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因而能迅速地提高生产水平。再加上日本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想一想,我国有输出到日本或从日本进口的商品吗?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工业技术先进,部门齐全,主要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读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说明,日本有哪些主要工业区?(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日本地图中找出主要对外贸易港:神户、横滨、大阪等。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临海可利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以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六、主要城市七、小结八、作业 配套练习教学后记: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首先要了解该国所在地理位置、领土和人口等基本特征,之后再进一步了解它们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这是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让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运用。第二节 埃及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4、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5、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埃及的古文化,了解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2、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了解它的奇特现象,为揭开金字塔之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教学重点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教学难点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教学过程及方法1、学生读图P72图3-14“埃及地形”,观察埃及领土范围、主要地形以及气候特点。2、学生在黑板上的地图中指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3、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介绍他所了解的埃及的古文化。4、从P75图3-21能总结埃及的工农业分布特点。教学用具:埃及教学课件、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在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尸体从而获得永生,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从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陵墓,同时还要放置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在各式各样的陵墓中,有一种建得很特别(课件展示金字塔景观图),它们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讲授研讨新课)(展示课件)埃及的地理位置(提问思考):(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2)苏伊士运河是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3)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简要总结)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课件展示)苏伊士运河(提问):(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它沟通了哪两个海?(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3)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4)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简要总结)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对运河进行了加深拓宽的改造,并于1956年将运河所有权收归国有,从而成为目前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课件展示)埃及的地形(复习提问)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称是什么?(学生简要了解)(提问)(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2)尼罗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学生回答)(讲述)尼罗河在广阔的沙漠地带浩浩荡荡穿行1500千米,形成了一条125千米的绿色走廊,古代和现代埃及的文明进步与生产发展都与尼罗河有关。(课件演示)尼罗河的泛滥(讲解)尼罗河每年都会定期泛滥,在古代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但是人们利用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巧妙的发展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埃及文明(引导学生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承转提问)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单靠一两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埃及都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呢?总结埃及是北非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石油、运河、侨汇、旅游等方面的收入都已超过了传统出口商品棉花,而成为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埃及根据本国国情,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板书设计】 埃及 一、 地跨两洲的国家1、 位置2、 苏伊士3、 领土、人口、宗教4、 首都二、沙漠广布1. 沙漠之国2. 尼罗河概况,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长度3. 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三、文明古国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过去:长绒棉 (2)现今:石油、运河、侨汇、旅游业教案点评: 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贯彻了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注重景观图片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每一个读图环节中,都设计了大量而严谨的问题,由浅入深,形成链锁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节 俄罗斯教学目的1了解俄罗斯的疆域、位置和简要历史,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及自然资源特征。2通过对俄罗斯疆域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做出适当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了解俄罗斯国家变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心国际时事,并能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教学重、难点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教学用具东西半球图、俄罗斯地图教学方法讲述法和谈话法教学提纲俄罗斯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2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3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二、自然环境1较平坦的地形2温带大陆性气候3主要河流三、丰富的自然资源1森林资源2水力资源3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教学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学习新教材 第一节 疆域和自然环境(板书)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读图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线。并在图上找出它周围的邻国。(共12个陆上邻国与其接壤,与美国隔白令海峡相望。)提问从图上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处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属中高纬地区。北部、东部面临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线与黑海、波罗的海相邻。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板书)提问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等方面考虑)教师归纳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俄罗斯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十分不利。读图从图上找出穿过俄罗斯的一条重要纬线,一条重要经线。提问这两条经纬线分别说明什么?教师归纳北极圈从俄罗斯北部穿过,北部属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东经160经线从东部穿过,俄罗斯地跨东西两个半球。从上述俄罗斯所跨经纬度及海陆位置不难看出,国土之广大,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领土东西长达一万千米,坐火车穿越全境要一个星期,全部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2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板书)读图请一位学生到黑板前指图(东西半球图),说出亚欧两洲分界线。提问从亚欧两洲分界线看,俄罗斯属于哪一个大洲?(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从上述分析可知,俄罗斯的国土三分之二在亚洲,应属亚洲国家,但从教科书上看,是做为欧洲的国家介绍给大家的。提问为什么说俄罗斯是欧洲的国家?(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人口集中在欧洲部分,而且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所以我们说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属于欧洲的国家。那么它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呢?3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板书)二、自然环境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各地形区的分界线,总体看俄罗斯地形有什么特点?教师归纳叶尼塞河以西以平原为主,分别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二者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叶尼塞河以东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以东为东西伯利亚高地。总的看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山地集中在南部。1较平坦的地形(板书)俄罗斯的这种地形特点及地理位置特点,对气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提问俄罗斯气候有什么特点?(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0以下,气温较低,年降水量为500毫米以下,降水较少。)教师补充俄罗斯气候总的看大部分地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提问俄罗斯气候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纬50至70之间,北极圈从北部穿过,较高的纬度是造成俄罗斯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俄罗斯的广大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又是造成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使之形成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2温带大陆性气候(板书)但是由于俄罗斯国土辽阔,实际各地气候并非那么整齐划一,东西南北有很大差异。读图读课本“俄罗斯气候图”,指出俄罗斯各地气候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存在这些差异?(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俄罗斯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北,又临北冰洋,为极地气候。东部太平洋沿岸受季风影响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中、西部虽然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表现在气温、降水上也有很大差异。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亚欧大陆西部、中部气温、降水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归纳西部为东欧平原,地势低平,受大西洋影响较大,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得西部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但中部西伯利亚地区,不仅远离海洋,又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阅读课文请一学生朗读课本第68页“读一读”。由此可见,俄罗斯的气候是较为复杂的,这一点与其国土广大是分不开的。但分布最广、最突出的气候,仍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提问这种气候特点对俄罗斯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大部分河流封冻期长。)3主要河流(板书)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并回答问题:从图中分析这些河流有什么特点?怎么形成的?教师归纳主要河流分别于流经欧洲的伏尔加河,流经亚洲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些河流多为世界长河,是俄罗斯辽阔的国土孕育了它。受地势影响,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造成俄罗斯气温较低的北冰洋沿岸,水量却很丰富,水和热量的配合有些不尽人意,伏尔加河则因流经东欧平原,成为俄罗斯主要的内河航道。过渡俄罗斯辽阔的国土不仅使各地自然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使之趋于复杂,而且也为俄罗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尤以森林、水力、矿产等资源最为突出。三、丰富的自然资源(板书)1森林资源2水力资源3矿产资源读图在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石油、煤炭、铁矿产地。(教师边讲边在俄罗斯地图上贴矿产符号)。复习巩固做练习题: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出发,沿北纬60纬线东行至太平洋沿岸,沿途经过了哪几个地形区、穿越了哪些河流,沿途气候有什么变化?阅读东西半球图,看图说出亚洲从南到北,地形、气候有什么变化?欧洲从西到东地形、气候有什么变化?第四节 法国一、教学目标1、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2、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3、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法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5、运用资料,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6、通过学习法国浓厚的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7、通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建一种和谐、平等的价值观。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读图析图法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埃菲尔铁塔,问学生这是什么?它在哪个国家?(法国)它是西欧三大旅游国之一,有什么吸引我们的?讲授新课1、法国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P81图3-27,看法国地理位置优越体现在什么地方?(地形、气候)(1)比较欧洲西部英国、法国、德国的面积大小。(2)接法国顶点,看它轮廓特点。(六边形)(3)法国海陆位置-西面:大西洋,东南面:地中海法国的海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大西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内陆-大陆性气候(教师总结)(展示图片)“法国地势图”(学生观察)看法国地势有什么特点?(东南部高、西北部低)(提问)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别是什么地形为主?(教师总结)地理位置优越性之三: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地形,平原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过渡法国有这么优越的地理位置,它的农业怎样?(课件展示)(1)农业发展的优势: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2)不同的农业区:西部大西洋沿岸-小麦、马铃薯 地中海沿岸-葡萄、葡萄酒(3)法国农业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1)丰富的矿产资源-煤、铁(2)高度发达的经济-以汽车、飞机为主的工业(3)核电比重占发电量中的70%以上。法国的文化与旅游: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先贤祠、卢浮宫(教师总结)艺术之都-巴黎。 第五节 美国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法、比较法、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1.美国的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个外来洲 、 。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 、 、 两洲的国家。2.美国人口 亿,原有居民是 ,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统一的民族。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 ,黑种人占 。3.美国华人、华侨约 万人,在 、 和 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学习目标我了解。(2分钟)、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1.小组讨论:外来移民的大量移入,尤其是今年科技移民的移入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给移出国带来哪些影响?你如何看人才外流现象?2.阅读第81页资料,说说华人华侨对美国有哪些贡献?3.小组活动:读第84页,完成以下问题。1.(1)(5)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点?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3.读图完成(1)(3)4.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5.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 。、我能掌握我总结。(10-15分钟)巩固练习:填充图美国部分检测反馈: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 、 。美国原有居民是 。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 、 。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分布2.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观念。重点:美国工业特点及分布、新技术产业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教学方法:读图法、综合法、联系法相结合、自学知识我展示:(5分钟)1.读图9.12找出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2.读图册47页说说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3.美国工业的特点:拥有 ,工业产品种类 ,产量 ,技术 ,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4.美国的硅谷在 ,因生产 而出名。、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阅读了解目标、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1.自学内容交流反馈2.阅读材料第86页说出美国有哪些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二位?从中说明美国是当今世界工业最 的国家。3.小组讨论:为什么美国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4.活动:读第87页,完成以下问题。(1)阅读4则资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2)看图9.11、9.12,总结高新技术产品的种类。5.学生讨论:中国工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借鉴美国工业的发展的经验?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信念?巩固练习:完成填充图美国工业部分自绘美国本土示意图,要求填注临海、邻国、五大湖、主要工业城市等。知识拓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微电子工业、电脑软件、机器人、通讯设备、计算机辅助设备、光纤技术、超导研究、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美国在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工程、化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术部门居世界首位,在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芯片等方面落后于日本。目前中国的那些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第六节 巴西一、教学目标1、认识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独具特色。2、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巴西的人文特色,说明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缩影。3、通过分析巴西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城市建设布局的变化,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会利用资料描述巴西的人文特色,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2)以热带雨林为例,分析巴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难点: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说明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证据”表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三、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推荐相关网址或参考资料。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巴西的资料。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即将要进行一次“巴西之旅”,为了能够充分享受这次旅行,我建议同学们先了解一下巴西的基本概况。教师:多媒体出示9.17和9.18图学生读图分析巴西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位置特点纬度位置、海陆信置地形特点亚马列孙平原、巴西高原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总结:巴西一个热带面积广大的国家。(为出行的物品准备提供借鉴)教师:巴西不仅是一个热带面积广大的国家,而且还是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和面积居前6位的国家。因此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的几个大国家之一。既然大家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那么就开始我们的快乐旅行吧!“巴西之旅”第一站圣保罗教师:我们乘坐飞机来到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一下飞机,就受到了热情好客的巴西人民的热烈欢迎。作为考察小组的成员之一,我们跟随巴西中学生卞卡来到了她的家,一进门,同学们就被墙上悬挂的一张大“全家福”吸引住了。教师:多媒体出示卞卡一家人的“全家福”。学生:听卞卡介绍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学生提问:怎么卞卡的一家中就有多个不同的人种?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巴西的人种组成状况。1、巴西的发展历史;巴西的人文特色。学生探究:小组自选主题,充分利用资料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巡回指导)结果汇报:推荐组长代表汇报,展示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组内同学或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强调要注意倾听,共同分享)发展历史组:玛雅文明殖民统治奴隶贸易以混血种人为主。人文特色组:桑巴舞、狂欢节、足球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料)总结: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教师:圣保罗不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还是巴西最大的工业中心。出示课本图9.22。学生分组探究:巴西的资源状况和工农业的发展变化。工业组:矿产(铁矿石)工业分布(东南沿海)农业组:农作物(咖啡、甘蔗、柑橘)农产品(咖啡、蔗糖、橘汁)历史组:单一经济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二战前:单一经济(农产品、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二战后:加快了工业发展步伐,现代工业跃居前列。总结:巴西已经成为一个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读图中是否注意到:巴西的能源矿产不多,那么巴西政府是如何采取措施来解决能源矿产短缺这个问题的呢?学生1:与巴拉圭合建了伊泰普水电站。学生2:巴西利用本国大量生产甘蔗的有利条件,以甘蔗为原料制造酒精。学生3:巴西还加强了海底石油的开采。教师:同学们知道的很多。既然我们不定期到了巴西,体会到了巴西人民的热情,那么我们就应该为巴西的发展做一些贡献,留下一些好的建议。假如你是巴西的能源部长,那么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巴西的能源呢?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学生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条件来考虑)第二课时“巴西之旅”第二站巴西利亚教师:我们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首都城市巴西利亚。教师:多媒体出示巴西利亚城市风光片(无条件可用图片代替)学生:伴随幕后解说,仿佛置身于绿草如茵的足球场,漫步于繁花似锦的城市街头,体验着巴西的腾飞。教师:通过欣赏巴西利亚风光,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学生1:为什么巴西利亚位于热带,却四季如春?学生2:世界著名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为什么巴西的首都却从沿海迁到内陆?教师:巴西将首都从沿海迁到内陆,不仅体现了对城市环境问题的考虑,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内陆的开发和管理请同学们课后讨论一下,这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在意义上有什么异同?教师:我们愉快的“巴西之旅”即将结束,现在是旅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富有神秘感的一站,希望同学们拿起你的相机,记录下你在不同寻常的经历,留下美好的回忆。“巴西之旅”第三站亚马孙热带雨林教师:在巴西的北部,有一条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河流冲积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这里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教师:多媒体出示图9.25亚马孙热带雨林(或看课本插图)。学生:据图分析热带雨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教师:你知道吗?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更大于其经济效益,有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地球之肺”。但是目前热带雨林毁林速度惊人,如不阻止这种趋势,80年内热带雨林将不复存在。教师:多媒体动画出示“热带雨林地氏的迁移农业”(或看图9.26)学生:观看动画片,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巴西在对热带雨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角色扮演:如何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当地垦荒农民自由解答 巴西政府官员自由解答 地球环保专家自由解答师生达成共识:保护热带雨林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遵守环保公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人们的必然选择。教师:至此,我们的“巴西之旅”就全部结束了。希望同学们将自己旅行的所见所闻整理出来,出一期“巴西游记”手抄报,让大家共同分享。八、教学总结与反思巴西的人口和面积都居世界第五位,足球王国,桑巴舞的故乡,灿烂的玛雅文明已成昨日的黄花,民族大熔炉里各色人种辛勤耕耘。赤道南回归线穿过,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王国。平原面积广大,亚马孙河波涠壮阔,滥伐林木,刀耕火种,热带雨林危机深重,为解决城市化问题,新首都巴西利亚在茺凉的土地上崛起。这样就把巴西的地形、人口、城市、传统的文化,民族城市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方便记忆,又能提高知识,提炼及总结知识能力。九、学生活动探究1、作为中学生,你能为环境保护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什么?2、巴西是一个人种复杂的国家,请你探究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第七节 澳大利亚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2.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的道理,加强对学生的人地观教育。教学重点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多特有古生物的原因分析。2.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等。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录像片段等等。课时安排 2课时板书设计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世界第一“羊”业大国2.发达的农牧业生产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1.丰富的矿产资源2.迅速发展的服务业3.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视频播放录像:袋鼠。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是哪个国家特有的吗?生: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袋鼠。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澳大利亚.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 (3)纬度位置生:(略)。师: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是一个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澳大利亚大陆分布着丰富的古老生物物种。(播放“澳大利亚动物园”视频资料)其中有: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驼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等等。看到它们,仿佛进入到遥远的地球演化年代。师: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两种特有的动物,你知道它们是哪两种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考历史试题(四川卷)
- 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主题班会
- 2025年快递员技能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50题)
-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说课稿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农村生态农业与环境共生发展方案
- 苏州在水一方项目工程第一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 生活垃圾焚烧厂噪声控制技术方案
- 热力输送系统热力学计算方案
- 排水沟渠改造方案
- 给水工程临时供水方案
- 2025年度在线教育平台股东出资合同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护理查房
- GB/T 15268-2024桑蚕鲜茧
- 教学课件-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王庆春)
- 2024考研数二真题及答案
- 餐饮业合伙人入股协议书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测试与装调》电子教案
- 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2第二章-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 膝关节穿刺术课件
- 洁净室区甲醛熏蒸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