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终考试.doc_第1页
高一语文期终考试.doc_第2页
高一语文期终考试.doc_第3页
高一语文期终考试.doc_第4页
高一语文期终考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下期“健坤-长鸿”高一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命题人:邓喜红 审核人:朱运斌总分: 150分 时量:150分钟温馨提示:1、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且看清题号。 2、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按要求作答。 祝考试顺利!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笙箫(shn) 颓圮(p) 篱笆(ba) 豁(hu)然开朗B.纤细(qin) 猗郁(y) 蕈菌(xn) 山川相缪(lio)C. 纨(hun)素 弥(m)望 磐石(pn) 淇水汤汤(shng ) D、激湍(tun) 溘(k)死 赍(li)钱 游目骋(chn)怀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资产者尽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珠丝一样轻轻抹去。B. 一个人夹在各地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秋的意境与恣态,总赏玩不到实足。C.我梦想有一天,悠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胜光披露,满照人间。D、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座座数百年前修建的古刹和古民居,疏疏落落地围绕着小坝子,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双虹凌空、青山环抱。B、由于微博字数简短,阅读和传播方便,加上多数是匿名,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就喜欢发布一些骇人听闻的虚假信息。C、整天惴惴不安,胆战心惊,如惊弓之鸟,似丧家之犬。贪官的这种“恐惧”心理,其实具有普遍性。D、我时常回想自己过去花去的很多时间,只是为了找那些我们在繁芜丛杂的生活中遗失掉的记忆,无论快乐或悲伤,只要找回,我都珍藏。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5、为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巨鹿之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鰦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 说:通“悦” 高兴,欣赏 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相斗C、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假扮,充当D、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被:披着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置以为上将军 不如因善遇之B、则我引兵鼓行而西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以示士卒必死 夫夷以近,游者众D、楚王阴令羽诛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8下列给文中画横波浪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B、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C、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D、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了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B、宋义认为项羽有勇无谋,引起了项羽的不满,于是项羽假托楚怀王的命令,杀死了宋义。C、宋义名为救赵,“久留不行”,不戮力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借机徇私,的确不能统率一军。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无不以一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3分)(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4分)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8分。其中诗歌鉴赏8分,每小题4分,默写10分)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月杜 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1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 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答: 12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1),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 (曹操短歌行)(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后之视今,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4)白露横江, 。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5)女也不爽, ; ,二三其德。(诗经氓)四、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题3分,简答题6分)吟诵的前世今生雅集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式,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通过吟诵的方式,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意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吟诵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的内容是经典诗文,吟诵的形式是依照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东汉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多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成为了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法。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传承。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诵之中,整个儿传给学生。所谓读书声,即吟诵声,诗词多吟而文赋多诵。在古代,吟诵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因此,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吟诵,几乎没有关于吟诵的专门论述。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也有偏差。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一般为三年义务教育制,所以一些农民也会吟诵。乡镇以上的地方,妇女也多可读家馆。文盲率蹿升,乃近代以后之事,实是新学堂勃兴之后,师资不继、私塾消亡所造成的恶果。吟诵是完全口传心授,纯粹的口头非物质文化。因此吟诵也无定调,也无曲谱。流派纷呈,其吟诵调也有雅俗乐之别。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不仅华人吟诵,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很多国家中,吟诵汉诗的传统也一直流传不衰。但是,作为吟诵之根,远为丰厚璀璨的中华吟诵却几乎没有了传承!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私塾面临困境,吟诵首次受到打击。民国建立,新学堂勃兴,私塾进一步消亡。抗日战争,私塾再遭灭顶。20世纪初,西方的朗诵方式随话剧进入中国,其后汉语朗诵遂定型,并取代吟诵。20年代赵元任先生首次研究吟诵,并录唱片。1934年、1948年唐文治先生两次录制唱片,发行海内外。1946年北大中文系应命召集几十位著名学者开会研讨,一致开出“吟诵”药方。新中国成立以后,吟诵不再进入课堂,但很多著名学者都曾撰文提倡吟诵,如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等等。80年代许多领导和学者都曾大声疾呼恢复吟诵,惜未有实效。1997年,陈少松先生著古诗词文吟诵研究,并附吟诵录音光盘。此后陆续有零星论文、调研报告等。2008年,常州吟诵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年以来,许多前辈学者都曾为光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而身体力行。然逝者如斯,吟诵终于还是濒临失传的边缘。今世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年龄基本上都在80岁以上,由于社会环境的问题,最后一代学会了吟诵的先生,普遍没有把吟诵传给他们的学生和儿女。能否在这段时间内把传统吟诵系统地保留下来,对今后吟诵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华读书报有删改)13下列关于“吟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学习汉语诗文传统高效的方式,已经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B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是汉语古诗文的主要创作方式,是汉语诗词文赋的活态。C吟诵的形式是依照汉语的特点和诗词的格律,吟诵的传承主要是依靠私塾和官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口传心授。D在古代,凡诗文皆可吟诵,凡文人皆会吟诵,历代的歌诗在不能歌之后,只有用吟诵之法传承。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吟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B古代没有专门研究吟诵的专家和论著,却有很多吟诵的名家。C吟诵在古代,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而且一些农民和妇女也会吟诵。D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有偏差,其实,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文盲率并不像我国近代以后如此高。15、文中说“逝者如斯,吟诵终于还是濒临失传的边缘”,结合全文,谈谈吟诵“濒临失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灯火的温情叶延滨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幢幢,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处之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因为无知,反而坦然地生活于黑暗中,哪管死神正盯着自己。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给我们的刺激。有时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向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沉沦往往从这一刻开始,酗酒是常用的方式,借以逃出这片荒野。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影,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境界。能够不与人伍的独钓又是一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