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育才初三上语文期末试题.doc_第1页
东北育才初三上语文期末试题.doc_第2页
东北育才初三上语文期末试题.doc_第3页
东北育才初三上语文期末试题.doc_第4页
东北育才初三上语文期末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 期末考试初三年级 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27分,选择题每题3分,所有选择题请按题号涂到答题卡上)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挫(cu)折 晕(yn)车 悚(sng)然 舐犊(d)情深B拾(sh)级 珍馐(xi) 羼(chn)水 汗流浃(ji)背C拘泥(n) 祈(q)祷 糟蹋(t) 应(yng)运而生 D按捺(ni)襁(qing)褓 翘(qio)首 管 窥 蠡(l)测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司空见惯 水泻不通 义愤填膺 温文而雅B不可名壮 时不我与 背乡离景 坦荡如砥C破釜沉舟 变本加厉 墨守陈规 委屈求全D 鸿篇巨制 优柔寡断 英雄辈出 缘木求鱼3、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我国目前当务之急的大事是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以便入世后与国际接轨。B. 这些人只顾追求个人利益,成天为自己的事奔忙,对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C. 亚太经合会议早已结束,如今才见报道,人们不禁感叹:现在的报道全是明日黄花。D. 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具有综合性人文性质的语文教学又必然首当其冲。4、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战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B盛唐时期,诗歌创作繁荣,流派纷呈,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等,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等。 C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为我们精心刻画了祥子、虎妞等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和话剧日出。D 古时以“泰山” 喻岳父(妻子的父亲),以 “伉俪” 喻夫妻,“丝竹” 指音乐,“拙作”是对自己作品的谦称。5、对下列句子句子成分的分析和复句关系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们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们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党和人民的嘱托”是宾语。B、在这讽刺性的笑声中,我头一次感到自己这么傻。“在这讽刺性的笑声中”是状语。C、不管人员是不是整齐,我们都得赶往阵地。“不管都”表转折D、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既不也不”表并列。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爱纯真浪漫, _ ;我欣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意境, _ ;我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亘古不变的友谊,_;我很想将忧伤埋在心底以笑声取悦生活, _。也惊叹于沧桑的滋味 却难免强颜欢笑的悲凉却只能告诉自己这是幻想而不敢轻易付出 却在现代重金属摇滚中宣泄心灵的疯狂与不羁A. B. C. D.7、下面这段文字划横线处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加以修改。(3分)今年“五四”期间,各地共青团组织广大共青团员以多种形式祝贺五四青年节。在青海玉树结古镇红旗小学,团省委举办了“希望、责任、使命抗震救灾五四特别行动”,组建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继续投入灾区重建工作。甘肃省团委组织西北民族大学300名懂藏语的大学生志愿者,分赴6家接洽灾区伤员的工作,开展志愿服务。处: 处: 处: 8、填空。(6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 。(2)海日生残夜, 。(3)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从今若许闲乘月, 。(5) ,夜泊秦淮近酒家。(6)念此私自愧, 。二、阅读理解(43分)(一)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春 思 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注释: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这首诗大概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9、这首诗的前二句描绘了怎样的春景? (2分)10、结合诗的后两句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问题。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 起: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弛:延缓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B. 丁谓使人迫之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C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策之不以其道 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1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1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二)现代文阅读“绿色”浅层地温能 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根据百科知识等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15、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16、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3分)17、文中第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2分)眼界与读书赵 畅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18、阅读全文,说说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19、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0、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荷 赵文英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早,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一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了。 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惟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稚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思想灵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彼,有薄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娉婷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11)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走进了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21、第3段说:“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荷创造了哪些生命奇迹?用简明的语言概括。(4分)22、纵观全文,作者是按照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述荷的,而第自然段所写内容却不是任一季节的荷,与前后文不一致,是否应当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23、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24、结合文本,说说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的含义。(2分) 三、写作(30分)提到幸福,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以“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议论文要有理有据。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 期末考试 初三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6 ADCCCD 成语解释:当务之急:应当办理的许多事项中的急事。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东西。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7、第处“祝贺”改“庆祝” 第处:在“特别行动”后加“的活动”。第处:将“工作”改为“医院”。(2分,各1分) 8略 9、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生机盎然的春景。10、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第四句“春日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因被贬谪而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结合原文1分,感情1分)11、B ( A.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C.诛:诛杀,D.弛:松弛。)12、D (A.代词,代李迪/表祈使,当,可。B.代词,代李迪/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认为 /按照 。D.都是竟然。)13、(1)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2)“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14、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15D(3分)16. 资源量丰富 可就近利用,成本低 清洁无污染 可循环利用 (3分,每点1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17以人们熟悉的事物通俗易懂地说明“热泵”的工作原理。(2分,意思符合即可)18.高远的眼界对于读书至关重要。或: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19.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具体论证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这一观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20.要点:我们不要一味地为功利而读书,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读书,树立远大的读书理想,担当起自己那份应尽的责任。21. 烈日炙烤下,临危不惧,坦然自若;在沉睡千年后,仍能绽放;狂风袭来,静立如山,依然故我;暴雨突至,清音飞扬,回肠荡气;风雪翻卷,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答出四点即可)22.不能删。这一段写由眼前的荷联想到千年古莲一经挖出便可奇迹般生长的状况,突出强调荷不屈不挠的顽强生命力(1分)这段内容也是对第3段“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的进一步补充和照应(1分)。23.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在干涸龟裂的恶劣环境中生长的荷、荷尖拟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