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古代神话三则》课堂导学设计.doc_第1页
第27课《古代神话三则》课堂导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7课《古代神话三则》课堂导学设计.doc_第3页
第27课《古代神话三则》课堂导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课古代神话三则课堂导学设计 27 古代神话三则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课文所选的三则古代神话篇幅短小,在朴实简练的叙述中包含深刻的意蕴,加之想象、夸张的巧妙运用 ,给人以难以磨灭的教益。文章中的“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3把握重点: 一、关于 神话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 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中国古代神话作品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歌颂劳动创造;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二、重点词语理解 逐走:赛跑。走,跑。大泽:大湖。河:指黄河。文首:头上有花纹。白喙:白嘴。溺:淹死。堙: (用土 )填埋。注:流人。息壤:神话中一种生长不息的土壤。复:通 “腹”。卒:最终。布土:分布息壤。 三、内容综述 (1)夸父逐日:以个人力量敢和太阳赛跑,而且赶上了太阳,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于向大自然挑战、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 (2)精卫填海:写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往东海游历被淹死,但她很不甘心,变成小鸟精卫,去填淹死她的大海,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决心。 (3)鲧禹治水:鲧虽然因为偷窃天帝的息壤而被杀,但又生禹继续治理洪水,终于平息了水患,表现了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 4攻克难点: 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进而把握文章内容,是学习本课的难点,请看下面的 参考译文: (1)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赛跑,赶上了太阳;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向北去喝大泽的水。还没赶到,就在半路上渴死了。他丢下的手杖,变成了桃林。 (2)精卫填海:又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在那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水淹死了没有回来。因此变成精卫,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 ,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 (3)鲧禹治水:洪水泛滥,巨浪滔天,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用来填塞泛滥的洪水。因为事先没有得到天帝的 允许,天帝派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野。鲧死后,他的肚子里生出了禹。天帝最终命令禹去分布息壤,平定九州的水患。 5质询疑点: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邓林”实有其地,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外,“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 富有诗意的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容,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