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 艾灸调理失眠.doc_第1页
艾灸疗法 艾灸调理失眠.doc_第2页
艾灸疗法 艾灸调理失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灸疗法 艾灸调理失眠(不寐)?【病症概述】不寐,古称“不寝”、“不得卧”,现代称之为“失眠”,俗称“睡不着”。叶天士医效秘传说:“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日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不寐虽有多种原因,但总的来说是由阳不交阴所致。临床表现为不易入睡,或辗转于床褥,良久不能入睡;或醒来之后而不能再眠;或眠而不稳,反复醒来;甚则通宵不能入睡。通常伴有头晕头胀,心烦焦虑,精神萎靡,健忘等症,常见于青、壮年。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贫血等引起的失眠,均可按本病灸法调理。【病理阐述】类证治裁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凡正常人的入睡,为阳与阴交,阴阳互相协调,处于静(相对的)的状态。如果营血不足,或因邪气扰乱,俱可导致阴阳不交,形成失眠。其发病脏器主要在心,但往往与脾、胃、肝、肾等也密切相关。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脾两虚内经说:“中焦受气取汁,化赤谓之血。”中焦者,脾胃也。心主血,脾统血,心虚则血必亏,脾虚则血失生化之源。血虚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故怵惕不寐。心脾所以虚,大致不外思虚过度,饮食劳倦两端。2.阴虚火旺由于恣情纵欲或者房劳伤肾,以致肾阴耗伤,阴不上承,则心火独亢,心神失宁而失眠。3.痰热内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阻则气机不利,或咳,或喘,肺藏魄,魄者阳神也,喘咳扰肺,魄不安位,故虽卧难寐。4.情志抑郁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郁怒伤肝,肝郁化火,上扰心神,而导致失眠。5.胃气不和素问调逆论说:“胃不和则卧不安。”胃气以降为顺,胃不和则气不降,浊阴之气上逆则生喘息,呕哕,胀满,故不得安卧,即经所谓:“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运化失职,聚湿生痰,因痰蒸热,壅遏于中,上扰心神,而致卧不得安。6.心肾不交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易曰:“水火既济”。既济者,阴阳中和之象。肾水上交,以济心火,使之炎而不焚;心火下降,以济肾水,使之润而不寒。心肾相交,水火互济,则“阴平阳秘,神精乃治”。反之,心肾不交,则火炎于上,水泛于下,阴阳失调。张景岳云:“不寐之故,虽非一端,总是阳不交阴所致。”阴人于阳则寤,阳人于阴则寐,不寐者,心阳不交肾阴也。【辨证】1.心脾两虚(1)症状表现:夜卧难眠,梦多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兼有心悸健忘,神疲肢倦,口淡无味,胃纳不振,或食后腹胀,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白。(2)灸疗原则:培益心脾,补养气血。以取手少阴,足厥阴、足太阴经穴和心脾背俞穴为主。(3)灸疗方案:神门、心俞、脾俞、章门、三阴交。(4)随症加穴:健忘者,加百会,志室;食欲不振者,加足三里。(5)灸疗方法:每次选23穴,每穴灸3040分钟,每日灸1次,多于临睡前12个小时灸治。10次为1疗程。(6)说明:心经原穴神门与心俞相配,可调理心经经气而宁心安神;脾俞与章门俞募相配,可培益后天之本,促进气血生化而滋养心神;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交会之所,可调理脾肾气机而协调阴阳,如此阴阳和谐,则失眠自愈。2.阴虚火旺(1)症状表现:稍寐即醒,或心烦不眠,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或口舌糜烂,心悸,头晕,耳鸣,健忘,或腰酸,遗精,舌质红。(2)灸疗原则:滋阴降火,宁心安神。以取手足少阴、督脉、足太阴、任脉经穴和心肾背俞穴为主。(3)灸疗处方:百会、印堂、神门、心俞、肾俞、神阙、三阴交、太溪。(4)随症加穴:心悸、汗出者加阴郄、后溪;腰酸、遗精者加精宫、会阴。(5)灸疗方法:每次选23穴,每穴灸3040分钟,每日灸1次,多于临睡前12小时灸冶。10次为1疗程(6)说明:肾俞、三阴交、太溪滋养肾阴,水火得以既济,则可宁心安神;百会、印堂健脑宁神而清头目;神门、心俞清心泻火而宁心安神。3.痰热内扰(1)症状表现:睡眠不实,心烦懊恼,口苦,头晕目眩,痰多,胸脘痞闷,恶心,喘促咳嗽,舌质偏红,苔黄腻。(2)灸疗原则:化痰清热,宁心安神。以取手少阴、手厥阴、任脉、足阳明经穴和心脾背俞穴为主。(3)灸疗方案:神门、心俞、脾俞、中脘、内关、足三里、丰隆。(4)随症加穴:头晕目眩者,加百会、风池;心烦懊恼者,加大陵、少府。(5)灸疗方法:每次选23穴,每穴灸3040分钟,每日灸1次,多于临睡前12小时灸冶。10次为1疗程。(6)说明:脾俞、丰隆健脾和胃而化痰;中脘、足三里和胃理气,清腑泄热;神门、心俞宁心安神。4.情志抑郁(1)症状表现:难以入睡,入睡则多梦易惊,善叹息,忧思烦闷,伴胸胁胀满,精神不振,舌苔薄腻,脉象弦数。(2)灸疗原则: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以取手足厥阴、足少阳、手少阴经穴和心胆肝背俞穴为主。(3)灸疗方案:心俞、肝俞、胆俞、内关、神门、阳陵泉、期门、太冲。(4)随症加穴:心肾不交者,加肾俞、太溪、通里;梦纭不宁者,加魂门、厉兑。(5)灸疗方法: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灸304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6)说明:肝俞与期门俞募相配,疏肝解郁,佐以肝之原穴太冲以理气降逆;胆俞与胆之合穴阳陵泉相配,疏调胆经气机,胆气调畅则大息可止;内关宽胸理气;神门、心俞宁心安神。5.胃气不和(1)症状表现:失眠,脘腹胀满或胀痛,伴有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异臭,或便秘,舌苔黄腻或黄糙。(2)灸疗原则:和胃化滞安神。(3)灸疗方案:中脘、胃俞、足三里、丰隆、公孙、厉兑。(4)随症加穴:呕恶者,加内关;头晕者,加印堂、合谷。(5)灸疗方法: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灸304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6)说明:胃募中脘与络穴丰隆和胃化痰;胃俞、足三里、公孙消积化滞,理气化湿;厉兑治多梦失眠。诸穴为伍,胃腑安和,则能入睡。6.心肾不交(1)症状表现: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咽干,烦热盗汗,腰膝酸软,精神萎靡,健忘,男性伴有滑精阳痿,女性伴有月经不调,舌尖红少苔。(2)灸疗原则:交通心肾。(3)灸疗方案:心俞、神门、志室、太溪、然谷、涌泉。(4)灸疗方法:每次选用23个穴位,3040分钟,每日灸1次,10天1疗程。(5)说明:心俞、神门清心安神;志室、太溪,然谷、涌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