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试验技术研究【27885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9页)
编号:60426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0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2-26
上传人:木***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汽车
抱死
制动
系统
试验
实验
技术研究
优秀
优良
机械
毕业设计
论文
- 资源描述:
-
摘 要
加强对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试验技术研究能够客观准确地检测汽车的制动性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加强机动车的管理,重视机动车辆的安全技术检测,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特别是公安、交通部门有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的汽车制动试验检测设备是在引进国外设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外汽车试验检测设备主要的技术发展特点,国内汽车试验检测设备主要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汽车制动过程的受力分析,讨论了制动效能,制动稳定性与车轮制动力,制动滑移率,地面附着系数等的关系,并总结了装有ABS汽车的制动性能评价指标。从分析各种台架测试制动的优缺点,论述装有ABS汽车制动试验台的总体结构与功能,介绍了道路试验的试验方法和项目,分析了装有ABS汽车制动试验台的功能的,并总结了ABS试验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ABS的设计研究和检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ABS;试验;技术;问题;措施
ABSTRACT
Strengthen the technique research on the experiment of the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can examine the automobile's braking capability accurately and truly in order to serve the society and bring benefit to the people.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mobile car, value the safe technique examination of the motor vehicle, have already become the important subject which should be thrashed out to the whole society, especially the department of the police and the traffic. The examination equipment of our country’s automobile-braking developed on the basement of fetching in outside equipment.
This text mainly studies the main techniqu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ign examine equipment and the local technical status as well as developing tide .by analyzing the force of the braking process, discussed the relation of the braking efficiency, braking stability ,wheel- braking force, braking slippage rate and ground cling quotient .And summed up the value of the automobile's braking target which acted the ABS. Make the dynamic merit and shortcoming from a test of analytical various pedestal, discuss to have the automobile of ABS system to move on trial tot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the pedestal, introduce the on trial method and items that road experiment, analyze to have the automobile of ABS system to move to experiment the function of pedestal of, and definitely tallied up the ABS to experiment the problem of the technique existence to reach agreement measure, lay the theories foundation for the ABS design research and examinations.
Keyword:ABS;Study;Technique;Problem;Measure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1
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汽车ABS试验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2.1 汽车ABS试验方法 1
1.2.2 ABS试验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3 ABS试验技术发展趋势 3
1.3 ABS试验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1.4 主要研究内容 4
第2章 ABS试验技术基础 5
2.1 汽车制动过程受力分析 5
2.2 ABS试验技术测试参数的选择与评定 8
2.3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试验的法律法规 10
2.3.1 路试检验制动性能 10
2.3.2 台试检验制动性能 13
2.4 本章小结 13
第3章 汽车ABS试验仪器与设备 14
3.1 室内试验仪器 14
3.1.1 仪表检测的试验 14
3.1.2 滚筒式、平板式制动力试验台架比较分析 14
3.1.3 装有ABS的汽车滚筒试验台架的结构形式 15
3.2 室外试验仪器 16
3.3 试验仪器的信号采集 18
3.4 试验仪器的软件环境 20
3.5 本章小结 22
第4章 汽车ABS试验方法 23
4.1 ABS试验系统的标定 23
4.2 ABS试验方法 24
4.2.1 ABS试验路面 24
4.2.2 试验项目 25
4.2.3 试验方法 25
4.3 ABS试验评价方法 29
4.4 本章小结 31
第5章 ABS试验技术分析 32
5.1 ABS试验条件比较 33
5.2 试验参数比较 33
5.3 试验设备比较 34
5.4 试验控制系统技术分析 34
5.5 台架试验与道路试验总体比较分析 35
5.5.1 优点比较分析 35
5.5.2 缺点比较分析 36
5.6 ABS试验技术优化措施 38
5.6.1 测量优化 38
5.6.2 结构优化 38
5.6.3 系统优化 39
5.6.4 技术优化 40
5.7 本章小结 40
结论 41
参考文献 42
致谢 43

- 内容简介:
-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试验技术研究 系部名称: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车辆工程 学生姓名: 董 斌 指导教师: 张洪田 职 称: 教 授 黑 龙 江 工 程 学 院 二 七 年六月 s 007I 摘 要 加强对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试验技术研究 能 够 客观准确地 检测 汽车的制动性能,更好地 服务于社会 、造福于人民 。加强机动车的管理,重视机动车辆的安全技术检测,已经 成为整个社会,特别是公安、交通部门有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的汽车制动 试验 检测设备是在引进国外设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本文 主要 研究 了 国外汽车 试验 检测设备主要的技术发展特点,国内汽车 试验 检测设备主要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通过汽车制动过程的受力分析,讨论了制动效能,制动稳定性与车轮制动力 , 制动滑移率,地面附着系 数 等的关系, 并总结了 装有 分析各种台架测试制动的优缺点,论述装有 车制动试验台 的 总体结构与 功能, 介绍了道路试验的试验方法和项目, 分析了装有 车制动试验台的功能的,并总结了 验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 设计研究和检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 试验;技术; 问题;措施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on of s in to to of of be to of of s on of in of as as by of of up of s a of to BS to on of on to BS to to of up BS to of to BS 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录 摘要 I 录 1 章 绪 论 1 言 1 车 验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车 验方法 1 验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2 验技术发展趋势 3 验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要研究内容 4 第 2 章 验技术基础 5 车制动过程受力分析 5 验技术测试参数的选择与评定 8 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试验的法律法规 10 试检验制动性能 10 试检验制动性能 13 章小结 13 第 3 章 汽车 验仪器与设备 14 内试验仪器 14 表检测的试验 14 筒式、平板式制动力试验台架比较分析 14 有 汽车滚筒试验台架的结构形式 15 外试验仪器 16 验仪器的信号采集 18 验仪器的软件环境 20 章小结 22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4 章 汽车 验方法 23 验系统的标定 23 验方法 24 验路面 24 验项目 25 验方法 25 验 评价方法 29 章小结 31 第 5 章 验技术分析 32 验条件比较 33 验参数比较 33 验设备比较 34 验控制系统技术分析 34 架 试验与道路试验总体比较分析 35 点比较分析 35 点比较分析 36 验技术优化措施 38 量优化 38 构优化 38 统优化 39 术优化 40 章小结 40 结 论 41 参考文献 42 致 谢 43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1 第 1章 绪 论 言 当今世界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经成为载客车辆上的必备配置,在其它各类汽车上推广应用将是必然趋势。 21 世纪汽车的发展将是电子控制的时代,汽车在电子系统控制下将变得更加清洁、安全与舒适。我们国家目前对 了很多研究。但是汽车有了 不表示其制动就再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统虽然 是高科技的结晶,但并不是万能的, 确能提高汽车制动安全性,但其本身也是一种装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或故障。 主要目的是防止高速行驶车辆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或跑偏。 于高速车辆紧急制动时操纵性和稳定性的改善效果与该 控制逻辑、控制模式、系统可靠性、控制参数与整车的匹配性等因数有关,其最终使用效果必须通过对装备该 车辆进行道路试验才能得到认证。 而 汽车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出现各种故障,例如:轮速传感器出现故障、制动压力调节器出现故障、自我诊断系统出现故障等等。 有以下三点: ( 1)有些车辆 有自动检测功能,系统本身无法检测到 工作是否正常。因此,通过试验对 否正常工作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 2)有些车辆,虽然具有 我诊断系统,但当切断电源或 动终止本身工作,调节器不能恢复到常态;或不给调节器通电,调节器就回不到保证制动管路畅通无阻、且泄漏不严重的状态,其原因可能是调节器的电器故障或是其机械故障。上述情况, 我诊断系统不能或不能全部显示,需要通过 验 对 否正常工作进行准确检测、判断。 ( 3) 我诊断系统失效,可 能一直显示 有故障而 经不能正常工作,或者一直显示某一部位出现故障,而 作正常,这些情况都需通过 否正常进行检测 1。 车 验技术研究现状 及发展趋势 车 验 方法 现有的汽车 验手段主要有仪表检测、道路试验、出厂新车台架试验和滚筒式、平板式制动力台架试验等。 ( 1) 仪表检测 。 主要是用仪表测量 制器插脚,根据有关故障诊断编码来确定电路故障的部位,也只能检测电路的故障 2。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2 ( 2) 道路试验 。 道路试验是评定装有 汽车的制动性能的最基本的方法,国外和国内对道路试验的场地、试验时的气候条件、试验程序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欧洲国家按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 织制定的“采用制动防抱死装置的车辆的试验要求”进行道路试验,我国按国标 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性能和试验方法进行道路试验。但国内拥有专门用于 验的试验场地的不多,其造价高和占用土地面积巨大成为其推广的阻力。汽车进行路试 ,还要采用自诊断系统或仪表测量来确定故障的原因及其部位。道路试验 ,需要专门的试验场地,容易受客观条件限制,而且必须有人员亲自驾驶,需要人员 较多, 危险性增加,且试验时间较长,效率低,检测结果可信度降低,这给车辆试验造成一定的难度,也无法满足汽车性能现代试验技术 的要求 3。 ( 3) 出厂新车台架试验 。 目前,国外如德国、日本汽车厂都采用分阶段试验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的是大型专用系统,价格十分昂贵,近千万元人民币。因此,只适合于大规模汽车厂检测下线车使用。况且这种方法并不是在真正高速情况下 动试验的全过程,难以用于在用车的试验 。 ( 4) 滚筒、平板式制动力台架试验 。 无论是滚筒式还是平板式制动力试验台都是在低于 5km/h 速度下试验的,汽车 动防 抱死系统还根本没有参与工作,更谈不上对 行检测。即使采用高速滚筒,但也因滚筒附着系数较高且又固定,没有创造足够的条件,让汽车 动系统产生增压保压减压工作的多次循环。因此,也无法实现对整车 动性能试验的目的 4。 验技术 国内外研究现状 验测试系统,其应用面均为 研究单位、生产厂家等。就国外来说,设计 一套专用的 验 测试设备,均为自行开发并自我使用,并不作为通用 试验 测试设备来进行商业化。目前生产研发 统的国外厂家,其该套系统的软硬件都可能不一样,但基本原理 相差不会太大。 德国、日本汽车厂 大都采用分阶段试验方法,通过试验台的外部计算机的接口串接在汽车的 行器之间。汽车在试验台上高速制动阶段,由外部计算机检测轮速传感器和 入输出的工作情况,并由外部计算机接管 行器发出缓慢减速的指令,此时,踏板制动力不能直接到达车轮制动器,车轮不抱死。待车速降至 5km/h 以下时,试验台进入低速制动试验 阶段,在滚筒带动车轮的情况下,检测每个车轮的最大制动力,此时,踏板制动力能够直接到达车轮制动器,车轮可抱死。 我国的试验 测 试 设备是在引进国外设备的基础 上发 展起来的,目前在用设备中有从日本及西欧进口的各种类型的试验 测 试设备,也有国内厂家生产的各类试验 测 试 设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3 备。从产品结构上可分为日本模式、西欧模式、平板式等。从安装形式可分为固定式和车载的流动式。从其性能指标、技术档次又可分为简易手动型、半自动和全自动联网形式。由于区域之间的差别情况 ( 并且这种情况还将长期继续下去 ) ,我国在用车辆的 情况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种不同吨位,不同类型的汽车都要用试验 测 试设备进行检测,这就要求试验 测 试 设备能适应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吨位、不同车况、不同类型的汽车。因此,半自动检测模式及手动 检测模式与高度自动化的全自动检测模式共存 ; 检测设备完善的固定检测站与使用方便的流动检测模式共存的现象 5。 目前国内对于 行研制开发的科研单位与企业已有几家,如陕西的博华公司、广州的科密、焦作制动器公司以及重庆聚能均有批量 装车。至于 载道路试验测试系统是否具有,不得而知,因为这是各个企业的技术秘密范畴。 本论文的完成以及对 验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只要进行 统的开发,其室内台架检测及 道路试验测试是必须要进行的,只是测试的仪器设备可能有些差别而已。已知的国内几大汽车试验 场都加强了试验场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部公路科研所北京通县试验场、二汽海南试验场和襄樊试验场、总装备部定远试验场等在建或已建 验场地。基于国家汽车主动安全性能强制性政策,这些试验检测部门也迫切需要针对车辆制动安全性检测的道路试验系统。 验技术 发展趋势 ( 1) 单机智能 化 。 全自动汽车试验 的智能化 ( 如具备自检功能,监控功能 。 系统安装功能,标准及测量参数修改修正功能,系统标定功能,数据管理功能,人机对话功能等 ) 。 此外 ,在试验 设备中, 可以 利用单片机、微机对测试数据、 曲线、图形进行零点修正、温度修正、拟合 修正 6。 ( 2) 光电技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及高精度传感器将 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试验技术中 广泛应用 。 ( 3) 显示技术的发展 。 发光二级管 ) 显示由静态发展为动态点阵,由单色发展为彩色 晶 ) 由于其在高照度下具有很好的对比度,因而在许多设备中得到应用。但是, 示板在低温环境下不能正常工作,有时不显示是 最大的缺点。 进一步计算机化,更好的符合人体工程学及工程心理学的要求,采用更直观、清楚、易于识读、易于理解并能显示过程的仪表。动态的、彩色的,立体化的高准确度的仪表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 4) 综合 化,浓缩化是试验技术 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为节省场地、人员、费用,试验 检测设备已开始从单机向综合台发展,即一台设备可以具备有过去两台或多台设备的功能,而且测试准确度不降低。如制动 速度表综合检验台 ( 有的还附有轴重称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4 量 ) ,在国外的使用己经十分普遍 。 验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汽车运输事业的发展和高速公路上汽车车速的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关注。装有 汽车,在制动时可以极大地提高汽车制动过程中的操纵稳定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行车安全性。但是,随着车辆的使用以及其它一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汽 车 作性能下降或失灵,给车辆的安全行驶带来了隐患。因此,这就需要对在用车辆的 行试验,及时发现其缺陷,进行维修或更换,以避免因此而发生交通事故及财产损失。 鉴于现有的汽车 验手段虽能进行试验,但试验时间较长、效率低,而且由于资金,环境,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无法模拟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来实现快速准确试验,不能满足高效率、智能化试验的需求。因此, 对 汽车 验技术的研究就有着 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此 试验技术研究的 基础上,对汽车 验台测控系统进行研究,开发 能检测的试验仪器,改进完善 能评定的试验方法,为制造行业提供 品的技术状况,改进设计,为研发高性能、 适合国情的新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要研究内容 ( 1) 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汽车防抱死 制动系统 试验技术的发展 及趋势,阐明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为今后的研究 奠定了基础 。 ( 2) 验技术基础。 主要 介绍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其中包括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地面制动力及制动器制动力和附着力、地面附着系数 ; 装有 试验技术中滚筒转速与车速、车轮转速与轮速、 车轮滑移率、制动减速 度、制动距离、道路布置方案以及路面附着系数;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试验法规的范围技术要求检测方法等 。 ( 3) 验仪器与设备。 主要介绍 室内、室外的试验仪器,试验仪器的信号采集以及试验的软件环境。 其中试验仪器的信号采集方面主要介绍了车轮 转速 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管路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试验仪器的软件环境介绍了事件驱动、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标准图形界面,用户界面。 ( 4) 验方法 。 主要对试验系统的标定,包括车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车轮转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标定,以及试验方法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 。 ( 5) 验技术分析 。 主要对 试验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 ,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5 第 2章 验技术基础 车制动过程 受力分析 1、 制动 时车轮受力 制动时的汽车行驶方程式为 : )( ( 式中 , 汽车地面制动力 , N; 汽车滚动阻力 , N; 汽车的坡道阻力 , N; 空气 气阻力 , N; 汽车的加速阻力 , N。 由制动性的定义可知,滚动阻力 0; 制动时车速降低且 迅速降低 ,即 0;坡道阻力 0。所以,汽车行驶方程式可近似表达为 : F ( 2、 地面制动力、制动 器制动力和附着力 由于滚动阻力矩、车轮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均可忽略,则车轮在平直良好路面上制动时的受力情况如图 示。 制动器制动力 F 等于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而在轮胎轮缘作用的力。其大小图 动时车轮受力分析 W F T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6 为 : ( 式中 , F 制动器制动力 , N; T 车轮制动器摩擦副的摩擦力矩 , N m。 制动器制动力 F 是 由制动器结构参数所决定的。它与制动器的型式、结构尺寸、摩擦副的 摩擦系数和车轮半径以及踏板力有关 7。 从力矩平衡可得地面制动力 : ( 地面制动力 使汽车减速的外力。它不但与制动器制动力 F 有关,受地面附着力 F 的制约。 地面制动力、车轮制动力及附着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 图 示 。当踩下制动踏板时,首先消除制动系间隙后,制动器制动力开始增加。开始时踏板力较小,制动器制动力 F 也较小,地面制动力 以克服制动器制动力 F ,而使得车轮滚动 8。 此时, F ,且随踏板力增加成线性增加。但是地面制动力是地面摩擦阻力的约束反力,其值不能大于地面附着力 F 或最大地面制动力 即 式中 , 地 面对车轮的支撑力 , N; 汽车制动时的附着系数 ; 踏板力 N F C F 图 面制动力、车轮制动力及附着力的关系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7 F 地面附着力 , N; 地面制动力 , N; 最大地面制动力 , N。 当制动踏板力上升到一定值时,地面制动力 到最大地面制动力 于地面附着力 F , 车轮开始 抱死不转而出现拖滑现象。随着制动踏板力以及制动管路压力的继续升高,制动器制动力 F 继续增加,直至踏板最大行程,但是地面制动力 再增加。 上述分析表明,汽车地面制动力 决于制动器制动力 F ,同时又受到地面附着力 F 的限置。只有当制动器制动力 F 足够大,而且地面又能够 提供足够大的附着力F ,才能获得足够大的地面制动力 9。 3、 地面附着系数 仔细观察汽车的制动过程,就会发现轮胎胎面在地面上的印迹从滚动到抱死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轮胎印迹的变化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 如图 示。 纯滑动 边滚边滑 纯滚动 图 胎印迹变化规律 在第一阶段内,轮胎的印迹与轮胎的花纹基本一致,车轮近似为单纯滚动状态,车轮中心速度 车轮角速度 w 存在关系式 : ww ( 在第二阶段内,花纹逐渐模糊,但是花纹仍可辨别。此时,轮胎除了滚动之外,胎面和地面之间的滑动成份逐渐增加,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这时,车轮中心 速度 车轮角速度 w 的关系为 : ( 且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滑移成份越来越大,即 在第三阶段,车轮被完全抱死而拖滑,轮胎在地面上行程粗黑的拖痕,此时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8 w =0 ( 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车轮的滚动成份逐渐减少,滑动成份越来越多 10。一般用滑动率 s 描述制动过程中轮胎 滑移成份的多少,即 %100u ( 式中, s 滑移率; 车轮中心 速度 , m/s; w 车轮角速度 , s。 如 图 示 ,当 s 较小时, b 近似为 s 的现行函数,随着 s 的增加 b 急剧增加。当 b 趋近于 p 时,随着 s 的增加, b 增加缓慢,直到达到最大值 p 。通常 p 被成为峰值附着系数,很多试验表明, p =15%25%。然后,随着 s 继续增加, b 开始下降,直至 s =100%, b = s 。通常 s 被称为滑动附着系数。 图 动力系数 p 与滑移 率 s 之间的关系 验技术测试参数的选择 1、 滚筒转速与车速 滚筒转速主要指台式试验台而言的,根据滚筒转速传感器对应的计数器的记数值算滚筒的实际转速: )/(60 01 c滚 ( 式中 ,基准参考时钟频率 , 20% 40% 60% 80% 100% p 0.5 l sb1.0 b 防抱死制动调节区 制动力系数p 滑移率 s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9 1m 滚筒转速传感器对应的计数器的当前记数值 ; 0m 基准参考时钟脉冲所用计数器的当前记数值 ; p 传感器每转脉冲数。 车速据滚筒的转速计算 : 滚滚 a ( 式中 ,滚R 滚筒半径 , m; 滚n 滚筒的实际转速 , s。 2、 车轮转速与轮速 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对应的计数器的记数值 2m , 计算车轮的实际转速 : )/(60 02 c轮 ( 式中 , 2m 车轮转速传感器对应的计数器的当前记数值; 基准参考时钟频率 , 轮速 U : 轮轮 ( 式中 , 轮R 车轮半径 , m; 轮n 车轮的实际转速 , s。 3、 车轮滑移率 根据车速和轮速可以计算出滑动率 s : %1 0 0/)( ( 根据滑动率可以判断车轮的运动状态。 4、 制动减速度 根据滚筒转速,计算滚筒的角速度 : )/(22 01 c 滚滚 ( 制动减速度 : 滚滚 ( 式中 , 滚 相邻两次采样时刻的滚筒角速度变化量 , s; T 采样时间 , s。 5、 制动距离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10 根据滚筒转速传感器对应的计数器的记数值 1m , 计算制动距离 : d /2 1 滚 ( 式中 , 1m 滚筒转速传感器对应的计数器的记数值; p 传感器每转脉冲数。 6、 道路布置方案以及路面附着系数 标准的 验场应具备以下四种基本路 面 , 路面及轮胎与路面附着系数 如 示 11。 表 准的 验场应具备以下四种基本路面 路面类型 路面类型代号 轮胎与路面附着系数 图例 ( m) 高附着系数路面 G 5.0c 低附着系数路面 D 高低附着系数 对开路面 .0c 2/ 0 c 高低附着系数 对接路面 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试验的法律法规 2004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 以及 2003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对防抱死制动系统试验做了相关的规定,本节将对 防 抱死制动试验部分展开详细的介绍 12。 试检验制动性能 机动车行车制动性能和应急制动性能检验应在平坦、硬实、清洁、干燥且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不小于 水泥或沥青路面上进行。检验时发动机应脱开。 ( 1) 用 制动距离检验行车制动性能 。 机动车在规定的初速度下的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应符合表 规定。对空载检验的制动距离有质疑时,可用表 定的满载检验制动距离要求进行。 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11 制动稳定性要求: 是指制动过程中机动车的任何部位(不计入车宽的部位除外)不允许超出规定宽度的试验通道的边缘线。 表 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 机动车类型 制动初速度( km/h) 满载检验制动距离要求 ( m) 空载检验制动距离要求 ( m) 试验通道宽度( m) 乘用车 50 质量不大于3500低速货车 30 它总质量不大于 3500汽车 50 它汽车、汽车列车 30 2) 用充分发 出的平均减速度检验行车制动性能 。 汽车、汽车列车在规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动时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及制动稳定性要求应符合表 规定,且制动协调时间对液压制动的汽车不应大于 气压制动的汽车不应大于 汽车列车、铰接客车和铰接式无轨电车不应大于 空载检验的充分发出的平均 减速度有质疑时,可用表 定的满载检验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进行。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S D D ( 式中,0V 试验车制动初速度, km/h; km/h; km/h; 试验车速从0驶的距离, m;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12 试验车速从0m。 制动协调时间:是指在急踩制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或手触动制动手柄)时起至机动车减速度(或制动力)达到表 定的机动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或表 规定的制动力)的 75%时所需的时间。 表 动减速度和制动稳定性要求 机动车类型 制动初速度( km/h) 满载检验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 m/ 空载检 验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 m/ 试验通道宽度 ( m) 乘用车 50 质量不大于3500低速货车 30 它总质量不大于3500汽车 50 它汽车、汽车列车 30 3) 进行制动性能检验时的制动踏板力或制动气压应 满足的 要求 。 满载检验时 : 气压制动系: 气压表的指示气压 额定工作气压; 液压制动系:踏板力, 乘用车 500N; 其它机动车 700N。 空载检验时 : 气 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 600 液压制动系:踏板力, 乘用车 400N; 其它机动车 450N。 ( 4) 应急制动性能检验 。 汽车(三轮汽车除外)在空载和满载状态下,按表 急制动性能应符合表 要求。 驻车制动性能检验在空载状态下,驻车制动装置应能保证机动车在坡度为 20%(对总质量为整备质量的 以下的机动车为 15%)、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不小于 坡道上正、反两个方向保持固定不动,其时间不应少于 5于允许挂接挂车的汽车,其驻车制动装 置必须能使汽车列车在满载状态下时能停在坡度为 12%的坡道(坡道上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不应小于 。 在规定的测试状态下,机动车使用驻车制动装置能停在坡度值更大且附着力符合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13 要求的试验坡道上时,应视为达到了驻车制动性能检验规定的要求。 试检验制动性能 ( 1) 行车制动性能检验 。 汽车、要求。对空载检验制动力有质疑时,可用表 定的满载检验制动力要求进行检验。 表 急制动性能要求 机动车类型 制动初速度( km/h) 制动距离( m) 充分发出的平均 减速度 ( m/ 允许操纵力不应大 于 ( N) 手操纵 脚操纵 乘用车 50 38 00 500 客车 30 18 00 700 其它客车 30 20 00 700 ( 2) 制动力平衡要求 。 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大者之比,对前轴不应大于 20%,对后轴(及其它轴)在轴制动力不小于该轴轴荷的 60%时不应大于 24%;当后轴(及其它轴)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的 60%时,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 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不应大于该轴轴荷的 8%。 表 式检验制动力要求 机动车类型 制动力总和与整车质量的 百分比 ( %) 轴制动力与轴荷的 百 分比 ( %) 空载 满载 前轴 后轴 乘用车、总质量不大于 3500货车 60 50 60 20 其它汽车、汽车列车 60 50 60 ( 3) 制动协调时间 。 汽车的制动协调时间,对液压制动的汽车不应大于 气压制动的汽车不应大于 车列车和铰接客车、铰接式无轨电车的制动协调时间不应大于 车车轮阻滞力 要求:进行制动力检验时各车轮的阻滞力均不应大于车轮所在轴轴荷的 5%。 章小结 该章主要对 汽车的制动过程,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试验技术的测试参数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关于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试验法规。目前,对装有 汽车的的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还不是很多,试验法规也不是非常的完善,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14 第 3章 汽车 验 仪器与设备 汽车 抱死制动系统主要包括室内和室外试验,其中室内试验主要分为仪表检测,出厂新车台架试验和滚筒式、平板式制动台架试验等,而室外试验主 要指道路试验。下面就各种不同的试验方法来分析其相 应的仪器与设备。 内试验仪器 表检测的试验 仪表检测的主要设备是解码器,根据有关的故障诊断码来确定电路故障的部位,也只能检测电路的故障。 筒式、平板式制动力试验台架比较分析 滚筒反力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