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导学案任庆玲.doc_第1页
《蜀道难》导学案任庆玲.doc_第2页
《蜀道难》导学案任庆玲.doc_第3页
《蜀道难》导学案任庆玲.doc_第4页
《蜀道难》导学案任庆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道难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揣摩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2、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学习重难点】重点:理清思路,熟读成诵,理解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诗歌主旨的探讨,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借助“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在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按时上交,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3、诵读法、探究法【课前预习学案】一、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2、关于蜀道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3、关于这首诗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记载李白初到长安会见贺知章,出示蜀道难,博得“谪仙”雅号的事。可见这是李白的一篇习作,大抵以驰骋文采为高,未必有什么寓意。李白年轻时多模仿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文,以超越古人为能事。杜甫曾论李白诗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从诗意来看,这是一篇送友人入蜀的诗歌,大约作于唐天宝初年。同类题材的作品在李白集中还有五言律诗送友人入蜀和剑阁赋,可以相互印证。因为贺知章的赏识,李白名声大振,从此奠定了“诗仙“的地位,蜀道难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如南朝陈著名诗人阴铿的蜀道难云:“轮摧九折路,骑阻七星桥,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险峻的山川景色,诗歌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4、背景内容 本诗作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本诗中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险峻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二、基础梳理1、熟读全诗,试给全诗划分节奏。如: (1)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4)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参照课文注释,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3、给下列划横线字注音: A噫吁嚱( ) 鱼凫( ) 秦塞( ) 石栈( ) 猿猱( ) 扪参( )B抚膺( ) 巉( )岩 喧豗( ) 飞湍( ) 砯( )崖 崔嵬( )吮血( ) 咨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 (1)危( )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 )上青天 (3)开国何( )茫然 (4)西当( )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 )峨眉颠 (5)黄鹤之飞尚( )不得过 (6)但( )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 )绕林间 (7)连峰去( )天不盈( )尺 (8)一夫当( )关,万夫莫开。(9)所守或( )匪亲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砯崖转石万壑雷(5)侧身西望长咨嗟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课内探究学案】一、 朗读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自由朗诵;学生齐读;背诵。二、 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把握其主旨,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学生自读全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探究一: 1、诗歌有三“叹”,分别叹的是什么?2、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诗,说说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探究二:4、诗的第二节中,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怎样的气氛?5、“连峰去天万壑雷”几句描写好在哪里?(从修辞的角度回答)探究三:6、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归纳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拓展延伸】高考优秀作文事例: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3、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4、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同步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凫(f)咙言(lng)巉岩(chn)飞湍(tun)B喧豗(hu)砯崖(png)吮吸(shn)黄鹄(h)C崔嵬(wi)峥嵘(zhng)参(shn)万壑(h)D猿猱(no)秦塞(s)咨嗟(ji)趑趄(zj)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地崩山摧天梯石栈扪参历井万壑雷B峥嵘崔嵬冲波递折横绝峨眉倚缺壁C飞湍瀑流猿猱攀援匪亲弗居萦岩峦D磨牙吮血以手抚膺蚕丛鱼凫仰胁息3下列词语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4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入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A秦蜀气势磅礴忧虑与关切B蜀秦气势磅礴忧伤与无赖C秦蜀气贯长虹忧虑与关切D蜀秦气贯长虹忧伤与无赖5、阅读李白登太白峰,完成下列问题题。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1)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答:_(2)“夕阳穷登攀”中一个“穷”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答:_(3)诗人怎样描写太白峰的高峻雄伟?答:_(4)诗人想象的乘风而去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答:_(5)“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答:_(6)蜀道难中与“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出同一机杼的两句诗句是答:_(7)学习李白蜀道难和登太白峰的表现手法写一段话,描写一个自然景物。答:_【参考答案】【课前预习学案】噫吁嚱(yxx) 鱼凫(f) 秦塞(si)石栈(zhn) 猿猱(no) 扪参(mnshn)历井 抚膺(yng) 巉(chn)岩 喧豗(hu) 飞湍(tun) 砯(png)崖 崔嵬(wi)吮血(shn) 咨嗟(zji) (1)危:高(2)于:比(3)何:多么(4)当:挡;绝:越过(5)尚:尚且(6)但:只;从:跟随(7)去:距离;盈:满、足(8)当:挡(9)或:倘若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动用法,为发愁)(2)雄飞雌从绕林间(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雄鸟,雌鸟)(3)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4)砯崖转石万壑雷(名词作动词,冲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5)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活用作状语,向西)(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课内探究学案】1、一叹:高 难行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二叹:险 可畏 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山水险恶 三叹: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申戒 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2、第一问: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 第二问: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3、神话传说:以“六龙回日”的传说极言山势高危。衬托:以“回川”之险正面衬托山势高危。以黄鹤不得飞度和猿猱愁于攀援之情形来反衬人行走难上加难。夸张: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扪参历井等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使蜀道的雄奇险峻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虚实结合: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作者先用虚写的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难行,接着用实写的手法具体表现了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折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走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总之,这几句诗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4、“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5、诗人先烘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6、剑阁为蜀之门户,写剑阁,正如胡震亨所说,是为了“著其戒”。此题涉及诗的寓意。 答案要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这番预言在十多年后就得到了证实:从上元二年(761年)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 诗人的意图是要严防野心家发难。 7、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同步练习】1D2B3D4A(1)前者为山峰名字,后者是星宿名称。作者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极富情趣。(2)太白山高峻,但诗人攀登到夕阳在山也要登上峰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3)首先,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侧面烘托了山的高峻。随后写他和太白星倾耳密语、接谈融洽的情景,化实为虚,以虚写实,夸张地表现出太白山直插云空的雄姿。(4)诗人想象自己乘着习习和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