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词五首》复习教案.doc_第1页
九年级上《词五首》复习教案.doc_第2页
九年级上《词五首》复习教案.doc_第3页
九年级上《词五首》复习教案.doc_第4页
九年级上《词五首》复习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词五首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2、掌握每首词的主旨 3、 理解赏析五首词复习过程一、背诵并默写三首词二、逐首理解赏析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1、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什么?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下片集中抒发戍边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2、词的上片用了一个什么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表现在哪三方面?“异”字,统领全部景物。不同表现在:“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作用是:渲染了西北边塞的苦寒和荒凉。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4、全词的核心部分是什么?词人在这里运用什么手法揭示了将士的什么心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它运用典故,表达了将士没有建立军功,虽然思念家乡但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句的含义?它表达了什么情感?答:修辞手法:互文;含义:将军和士兵都因久戍不归而长出白发,都因功业难成,有家难回而哀伤流泪。表达作用:抒发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什么?词的上片记叙狩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报国志向。2、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热闹非凡的狩猎活动。可以从“卷平冈”三个字中看到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行走极快。3、“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亲射虎”用孙权射虎的典故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遣冯唐”是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愿望。 “射天狼”中的天狼星代指西夏入侵者,表达了作者要为国御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和爱国精神。4、本词的主旨句或点睛之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5、作者的“狂”表现在哪些句子上?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为什么说破阵子是“赋壮词”?试从词的内容、情感和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些都是极其雄豪壮美的事;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作者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和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2、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它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答: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激情。3、名句赏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4、“天下事”指什么?5、主人公对疆场的眷恋可以从词中哪一个细节看出来?6、“秋”字的作用?7、“可怜”一词的含义及作用。马说复习课教学案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课文,解释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3学习知识构建,建立完善的复习体系。复习重点:1. 背诵默写课文,解释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复习难点: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教学过程一、诗欣赏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B、欲为盛名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C、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D、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师生交流:你了解韩愈吗?马说作者 ,唐代 。和他同代的另一位唐宋八大家是 。二、根据你对文章中实词、虚词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如临大敌为所欲为民以食为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而字用法,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四、梳理学过的文言文字词说 安 见 策 知 得 道 之 其 以A 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 C策勋十二转 D束手无策A不以千里称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固以怪之矣E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五、通假字归纳:(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六、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辱:辱没。例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名词用作动词: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例句:策之不以其道、数量词用作动词:千里: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翻译句子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七、简括本文观点及情感: 八、简要分析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九、拓展:现在人才观与封建时代人才观:你认为古之千里马和今之千里马有何不同?社会不同对伯乐要求相同吗?A、古之“千里马” 韩愈 -孟浩然-苏轼-李白-柳宗元B、今之千里马1.钱学森: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可谓中国航天的神马。2.孔祥瑞:蓝领专家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他放弃了多次学习深造的机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把工作岗位当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作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34年创造了150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C、(1)现代人眼中的伯乐 “应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精神,擦亮眼睛,细心审视鉴定“马”是否确有千里之能,“毛遂”是否真材实料有能耐。应崇实,甄选“千里马”,应高瞻远瞩,量才录用,唯才是举,为真正的千里马搭建平台。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因有货真价实的“伯乐”和“毛遂”而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十、作业:背诵默写课文出师表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 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掌握文言实词、虚词意义 。 4、背诵理解重点语句。 5、课文内容拓展。 复习过程: 一、回忆文体文学常识: 1.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的文体。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2.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一生主要着作有:三国志、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于公元234年 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3. 诸葛亮写作意图(即课文梗概介绍): 二、背诵 课文片段后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背诵出师表第1、2、5段后回答: 在这三段中分别提出了那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2、请同学们背诵出师表第6、7、8、9段后回答 (1)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一片忠心? (2)如何看待诸葛亮的一片忠心? (1) 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c、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摒弃封建忠君思想,学习他为国家兴盛强大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解释句中标记的实词: 1、中道崩殂 2、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3、追先帝之殊遇 4、妄自菲薄 5、引喻失义 6 作奸犯科 7、付有司论其刑赏 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9、简拔以遗陛下 10、性行淑均 11、晓畅军事 12、躬耕于南阳 13、不求闻达 14、猥自枉屈15、寄臣以大事16、夙夜忧叹 17、攘除奸凶 18、斟酌损 益 19、以彰其咎 20、察纳雅言 ( 接收 )( 正确 ) 四、辨别古今词义 例句古 义 今 义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店铺开业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极为憎恨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陋 言行恶劣 由是感激 感动奋发 深刻的谢 晓畅军事 通晓,熟悉 明白通达 临表涕零 眼泪 鼻涕 五、一词多义 (一) 益:有所广益( 好处 ) 斟酌损益( 增加 ) 遗: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 效:恐托付不效 ( 奏效 )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 则治臣之罪 道:中道崩殂(途 ) 得道多助( 施行仁政 )咨诹善道( 方法 ) 鄙: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 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 蜀之鄙有二( 边 境 ) 顾: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 举:众举宠为督( 推选 ) 孙叔敖举于海( 选拔 ) 举大计( 实行 )死则举大名(显示 ) (二) 之: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 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以塞忠谏之路也(的) 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董允等) 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 ) 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 ) 于: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欲报之于陛下( 到 ) 试用于昔日(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躬耕于南阳(在 )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 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到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在 ) 还于旧都(到) 六、理解与问答填空: 1、文中回顾了 三顾茅庐、临危受命 和 临崩寄大事三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2出师表中的成语有: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 同。 4、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 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6、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9、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0、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也11、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臣以当世之事。 12、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 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 1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4、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5、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事例: 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 舌战群儒、摆八阵图、三气周瑜。 1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7、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 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1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喻后主刘禅要 广开言路、 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 ,同时也表达了他 报先帝、忠陛下、兴复汉室的决心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 八、课文拓展 (一)诸葛亮这位着名的历史人物,大 家比较熟悉。你知道的有关诸葛亮的哪些歇后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