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鹤楼送别名课堂师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徐善俊)师:你听到了什么,你了解我多少情况?生:了解到你是校长。师:少了一个字。“副”生:你在上海,姓徐。徐副校长,教语文的。教语文的副校长。特级老师。师:都会听。我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你们:善是善良的善,俊是漂亮的俊,喊一下。生:齐喊“徐善俊”。师:有一个没有做到,哪个字?生:俊师:俊不俊?生:俊。师:说俊是对老师的尊敬。代表老师对你们感谢。改名字“徐善丑”?大街上叫什么?生:徐老师。师:扬州的小朋友,这个叫什么?(翘起大拇指)生:very good!师:你觉得老师怎样?生:非常和蔼。师:成了朋友。师:背古诗,非常亲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广陵就是你们生:扬州。师: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生:齐读师:诗的韵味还没有完全读出来。提问不懂的地方。会问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生:提问。师:有个好办法。不要我讲,用一篇课文,黄鹤楼送别。板书课题,书空懂不懂?也要认认真真的写。生:书空。师:边板书边指导,“鹤要紧凑”,“捺”,“走之”。徐老师的字写的不大好,但是态度认真,现在我每天晚上都在描红仿影。读好它,不仅可以理解意思,还可以学到好多好词好句。这叫“一举”,“一箭”,“一石”生:“两得”,“双雕”,“二鸟”。师:自己读课文,一句句的读,尽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两遍,刚才提的问题初步的想一想。生:自由读。师:刚才有同学问我这个字“伫立”,领读。生:跟读两边“伫立”。师:出示“饯、脍、炙、捺”生:齐读两遍。师:解释“脍炙人口”现在指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欢读,捺是按的意思,按捺不住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换词就明白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生:指名读。师:好不好?好得表示一下。生:掌声。师:请你读第三自然段,这里有个长句子,比较难读,“年轻的李白”没有标点,不喘气不行,要停顿一下。生:齐读。师:这里有“饯行”这个词,再跟徐老师书空。饯行是什么意思?生:送行。师:为什么不用送行呢?看看偏旁,分析分析。生:是个酒仙,喝了点东西。师:明白了,这就是饯行。生:饯行。师:谁来读第四自然段。生:指名读。师:都有意不去再去读一遍,一点错误也没有。表扬表扬自己。生:齐读。师:读了一遍,已经能读正确了。真了不起。这也有几个词。你们看黄鹤楼怎么样?画下来。这是黄鹤楼,这是长江,谁高?还有一个词,依依惜别,跟老师书空。生:书空。师:老师通过这两个自然段,我就知道你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但是光这样,对诗句还是体会得不是太深,还是要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熟读精思,要读出感情来,要读得有韵味。我来读一读,你们听一听,到底应该怎么读。眼睛看,耳朵听。(图配乐范读)生:掌声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读的是不是有点味?酸甜苦辣?边读边想,想象画面,进入角色。就是这样简单,不信你试试。边读想象,你就是孟浩然行不行?生:自读。师:静下心来想一想,默读,一边看一边想,哪些话变一变可以解释第一句,哪些话变一变又可以解释第二句诗?边看边想,把重要的句子划出来。刚才朗读声音要响亮,现在要静下心来想。生:默读。师:40分钟,时间到,累不累?休息5分钟。 第二课时师:直接说“故人”的生:交流。师:故人就是生:老朋友。师:西辞就是辞西。连起来说一说。生:齐说。师:第二句,什么意思?大胆的说,说错了也没关系。生:指名说。(两位)师:她找到了这两句连起来,意思连起来就能说明什么叫“烟花”了,基本意思对了,还有没有补充?生:补充。师:孟浩然下扬州是什么时候去的?什么叫“烟花”?生:指名找读。师:烟雾繁花生:迷朦,似锦。师:划下来,读两遍。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就是暮春三月,记住这两个词。生:齐读。师:是的,直接使用课文中的句子就解决了。唯见长江是什么意思?生: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的流向天边。师:只要诗句的意思弄明白了,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徐老师还有两个地方不明白,为什么用“下”?生:因为孟浩然顺江东下。师:你从课文中找到了依据。板画。还有哪个词用的好?生:孤帆。师:是什么意思?生:一只师:船很多很多,为什么说是孤帆?第四自然段理有两个词弄明白了,你就明白什么叫孤帆了。生:我觉得是伫立和凝视。师:跟徐老师写这两个词。书空生:书空。师:什么叫伫立?生:站立。师:我就是李白,站一下就走了吗?看看书上,请这位同学来看着图,站着,懂不懂什么叫伫立。生:演示师:谁懂什么叫凝视?不要你下定义,你上来凝视一下,眼睛动也不动一下,看着李白为什么用孤帆?生: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视着孟浩然的船。师:就看着那只船,送他的好朋友,从孤帆这个词看出李白怎么样?生:他们感情非常深厚。师:说的很好,不要紧张,还有补充吗?书上有个词叫生:依依惜别的深情。师:把徐老师都教懂了,这个孤字,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佩,感情深厚。这正是过尽千帆皆不见,谁来接下一句?生:唯有一船看得见。生:唯见孟夫一条船。师: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生:我觉得,孟浩然一定是去旅游,为什么李白不和他一起去?师:孟浩然为什么去扬州,徐老师不知道,你们回去上网查一查,可能他不是去旅游,不得不但是他们的友谊不断。生:三月扬州是旅游节。师:不管是不是旅游,看出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非常深。生:对他的人品非常敬仰,而且他的诗篇誉满天下。板书:师:徐老师用这首诗简单的说明孟浩然的人品。师:出示赠孟浩然读。李白太有才能了,人品好。不愿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在田园里种菜,不侍奉皇帝。孟浩然的诗写得也好。生:背春晓师:这么好的朋友,要离别了,当然是依依惜别,难分难舍。分工读,一人当李白,一人当孟浩然,可以加些动作。生:分角色读。师:对话的不错,谁到前面来试试。多像李白呀!也不知道孟浩然当时戴不戴眼睛!生:(笑)两人表演。师:李白这时按捺不住,吟出一首诗来,现在你们准能读出味来了,第五自然段,自己读。生:自读。指名读。师:哎呀,这位李白太激动了,把脍炙人口读成了脍炙人心了。谁再来?生:指名读。师:好不好?(掌声)谁能超过他?生:指名读。师:谁能保证自己读的最好?生:指名读。师:领读,注意不要读的太快。生:跟读。师:就要这样读出诗的韵味来,进入角色,背出感情来。等会我们比一比。生:自背。师:加动作,再试背。生:加动作自背。师:比一比,男队、女队各选出两个代表。你们是评委,国家级评委,打分要公正。女士优先。男队先背。男生、女生各两位上台背,配动作。女生给男队打分,男生给女队打分。师:你将来肯定是国家级评委。谁说女子不如男?总结。并列第一,19。5分,祝贺你们!全班同学包括我在内,一起背,背出感情来,加上动作。齐背。板书:黄鹤楼送别饯行依依惜别伫人品诗品伫立凝视 五上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七单元的课文都具有“怀古”之风,既有选自经典小说、传记的精彩片断,也有出自名家的诗词绝唱,还有根据古人诗词编撰的“文包诗”形式的小故事。可以说,这个单元的课文在文学价值方面是值得掂量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古典名著水浒传,其人物刻画出神入化,寥寥几笔就通过人物的神态言行显现出此人的性格特征。少年王冕选自儒林外史,通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尤其是段与段的连接,承上启下间转承自如,用语生动、准确,很值得学生学习,并在自我习作中运用。黄鹤楼送别是根据李白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编撰的“文包诗”,使古诗的学习增设了故事的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学故事的兴趣,也给学生自己学习古诗提供了范例。清平乐村居则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名篇,极富韵律美、情境美,文字勾勒堪称一绝,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宽泛,学生可根据自我意愿自由选择,可看成学生一学期习作学习的总体汇报,但在习作时应强调写真事,吐真情。练习七在积累词语,练习说话和习字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二、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4课第五自然段、25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6课清平乐村居。2学会生字22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准确而简练地回答课后相关问题。4学会讲水浒传的故事。5通过多层次的品读,感悟文本语言之美,体会文本中语言运用的技巧。6通过仿写、读后感的书写,学习语言实践运用。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篇目名称训练点林冲棒打洪教头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少年王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通过对人物的言行等的感悟,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通过对儒林外史精彩章节的赏析,增进对王冕人物的认识,以及发现文章中富有的哲理,从中获得一些启迪。黄鹤楼送别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清平乐村居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朗读,想象并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作文7练习把想说的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材料的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练习7诵读与积累与“水浒”故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积累。了解朝代与古代名人,加深对我国历史的了解。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积极参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课例一、 谈话导入,初识古诗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亲人啊,朋友啊,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和我们离别,回想一下,你送过谁?当时你有什么感受?过渡:是啊,不一样的送别,但萦绕在心头的离愁却是一样的,每一次的送别都是那样的让人依依不舍。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送别”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别3、通过课前的阅读,你对黄鹤楼有哪些了解?4、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登楼吟诗作赋,讴歌黄鹤楼的壮美景观,其中以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最妙,传为千古绝唱。5、读拓展阅读第160页6、看到“黄鹤楼送别”这五个字,很自然的我们就想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出示古诗,自由轻声读(2)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作到字正腔圆,正确停顿。(3) 李白的这首诗和他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一样,都是千古流传的好诗,那么像这样人人喜欢,人人称赞的诗,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脍炙人口(出示词语)“脍炙”什么意思?看看部首,脍,月字旁,很多月字旁的字都和身体有关,与肉有关,比如“肚、腰、臂、肥、胖”等。“脍”就是指切得很细的鱼或肉。“炙”就是用火烤。“脍炙人口”就是美味人人都爱吃,在文中指好的诗文人人都称赞。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能简要概括文章的只主要内容。2、作者以黄鹤楼送别为题,从暮春三月开始讲起,娓娓道来,给我们讲了1300年前发生的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围绕课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二句话简要说一说吗?(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并在江边目送他登船远去的动人情景。)三、 创设情境,学习新词1、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区别:“饯行”与“送行”(饯行是备酒食为友人送行)2、出示插图仔细看图,再读读课文,你能否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绘这幅画面?相机出示: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四、 适度拓展1、作者在文中还引用了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话什么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文中的“知己”指谁?2、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他们怎么会成为知己的呢?(教师讲解)3、补充赠孟浩然赠孟浩然吾爱孟浩然, 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1) 教师朗读。(2) 帮助学生理解第一句: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3) 课文中就有李白敬仰孟浩然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4) 两年后的春天,李白东游至今天的武汉市,再次与孟浩然相遇,两人感情更进一层,常常在黄鹤楼上饮酒作诗,黄鹤楼是两人相聚相亲的地方,黄鹤楼就是他们感情的见证。(5) 教师小结:孟浩然要到广陵(现在的扬州)去黄鹤楼在长江的上游,广陵在长江的下游,千里之遥啊!今日之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李白到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感受这个故事。板书 黄鹤楼送别 依依惜别 情 深厚情谊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平时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做的游戏名称是“猜,猜,猜”,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条件猜出他是古代哪一位诗人。(出示课件)(学生非常踊跃地参加游戏,最后得出答案是:李白、孟浩然)师:你能背出这两位诗人所写的诗吗?生:李白的静夜思。(生背诗)师:非常好。还有其它的诗吗?生:早发白帝城。(生背诗)师:有没有记得孟浩然写了什么诗?生:(一下子记不起来)师:如春晓。(生马上接着齐背诗句)师:孟浩然所写的诗还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等,在我们课前交流收集的资料时,大家要学会要比较全面地收集资料。(师简介李白、孟浩然)师: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黄鹤楼送别。(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师:老师这里有黄鹤楼的相关图片,谁来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黄鹤楼?(指一学生介绍)师:通过预习,你发现这篇课文与其它课文相比,有什么突出特点吗?生:这是一篇文包诗。师:回忆一下,你学过这样的文包诗式的课文吗?生1:每逢佳节倍思亲。生2:李广射虎。生3:少年王勃。生4:但愿人长久。师:仔细算来,我们学过的文包诗还真不少。同学们,“文包诗”这种类型的课文大家以前学过,怎样学习这种类型的课文呢?生:在课文里有诗句的意思。师:对,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诗文对照,理解诗意,体会感情。看看课题,你猜这篇课文中的诗,一定是一首写什么的诗?生:送别诗。师:这是李白写给孟浩然的送别诗。(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配乐范读)下面请同学们自己也来读一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生自读古诗)师:谁愿意来读一下?(生非常积极,指名一学生)师:要注意“故人”中的“故”是读第四声,不读“古”。(再指一学生读)师:读得真好!大家也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师:通过预习,这首诗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你已经弄懂了?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我们来交流一下。生1:我知道“下”指的是去。生2:“故人”是指朋友。师:是指怎样的朋友?(生各自说自己的答案,有说“好朋友”,有说“老朋友”)师:对,好朋友、老朋友就是“故人”。生3:“辞”是辞别。生4:“唯见”是只看见的意思。生5:“孤帆”指只有一只小船。师: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好。那么船很多很多,为什么说是孤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现在请同学们按老师给出的要求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师:字音不但要读准,我们还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读的时候你可以读出自己的理解。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让我们看到画面,听到故事,明白吗?(出示词语:暮(m)春三月 暂(zn)时 孟(mng)浩然)同学们,你知道这个“暂”字的第四笔是什么吗?生1:是横。生2:不对,应该是提。师:你们说正确的应该是什么呀?(生七嘴八舌讨论)师:请同学们看老师是怎样写的?(师范写)你们自己也写一写吧。(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都写得不错。来看下一组词语。(出示送别、饯行)谁能正确地读一读。(生读)师:你们理解“饯行“的意思吗?生:就是送别。师:那跟“送别”有什么不同?(生一时没想出来)师:请看一下“饯行”的“饯”部首是什么?生:食字旁。师:那是跟什么有关?生:(恍然大悟)是吃饭。送别的时候吃饭、喝酒。(师点头肯定)师:(出示仰望、远眺、凝视)这三个词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生:都是看的意思。“仰望”是抬头看,“远眺”是向远处看,“凝视”是集中精神看一个地方。师:也就是聚精会神地看,对吧?说得真好!你还能说出其它表示“看”的词语吗?生1:观察。生2:盯。生3:俯视。生4:东张西望。师:说得真好!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进行交流交流。(出示“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师:谁来读?(指一学生读)师:读着这几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1:我仿佛看到了百花盛开的春天。师:你想象力真好。生2:我仿佛看到了杨柳长出嫩绿的叶子,风一吹,柳条就随风摇摆,好像在跟我们招手。师:你真能感受春天。生3:我仿佛听到沙鸥在叫。师:对,我好像也听到了。生4:我仿佛看到眼前有很多雾,连东西都看不到了。师:嗯,雾的确够浓的,但还能让我们隐隐约约看到美好的春光。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有把握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师:感觉真好!大家一齐读一读吧,注意边读边想象。(齐读。)师: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上的画面,这就是繁花似锦的三月,这就是_ _,除了这些词语,你还可以用那些词句描绘眼前的情景?生1:春光明媚。生2:生机勃勃。生3:万物复苏。师:让我们拿起笔来写几个,积累一下,这样才是学语文、做学问。(生写词语,师巡视指导)师:接着看这几个词语“依依惜别、永世不绝”。理解这两个词吗?谁来说说?生:“依依惜别”就是依依不舍的意思。“永世不绝”就是永远也不断绝。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你真会理解!同学们,谁跟谁依依惜别呀?生:李白和孟浩然。(师适时板书)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白按捺不住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出示“按捺不住、脍炙人口”)谁来读一下。(指名读)师:这两个词语谁理解?生1:“按捺不住”就是忍不住。师:也就是情不自禁?生:对。师:那“脍炙人口”呢?生2:很多人都熟悉,并且说出来。师:能大概说出自己的理解,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词语。(生读词语)师:听了大家读词语的感情真是有滋有味,那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读得也很棒,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其他同学评议一下。(小组交流读,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好长句子。)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师:词读得好,句子也能读好吗?我们来试一试,刚才老师请大家在文中找出与诗句相对应的句子,找到了吗?生:找到了。(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生读句子,师出示相应句子)师:这里有个长句子,比较难读,“年轻的李白”后面没有标点,不喘气不行,要停顿一下。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句子)师:从哪些词语理解“烟花三月”?生: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师:说得好。时值暮春三月,正是黄鹤楼最美的季节。李白与孟浩然登上黄鹤楼,他们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他们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吗?生:不是。师:从哪里看出来?生:他们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只是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难过。师:文中用了哪个字或词?生:藏。师:怎么藏?生:有意藏。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流露着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朗读12自然段,体会他们深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吧。(生配乐朗读一、二自然段)师:如果孟浩然不去扬州,他们会在一起说什么?做什么?生1:他们会一起游山玩水。生2:李白可以继续请教孟浩然。生3:他们会一起饮酒作诗。师:对呀,如果孟浩然不去扬州的话该多好哇!但是,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他们这一次分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面,“相见时难别亦难”。现在虽然两人都没有说话,但他们明白彼此的心意。好友即将分别,再美的景色也无心欣赏,景越美,衬托出情越深。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哪些语句触动了你的心呢?用“-”把它画下来。把你的感受它写在旁边的空白处。(生默读第三自然段,师巡视指导)师: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齐读)师:你们这些“李白”对孟浩然有着怎样的感情呀?生:依依惜别之情。(适时板书“离别之意”)师:还有吗?生:把他当作兄长和老师。师:用文中的词语说明对兄长和老师有怎样的感情?生:敬仰之情。(板书:敬仰之情)师:让老师也来当一回李白表达一番离别之意、敬仰之情吧。(师范读)请你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李白的情真意切吧。(生齐读)师:面对李白深情的敬仰与不舍的情,孟浩然又是如何表达这份情意的?(生齐读孟浩然的话)师:孟浩然这时是在表达怎样的感情呀?生:他在安慰李白。师:难道他不难过吗?生:他把难过藏起来了。师:面对好友李白的满腔惆怅,作为兄长的他,把不舍悄悄地埋藏,还去安慰李白,这就是真正的“朋友”啊!请男孩子们读一读孟浩然的“一腔豪情”吧!(男生齐读)师:从话别中,我们读出了一份浓浓的友情,一份深深的离情。说不尽离别的话,道不完离别的情,让我们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记在我们的心中。和你的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这一段的对话,再体会体会吧。(指名上台配乐朗读,评议。)师:不忍别,终须别。离愁再深,孟浩然还是要走,他登上了船,再看这句诗,(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你找到与它对应的句子了吗?生:找到了。(齐读)(出示相应句子,配乐,师范读)师:现在请你自主朗读这一段话,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体会一下李白的感情。(生自读,指名读,评议)师:迷蒙的烟雾系不住过往的飞鸥,往日的情意依然荡漾在心头,李白试图翻捡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试图捕捉淋漓尽致的词句来表达,可是这枝枝叶叶都是离情,丝丝缕缕都是别绪。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出示古诗,配乐齐读。)师:现在,你对这首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可用文中的语句,也可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师:在这美丽的阳春三月,李白和孟浩然的这段故事成为我们中国流传的一段千古佳话,有人把它写成了一首诗:(播放烟花三月)希望同学们的友谊也能和李白与孟浩然一样天长地久,如那滔滔的江水永世不绝。下课!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导学训练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能牢固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资料链接: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唐崔颢、李白,宋陆游等均有题诗。课前预习:1、 自学生字新词。我会正确地读出下列词语:暮春三月 饮酒 孟夫子 暂时 友谊 唯一 伫立 凝视烟雾迷蒙 依依惜别 誉满天下 永世不绝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我会写:我要把课文中难记难写的字认真地写在下面。孟 暮 饮 暂 谊 唯 脍炙人口 2、朗读课文。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最后四行诗句并入第5自然段),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至少朗读五遍课文。 3理解词语: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下列词语:伫立: 凝望: 永世不绝: 脍炙人口: 誉满天下: 4、重点句子我理解。(在文中做好批注)5、了解文章结构,概括课文内容。【学习建议: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文章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预习反馈:5、 小组内听写难读难写的生字词。 6、 每组选派学生上黑板板书,并讲解。7、 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评议读书情况。8、 选择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质疑探究: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3、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学习建议:在概括故事的内容时,要注意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语言简洁。】4、 思考:文中的李白与孟浩然在分别时有些什么表现?用笔圈划出来,从中体会出了什么?在文中作好批注。5、 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学习建议:在理解句子意思时,首先要借助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整首诗的意思。】6、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可以结合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5、小组汇报交流:(1)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最大的收获有重点地简要写在下面。 (2)我还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明白?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哟。 全班展示质疑,交流汇报。当堂检测:2、 根据拼音写字词。烟雨(m mng) ,(m chn) 时节,朋友正(yn ji) 送别。(dun zn) 的分别不会让彼此疏远,只会使这份(yu y) 更加深厚。3、 选词填空。4、 3、伫立 挺立 屹立 矗立(1)李白依然( )在江边,凝视着远方。(2)上海大厦( )在黄埔江边。(3)伟大的祖国( )在世界东方。(4)一排排白杨像( )的哨兵。第二课时的预习作业:1、搜集资料:主要查阅李白和孟浩然的有关资料,生平轶事,阅读李白的作品。还要搜集一些关于送别的诗句,写在书中。2、思考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话,怎样用书上的话来解释?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时候李白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呢? 5、 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首诗的意思。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能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预习反馈:4、 小组内交流课外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的资料。5、 小组讨论思考题,感受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6、 指名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试着讨论诗句的意思。合作探究:1、了解古诗创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气割整套转让合同范本
- 木护栏维修合同范本
- 新民居买卖协议合同
- 水利工程投资合同范本
- 亚马逊解协议书模板
- 买粽子购销合同范本
- 教育项目加盟协议书
- 气瓶维修回收合同范本
- 交流安全管理协议书
- 2026-2031年中国三氯化磷行业市场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病人外带药物-药品知情同意书
- 【胸部】胸部病变的CT诊断课件
- 高速公路雾天、冰雪路面应急处理预案(4篇)
-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
- 第10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中职高一下学期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
- 血管搭桥手术中的术中监测
- 课间游戏课件教学课件
-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表
- 设备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幕墙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雾化吸入知识宣教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