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13课《朱德的扁担》第1、2课时主备:张娟.doc_第1页
二年级(上)13课《朱德的扁担》第1、2课时主备:张娟.doc_第2页
二年级(上)13课《朱德的扁担》第1、2课时主备:张娟.doc_第3页
二年级(上)13课《朱德的扁担》第1、2课时主备:张娟.doc_第4页
二年级(上)13课《朱德的扁担》第1、2课时主备:张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13. 朱德的扁担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18个生字,其中10个一类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8个二类字能熟练认读。理解“坚守”“围攻”“会师”等词语。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尝试把握课文大意,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预习设计1.读准生字的音,书空生字的笔顺,完成描红,生字组词2个。2.搜集朱德同志的资料,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3.读熟课文,标好段落,思考课文讲了朱德的什么事情?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板块一:走进课文(6分钟)1认识朱德2.学写“朱”。3. 学生交流预习作业2:搜集来的朱德同志的资料,谈谈对朱德的了解。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朱德同志”。理解同志的意思。4.认识朱德的扁担读准“扁担“了解扁担作用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 “一担水” 。6.齐读课题板块二:初读课文(10分钟)任务驱动学习单一1.根据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或者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为了 , (谁)和战士们一起 的故事。 3.学习时间:5分钟。 预设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朱德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板块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14分钟)1.图文结合理解“会师”2.看图,体会心情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大家很高兴,有一个战士都举起了手中的枪。他们在挥舞着红旗。他们都笑了,露出了牙齿。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紧紧地握住了手。读好“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3.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理解“围攻”“坚守”学习一组反义词:守攻读好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板块四:学写生字(10分钟)记住字形学生描红。评价交流。一、导入课文。1.在要好好学字这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谁?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和毛主席同时代的伟大领袖。2.课件出示朱德像。小朋友们,认识他是谁吗?请教室里姓朱的同学领大家一起写。(板书:“朱德”)指名认读指导3.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教师相机简介朱德:教学同志。记住“志”: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连起来读:朱德同志。(亲切一点,崇敬一点)4.(出示:扁担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板书:扁担dan)指名读。“担”在这里是轻声,谁来准确地读一读? 人们常常用扁担来干什么?(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5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为什么呢?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放大出示:朱德记),“记”在这里作记号,标志的意思。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6.指名读课题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谁来读课题告诉老师?课文介绍了谁的扁担?课文介绍了谁的什么?(齐读课题)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二、初读课文。1、出示学习单一2、交流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1. 这个故事发生在江西的“井冈山”。(课件出示,教学“冈”) 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简笔画)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了。看,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了,战士们是多么高兴啊,他们跳啊,叫啊多么兴奋!(课件出示会师图)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哪个词语?(“会师”)指导读好会师。(革命的力量壮大了,大家多么高兴啊!)2.指导看图:现在这儿这儿有了两支部队,人数增多了;力量更强大了。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是呀,大家多开心啊!让我们也高兴地读出这句话。(出示,指导读好)会师后不久就把这两支队伍整编成立了“红军”,朱德任红军最高指挥官军长。3.引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此时,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板书)。(出示词语,指导读好)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坚守”(板书)。(出示词语,指导读好。)指出“攻”“守”是一组反义词。敌人把我们红军紧紧围住,就想把我军困死,饿死,冻死。红军要坚守根据地,就必须有粮食。4.当时,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那么,红军战士在挑粮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四、指导写字学习:朱、志、冈、守、攻、必、产、劝、并、记接下来我们要学写几个生字,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漂亮呢?1. 学写“志”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教师范写,强调上面是“士”。这个字真有趣,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组词。2.学生在习字册上把本节课学的生字描红1个,临写1个。教师提醒和纠正写字姿势。作业设计课内作业:完成习字册上5个生字的描红临写。课外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13. 朱德的扁担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战士们为何要藏朱德的扁担。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课文插图预习设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思考: 红军在挑粮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你觉得朱德是个怎样的人?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板块一:走进课文(5分钟)1读民谣朱德挑谷上山,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朱德挑粮)板块二:精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30分钟)1任务驱动【学习单一】(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3)时间:5分钟2.展示读: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预设:体验,说感受学生1:我感觉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学生2:我想,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勇敢。学生3:我觉得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学生4: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3.读好这句话4.围绕学习单2【学习单二】1、认真读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战士们藏朱德扁担的原因,用波浪线画下来。2、根据画到的句子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理解。3、时间:5分钟展示: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想像:“那么忙”,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猜一猜,他要忙些什么?清晨,当战士们还在睡梦中时,朱德同志可能已经在察看地形,进行作战布局,布署一天的任务。白天,他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和战士们研究作战计划,和战士们一起操练,和战士们一起耕田种地。晚上,当战士们都进入了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思考,研究战略,可能一工作就会到天明。朱德翻山越岭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结合生活实际,比较体会路远难走,理解“山高路陡”体会什么是“山高路陡”学生1:山很高,路也不平。 学生2: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学生1:路很窄。 学生2: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 学生3: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当一回战士,劝劝朱德说话练习(学生或小声或默读)师生合作,老师演朱德,学生演战士学生:朱德同志,您不要去挑粮了。从这里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您工作那么忙,就让我们去挑吧!学生:朱军长,现在敌人就在山下,随时要进攻我们。您晚上要整夜整夜地想作战计划,都没休息,白天还要和我们一起去挑粮。您的身体怎么受得了呢?请您不要再去了!不然我要把扁担藏起来!学生1: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 学生2: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 学生3: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当第二天早晨,他拿着扁担走出来时,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吗?为什么?(因为大家知道,他们藏了,朱德还会再做,这样只会让他更累,战士们不忍心啊!而且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啊,大家是不忍心再藏,不能再藏了。)齐读引读板块三:拓展延伸,感悟深情(3分钟)学生对朱德同志说说心里话板块四:课后作业(2分钟)一、导入课文。1. 出示歌谣同学们,在当年的井冈山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朱德挑谷上山,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范读,指名读,齐读)知道这首民谣是讲什么吗?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 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二、精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1.出示学习单1.2.自主学习3.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出示:)满满一担粮食大约有50千克,我们小朋友的书包大概5千克左右,请同学来提一提,体验一下。说说你的感受。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好这句话。4当时井冈山上缺粮,朱德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多好啊!可是,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呢?出示学习单25.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6.交流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那么忙”,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请你猜一猜,他要忙些什么?(是啊,他的工作这么忙,这么苦,却还坚持和战士们一起爬过一座又一座山岭,来回走上几十里山路,跳上那么沉、那么重的粮食。他真是一个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指板书)的好司令啊!也难怪战士们会这样想了。)你觉得朱德怎么样?(太辛苦了)是呀,作为军长,朱德比战士们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尽管这样忙,他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朱德翻山越岭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五六十里:一来一回就要100多里啊,我想知道哪些同学是步行上学的?你走到学校大约多少时间?我们步行一小时大约可以走10里,100多里要走十多个小时啊!何况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真远哪。读好这个词语那你们走过这么远的路了吗?是啊,这么远的路我们都是乘车的,而朱德他们是走的,而且走的是什么路?(山高路陡)(板书)什么是“山高路陡”? 老师:再想想,这儿的陡,除了不平之外,还有什么意思?(老师做了个手势) 老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 读好山高路陡点击出示当年挑粮的山路。挑着这么沉的粮食,走在这么难走的路上,还这么轻松吗?谁来读好这个词。就是因为路太远了,所以每次挑粮战士们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家,多么辛苦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为了能吃饱肚子,为了有力气敌人打仗,为了能粉碎敌人的阴谋,再难走的路,红军战士都不怕,心里装着别人,都把困难留给自己,多么崇高的精神啊,敌人想把我们红军战士困死,饿死,冻死,那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引读: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要是遇到刮风下雨,(那就更艰难,常常走一步,滑两步,)但是朱德同时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这时你觉得朱德同志怎么样?离敌人这么近,随时可能遇到敌人的偷袭,随时有生命危险,尽管如此,朱德同志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你觉得此时的朱德同志又怎么样?一起读好这句话。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大家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他不肯。你就是战士,你来劝劝?师:说得不错,这就是“劝”。不过,劝别人的时候要更有诚意些,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现在,我们试着结合前面的课文,想想用上文中的那些话来劝才能让朱德同志同意不去挑粮。师:现在我就是朱德同志,谁来劝我?师:劝得情真意切!还能用上课文的语言呢。这小鬼真会说话!师:你不仅用上了课文里的语言,还能将老师介绍的资料也用上!真好!还有谁也想劝?(过渡)是啊,他和红军战士打成一片,没有区别,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难怪战士们要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呢。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老师: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3、过渡: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连夜在赶做扁担,夜那么深了,可他还在煤油灯下用力的劈,认真的削,仔细的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个晚上,赶做了这样一根扁担,当第二天早晨,他拿着扁担走出来时,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