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综合考试题.doc_第1页
中职语文综合考试题.doc_第2页
中职语文综合考试题.doc_第3页
中职语文综合考试题.doc_第4页
中职语文综合考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康职高 07级高考班语文月考试题 姓名 班级 分数 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婀娜() 莅临(l) 惬意(qi) 良莠不分(yu)B、 蹒跚(pn) 纤维(qin) 歼灭(jin) 垂涎三尺(xin)C、 狭隘(i) 绽放(zhn) 炽热(ch) 引吭高歌(hng)D、 造诣(y) 恪守(k) 对峙(sh) 绿林好汉(l)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风声 谈笑风生 人情世故B感慨 蜂拥而至 共商国是C喝彩 洪福齐天 针砭时弊D寒暄 换然一新 措手不及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明礼貌使您添 ,称职工作使您增 ,周到服务使您受 ,热情助人使您更 ,勤奋向上使您永 。A. 尊敬 充实 快乐 自信 风采B. 快乐 尊敬 充实 风采 自信C. 风采 自信 尊敬 快乐 充实D. 充实 风采 自信 尊敬 快乐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他平时省吃俭用,把全部 都捐给了灾区和希望工程。(2)你这番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得好好 一下(3)灾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很快 了重重难关,恢复了家园。A结余 捉摸 度过B结余 捉摸 渡过C节余 琢磨 度过D节余 琢磨 渡过5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B、那次选举,本来他是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放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耐心教育和帮助下,终于使他幡然醒悟了。B、2008年北京奥运会能否办成绿色奥运会,关键在于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的努力。C、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D、夜深人静,想起白天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7依次填入下面两句话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_ 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阳光融化了河水,细雨润泽了山色,_ 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柳枝被春风吹绿 柳枝在春风中染绿春风吹绿了柳枝 春风把柳枝染绿A BC D8下列依次列出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组是( )(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2)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3)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4)家家院内是繁花,户户门外有清流。A反问 比喻 夸张 对偶B反问 借代 比喻 对比C设问 借代 比喻 对偶D设问 夸张 拟人 对偶9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是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B李白和杜甫是盛唐时期诗坛的两颗巨星。他们的诗作都是以现实主义见长,代表了唐诗创作的高峰。C项链是19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创作的优秀短篇小说,他的代表作还有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D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创作的师说是唐代著名散文。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10下列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纪律要严明。”陈经理说:“纪律不严明,不能打胜仗。”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的说。C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示:给看B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前:前面C赵王悉召群臣议 悉:全、都D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12.下列各句加点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A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D以戏弄臣1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皆呼万岁 B璧有瑕,请指示王C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D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14.下列各句与“徒见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蔺相如者,赵人也。B何以知之?C乃设九宾礼于廷。D而君幸于赵王。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48分)15.将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6默写下面横线中的句子。(3分)(1)明月松间照, 。(2) ,秋水共长天一色。(3)我劝天公重抖擞, 。17.按要求变换下面句子。(4分)看到这枚勋章,熟悉他的人想起了三十年前的往事。(1)改成否定句: (2)改成反问句: 18.根据下列情景扩展句子,不少于30字。(4分)春天 我 新叶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语序,并做到各短语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4分)繁荣的文化,优美的环境,社会的稳定,发达的经济基础,交通的便利,正在使南京变成一个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调整为: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0.本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21.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4分)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2224题翰林院与翰林翰林院自出现便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发轫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此制尽管有其种种欠缺与不足,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却不失为一项较为公正的选材制度。科举制度给无数栖身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带来了出头的希望,为其扶摇直上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历代王朝统治者则藉此网罗到大批知识精英,既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也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在延长王朝寿命、缓解统治危机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自唐代创翰林学士草诏并应奉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升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宋代,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接轨。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还创立庶吉士制度。所谓庶吉士,就是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以尚书立政篇中所云“庶常吉士”之简称名之,在院学习三年后再试,合格者留院,称留馆,余者外委为他官。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称之。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丞相相类。大学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之成法,二三甲进士则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为了防止冒考,还在会试与殿试间增设复试,复试合格者方准参加殿试。另外,对已经跻身翰林者,创立大考制度加以监督和激励。制度之严格、措施之细密可见一斑。前人阐述明清科举制度,多囿于成说,只谈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其实,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由进士馆选而庶常,庶常而留馆,加之清朝特创的翰林大考、考差,无不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悄然又于三级结构之上又多出一个层次翰林。所以明清科举制度实为四级人才结构。(选自2008年百科知识第11期)2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翰林院与翰林”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翰林院是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B明代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自此,开始了“非进士不入翰林”时代。C翰林是明清科举制度人才结构中最高级别的。D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的庶吉士,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后再考试,考试合格者被称为翰林,不合格者不能称之为翰林。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情况下产生的,也是在当时条件下一项很公正的选材制度。B科举制度既给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又让统治者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C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就创立了“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翰林院也就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D清代,所有的进士只有在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这无疑是一大进步。2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既为统治者选拔了大量的知识精英,又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可谓一箭双雕。B在明代,只要先考上进士,再进入翰林院学习,成为翰林之后就能进入内阁。C在清代,考中进士后,就可以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D科举制度不止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也不是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而是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四级结构,考中翰林才是科举制度的终结。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2527题从一个微笑开始又是一年春柳绿。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纠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 一些固有的格局打破了,现出一些个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 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变故,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以学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导致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号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虚伪的微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针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25.传统说法为“又是一年春草绿”,而文章开头则说“又是一年春柳绿”。(4分)(1)作者为什么将“草”改成了“柳”? (2)如何理解“又是一年春柳绿”一句? 26.文中划线句子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至少写出两点)(4分) 27.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是一剂调试心灵的良药,号召大家从一个微笑开始,坦然地面对世界、社会和自己。B本文采用象征手法,用了如白杨礼赞一样托物言志的手法。C作者认为,只有微笑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D本文在语言运用上调动了大量的同韵字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仅加强文章的优美和气势,而且强化了所要表达的中心。E本文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