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藏戏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藏戏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藏戏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 藏戏 导学案(教师版) 主编人:吴小月 审核人:王美容 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咆哮、旷野、吉祥、恐怖、一无所有、能歌善舞、”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教学准备: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五、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选择正确的画_。1、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hng hng)2、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 (ch qi)3、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 (bi bi )4、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游哉,毫无倦意。 (h h )2、用课文里的词语填空 ( 脱缰般 )的激流( 咆哮 )的江水( 数不清 )的牛皮船 ( 俊俏 )的容貌 ( 婀娜 )的舞姿 ( 清新 )的唱腔(二)合作探究,交流汇报(1)课文第( 1 )至( 3 )自然段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三大特点。 课文第( 4 )至( 7 )自然段描写了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课文第( 8 )至( 20 )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以及主要特色。课文第( 21)自然段总结全篇,说明藏戏传承的途径是靠师傅的言传身教。(2)藏戏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3)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一无所有的僧人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戏剧班子,留下58座铁索桥,播下藏戏的种子,同事他也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4)课文的开头连续写了三个反问句,你觉得有什么好处?连续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概括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让人对藏戏的特征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在头脑中留下鲜明的印象,又起到了先声夺人,换起共鸣的表达效果,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5)、课文里还讲述了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这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以弱抗强、创造奇迹的传奇(在雅鲁藏布江留下了58座铁索桥)、艺术的传奇(6)仿写句子: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_六、本课小结: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唱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七、作业设计:1、向家人介绍自己对藏戏的了解八、板书设计戴面具演出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拓展链接:1、关于藏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藏戏在历史上多伴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主要在拉萨、日喀则、山南和康区的集镇、乡村或庄园演出,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贴近观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剧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藏剧传统剧目共有十三大本,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朗萨姑娘苏格尼玛白玛文巴等剧目,多含有佛教内容。西藏民间藏戏剧团是十分普遍的。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农村的广场上,或搭大帐篷,或扯大帆布,藏戏班子就地演出,周围方圆十里的群众都会来观看,常常是围得水泄不通。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其他地方戏曲 安徽的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源于黄梅采茶调。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在安徽、湖北、江西毗邻农村流行采茶歌(亦称采茶调),因民间社会交往,流传于安庆地区,与多种民间艺术结合,形成民间小戏。辛亥革命后,黄梅戏在京剧鼻祖程长庚故里、素享“戏曲之乡”美名的安庆府怀宁县一带植根,汲收了京剧、徽调的营养,受到当地风土、人情、语言的影响,使她得到了丰富和升华。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安徽省境内,由政府组建了省、专区、市、县专业黄梅戏剧团,保护、启用和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黄梅戏即成为安徽的主要地方剧种。 浙江的越剧越剧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古越国所在地)的农村。它是以嵊县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落地唱书”为基础,并在余姚鹦歌(秧歌)和湖州滩簧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最初称为“小歌班”,多是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