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B卷).doc_第1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B卷).doc_第2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B卷).doc_第3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B卷).doc_第4页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B卷)(本试题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共27分)1.给下面的字注音:(5分)赍( )发 馔( )食 仓廒( ) 茕茕( )孑( )立2.文学常识填空:(10分)(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作者是( )。(2)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是( )国作家( ),套子中的人是( ) 。(3)逍遥游选自( )庄子是( )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 )篇。(4)咬文嚼字的作者( ),是( )家、( )家。3.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每题1分,共14分)(1) 屈原的九歌中的诗句:袅袅兮秋风, 。(2) 杜甫登高中 描写树叶纷纷落下的诗句是: , 。(3) 宋代欧阳修在他的六一诗话中引用同时代诗人梅尧臣的话,说中国诗平淡而又含蓄的诗风的句子是: , ; , 。(4) 王勃在腾王阁序中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 。 ,龙光射牛斗之墟; ,徐孺下陈蕃之榻。(5)地也,天也,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我们教师们都怕他(指别里科夫)。信不信由您。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俄国著名作家)和谢德林(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对本文段赏析不够正确的一项是:( )(共2分)A、尽管教师们受过民主教育和熏陶,但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精神压迫面前也很无奈。B、别里科夫不仅在学校中有权势,甚至对全城的所有事都要插手管,所以全城的人都怕他。C、别里科夫虽是个小人物,但他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他的教师的身份,这说明旧秩序、旧传统力量的强大。D、像别里科夫这样维护封建势力的人不除去,人们将不会有自由、和谐、愉快的生活。二、现代文阅读:(18分)人生需要这样一次旅行 假若千万年后,生命的个体不复存在,那么,什么会是人类曾生活于这个地球上的见证?山川寂静无语,山谷没有记下人们呐喊时留下的回音;江河兀自流去,潮水洗尽了人世间的荣辱铅华。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已太多太多,它们没有必要永久地承载人类的历史。当此时,能存于天地间的,恐怕惟有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而城市正是人类痕迹最集中的地方。 正缘于此,当人们欲在历史的长廊中发思古之幽情时,最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愿望。这意味着在发现之旅上,再平淡无奇的人生也会变得丰盈。你将发现,城市的大街小巷布满古迹,令人情不自禁地想梦回前朝;你将发现,从蛮荒到文明,从衰微到盛世,政治、艺术、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积淀成巨大的财富。北京、圣彼得堡、伦敦你简直无法丈量出它们的厚度。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想像。这意味着在穿越时空隧道时,你与先人的对话将充满睿智与灵性。静默在每一处史迹前,你尽可以展开垂天的想像之翼,遥想当年的情景,勾画当时的繁华,任历史与现实若即若离地在眼前交错叠映。在你的足迹踏过的地方,曾有无数哲人智者留下过神思遐想,他们的人格、风采,他们在世事中的遭际必会点醒你、启发你。 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疑问。这意味着在先人用智慧和心血写就的得与失面前,你探寻的脚步将会有些沉重。用心阅读城市的历史,总会得到一些答案:它们的故国何以兴盛或衰亡?它们的文明何以流传或遗失?今天的时尚与逝去的风华有着怎样的反差?巴黎流淌着的浪漫、耶路撒冷倾诉的苦难、佛罗伦萨闪烁的艺术之光都有无数的光焰直击心灵。如果你选择了寻访,就要带着热情。这意味着不要仅仅将自己当作旅行中的过客。把握当下何其重要。一座城市无法决定它的未来,无法改变它面临的境遇,千百年来,它只能用独特的方式与人、与大自然进行无声的抗争。城市不断地被破坏、被重建,生活于当下的人们一面细心地、有选择地保留祖先的遗赠,一面又在不遗余力地创建着历史。有一天,我们自己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也注定被后人所追忆。城市宽容地记录着人类从古至今的一切活动与成就,当我们从历史老人手中接过一种感怀时,可曾领悟到自身的责任?(节选自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寻访历史名城序言)1、“当人们欲在历史的长廊中发思古之幽情时”,最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什么是“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分) 答: 2、阅读文章有关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你简直无法丈量出它们的厚度。”这里的“厚度”包含哪两层意思? 含义: (2)“你探寻的脚步将会有些沉重。”是什么让作者的脚步“沉重”? 含义: 3、结合全文内容, “寻访”会使“你”有哪些收获呢?请分条概括。(4分) 答: 4、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题目中的“这样一次旅行”指寻访历史名城。作者认为,假若千万年后,生命的个体不复存在,那么,人类曾生活于地球的见证惟有历史名城了。B文章首先说明了寻访历史名城的理由,然后层次清晰地表述了作者对寻访历史名城的意义和作用的看法。C作者认为寻访历史名城的旅行可能是平淡无奇的,因此,人们一旦选择了这样的旅行,就要带着愿望、想像、疑问和热情。D本文采用了与读者交谈的形式,向读者提出了寻访历史名城的建议,这样写,缩短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给人以亲切的感受。E这篇文章语言简洁,叙事概括,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名城的关注和热爱。 三、文言文阅读:(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7题。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辟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氏,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日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 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僚。昭常枕则膝卧,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初,则及临淄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日:“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问则日:“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默然。后则从行猎,槎桎注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选自三国志) 注槎桎(ch zh):拦截野兽的围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以学行闻 学问品行B辟公府,皆不就 躲避 C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值得D德流沙漠 指西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得其牛羊,以养贫老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所在有威名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D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魏文帝称苏则:“直臣也。”以下句子中能表现苏则“直”的一组是() 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 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悉收督吏,将斩之然以此见惮 AB CD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则年轻时曾谢绝了朝廷的征召,后来由平民出任酒泉太守,几经调任,所在之处都传颂他的威名。 B苏则很有管理才能,他体恤百姓,安抚异族,赏罚分明。他还亲自教导百姓耕种,使他们丰衣足食,颇有政绩。 C苏则反对魏氏废汉自立,面对魏文帝的指责,他非常紧张,想用正当的理由辩解,后被别人阻止。 D苏则为人正直,无论对朝臣还是对帝王,他都表现出鲜明的爱憎。因而,他的谥号为刚侯。 四、古诗鉴赏:(5分)幽居初夏 (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 。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2分) 答: 。五、作文:以“亲情”为话题,写一个让你感动、令你难忘的细节。感情要真诚,描写要细腻,文笔要生动。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 1、略2. (1) 施耐庵 (2)俄国 契诃夫 别里科夫 (3)庄子逍遥游战国中期 33篇(4)朱光潜 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3、(1)洞庭波兮木叶下(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4)秋水共长天一色。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5)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4、B(人们怕他,是因为他所代表的封建势力的强大。文中没有他有权势以及插手其他事务的信息) 二、现代文阅读:1因为地球上承载人类历史的惟有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2分),而城市是人类痕迹最集中的地方。(2分)2(1)历史遗迹的丰富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2)在寻访中你将会了解这些城市曾经经历的痛苦(对应“失”)和教训(对应“得”)。(意思对即可)3发现历史的价值;受到先哲的启迪;了解前人的得失;领悟自己的责任。4AC (A “人类自己留下的痕迹”都是“人类曾生活于地球的见证”,城市不过是“人类痕迹最集中的地方”; C“作者认为寻访历史名城的旅行可能是平淡无奇的”文中无此信息)三、文言文阅读:1B(征辟) 2. D(那,难道) 3. D 4. C(他非常紧张,想用正当的理由辩解)译文: 苏则字文师,扶风郡武功县人。少年时就以学问操行闻名,被推举为孝廉和茂才,朝廷征召,他都一一谢绝。后来由平民身份出任酒泉太守,调任安定郡、武都郡郡守,所在之处传诵他的威名。曹操征伐张鲁,经过苏则所管辖的郡,初次见到苏则,就对他很欣赏,命他担任部队的向导。打败张鲁以后,苏则平定安抚下辩一带的各氏族各部落,开通了河西走廊,改任金城太守。当时正是战乱之后,官吏百姓流离失所,饥饿穷困,户口剧减,苏则十分谨慎地安抚流民,对外招扶羌人、氐人等部落,得到他们的牛羊,用来供养贫困老弱的人。苏则自己则和老百姓分粮而食,如此仅一个月的时间,流民都从外地返回,一共有几千家。于是苏则明确宣布禁令,有违犯的立即处罚,对听从教化的一定奖赏。他亲自教导百姓耕种,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因此前来归附的人越来越多。 朝廷征拜苏则为侍中,与董昭为同事。一次,董昭枕着苏则的膝盖睡觉,苏则把他的头推下去,说:“苏则的膝盖,不是阿谀奉承之辈的枕头。”当初,苏则与临淄侯曹植听说魏氏废汉自立,都穿上丧服为汉朝悲哀哭泣。曹植的表现魏文帝听说了,却不知道苏则也同曹植是一样的态度。文帝在洛阳,有一次从容说道:“我顺应天命接受禅让,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苏则还以为是对他质问,胡须都竖立起来,立即正颜厉色要上前辩论。侍中傅巽连忙掐他说:“不是说你。”苏则才没有发作出来。文帝问苏则说:“前些时攻破酒泉郡、张掖郡,和西域互通使节,敦煌献来直径一寸的大珠,还能不能再通过互市买到呢?”苏则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国内治理得和睦融洽,使德化流布西域,宝珠就会不求自来;靠搜求而获得,那么也就算不得珍贵了。”文帝默然无语。后来苏则陪同文帝打猎,拦截野兽的围栏被撞到,眼见到手的鹿逃之夭夭。文帝大怒,坐在胡床上拔出佩刀,把有关官吏都抓起来,要处死他们。苏则长跪叩头说:“臣下听说古代的圣王不因为禽兽而害人,现在陛下正推崇唐尧的教化,却因为打猎的游戏要杀死这么多吏员,愚臣认为不能这样,愿以一死来请求赦免他们!”文帝说:“您很正直。”便把被抓官吏全部赦免了。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