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 (3).doc_第1页
捕蛇者说 (3).doc_第2页
捕蛇者说 (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 日 总第 课时课题:捕蛇者说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词的含义及用法;了解“说”的特点;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的写法; 3.认识柳宗元同情劳动人民、痛恨苛政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词的含义及用法;了解“说”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衬托、对比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本文作者是我们熟悉的一位古代文学家,初二我们曾经学习过他的什么作品?从他的那篇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他的情感变化,是什么原因引发他如此大的情感波动?请一个同学介绍他写作小石潭记的背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作者被贬谪到永州时所作的一部作品,从小石潭记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悲己,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作者怜人的情感。二、解题释疑:我们学过哪些“说”这一体裁的文章?你能从爱莲说马说等文章中看出“说”这一体裁有怎样的特点?根据学生生的回答总结:“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兼议论,或议论兼叙事,将叙事和评论结合起来,以说明一个道理。从课题看本文会写些什么?(说说捕蛇人的事)三、读课文:1读课文,正音。注意停顿:(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2)募/有能捕之者(3)君/将/哀而生之乎(4)而/相邻之生/日蹙2课文阅读纠错。3齐读课文。四、解释字词:1结合书下注释,联系自己的文言积累理解字词。标注出不会理解的字词。2字词理解质疑,强调重点字词的意思。以啮人:如果 可以已大风:用来 止,这里指治好病 岁:每年 数:屡次 若毒之乎:怨恨 六十岁:年 日蹙:一天天地窘迫 往往:到处 3同座互助,串译句子。(注意规律和注意点)4一人一句翻译课文。5.请学生口译课文,教师补充注释,并归纳重要字词。 可分为三类归纳: (1)词类活用: 如:动词作名词:殚其地之出(出产的粮食),竭其庐之入(收入的财物)名词作状语:岁赋其二(每年)(2)古今异义:病:古义(困苦不堪)今义(疾病)(3)一字多义:食:谨食之(喂养)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教师举例,请学生补充归纳)五、布置作业:1读熟课文。2复习课文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二、自读课文,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思考:1文章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毒蛇的“异”的?(外形、毒性、医疗效用。)找出写“蛇毒性之剧”的句子。(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找出写“蛇的医疗功效”的句子。(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杀三虫。)2提问:蛇毒性如此剧烈,永州人为何“争奔走焉”? 明确:因为“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可以“当其租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暗示了“租”的厉害,为下文蒋氏的哭诉做铺垫。)小结:文章一开始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效是为下文作铺垫。关键是“当其租入”和“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两句捕的蛇可抵交租税,永州的人才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这就暗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作者字字都是客观叙述,而全文主旨已寓其中。3文章是如何表现蒋氏一家悲惨遭遇的。蒋氏哭诉的总纲是哪一句?下文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具体比较的?有什么效果?参考:总纲: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具体:(1)自家三代和同住一地的相邻对比。(2)以悍吏来乡逼索赋税闹得乡邻担心害怕,“鸡犬不宁”,与蒋氏因捕得蛇“弛然而卧”和献蛇后“熙熙而乐”对比。(3)以乡邻因赋税而先死,蒋氏靠捕蛇而后死作对比。这样通过对比反衬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从而较为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相关背景:文中蒋氏所说的“六十岁”是指唐玄宗天宝中期到唐宪宗元和初期,在这段时间里,战争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朱泚叛乱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没有限制,使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尽管唐德宗元年颁布两税法规定:“敢在两税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可事实是在原税之外又加两税,人民在重税下被迫逃往外乡,可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留存户共同承担),已重者愈重。”作者在本课中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的真实的社会状况。4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说说作者对劳动人民所持的态度。参考:余悲之 余闻而愈悲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作者十分同情劳动人民三、质疑之声:柳宗元作为封建时代的一名官吏却写出如此“大逆不道”之文章,有人认为他是为百姓之生活困苦而疾呼,但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他被贬官后的失意所为,对朝廷之不满更多的是一种私心,你如何看待?(可结合其经历及当时社会背景来谈)(作者将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改革弊端,你认为可能吗?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想法?参考:不可能,这是他思想局限性的表现,我们如能用历史的眼光看,就能够理解他的这种局限性,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四、总结:本文通过对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之害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暴的罪行,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包括:生存情况之对比,生活状况之对比,危险次数之对比,死亡时间之对比等。五、布置作业:1归纳文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