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上19-22导学案.doc_第1页
历史八上19-22导学案.doc_第2页
历史八上19-22导学案.doc_第3页
历史八上19-22导学案.doc_第4页
历史八上19-22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 近代民族工业点击新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知道对发展民族工业作出贡献的著名实业家。2、记住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和主要的民族工业企业,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和概况3、理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链接旧知识1、 读一读 指导丛书第18课知识建构的内容。2、填一填:(1)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 ,曾国藩、李鸿章合办的 ,左宗棠创办的 。(2)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 和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的 和湖北织布局。课堂进行时【情景创设】 采用以人入景的方法,首先向学生进行人物介绍,然后通过其创业的活动引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毛泽东曾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是何许人也?为什么毛泽东如此看重他?中国近代工业开始于什么时候?什么叫民族工业?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近代民族工业。【课堂热身】1、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勾画要点。2、完成指导丛书知识建构。3、组内交流,组长检查。【新课解读】1、阅读课本第一目,请思考:根据民族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归纳出各阶段有的特点,以及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时期特点原因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一战期间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2、 阅读下面的两幅图表图表一 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表 图表二 一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请回答:(1)以上两个统计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史实?(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请你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的因素加以分析。【课堂小结】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过程:1、开始产生: ,在外商刺激和 诱导下,中国民族工业产生。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至一战前,列强资本输出和清政府放宽办厂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短暂春天: 期间,列强忙于一战,以及辛亥革命后推行的一系列保护和鼓励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4、走向萧条:1937年 爆发后,战争破坏、日本侵略、英国排挤、封建束缚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5、陷入绝境:抗战胜利后,由于 的影响和美货的泛滥,民族工业处于崩溃的边缘。课堂大练兵 1、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 A.19世纪二三十年代 B.19世纪三四十年代C.19世纪五六十年代 D.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19世纪90年代上半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著名的企业有 ( )继昌隆缫丝厂 发昌机器厂 同文书局 京师同文馆A. B. C. D.3、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A. B. C. D. 4、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描述中,你认为比较恰当的是 ( )A.基础良好,发展迅速 B.先天不足,后天畸形C.先天不足,后天良好 D.基础良好,发展缓慢第20课 近代社会生活点击新目标:1、 记住在交通运输,通讯,传媒等方面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2、 讲述近代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情况;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链接旧知识1、读一读:全班齐读第19课知识建构课堂进行时1、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中国民国时期男女服饰,发式变化的相关资料。2、 【情景创设】展示两组图片,(一组为交通方面,一组为服装方面)3、 【课堂热身】自学课文,勾划并填空,小组交流,订正答案 鸦片战争后,以 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 、 从西方传入中国。 (工厂)首次制造出铁甲船和。钢甲船。工具 1873年, 在上海创办上海轮招商局。近19世纪50年代在香港到 间中国自行架设了第一条电报线。 通讯工具代 1877年在 首先使用电话。( )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报刊。报刊1858年在香港创办的 成国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社 大众传1872年创办的 是最为著名的报纸。播媒体会出版业: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 最负名。生娱乐方式:19世纪末20年代初 技术和 艺术传入中国。发式:留辫剪辫活服饰:体现封建等级样式活泼,色彩绚丽的新式服装社会习俗:礼节:叩头点头鞠躬握手礼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称呼:大人,老爷先生,君同志,【新课解读】1、 填一填:细读课文130-131页,填空(1)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和 。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是 ,创办者是 。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出现在 到 之间。(2)议一议:新式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2、阅读课文132页及下列材料,学习近代报纸的出现材料一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注: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1909年北京的京华百二下竹枝词材料二(右图) (1)中国最早的报纸是由谁创办的?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的时间和名称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的报纸创办于哪一城市?与之前的报纸相比,它在内容的选择上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细读教材134135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右边图片,请描述你从图中看到的场景 (提示:主要概括照片中主要人物的行为)(2)你认为图中表现的场景应该发生在什么运动之后? 课堂大练兵 (选择题)1、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轮船招商局,是谁创办的( )A 曾国藩 B李鸿章C左宗棠 D张之洞2、我国近代的铁路建设长期落后,最早的铁路是由外国人创办的。由中国人开办的第一条铁路是 ( )A唐胥铁路 B京张铁路 C 淞沪铁路 D成渝铁路3、中国是今天捕有定电话最多的国家。而在中国近代最早使用电话的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成都4、报纸是传播新知识,新思想,进行论论临督的重要工具。中国人自办的最负名的近代报纸是( )A北洋官报 B京报 C中外新报 D申报 第21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点击新目标1、 记住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技术成就(京师大学堂、科举制度的废除詹天佑侯德榜的贡献)。2、分析和认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和科学家的崇高精神。链接旧知识1.读一读“第20课”知识建构;2.填一填: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朝,发展 朝,明清时期实行 取士。课堂进行时【情景创设】课件播放:科举考生看榜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热身】1看书自学:要求对课文关键词句进行勾划(时间、地点、人物等短小内容用方框框起来,长句子用横线或波浪线勾划并标注)。2完成练习册中“知识建构部分”的填空。3交流看书和知识建构部分的填空情况。4、记一记,抢答。(1)、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后改名为北京大学),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2)、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3)、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总工程师和设计者是 。(4)、侯德榜撰写制碱一书,打破欧美各国对碱业的垄断,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 ”。【新课解读】【课堂小结】梳理知识结构(教师引导并板书知识点) 1898年 京师大学堂(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1905年 废除科举制度。 詹天佑、侯德榜 课堂大练兵单项选择题1科举制度在中国沿用了约()A1 000年B1 300年C1 500年D2 000年2、中国近代史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是现在的()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南开大学D同济大学3、京张铁路全线通车的时间是( )A、1905年 B、1906年 C 、1909年 D 、1910年4、詹天佑针对外国人对京张铁路修建中的挖苦,他说:“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这种思想,表达了詹天佑的( )A. 对外国的蔑视精神 B. 民族自强精神C. 以中国为荣精神 D. 立志报国精神520世纪初,世界上最畅销的纯碱是“红三角”牌纯碱。为中国的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张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邓稼先6.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整体落后,但仍然出现了跃居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这一技术产生在( )A. 农业科技 B. 文化教育 C. 电子工业 D. 化学工业 课堂大练兵:单项选择题 1、B 2 、A 3 、C 4 、D 5、C 6、D第22课 思想文化点击新目标1、记住近代以来思想文化、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2、列举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3、分析魏源、严复的思想特征,感悟文艺作品的魅力。链接旧知识读一读:同学们齐读上节课知识结构 填一填:1862年,洋务派创办 ;1898年光绪帝批准成立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 制度。工程师 主持修建滦河大桥,并主持修建 铁路;化学家 研究出制“侯氏制碱法”。课堂进行时【情景创设】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对这个人物的描述,想想他是谁?“他是中国近代的一位文学家,早年留学日本,成绩优异,但是最终却弃医从文,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并于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而且第一次使用了他的笔名。”那同学们知道这个笔名吗?对,这个笔名就是“鲁迅”,可为什么鲁迅要弃医从文去改变国民精神呢?除了鲁迅在那个时代还有哪些知识分子为之做出了努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2课思想文化。【课堂热身】1、请同学阅读教材正文、勾划要点2、完成下面的知识结构 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思想 林则徐领域 代表 魏源编成了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翻译了 进化论 思想 文学: 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他的小说集有 和文化 文学 故事新编,并撰写大量具有强烈战斗精神的杂文,被誉为 开拓者。 艺术 美术: 是中国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擅长 ,代表作:国画奔马 领域 和 油画 音乐 创作了大路歌毕业歌和 冼星海 创作了 3、 小组同学交流检查完成情况、订正答案;4、小组代表展示【新课解读】一、近代思想魏源和严复仔细阅读教材144145页,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图一 图二1、近代思想产生的背景外因 内因 2、完成下列填空(1)图一人物是 ,著作名称 ,思想主张 即学习西方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侵略。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 的著作,对日本 也产生了一定影响。(2)图二人物是 ,他翻译了 ,他在这本书介绍了 思想,对 运动起了推动作用。二 、近代文学艺术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3、根据下列对作品的叙述写出其作者。(1)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撰写了大量具有战斗精神的杂文,现代杂文开拓者 (2)中国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擅长国画,创作题材广泛,尤其擅长画马 (3)由田汉作词, 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反应了当时血与火的斗争现实(4)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誓死“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的坚定信念,被周恩来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材料集锦(三)一、材料解析题:材料一:在兴力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材料二:中国今日若不知注重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 范旭东请回答:(1)以上两位“我国人民不可忘记的”(毛泽东语)实业家的言行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你认为是什么?(2)你认为他们的上述思想与当前我国制定的什么发展战略最接近?(3)你认为科学技术的落后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吗?(4)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学习张謇等人什么样的可贵精神?二、读材料并回答材料一“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康有为材料二(右图)(1)想一想;材料一作者的主张是什么?他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有 哪些? (2)看图说说这种服装的名称是什么?设计者是谁?其设计风格体现了设计者的哪些治国理念? 5、 【议一议】 小组议议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三、中国近代教育改革1 结合材料阅读课文,回答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摘自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1901年,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大、中、小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 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摘自学制演变/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材料三:从清朝末年的京师大学堂到今天的北京大学,一代代北大人满怀爱国激情,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摘自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1)材料一中的“选举制度”指什么?它创立于何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结合以前所学说说:科举制度在中国延续了多少年?何时被废除?你怎样着待它?(3)中国近代史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是现在的那所学校?(4)结合史实说说“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请用史实说明。附:答案抢答部分:1、京师大学堂;2、1905年;3、京张铁路;詹天佑。4、 “侯氏制碱法”。材料部分:(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1. 科举制度 隋朝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2. 1905年,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最终画上了句号。科举考试在前期起了积极作用,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不利于文化发展,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3. 北京大学4. 例如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