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诗歌鉴赏专题(城西).doc_第1页
2013年诗歌鉴赏专题(城西).doc_第2页
2013年诗歌鉴赏专题(城西).doc_第3页
2013年诗歌鉴赏专题(城西).doc_第4页
2013年诗歌鉴赏专题(城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诗歌鉴赏专题考试大纲回顾(一)古诗词阅读(3题6分) 1、取自名家名篇(尤其是唐诗、宋词);着重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把握和对语言、表现手法的赏析。 2、古诗词欣赏不限范围,重点考查学生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特别是唐诗、宋词名家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怀、主旨)。 一、诗歌分类:1、送别诗2、羁旅诗 3、边塞诗 4、田园诗5、咏物诗6、怀古诗 7、爱国诗8、哲理诗 9、闺怨诗诗歌鉴赏常用方法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3、从作品时代背景入手4、从关键诗句入手(主旨句、抒情句、议论句)三、诗歌表现手法1、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双关、设问、反问、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借代等)2、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以动写静、以声衬静、动静结合、以乐景衬哀情、远近结合有层次感);虚实结合(联想和想像);抒情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烘托渲染);描写手法(细节描写、白描手法、调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议论表达(卒章显志、揭示主旨、升华主题)托物言志(象征双关、化用典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运用叠词、运用色彩的词语等3、语言特点:清新、质朴、绮丽 ;形象、直白、深刻;隽永、凝练;抒情性强、节奏感强、音乐感强等。解题技巧(一)古诗词阅读(3题6分)1、第一题往往考修辞手法的运用句,从诗中选录诗句,此题不该有错。 尤其要注意对比衬托、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情景交融、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声衬静、实写虚写、视觉听觉、运用典故、细节描写、点明主旨等手法的运用。第一题也可能考描写了哪些景物,应该抓住诗句,多点答题;第一题也可能考找出体现某种季节的诗句,应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好能够直接找出与季节直接相关的词语的句子。第一题也可能考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画面,不能简单地翻译,一定要发挥想象,调整语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诗句中描写的景物通过合理的想象描写出来,最好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要用上精美的形容词、表现颜色的词语等。2、第二题考语言的妙处。 (1)一定要分清“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出美妙景象”和“请说说该诗句的妙处”这两种不同的题目要求,不可混淆。(2)如果只是选用某个动词、形容词来分析,那就直接作答:生动形象传神地描写出“_”的_情态(一定要摘引诗歌的具体内容、景物、情态来作答,语言要具体,可以换用和选词有关的近义词来解释);表达了诗人的_思想感情。词句的妙处(形式、手法上+内容上+情感上)1、形式上:未用修辞语言直白,直抒胸臆,通俗易懂,富有节奏感;某个动词、形容词的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准确、传神、贴切;叠词往往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感、琅琅上口或者情调作用;颜色上可以是渲染气氛,增加画面美感、忧郁感,色彩感,表达人物的心情。用了修辞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拟人:赋予以人的情感,化静为动,把写活了,富有情味;对比:把比作,衬托出,突出了的特点;夸张:想象奇特,新颖别致,突出了的特点;对偶:句式整齐,琅琅上口,有节奏感;用典:运用了典故,含蓄地表现了,典雅而意味深长;设问:引人思考、吸引注意、发人深思2、内容上描绘了的图景(情态);表现出的特点;3、情感上抒发了情怀;表现了诗人的感情;揭示了道理。答题模式:形式、手法上+内容上+情感上思想情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保家卫国(壮志难酬)、厌恶战争向往和平、追求理想、建功立业、淡泊名利、勤学惜时、思家怀人(友人、家人;夫妻、父母、孩子、兄弟)、情亲友情、忧国忧民、与民同乐、民生疾苦、慨叹沧桑、借古讽今诗歌的意境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2、第二题考语言的妙处。 (3)此诗句运用了说明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要注意答题格式:采用_手法(首先考虑修辞手法,再考虑艺术手法);生动形象传神地描写出“_”的_情态(一定要摘引诗歌的具体内容、景物、情态来作答);表达了诗人的_思想感情(和主旨有关,此处如果不能明确地把握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第三句也可以不答,如果不答,那第二句应该详细具体一些),充满了诗情画意。3、说说该诗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分析,诗歌以表现诗人如下的情感为主:(1)安静闲适,悠闲自得、寄情山水;赞美田园风光,陶醉于大自然,对农家生活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淳朴民风的赞美,对农民生活的关怀;当然,陶醉之中要注意结合现实社会的情况来分析,分清是陶醉还是逃避,是直笔还是曲笔。(2)思乡思亲,对友人亲人的思念、牵挂;当然,一定要注意认真阅读诗歌给出的注释,分清是羁旅还是流放,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诗歌。(3)孤寂愁苦;忧伤郁闷;慷慨悲壮;忧国忧民;怀才不遇;慨叹功业未就,有志难伸,报国无门;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等(此为热点情感,要背熟以上有关的词语,争取全部拿分)。3、说说该诗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注意点:(1)一定要注意认真阅读诗歌给出的注释,要适当引用注释中有关的词句把握情感;答感情应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为了答题规范全面,一定要学会引用有关诗歌的内容分点作答,按分值分点答题,把最有把握的答案写最前面;(2)诗人的感情往往是复杂的,答题时应该分清感情层次,最好能发现两种以上不同的情感类别,有表面的情感,有深层的情感,不要片面作答;(3)选用的词语最好用两个以上的四字词语作答,答题表述应该完整,答满一排以上的文字量,切忌用一两个词语简单作答,那样往往会容易被阅卷者认为答题不全面,表述不完整而白白地丢掉宝贵的一分。近几年诗歌鉴赏中考试题回顾二、阅读理解(共60 分)(一)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第7题。(6分)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7.(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单调寂寞清冷 的特点。(1分)(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答:“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答: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立志报国;b边塞生活的恶劣艰苦,慷慨悲壮;c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情景交融,环境衬托, 细节描写,。 二、阅读理解(共60 分)(一)阅读杜甫的不见 一诗,完成第7 题。(6 分)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7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 。(1 分)(1)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1分)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3 分)(2)“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3分,答到“怀才不遇”或“疏狂自放”得1分;答到“才华横溢”得1分;结合具体词句解答得1分)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三、阅读、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共6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10题。(12分)柄柄芰荷枯,叶叶梧桐坠。蛩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注】这是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芰:j,古书上指菱。蛩:qing,这里指蟋蟀。7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2分)示例:只见一支支枯败的菱梗、荷柄在瑟瑟秋风中颤栗,遍地是片片枯黄的梧桐落叶。(要运用一定的描写手法,仅单纯直译得1分)(2分) 8找出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的两句诗:1分蛩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9结合全诗,请你品味“秋滋味”的内涵。(3分)一方面是指秋天的衰败、萧瑟等况味;另一方面也指宋江此时凄凉苦涩(有家不能归的无奈、前途未卜的茫然)的心情。诗歌也寄寓了作者对宋江命运的同情和前途的担忧。(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 三、阅读理解(共50分)(一)阅读辛弃疾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完成题(6分)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博山:今江西广丰县西南。王氏庵:姓王人家的破旧小草庵(茅屋)。归来:指作者淳熙八年冬弹劾落职归隐。10.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可怜白发生”意思相近的一句是(2)答:(1分)归来华发苍颜11.简要赏析“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这两句的妙处(3分)答:(3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1分),描绘出一幅萧瑟破败(荒凉冷落)的画面(1分),衬托出词人失意(凄凉)的心境(1分)。 12.结合全词内容,说说作者在词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2分)答:(2分)作者在词中流露出身居荒村陋室,凄凉孤寂之感(1分),表达了词人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的鲜明的爱国热情(1分)。三、阅读理解(共50分)9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完成下列三题。(6分)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1分)(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3分)“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本题共3分。能答出比喻,给1分,分别说出两个比喻的表达效果,给2分,只说出其中一个,给1分;能对“夹”“落”作赏析的,也给3分。只答出对偶及其表达效果,给1分。)(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本题2分,答“苦闷”、“愁闷”、“郁闷”或“寂寞”、“孤寂”、“寂寥”给1分,答“寄情山水,缅怀古人,复杂的情感无人理解”或“无人理解其思想情感”再给l分。) 9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下列三题。(5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1)本题2分,一点1分。 a、慨叹功业未立; 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2)本题1分。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答对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3)本题2分。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 9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5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1分)(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9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5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收复中原,统一国家。(1分,意思正确即可)(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