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教师选调考试试题.doc_第1页
2009年教师选调考试试题.doc_第2页
2009年教师选调考试试题.doc_第3页
2009年教师选调考试试题.doc_第4页
2009年教师选调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教师选调考试试题小学语文一、教育教学理论(15分)1、(),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课本要求:我们要努力建设( )的语文课程。3、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4、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九年可我阅读量应在( )字以上。5、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段目标包括( )、()、( )、( )、()五个部分。6、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指的是( )、( )、( )。7、“心根语文”的倡导者是()。8、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 )、( )。9、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的教学原则。10、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强调了( )。1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心课程积极倡导( )的学习方式。12、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昨天无穷的勇气,取得显著的进步。这属于( )A、一印象 B、共鸣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移情效应13、智力的核心成分是()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推理能力14、教育的根本功能是( )A、提供教育教学智力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D、为了一切学生15、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二、学科专业知识(45分)(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的()、宁可(nng)折腾(zh) 冠心病(gun) 翘(qio)首以待B、吐蕃(fn) 庇护(b) 歼击机(jin) 呱呱(g)坠地C、请帖(ti) 梵文(fn) 发横财(hng) 按捺(n)不住D、链接(lin) 创口(chung)倒春寒(do) 拈(nin)花惹草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愧疚 必须品 防微杜渐 再接再厉B、搜寻 吊胃口 炙手可热 精益求精C、杀戮 金刚钻 人才汇萃 鹬蚌相争D、松驰 板着脸 破涕为笑 不可思义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2)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 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3)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画山水。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C、控制 秩序 擅长 D、遏制 顺序 善于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B、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以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嶙峋,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5、短语的构成方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数量增加 色彩斑斓 燕子飞来 工程质量B、报纸杂志 音乐舞蹈 温柔美丽 交代清楚C、完全相同 十分艰巨 更加坚强 技术先进D、模糊起来 休息一下 打量一番 跑得真快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C、社区主任介绍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7、下列句子表达明确,没有不同理解的是( )A、孩子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B、我看见张原扶一位老人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白色皮包。C、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铲一放,顾不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D、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各种。8、如果要表达“别人可能去”这个意思,重音正确是一句是( )A、明天我不去电影院。 B、明天我不去电影院。C、没有我不去电影院。 D、明天我不去电影院。9、对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组是(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B、随便你什么时候都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比喻)C、世界上还有什么音乐比它更动听吗?(反问)D、春花虽不名贵,但长得繁茂泼辣。(拟人)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 , , , ,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1)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2)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3)“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4)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5)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配饰上。(6)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A、3、2、4、5、6、1 B、3、1、2、5、6、4C、4、1、3、2、5、6 D、4、3、2、6、1、5(二)判断题1、“碑、椭、沛、凯”是按笔画从多到少排列的。( )2、“暂、崭、斩、辗”都是翘舌音。 ( )3“烟波浩渺波光粼粼”“损兵折将损人利己”各组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相同。( )4、“灯照明、笔写字、字典工具书”三组词语表示的关系相同。( )5、“隔岸观火、赤壁之战、负荆请罪、画龙点睛”都是有历史故事的成语。(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 )7、“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和“玉不琢,不成器”都是三字经中的句子。( )8、“花言巧语、口若悬河、夸夸其谈、滔滔不绝”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9、“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和“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中的“之”的意思相同。( )(三)填空1、按原文补充完整。A、盛年不重来,( )。B、出淤泥而不染,( )。C、( )西出阳关无故人。D、学而不思则罔,( )。E、与肝胆人共事,( )。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例:金钱不必车载斗量,够用就好;友谊不必甜言蜜语,真诚就好;人生不必惊天动地,踏实就好。四、判断题35错误解析题干所述的是信度,效度指测验的正确性。36正确解析略37正确解析略38错误解析该事故应该由学校承担相应的责任。39错误 解析观察法更适合了解外显行为,访谈法更适合了解对象的深层看法。五、简答题40答案:(1)在天性与教育的关系上,卢梭主张性善论和感觉论。他认为人性本善,只是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社会环境下的自然人。卢梭认为知识来源于人的心灵中存在着的认识世界的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然后形成理性的认识,所以孩子们不成熟、不完善的感官需要通过教育加以逐步提高。(2)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和谐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3)卢梭在爱弥儿中表达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培养“自然人”,主张儿童亲身活动,提倡家庭教师实施教育,主张给儿童以自由。另一方面,卢梭又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的思想家。他设想理想国家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学校教育由国家掌管,不能按教育对象的贫富分设学校和课程,要求儿童受同样的教育。对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费,国家也要给予补贴。教师需由本国公民担任。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 41答案:(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2答案:(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3答案: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变化以及新异性,这是客观的方面;二是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这是主观方面。44答案:(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等级评定以受辅导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排在量前面的是仅能引起最弱程度焦虑的刺激。(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45答案:(1)逻辑性,要求教师在考查问题时要遵循严格的逻辑顺序,有充分的逻辑依据,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创造性,要求教师在解决问题时,能将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加以发散思考,得出新知识。教师思维的创造性表现在对已有知识的再创造、对传统思维模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教育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六、案例分析题46答案:如果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会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曾刚的教育工作。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让他参加班级工作,创造条件,使他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错误得到改正。(4)有计划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间、同学间的情谊,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优良班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5)做好家长工作,尤其做好曾刚家长的工作。(6)教好自己担任的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搞好班级学习,提高班级学习成绩。47答案: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爱做小动作的缺点,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七、论述题48答案:小学生的记忆发展对他们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小学生的记忆能力。(1)培养小学生有意识记的能力小学生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大多是由教师提出,这不能完全适应他们的学习。为了促进小学生有意识记的发展,老师应逐渐要求儿童自觉、独立地提出识记的任务,由被动识记转为主动识记,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能自觉地督促检查自己的记忆效果,甚至不知道怎样才算是记住了所学的功课。教师应逐步教会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识记效果,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2)培养小学生意义识记的能力学生认知事物,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主要依靠思维活动配合下的意义识记。因为意义识记有智力活动的积极参与,识记的效果最好,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教材,另外还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意义联想、组织策略等,促进其意义识记的发展。同时也要适当训练他们的机械识记能力。(3)及时组织复习,防止遗忘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防止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及时的复习。小学教师每天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分阶段复习,就是应用了及时复习的办法。另外,从复习的效果来看,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分散复习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集中复习是集中一段时间重复学习。对于多数学科而言,分散复习更有益于保持记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名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1分)1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3 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 )原则。A正面教育影响 B高速度、高难度C平行教育影响 D最优化4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5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6 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C受教育权 D隐私权7 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8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9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10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法C班级授课制 D设计教学法11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A内发论 B外铄论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2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隐私权决定的C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荣誉权决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