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包括1个大场景图,10幅小图。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本的第2、3页,主要部分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儿童、树木、小鸟、气球、蝴蝶以及各种游乐设施,人和物的树木用到了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得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10,而且画面中,每个事物从多种角度出发,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教学目标:1、是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们交流物体的个数。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从儿童乐园的场景中抽象出数在用点子图表示。课时安排: 1课时第1课时 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包括1个大场景图,10幅小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学情分析:学生在学前基本认识了10以内的数,会数110的数量,并且大多对序数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本单元内容学生较容易掌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数学书中的儿童乐园瞧一瞧、看一看。(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1、初步感知。(1)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2)师描述:在儿童乐园里,小朋友们正在滑滑梯、荡秋千、骑木马、坐飞机玩得很高兴。天上有飞来飞去的小鸟,草地上有旋转的木马、鲜艳的花朵,花朵旁有飞舞的蝴蝶2、看主题图数数。(1)师提出要求:你能数出画中每样东西各有多少个吗?翻开书到第2页,指着书上的图,自己数一数。(2)师:谁愿意到讲台上数一数?你想数什么的个数?还有同学想上台数一数吗?(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当台上的学生数完后,师提问:数得对吗?我们学他的方法一起数一数。(3)组织讨论:小朋友说说看,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5)同桌互相数。师:你学会这种数数的方法了吗?你会数给同桌听吗?请一组同桌上来试一试。(同桌配合,一人一样物体轮换数)师提出要求:向刚才这样,数给你的同桌听。(6)按顺序抢答。师:数好了吗?我要考考你们了,请举手抢答。师提问:数量是1的物体是?数量是2的物体是?数量是3、4、510的物体(或人)各是什么?3、用圆点计数。师:刚才小朋友们都会数儿童乐园里物体个数了。那我们怎样把他们的个数记录下来呢?师讲述:请小朋友们看,这幅大图的下面还有几幅小图,这些小图里的物体就是儿童乐园里的。我们可以把它画下来。儿童乐园里有一个滑梯,我们就可以画一个滑梯来表示。师提问:这里画了几个秋千?就表示?师:把每个物体都画下来,有的时候比较麻烦?那该怎么办呢?我们下来看看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计数的。师讲述: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去菜场或者超市买菜或者其他事物来吃的,他们是要靠自己去打猎来维持生活。他们出去打猎的时候就要数一数出去了多少人,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可是那时的人们数数只能数到三,再多他们就不会数了,那要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到了很多的方法来计数,其中一种就是“用石子计数”。(出示图)他们用一个石子来表示一个人,两个石子就可以表示?五个呢?到了今天,我们就不再用石子来计数了,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新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小圆点来计数。我们可以画一个圆点来表示一个滑梯。(演示)师提问:那两个秋千可以怎样表示?这里的三个圆点表示什么?师:小朋友们会用圆点来表示了吗?自己在书上用圆点来表示飞机的个数。师提要求:你是怎样表示飞机的个数的?谁愿意上来摆一摆?有和他不一样的吗?小结:无论怎样摆,一定要把点子对对齐。如果像这样(示范乱点四个点)好不好看?对拉,不仅不好看,数起来也不方便呀!刚刚我们在数数的时候就发现大树的个数非常好数,这是为什么呀?对拉,就是因为它是排成一排的,很整齐。师:现在你能用点子图来表示蝴蝶和鸟儿的个数了吗?拿起笔在书上画一画!核对:(投影核对)师提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点?(指七个点)它表示什么的个数?这是几个点?(指八个点)它又表示什么的个数? 师生交流:如果我让你把这里的花和大树画出来,你觉得怎样?用点表示方便还是画出图画方便?动笔:用圆点表示气球的个数。提问:十个点表示什么的个数?交流:我们在表示小朋友的个数时要不要把小朋友都画出来?师:数学就是怎么神奇,他可以把一些复杂的东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所以学习数学真的很有用,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吗?三、联系生活师:在我们刚进班级的时候,我们就只关心我们班级有些什么!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们就可以用数学的眼光数一数,这些物体有多少个啦?你想数一数什么的个数?你想用怎样的符号把他记录下来呢?四、总结全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作业设计:课堂时间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数一数按顺序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比一比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7题和思考题。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另一部分是“比轻重”。这些内容是认识数、计算和量之间的关系的准备性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感知和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以及数学的实用性和广泛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课时安排: 1课时第1课时 比一比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7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学情分析:对于本单元内容学生已有了较多的生活的经验,对要教学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学习起来会感觉到较轻松。教学准备:主题图、光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朋友们,每次我们出操时,都要先到走廊上去排队。瞧,这里有几个小朋友他们也在排队呢?(出示幻灯片)师提问:看了他们排的队,你有什么想法?师:要想按照顺序排队,我们就要进行比较,比一比谁比较高,谁比较矮?那么要怎样进行比较呢?今天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板书课题)二、联系生活比一比1、比长短。(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3)指导学生用在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2、比高矮。(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2)师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3、比轻重。(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1)师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1、想想做做”第1题。(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3、想想做做”第3题。 (1)先引导学生说明图中每个小格都一样大的,再试着看图比较。(2)通过交流引出“数方格边的个数”进行比较的方法。(3)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4、想想做做”第4题。(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5、想想做做”第5题。(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3)提问:为什么中间杯子水最多,右边杯子水最少?(“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多、最少的含义。)6、“想想做做”第6题。(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7、“想想做做”第7题。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8、思考题(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哪种水果比较重,再说说第二幅图。(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2、学生自由交流。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作业设计:课堂时间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比一比长短 高矮 轻重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一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想有着广泛的应用。分类的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教学难点: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课时安排: 1课时第1课时 分一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教学难点: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学情分析:学习“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入学还不到一个月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成形,自控能力教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的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性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想想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指名回答,说出商品都是放在货架上的。 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师: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很整齐) 3、设疑激趣: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提问:图中有几个货架?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2、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属于哪一类?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指名回答)3、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指名回答)4、小结:我们再看看,第一个货架是什么?第二个货架上是?第三个货架上是?它们都是以货物的用途为标准分类的。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回答)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5、“试一试”树叶的分类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师: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学生可以按形状或者颜色把树叶分成三类,体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师: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你能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出示想想做做1图。生活动。点击一个小动物就出示一个圈圈住该动物。出示学生的几种圈法。集体交流讨论。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师: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你知道吗?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师: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你觉得可以怎样分?(按天上的,公路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3、水杯的分类(想想做做3)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水杯,你能把这些水杯分一分吗?先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反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小朋友分一分。反馈: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2、其实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请同学们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作业设计:课堂时间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分一分玩具 书籍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认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是学生能够前后、左右、上下,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事方位,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上下很容易界定,所以例题及随后的“想想做做”都以辨认“左右”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上下、前后,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自主获得认识。教材设计的学习活动有看图说话、游戏、摆放操作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所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2、使学生在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现实空间的多样性和有序性,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与同学合作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教学难点:辨认左右方位。课时安排: 1课时第1课时 认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2、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教学难点:辨认左右方位。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位置活动,从中感悟位置关系。要让学生开动脑筋,在活动中理解知识。本单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准备:教师:光盘课件。学生:红色、黄色彩色铅笔,数学书、文具盒、补充习题、直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教室。师提问:仔细看看这幅图,图中有几个小朋友?师讲述: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小明、小刚、小红、小方。师提问: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上课)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1、(播放老师说的话)提问:老师说了什么?(要发言的请举右手)哪几个小朋友举起了右手?(小明、小红、小芳)小结:是呀,我们也要向他们一样做个爱动脑,爱发言的小学生。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在课堂上,如果你想要发言,要举起(右手)。师谈话:请你举起你的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师提问:那你们是怎样分辨右手和左手的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提问:你知道他们在上什么课吗?怎么知道的?除了数学书,桌面上还放了什么?放在什么位置?放在数学书的什么方位?(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边)数学书放在练习本的什么方位?(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边)小结: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边,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边。这就是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3、图中人和人及物和物的位置。(1)提问:你能说说小刚和小芳的位置关系吗?小明和小红呢?(小刚在小芳的左面,小芳在小刚的右面;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2)提问:小明和小刚的位置关系呢?小红和小芳呢?(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小刚在小明的后面;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3)提问:你还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和你的同桌先说说看。(4)交流:谁愿意说给大家听?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物体或人的前后左右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认位置。(板书:认位置)三、游戏巩固。1、游戏一。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再摸后脑勺。先由教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提问: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2、游戏二。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教师背向学生,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板书课题:认位置)四、拓展应用,深化提高1、“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食品橱图,提问: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指名回答)(2)苹果上面是什么?(苹果上面是鸡蛋)(3)“苹果上面是鸡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4)你能从左到右说一说桌上放了哪些物品吗?(5)茶壶在热水瓶的哪一面?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6)你看着图,还能说说什么位置关系?(小组里互相说,再交流)2、“想想做做”第4题。师要求:跟我读题,把玫瑰花左边的花涂红色,右边的花涂黄色。提问:哪些花是玫瑰花左边的花?谁来指一指?哪些花是玫瑰花右边的花?谁来指一指?你会涂色了吗?请你涂一涂。提问:涂了几朵红花?几朵黄花?3、“想想做做”第5题。按教师的要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要求: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右面,把补充习题摆在书的左面,把直尺摆在文具盒上面。同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4、思考题(1)出示情境图,弄清题目的意思。 (2)提问:都靠右走,图中哪个小朋友走错了?(3)下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演示。四、总结评价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上下,还有?你能用上下说句话吗?你还能用前后、或左右再说句话吗?(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作业设计:1、课堂时间完成补充习题。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认位置左、右 前、后 上、下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29页,共10课时。教材简析:本单元安排了10以内的数,使学生建立起10以内的概念。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即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其间穿插了“几和第几”、“=、和”的教学认识。认识110,先通过主题图出110和各个数量,再通过珠算一一对应地抽象出110和数,并让学生诊断、写数,然后在直尺上感受各数的顺序,最后在“想想做做”里通过涂一涂、数一数、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加深对各数含义的认识,亲注意培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教材还注重写数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好习惯。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数出地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力10以内的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各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和“”的含义,会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3、在认数、比较数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4、使学生初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愿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数是数的含义、写法。2、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并进行大小比较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一个数表示的是几,还是第几。课时安排: 10课时第1课时 认识15教学内容:教科书P12页例题,第13页“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2、学生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有用数进行交流的的愿望。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15各数的含义。教学难点:规范地写15各个数字,特别是3和5。学情分析:学习本课前,大多数学生对数数、认数、读数都没有问题,但在数的书写上不太规范。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谈话:小朋友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数一数”,已经会数出一些物体的个数并且能用小圆点来记录物体的个数。指出:其实,除了小圆点,我们还可以用数,把数的结果记录下来。从这节课起,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数。今天学习认识15 。(板书:认识15)二、学习认数1、初步感知15各数出事例题场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思想点拨。)提问:你能数出图中的一些东西有多少吗?(1块黑板,2盆花,3个小朋友,4个气球,5个字)2、认数、写数(1)认识“1”。谈话:图中拉琴的有1人,有1架手风琴,有1块黑板。指出:刚才我们数的人或物都是1个。“1”可以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圆点表示,还可以用一个方块表示。还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板书:1)领学生读1。提问:你会用“1”来说一句话吗?谈话:怎样才能写一个漂亮的“1”呢?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个1.指导学生写1:写1的时候要写得稍微斜一点,笔画要直,(师示范写);伸出右手跟老师书空;会写了吗?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2)认识“2”。谈话:认识了1,接着我们要认识几呢?刚才图里的什么数出来是2个?指出:2个可以用计数器上的珠表示,原来有1颗数珠,再添上1颗就是2颗数珠。(教师边说边拨珠)提问:大家一起看一看,计数器上现在一共拨出了几颗数珠?指出:2盆花,2颗数珠,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板书:2)领学生读2。提问:你会用“2”来说一句话吗?谈话:怎样才能写一个漂亮的“2”呢?指导学生写2:注意看老师从哪里起笔,哪里拐弯,拐弯时要写得流畅一些(师示范写);伸出右手跟老师书空;会写了吗?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3)用类似的方法教、“3”、“4”、“5”。写“3”时说明3的字形像两个半圆,开口向左。写“4”时说明4的字形像小旗,两笔写成。写“5”时说明5的字形像称钩,两笔写成。(4)让学生按顺序齐读15各数。三、巩固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先看图中有什么,再数一数。2、“想想做做”第2题:先看第一格,上面写的是几,下面涂了几个圆?你能看着每一格里上面的数,再在下面涂出几个圆吗?自己涂一涂。学生完成后追问:每个数下面一共有几个圆?涂了几个?还剩几个没有涂?3、“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先数一数每种水果的个数,再在相应的“日”字格里写数。4、“想想做做”第4题:提问:图中画了什么?各有多少个?追问:哪种小动物有3只?哪种小动物有4只?苹果树有几颗?苹果有几个?谈话:请你根据数的结果,完成书上的填空。学生完成后核对。四、 总结全课谈话:这节课我们写了哪些数?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几个数。作业设计:1、在日格本上写15各1行。2、课堂时间完成补充习题第5页。3、回家用15这五个数和爸爸、妈妈各说一句话。板书设计:认识15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认识15(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P1314页“想想做做”第59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实际意义。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3、练习写数,规范数的写法。教学重点: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把15各数写美观。教学准备:教师:教学光盘。学生:15数字卡片各一张。教学过程:一、 复习回顾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2、反馈昨天写数情况,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议。3、示范写15各数,同时介绍书写时的注意点,提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足。二、进行练习1、练习写15各数,写在日字格中,每个写一行。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同桌开展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卡片,再按从小到天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1)教师读明题意。(2)师问:这个花瓶上应该有几朵花呀?可是这里只有几朵?还缺几朵?缺几朵就应该画上,应该再画上几朵?(3)让学生独立画,不要求画的很像,只要数目对就可以了。4、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1)启发学生按不同的标准把图中的星分成两类。 (2)数一数每对的个数,体会5的不同分法。5、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1)组织学生排一排,说一说。 (2)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有几个,后面有几个同学。6、“想想做做”第9题:写15各个数字。说说最后一行空的可以怎样利用。三、总结全课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1、 书写比赛。2、课堂时间完成补充习题第6页。板书设计:认识15(练习)教学反思: 第3课时 认识几和第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题,第1516页“想想做做”的习题14,“你知道吗”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 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5个数了,你能从小到大数一数这5个数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这5个数。2、刚才我们数的这些数不仅可以表示有几个,还可以按顺序表示是第几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 “几”和“第几”(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一)初步感知1、星期天一大早,大家都到动物园去买票游玩。(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一共有几个人在买票?(指名数,板书:5人)2、提问: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谁愿意上来数?(板书:第2)追问:那排在第2的是谁呢?(生:戴帽子的小男孩)这里的第2是指2个人吗?不是有2吗?讲述:对,第2不是指两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的那一个人,就是这个戴帽子的小男孩。3、提问:从前往后数,小女孩排在第几?(板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幼儿园教师培训教学计划
- 2024-2025年学校德育信息化建设计划
- 2025年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招聘考试试题集
- 2025年互联网行业校招面试模拟题与经验
- 半命题作文“那天如果”心理健康范文
- 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写作技巧范文
- 健康促进学校心理咨询领导小组职责
- 粮油保管员岗前考核试卷及答案
- 幼儿园传染病安全风险点识别及应对措施
- 班组班组长能力提升计划
- 骨折病人的一般护理课件
- 幼儿园小班家长会课件
- DB34T 3572-2019 大型超导磁体真空压力浸渍技术规程
- 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 消防维保质量保证综合体系
- 低血容量休克护理业务学习
- 2024国内各省市五星级酒店分布表全套
-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东北冷涡
- 妊娠期糖尿病药物治疗
- JJG 621-2012 液压千斤顶行业标准
- 供电一把手讲安全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