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一 選擇題選擇題 每題每題 1 1 分分 共共 1010 分分 多選 少選 錯選均不得分多選 少選 錯選均不得分 漢語辭書的編排方式有 A 注音字母排列法 B 筆劃排列法 C 號碼排列法 D 古聲母排列法 ABCD 下列選項中屬於音序排列法順序的是 A 拼音方案 B 注音字母 C 古聲母 D 韻 ABCD 中國古代辭書常用的編排方式有 A 部首排列法 B 按韻編排法 C 四角號碼排列法 D 古聲母排列法 ABC 下列辭書中不是按照音序排列法編排的是 A 詞詮 B 經傳釋詞 C 辭源 D 新華字典 C 下列辭書中按照音序排列法編排的是 A 康熙字典 B 說文解字 C 辭源 D 詞詮 D 下列辭書中按照部首排列法編排的是 A 經籍纂詁 B 詞詮 C 說文解字 D 詩詞曲語詞匯釋 C 下列關於辭書部首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最早使用部首排列法的是明代梅膺祚的 字彙 B 康熙字典 使用的部首是 215 個 C 說文解字 概括的部首是 540 個 D 部首排列法與筆劃排列法是不能混合使用的 C 康熙字典 使用的部首數量是 A214 個 B200 個 C540 個 D1163 個 A 說文解字 使用的部首數量是 A214 個 B9363 個 C540 個 D1163 個 C 下列關於 康熙字典 的說法錯誤的是 A 使用了 214 個部首 按照地支分為十集 B 每字之下先解釋字義 再列歷代韻書的反切 C 收字 47035 個 D 清代王念孫作了 字典考證 指出其中的引書錯誤 A 下列關於 康熙字典 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使用了 214 個部首 按照地支分為十集 B 每字之下先解釋字義 再列歷代韻書的反切 C 收字 47035 個 D 清代王引之作了 字典考證 指出其中的引書錯誤 5000 多條 BCD 下列關於 說文解字 的說法錯誤的是 A 使用了 540 個部首 排列沒有規律 B 每個甲骨文之下先解釋字義 再分析形體結構 C 收字 9353 個 另有重文 214 個 D 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完備的辭典 ABC 說文解字 中收錄的小篆數量是 A 47035 個 B 9353 個 C 10516 個 D 26194 個 B 下列關於 說文解字 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使用了 540 個部首 這是許慎的一大創造 B 每字之下先解釋字義 再列歷代韻書的反切 C 收字 9353 個 D 清代段玉裁的 說文通訓定聲 是研究 說文 的巨著 AC 下列人物中不屬於 說文 四大家的是 A 段玉裁 B 朱駿聲 C 桂馥 D 戴震 D 說文 四大家中對字義的來源有細緻分析的是 A 段玉裁 B 朱駿聲 C 桂馥 D 王筠 B 最早使用部首排列法的工具書是 A 說文解字 B 康熙字典 C 中華大字典 D 漢語大字典 A 下列辭書中使用注音字母順序排列的是 A 康熙字典 B 詞詮 C 是戲曲語詞匯釋 D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B 奠定了現代漢語辭書編纂格局的工具書是 A 康熙字典 B 辭源 C 辭海 D 漢語大字典 B 修訂後注重百科性質的辭書是 A 辭源 B 辭海 C 現代漢語詞典 D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B 經籍纂詁 收集古書注解的下限朝代是 A 西漢 B 東漢 C 唐代 D 清代 C 注重闡釋虛詞特殊用法的工具書是 A 經傳釋詞 B 詞詮 C 助字辨略 D 古代漢語虛詞通釋 A 下列辭書中按照注音字母順序排列的是 A 經傳釋詞 B 詞詮 C 助字辨略 D 古代漢語虛詞通釋 B 下列辭書中按照古聲母順序排列的是 A 經傳釋詞 B 詞詮 C 助字辨略 D 古代漢語虛詞通釋 A 下列辭書中按照平水韻排列的是 A 經傳釋詞 B 詞詮 C 助字辨略 D 經籍纂詁 D 詩詞曲語詞匯釋 的作者是 A 阮元 B 王引之 C 楊樹達 D 張相 D 下列關於漢語注音方法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五四以後常用的是注音字母與拼音方案 B 五四以前常用的是反切與注音字母 C 直音法是直接注音的方法 D 反切是用兩個漢字合注一個字的讀音 AD 康熙字典 中沒有使用的注音方法是 A 直音法 B 反切法 C 叶音法 D 注音字母法 D 康熙字典 中使用的注音方法受到批評的是 A 直音法 B 反切法 C 叶音法 D 古聲母法 C 招具該備 永嘯呼些 中 該 的意思是 A 應該 B 大概 C 完備 D 相當于 C 宋多責賂于鄭 中 責 的意思是 A 責備 B 債 C 索取 D 責任 C 春秋匪解 享祀不忒 中 解 的意思是 A 分解 B 解散 C 了解 D 懈怠 D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屬於複音詞的是 A 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琚 B 合散消息兮 安有常則 C 今齊地方千里 D 雲髻半偏新睡覺 A 下列句中沒有出現偏義複詞的是 A 晝夜勤作息 伶俜縈苦辛 B 鼓之以雷霆 潤之以風雨 C 策之而知得失之計 D 先帝嘗與太后不快 幾至成敗 C 下列句中出現了偏義複詞的是 A 多人不能無生得失 B 故鹽鐵均輸 可以通委財而調緩急 ABC C 晝夜勤作息 伶俜縈苦辛 D 天下國家 天下之本在國 國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是合成詞的是 A 方大臣誅諸吕迎朕 朕狐疑 B 凡民有喪 匍匐救之 C 漢軍皆披靡 D 不忘恭敬 民之主也 D 畏 懼 的主要區別是 A 適用范圍廣狹不同 B 程度深淺不同 C 感情色彩不同 D 語法功能不同 D 段玉裁使用的術語 渾言 大體上相當于 A 泛指 B 特指 C 所指 D 轉指 A 段玉裁使用的術語 析言 大體上相當于 A 泛指 B 特指 C 所指 D 轉指 B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的是本義的是 A 塞向墐戶 B 朝聞道 夕死可矣 C 鄭人謂玉之未理者為璞 D 引而不發 躍如也 ACD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的是本義的是 A 引而不發 躍如也 B 孟嘗君顧謂馮諼 C 姜氏欲之 焉辟害 D 射其左 越于車下 AB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的是本義的是 A 驅而之薛 使吏召諸民當償者 悉來合券 B 書未發 威后問齊使 C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 D 老臣賤息舒祺 最少 不肖 A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的是本義的是 A 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 B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 而在蕭牆之內 C 子路從而後 遇丈人 以杖荷蓧 D 后稷教民稼穡 樹藝五榖 AD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的是本義的是 A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公叔禺人遇負杖入保者息 C 天地盈虛 與時消息 D 老臣賤息舒祺 最少 不肖 A 清代以後采用的 六書 的名稱 順序的提出者是 A 班固 戴震 B 許慎 班固 C 鄭眾 鄭玄 D 許慎 劉歆 B 許慎對 象形 的解釋是 A 畫成其物 隨體詰誳 B 視而可識 察而見意 C 比類合誼 以見指撝 D 建類一首 同意相受 A 許慎對 指事 的解釋是 A 畫成其物 隨體詰誳 B 視而可識 察而見意 C 比類合誼 以見指撝 D 建類一首 同意相受 B 許慎對 會意 的解釋是 A 畫成其物 隨體詰誳 B 視而可識 察而見意 C 比類合誼 以見指撝 D 建類一首 同意相受 C 許慎對 轉注 的解釋是 A 畫成其物 隨體詰誳 B 視而可識 察而見意 C 比類合誼 以見指撝 D 建類一首 同意相受 D 許慎對 假借 的解釋是 A 畫成其物 隨體詰誳 B 視而可識 察而見意 C 本無其字 依聲托事 D 建類一首 同意相受 C 下列字組中完全屬于指事字的是 A 而 亦 本 朱 B 刃 眉 一 甘 C 亦 上 末 寸 D 立 曰 牟 血 C 下列字組中完全屬于會意字的是 A 果 取 林 磊 B 苗 字 即 戒 C 多 析 秉 瓜 D 寒 爨 北 巢 B 下列字組中形聲字的結構一致的是 A 祖 視 B 哀 衷 C 錦 釗 D 栽 潁 D 下列字組中形聲字的形符占一角的是 A 哀 疆 旌 B 徙 騰 贏 C 修 勝 潁 D 栽 榖 徒 C 從結構上看 香 書 分別屬于 六書 中的 A 象形 會意 B 會意 形聲 C 指事 形聲 D 形聲 轉注 B 下列 六書 的類型中不屬于造字法的是 A 象形 B 指事 C 會意 D 假借 D 從文字形體上看 權 的本義應該是 A 權變 B 權衡 C 權力 D 黃華木 D 下列句中的 縣 使用的是本義的是 A 不狩不獵 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B 天子之縣内 方百里之國九 C 克敵者 上大夫受縣 下大夫受郡 D 秦以爲關 漢乃縣之 A 漢字發展過程中 直接影響到漢字的構造 改變了古文字的面貌的書體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隸書 D 下列字組中屬于古今字關係的是 A 赴訃 錯措 B 莫暮 嘆歎 C 而耏 遍徧 D 杯盃 知智 A 下列字組中屬于異體字關係的是 A 棄弃 馮憑 B 睹覩 照燳 C 間閒 陳陣 D 游遊 沽酤 B 适 適 在古漢語中的關係是 A 古今字 B 異體字 C 繁簡字 D 沒有關係 D 仆 僕 在古漢語中的關係是 A 古今字 B 異體字 C 繁簡字 D 同音字 D 下列句子中屬于判斷句的是 A 是非君子之言也 B 許君焦瑕 朝濟而夕設版焉 君之所知也 C 君者 舟也 D 四體不勤 五穀不分 孰為夫子 ABC 下列句子中屬於判斷句活用法的是 A 君子之德 風 B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 無纖介之禍者 馮諼之計也 C 朱紱皆大夫 D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 拘於虛也 ABCD 下列句子中屬於雙賓語句的是 A 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 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 B 使盡之 而為之簞食與肉 寘諸橐以與之 C 天生民而立之君 D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ABCD 下列句子中屬于被動句式的是 A 屈原放逐 乃賦離騷 B 東敗于齊 長子死焉 C 家叔以余貧苦 遂見用于小邑 D 下施萬民 萬民被其利 B 下列句子中不屬于被動句式的是 A 百里奚舉于市 B 秦王復擊軻 被八創 C 操吳戈兮被犀甲 D 亮子被蘇峻害 ABC 古漢語中表示判斷語氣的語氣詞是 A 也 B 矣 C 乃 D 焉 A 古漢語中表示陳述語氣的語氣詞是 A 也 B 矣 C 焉 D 了 BC 古漢語中常用作單詞句的否定詞是 A 不 B 勿 C 否 D 非 C 古漢語中可以表示假設性否定的否定詞是 A 弗 B 非 C 微 D 無 BC 下列句中屬于代詞複指賓語前置的是 A 雞鳴而駕 惟余馬首是瞻 B 君子是則是效 C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 怨是用希 D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 AD 下列句之中不属于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是 A 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 B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C 學惡乎始 惡乎終 D 奚以知其然也 AB 能夠表達委婉推測語氣的句中語氣詞是 A 維 B 其 C 也 D 者 B 何以伐為 結構中的 為 可以認為是 A 動詞 B 介詞 C 語氣詞 D 助詞 AC 黔無驢 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其中 船 的用法屬于名詞作狀語中的 A 表示比喻 B 表示對人的態度 C 表示處所 D 表示工具 D 天下雲集而響應 其中 響 的用法屬于名詞作狀語中的 A 表示比喻 B 表示對人的態度 C 表示處所 D 表示工具 A 丁壯號哭 老人兒啼 其中 兒 的用法屬于名詞作狀語中的 A 表示比喻 B 表示對人的態度 C 表示處所 D 表示工具 A 澤居苦水者 買庸而決竇 其中 澤 的用法屬于名詞作狀語中的 A 表示比喻 B 表示對人的態度 C 表示處所 D 表示工具 C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中 而 的用法是 A 連詞 B 而且 C 第二人稱代詞 D 無意義 C 下列句中 或 的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輕于鴻毛 B 雖使五尺之童適市 莫之或欺 C 今或聞無罪 而二世殺之 D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 下列句中 或 的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昔者辭以病 今日弔 或者不可乎 B 或謂孔子 曰 子奚不爲政 C 奇計或頗秘 世莫能聞也 D 宋人或得玉 A 下列句中 莫 的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國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B 吾有老父 身死莫之養也 C 君有急病見于面 莫多飲酒 D 諫而不入 莫之繼也 C 下列句中 莫 的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諫而不入 莫之繼也 B 吾有老父 身死莫之養也 C 吾有老父 身死莫之養也 D 諸將皆莫信 D 下列句中 所 的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是吾劍之所從墜 B 所不與舅氏同心者 有如白水 C 所殺大臣多呂后力 D 獲秦王所乘雲母車 B 下列句中的 則 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諫而不入 則莫之繼也 B 其子趨而往視之 苗則槁矣 C 無事則國富 有事則兵強 D 得之則生 弗得則死 B 下列句中的 以 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勞師以襲遠 非所聞也 B 焉用亡鄭以陪鄰 C 左右以君賤質也 食以草具 D 若潛師以來 國可得也 C 下列句中的 之 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驅而之薛 使吏召諸民當償者 悉來合券 B 百畝之田 勿奪其時 C 此天之亡我 非戰之罪也 D 苟子之不欲 雖賞之不竊 A 下列句中的 而 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強本而節用 則天不能貧 B 子路拱而立 C 危而不持 顛而不扶 D 相鼠有皮 人而無儀 D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用法屬于名詞用做一般動詞的是 A 豕人立而啼 B 爾欲吳王我乎 C 諸侯用夷禮 則夷之 D 嫂蛇行匍匐 B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用法屬于使動用法的是 A 強本而節用 則天不能貧 B 范增數目項王 C 焉用亡鄭以陪鄰 D 俗之所貴 主之所賤也 AC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用法屬于意動用法的是 A 既來之 則安之 B 不耕而食 不蠶而衣 C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D 從左右皆肘之 C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用法屬于名詞作狀語的是 A 蜀太守以下郊迎 B 狐死首丘 代馬依風 C 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D 及限于罪 然后從而刑之 是罔民也 A 下列對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 的分析正確的是 A 這是一個單句 B 而 是一個連詞 C 賓語是主謂結構 D 以上都不對 這是一個複句 ABC 下列對 莫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風乎舞雩 詠而歸 的分析正確的是 A 莫 是 暮 的古字 B 既 是表示時間的副詞 C 冠 是一個形聲字 D 雩 是古代一種為求福舉行的祭祀儀式 AB 下列對 辭曰 責畢收 以何市而反 孟嘗君曰 視吾家所寡有者 的分析正 確的是 A 责 是 债 的古字 B 有宾语省略的现象 C 有宾语前置的现象 D 畢 使用的是本義 ABC 下列對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 賢於長安君 曰 君過矣 不若長安君之甚 的分析正確的是 A 兩個 之 的用法相同 都是介詞 B 有複雜賓語的現象 C 於 是引進比較對象的連詞 D 竊 是私下里的意思 敬詞 B 下列對 姜氏何厭之有 不如早為之所 無使滋蔓 蔓 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 況君之 寵弟乎 的分析正確的是 A 有賓語前置現象 B 厭 是 饜 的古字 無 是 勿 的通假字 C 寵 是寵愛的意思 D 有雙賓語現象 沒有表示被動的意思 A 下列對 君處北海 寡人處南海 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的分析正 確的是 A 風馬牛不相及 是兼語結構 B 君之涉吾地 充當的是賓語 C 寡人 的實際意思是 寡德之人 D 之 是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的介詞 ABCD 二 填空題 每空二 填空題 每空 1 1 分 共分 共 1515 分分 從詞義的範圍著眼 可以把詞義的變化分為詞義的 詞義的 和詞義的 三種主要類型 詞的古義範圍大於今義 今義一般包括在古義之中 這種變化稱為 詞的古義範圍小於今義 這種變化稱為 詞的意義在發展中由特指變為泛指 由專名變為通名 這種現象屬於 康熙字典 共收字 個 編者是清人 等 成書於 年 康熙字典 用的是 編排法 全書分成 個部首 又根據 把 全書分成十二集 康熙字典 釋字的體例是 注音是用 法 它解釋字音和字義 除了引 用 的解釋外 一般還引用 這對我們查閱字的古音古義很有幫助 六書的名稱最早出現在 時的 中 到了東漢末年 六書的理論 逐漸成熟 出現了 三家之說 形聲字由 和 兩部分組成 意符和部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意符對聲符而言 部首對 而言 我國第一部用六書分析漢字結構 說解字義的文字學著作 是東漢 作的 清代學者解釋和研究這部文字學著作的所有著述中 成就最高的是段玉裁的 左傳 是一部 體歷史著作 相傳其作者是 許慎對漢字六書的解釋上 畫成其物 隨體詰詘 指的是 對形聲的解釋的是 就辭彙音節結構而言 古代漢語辭彙中 占多數 薑氏欲之 焉辟害 一句中的 辟 與 避 是一對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餘杯 一句中 餘 今作 余 它們是一對 許慎在 說文解字 中把九千多個漢字的表意符號歸納為 部 的產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省聲字就是省略形聲字 的形聲字 如 豪 貌 公懼 隊于車 的 隊 與 字構成古今字 在 鄭伯克段于鄢 其是之謂乎 句中 之 的詞性是 詞 語法作用是 論語 陽貨欲見孔子 孔子不見 歸孔子豚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諸塗 其 中 歸 的讀音是 諸 是 的合音字 說文解字 開創了以 統率漢字的字典編纂法 形聲字 星 的形符已簡省 分析術語為從 省 生聲 季氏將伐顓臾 求 無乃爾是過與 夫顓臾 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且在邦域之中 矣 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為 其中前置的代詞賓語是 後一個 是 的詞性屬 古今漢語的詞義差異可以從 三個方面來考察 辭源 是一部以 為主 兼收百科的綜合性語文工具書 專門解釋唐宋元明人詩詞曲中習見語辭特殊用法的辭書是近人 的 比類合誼 以見指撝 是 六書 中的 從古今詞義範圍變化的角度看 焚 是 漢語字典辭書的編排主要有三種方式 1 2 按部首和筆劃排列 3 按 編碼排列 反切是用兩個漢字合注一個漢字讀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取 下字取 合成被注字的音 說文解字 簡稱 說文 東漢 著 是我國規存最早的字典 全書分漢字為 540 部 開創了以部首統率漢字的字典編纂法 收字以小篆為主 說文解字 簡稱 說文 東漢許慎著 是我國規存最早的字典 全書分漢字為 部 開創了以部首統率漢字的字典編纂法 收字以小篆為主 說文解字 簡稱 說文 東漢許慎著 是我國規存最早的字典 全書分漢字為 540 部 開創了以 統率漢字的字典編纂法 收字以小篆為主 說文解字 簡稱 說文 東漢許慎著 是我國規存最早的字典 全書分漢字為 540 部 開創了以部首統率漢字的字典編纂法 收字以 為主 漢語大字典 是一部解釋漢字 的大型語文工具書 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國搜 集漢字單字最多的字典 共收單字五萬六千個左右 辭源 是專門為 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書 詞詮 是近人 著 這部書收集了古書中常用的介詞 連詞 助詞 語氣詞及一 部分代詞 動詞 副詞 說明它們的用法 意義並引書證 經傳釋詞 是清王引之著 是一本著重研究先秦和漢代經傳中 的著作 經傳釋詞 是清王引之著 是一本著重研究 代經傳中虛詞特殊用法的著作 近人張相著 彙集了唐宋金元明以來流行於詩詞劇曲中的特殊語詞 537 個 是 我們閱讀和研究古典詩詞曲的重要參考書和工具書 象形字的結構特點是依樣畫葫蘆 即許慎所謂 從造字法看 日 月 止 目 人 車 行 牛 瓜 眉 虎 夕 犬 女這些字屬於 六書 中的 字 指事 許慎的定義是 一眼看去就可以認識大體 仔細觀察就發現意義所 在 從造字法看 上 下 中 亦 腋 本 末 未 寸 刃 甘這些字屬於 六書 中的 字 會意 許慎的定義是 字面意思是會合成意 即由若干符號相互構成一種 聯繫來表達某種意義 從造字法看 逐 取 武 及 戒 朝 暮 牧這些字屬於 六書 中的 字 形聲 許慎的定義是 由兩個部分構成 一個部分表示意義或字義的屬類 叫形符 或意符 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 叫聲符 如 從造字法看 江 河 楊 柳這些字屬於 六書 中的 字 有少數形聲字 它的形符已經簡省 必須補全才能起表意或表聲作用 這叫 有少數形聲字 它的聲符已經簡省 必須補全才能起表意或表聲作用 這叫 省形和省聲就是有少數形聲字 它的形符或聲符已經簡省 必須補全才能起表意或表聲作 用 如 釜 從 省 父聲 雷 從雨 省聲 探求本義 既不能脫離文字形體 也不能脫離 如高 若僅根據字形探求本 義也是不大可能的 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字來表示 就形成 如 大 太 閑 間 陳 陣 說 悅 莫 暮 責 債 益 溢 景 影 這 5 組字前字和後字屬於 關係 在古代漢語中那些讀音相同 意義相同 而形體不同的文字叫作 在學習古代漢語繁簡字時有兩字共簡為一形的情況 必須注意判別它代表的到底是哪一個 字 如 鐘 是 鍾 和 的簡化字 一些詞在發展中詞義的輕重和感情色彩發生了變化 造成古今詞義的差別 如 恨 的古 義輕 是 的意思 今義重 是仇恨 忿恨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文字的和語言的手段幫助我們掌握詞的古義 比如從成對使用的反義詞 同義詞上分析 如 富 的反義詞是 貧 不是 窮 窮 的反義詞是 多義詞的幾個意義 其中一個意義是詞義引申的起點 這個意義就是詞的 多義詞的幾個意義 其中一個意義是 這個意義就是詞的本義 匍匐 參差 蕭條 狼藉 屬於古代漢語複音詞中的 宋何罪之有 這句話中的 之 的語法作用是 說文解字 敘 中所謂 本無其字 依聲托事 指的是 六書 的 說文解字 敘 中所謂 建類一首 同意相受 指的是 六書 的 兵破于陳涉 地奪於劉氏者 何也 其中的 於 的語法作用是 在 是誰之過與 中 是 的語法分析是 在 天下之父歸之 子將焉往 句中 焉 的詞性是 在句中充當 語成分 在 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 句中 焉 的詞性是 在句中充當 語成分 從形符和聲符位置看 閨 閣 屬於 從形符和聲符位置看 悶 問 屬於 有時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不能按自然結構分析 比如 穎 的形符 就偏於一隅 在 鄭伯克段于鄢 其是之謂乎 句中 之 的語法作用是 康熙字典 採用了三種注音方法 直音法 葉音法 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字來表示 就形成古今字 先出現的叫古字 後出現的叫 今字 暮的古字是 造成古今字的具體原因之一是假借字久借不歸 只得給原意另造新字 如為 亦 另造的 今字是 造成古今字的具體原因之一是詞的分化引起字的分別 或加旁以別義 或換旁以別義 如 悅 的古字是 水 甲文字形為 水的本義是 在 江水又東 逕巫峽 用的正是其本義 伐木不自其本 必複生 用的是 本 的本義 本 甲文字形為 射其禦者 君子也 屬於古代漢語中的 句式 郤克傷於矢 流血及屨 屬於古代漢語中的 句式 愬 訴 俛 俯 淚 涙 三組字前字和後字屬於 關係 舍 捨 知 智 辟 避 三組字前字和後字屬於 關係 形聲字的 義符 形旁 和 聲符 聲旁 是一個形聲字的基本組成部分 義符 形旁 表示該形聲字的 聲符 聲旁 表示該形聲字的讀音 形聲字的 義符 形旁 和 聲符 聲旁 是一個形聲字的基本組成部分 從兩者的組 合關係來看 一般有以下六種基本結構 其中 辯 哀 問 聞 閩 屬於 形聲字的 義符 形旁 和 聲符 聲旁 是一個形聲字的基本組成部分 從兩者的組 合關係來看 一般有以下六種基本結構 其中 國 衷 閣 固 裹 屬於 這個古文字的今文字形是 其形體結構屬於 造字法 這個古文字的今文字形是 其形體結構屬於 造字法 這個古文字的今文字形是 其形體結構屬於 造字法 墳 古義是用土堆積而成的高地 今義是埋屍體的土堆 這屬於古今詞義變化中 詞義引申的趨勢 1 從個別到一般 如 江 從專稱長江引申為泛指河流 2 如 道 由道路引申為途徑 方法 詞義引申的趨勢 1 如 江 從專稱長江引申為泛指河流 2 從具體到 抽象 如 道 由道路引申為途徑 方法 直接由本義派生出來的意義叫 由直接引申義派生出來的意義 對本義來說 就是 引申的方式 1 以本義為起點 向著同一方向遞相派生出幾個意義的引申脈絡 叫 以本義為中心向不同的方向派生出數個直接引申義的詞義引申脈絡 叫 如 問 時 防 有這樣幾個義項 1 堤壩 2 堵水 防水 3 禁阻 防備 防止 4 約束 5 規範 標準 從引申的方式來看 這幾個意義的引申脈絡屬於 漢字簡化過程中有這樣一種情況就是意義上有聯繫的繁體字簡化後成了一個字如 饑 飢 簡化為饑 飢的本義是饑餓 饑的本義是 漢字簡化過程中有這樣一種情況就是意義上有聯繫的繁體字簡化後成了一個字如 穫 獲 簡化為獲 它們的本義分別是 漢字簡化過程中有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原本意義上沒有聯繫的繁體字簡化後成了一個字 如 後就是由表示 的 後 和走在後面 後 簡化而來 漢字簡化過程中有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原本意義上沒有聯繫的繁體字簡化後成了一個字 如 發 就是由把箭發射出去 出發的 和表示毛髮 頭髮 髮 簡化而來的 漢字簡化過程中有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原本意義上沒有聯繫的繁體字簡化後成了一個字 如 發 就是由把箭發射出去 出發的 發 和表示毛髮 頭髮的 簡化而來的 漢字簡化過程中有這樣一種情況就是原本意義上沒有聯繫的繁體字簡化後成了一個字 如 後就是由表示帝王 君主的 後 和表示走在後面的 字簡化而來 異體字是 不同而音義完全相同 古代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異體字是形體不同而 義完全相同 古代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異體字是形體不同而音 完全相同 古代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異體字常見有幾種類型 從文字結構著眼 貓 貓屬於 不同 異體字常見有幾種類型 從文字結構著眼 猿 猨屬於 不同 漢字簡化之後在字和詞的對應關係方面發生了三種變化 兩者之間是一對一的關係如賣 對應的簡化字是 漢字簡化之後在字和詞的對應關係方面發生了三種變化 兩者之間是一對一的關係如遲對 應的簡化字是 無羽毛以禦寒暑 其中 寒暑 屬於古代漢語合成複音詞中的 由兩個意義相反或相互對舉的詞素組合而成 其中一個詞素的意義成為該合成詞的意義 另外一個隻起陪襯作用 充當一個音節 這樣的辭彙叫 偏義複詞就是由兩個意義 或相互對舉的詞素組合而成 其中一個詞素的意義成為該 合成詞的意義 另外一個隻起陪襯作用 充當一個音節 偏義複詞就是由兩個意義相反或相互 的詞素組合而成 其中一個詞素的意義成為該合 成詞的意義 另外一個隻起陪襯作用 充當一個音節 偏義複詞就是由兩個意義相反或相互對舉的詞素組合而成 其中一個詞素的意義成為該合 成詞的意義 另外一個隻起 作用 充當一個音節 古今詞義的變化 除了古今詞義範圍方面的變化外 還有古今詞義 和感情色彩的 不同 古今詞義的變化 除了古今詞義範圍方面的變化外 還有古今詞義輕重和 的不同 古代漢語判斷句和現代漢語不同 一般是不用係詞 是 的 而是在謂語後面加語氣詞 幫助判斷 按照語氣詞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 夫蓋維惟唯 屬於 按照語氣詞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 也矣乎哉已耳焉與邪夫兮 屬於 按照語氣作用 可分為 1 如 也矣已耳焉 2 疑問語氣詞有 乎與邪 3 感歎語氣詞有 哉夫兮 按照語氣作用 可分為 1 陳述語氣詞 也矣已耳焉 2 疑問語氣詞 乎與邪 3 哉夫兮 按照語氣作用 可分為 1 陳述語氣詞 2 3 感歎語氣詞 句尾語氣詞 也 表靜態 通常用在判斷句尾表 的判斷語氣 句尾語氣詞 也 用在陳述 祈使 疑問句尾時 都表 語氣 並不是在判斷語 氣之外 又表示陳述 祈使 疑問語氣 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表達習慣而靈活運用 在句子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基本功 能 這種現象就叫作 根據疑問代詞指代的詢問物件 古漢語疑問代詞可分三類 1 指人的 如 誰 孰 2 指物的 有 何 胡 奚 曷 等 3 如 安 惡 焉 等 所 基本語法功能是加在謂詞性成分前 指代某種動作的物件 組成 使謂 詞性成分名詞化 所 基本語法功能是加在謂詞性成分前 指代某種動作的物件 組成所字結構 使謂 詞性成分 者 基本語法功能是位於詞或片語之後 構成 表示 的人 的事物 者 基本語法功能是位於詞或片語之後 構成者字結構 表示 的人 的事物 可分兩類其中 謂詞性成分 者 如 赦之 以勸事君者 代詞 者 加在謂詞性成 分後 可使謂詞性成分 者 基本語法功能是位於詞或片語之後 構成者字結構 表示 的人 的事物 可分兩類 其中 名詞性成分 名詞 所字結構 者 起 的作用 使這個 名詞性成分得到強調 如 陳勝者 陽城人也 者字結構表示施事者 然 原是 意思是 虛化為連詞 表示轉折 意思相當於 但是 可是 然而 是指示代詞 然 和轉折連詞 而 的連用 然 字總結上文 而 字引起下 文的轉折 意思是 然則 是指示代詞 然 與連詞 則 的連用 然 總結上文 則 引起下文的推論 意思是 也 用在句中表示 語氣 有提起下文舒緩節奏的作用 有時用在並列的片語後面 表示頓宕語氣 從句子成分看 古代漢語放在動詞前面表示動量的數詞 是作為 語來修飾動詞的 焉字是一個指示代詞兼 在上古漢語裏 用 不 毋 未 莫 四個否定詞的否定句有一個特點 賓語如果是一 個代詞 一般總是放在動詞的 答案 1 扩大 缩小 转移 2 词义缩小 3 词义扩大 4 词义转移 5 47035 张玉书 陈廷敬 1716 6 部首 214 十二地支 7 先音后义 反切法 古代韵书和字书 古注 8 战国 周礼 地官 保氏 班固 郑众 许慎 9 意符 旁 声符 旁 10 所统属的各个字 1 许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2 编年 左丘明 3 象形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4 单音节词 5 古今字 6 繁简字 7 540 8 隶书 9 声符 10 坠 1 代 复指 是 2 kui4 之于 3 部首 4 晶 5 尔 指示代词 6 古今词义相同 古今词义迥异 古今词义微殊 7 语文 8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 9 会意 10 词义范围扩大 1 按音序排列 2 声母 韵母和声调 3 许慎 4 540 5 部首 6 小篆 7 形音义 8 阅读古籍 9 杨树达 10 虚词特殊用法 11 先秦和汉 12 诗词曲语辞汇释 13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14 象形 15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 16 指事 17 比类合谊 以见指挥 18 会意 19 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20 形声 21 省形 22 省声 23 金 畾 24 文献用例 25 古今字 26 古今字 27 异体字 28 鐘 29 遗憾 不满 30 达 31 本义 32 词义引申的起点 33 聯綿詞 34 复指前置宾语 35 假借 36 转注 37 引进动作行为主动者 或表被动 38 指示代词作主语 39 疑问代词 宾 40 疑问代词 状 41 外形内声 42 内形外声 43 禾 44 复指 是 45 反切法 46 莫 47 腋 48 说 49 河流 50 树根 51 判断句 52 被动句 53 异体字 54 古今字 55 意义范畴 56 内形外声 57 内声外形 58 亦 指事 59 莫 会意 60 目 象形 61 词义范围的缩小 62 从具体到抽象 63 从个别到一般 64 直接引申义 65 间接引伸义 66 连锁式引申 链条式引申 67 辐射式引申 68 连锁式引申 链条式引申 69 饥荒 70 收割谷物 猎取禽兽 71 君主 帝王 72 發 73 髮 74 後 75 形体 76 音 77 义 78 意符 79 声符 80 卖 81 迟 82 偏义复词 83 偏义复词 84 相反 85 对举 86 陪衬 87 轻重 88 感情色彩 89 也 90 句首语气词 91 句尾语气词 92 陈述语气词 93 感叹语气词 94 疑问语气词 95 确认肯定 96 论断 确认 97 词类活用 98 指处所 99 所字结构 100 名词化 101 者字结构 102 名词化 103 复指名词性成分 104 指示代词 这样 105 这样却 或 虽然如此 可是 106 既然如此 那就 107 提顿 108 状 109 语气词 110 前面 三 三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每题每题 3 分分 共共 9 分分 1 反切 2 叶音 3 本义 4 六书 5 象形 6 指事 7 偏义复词 8 转注 9 假借 10 省形 11 古今字 12 异体字 13 联绵字 14 词类活用 15 判断句 16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7 名词的使动用法 省声 动词的使动用法 隶变 会意 笔意 笔势 繁简字 25 浑言 析言 26 引申义 27 假借义 28 部首 29 名词的意动用法 30 双宾语 答案 1 反切 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 1 分 是用两个字合注一 个字的音 1 分 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1 分 2 叶音 临时改变字的读音以求押韵和谐 1 分 这是不明语音的古今变化而造成的一 种不科学应当否定的注音方法 2 分 3 本义 是指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 1 分 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2 分 4 六书 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 分析其形义关系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文字条例 2 分 分别是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1 分 5 六书 当中的一种 1 分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2 分 6 六书 当中的一种 1 分 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 2 分 7 偏义复词 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 1 分 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 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 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 2 分 8 转注 六书 当中的一书 1 分 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2 分 受 写作 授 不得分 9 假借 六书 当中的一书 1 分 本无其字 依声託事 2 分 10 省形 形声字的义符在表现形式上的特殊情况 分 指汉字形声字中形旁的形体因 构形和书写的需要 被省去某一部分 分 11 古今字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 就形成古今字 2 分 在前的叫 古字 在后的叫 今字 1 分 12 异体字 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 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 2 分 只是构形 有异的字 1 分 13 连绵字 也叫联绵字 连语等 是一种复音节的单纯词 1 分 一般由两个音节联缀 在一起 构成一个词 表达一个整体意义 不能拆分 2 分 14 词类活用 是指在古代 汉语中 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 1 分 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 基本功能的一种语言现象 2 分 15 判断句 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对主语进行判断 2 分 说明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一种句子形式 1 分 16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主观上认为 1 分 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2 分 17 名词使动用法 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 1 分 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2 分 省声 形声字的声符在表现形式上的特殊情况 分 指汉字形声字中声旁的形体 因构形和书写的需要 被省去某一部分 分 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1 分 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2 分 隶变 是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 1 分 是汉字由古体 古文字 演变为今体 今文字 的一次质的飞跃 2 分 21 会意 六书 中的一种 分 比类合谊 以见指撝 分 22 笔意 保持原来的造字意图 分 能够表现字的本义的形体 分 23 笔势 汉字经过演变 逐渐整齐化 符号化 分 从而脱胎换骨远离了原始的造字 意图 无由看出它所依据的本义 这种形体叫笔势 分 24 繁简字 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分 所谓繁体和简体 是就同一个字构形时所 使用的构件或笔划的多少相对而言的 构件或笔划多的是繁体 构件 笔划少的是简体字 分 25 浑言 析言 浑言 笼统的说 析言 分析的说 1 分 这是一种指出近义词的共同 义和区别义时使用的一种术语 2 分 26 引申义 从词的本义出发 1 分 沿着不同的方向 向相关的方面延申而产生的一系 列新义叫做引申义 2 分 27 假借义 汉字在使用过程中被借来 1 分 表示的与字的形体毫不相关的意义叫这个 字的假借义 2 分 28 在辞书编纂过程中 1 分 人们从形体上相关的一类字中择取形状相同的部分作为这 一类字的表目字 由于它总是放在这一类字的首位 故称部首 2 分 29 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2 分 是主观上认为 1 分 30 双宾语 在句子中 谓语动词所带的两个宾语叫双宾语 2 分 其中离动词近的叫近 宾语 也叫间接宾语 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 也叫直接宾语 2 分 说明 需将每一得分点的主要内容答出 方可得分 说明 需将每一得分点的主要内容答出 方可得分 四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四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0 分分 莊公寤生 驚薑氏 故名曰寤生 遂惡之 逆 倒 愛共叔段 欲立之 亟請於武公 公弗許 屢次 公曰 制 岩邑也 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其他 別的 都城過百雉 國之害也 城牆 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中五之一 小九之一 三 國都 姜氏何厭之有 不如早為之所 無使滋蔓 滿足 不要 蔓草猶不可除 況君之寵弟乎 尊寵 多行不義必自斃 子姑待之 倒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邊邑 不義不昵 厚將崩 土地廣大 大叔完聚 繕甲兵 具卒乘 將襲鄭夫人將啟之 開城門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 聞之 有獻於公 疆界 小人有母 皆嘗小人之食矣 未嘗君之羹 帶汁的肉 若闕地及泉 隧而相見 其誰曰不然 掘 君子曰 潁考叔 純孝也 愛其母 施及莊公 篤厚 延伸 詩曰 孝子不匱 永錫爾類 其是之謂乎 賜 君處北海 寡人處南海 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住 牝牡相誘 君處北海 寡人處南海 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意料 五侯九伯 女實征之 以夾輔周室 賜我先君履 扶持 踐踏的范圍 爾貢包茅不入 王祭不共 無以縮酒 寡人是徵 供 索取 師進 次於陘 臨時駐扎 楚子使屈完如師 師退 次於召陵 到 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 辱收寡君 寡君之願也 求 君若以德綏諸侯 誰敢不服 安撫 晉不可啟 寇不可玩 一之謂甚 其可再乎 習慣而不留心 諺所謂輔車相依 唇亡齒寒者 其虞虢之謂也 面頰 牙床骨 神所馮依 將在德矣 憑 晉軍函陵 秦軍汜南 駐軍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行李之往來 共其乏困 君亦無所害 外交使臣 微夫人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 沒有 宰夫胹熊蹯不熟 殺之 寘諸畚 使婦人載以過朝 煮 詩曰 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 夫如是 則能補過者鮮矣 沒有 少 少 宣子驟諫 公患之 使鉏麑賊之 屢次 殺 宣子田於首山 舍于翳桑 見靈輒餓 問其病 打獵 住一晚 餓死 宦三年矣 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 請以遺之 作奴隸 子為正卿 亡不越竟 反不討賊 非子而誰 境 返 董狐 古之良史也 書法不隱 記事的原則 自始合 而矢貫餘手及肘 餘折以禦 左輪朱殷 鮮紅色 自始合 苟有險 餘必下推車 子豈識之 難行的路 此車一人殿之 可以集事 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鎮守 成就 擐甲執兵 固即死也 病未及死 吾子勉之 本來 走向 射其左 越于車下 射其右 斃于車中 墜 倒下 韓厥執縶馬前 再拜稽首 奉觴加璧以進 捧 臣辱戎士 敢告不敏 攝官承乏 代理 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 有一於此 將為戮乎 承擔 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我戮之不祥 赦之 以勸事君者 鼓勵 我聞忠善以損怨 不聞作威以防怨 堵 大決所犯 傷人必多 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決使道 導 齊人有馮諼者 貧乏不能自存 使人屬孟嘗君 囑托 左右以君賤之也 食以草具 粗劣的食物 於是乘其車 揭其劍 過其友 高舉 拜訪 孟嘗君問 馮公有親乎 對曰 有老母 雙親 誰習計會 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 債 驅而之薛 使吏召諸民當償者 悉來合券 到 孟嘗君就國於薛 未至百里 民扶老攜幼 迎君道中 趨向 孟嘗君顧謂馮諼 先生所為文市義者 乃今日見之 回頭 千金 重幣也 百乘 顯使也 齊其聞之矣 禮物 齊王聞之 君臣恐懼 遣太傅齎黃金千斤 文車二駟 服劍一 封書謝孟嘗君 贈送 花 紋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 無纖介之禍者 馮諼之計也 芥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 秘密的 若乃梁 則吾乃梁人也 先生惡能使梁助之耶 那裡 居歲余 周烈王崩 諸侯皆吊 齊後往 周怒 赴於齊 訃 威王勃然怒曰 叱嗟 而母婢也 你 鬼侯有子而好 故入之於紂 紂以為惡 醢鬼侯 美麗 天子已食 退而聽朝也 處理 為人排患 釋難 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 是商賈之人也 假如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 太后盛氣而揖之 等 太后之色少解 稍微 老臣賤息舒祺 最少 不肖 而臣衰 竊愛憐之 兒子 微獨趙 諸侯有在者乎 不 朽木不可雕也 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於予與何誅 污土 責備 願無伐善 無施勞 夸耀 延伸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懷之 歸 如或知爾 則何以哉 有人 千乘之國 攝乎大國之間 加之以師旅 因之以饑饉 迫近 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求也為之 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 或 宗廟之事 如會同 端章甫 願為小相焉 諸侯集會 對曰 異乎三子者之撰 才能 夫子喟然歎曰 吾與點也 贊同 孔子曰 求 無乃爾是過與 指責 危而不持 顛而不扶 則將焉用彼相矣 站不穩 跌倒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托辭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貧而患不安 諸侯國 采邑 今由與求也 相夫子 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輔佐 陽貨欲見孔子 孔子不見 歸孔子豚 贈送 子路從而後 遇丈人 以杖荷蓧 挑 四體不勤 五穀不分 孰為夫子 辛勞 故人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 雙親 矜寡孤獨廢疾者 皆有所養 男有分 女有歸 出嫁 大人世及以為禮 父子 兄弟相繼 此六君子者 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著其義 以考其信 顯露 成全 著有過 刑仁講讓 示民有常 以為型 雖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 味道 河內凶 則移其民於河東 移其粟於河內 飢荒 鄰國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更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棄甲曳兵而走 敲鼓 已經 跑 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僅僅 不違農時 穀不可勝食也 季節 數罟不入洿池 魚鱉不可勝食也 密 網 斧斤以時入山林 材木不可勝用也 斧子 五畝之宅 樹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種 保民而王 莫之能禦也 安撫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吝嗇 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則牛羊何擇焉 可憐 挾太山以超北海 語人曰 我不能 是誠不能也 夾 跳 刑于寡妻 至於兄弟 以禦於家邦 作型 抑王興甲兵 危士臣 構怨於諸侯 然後快於心與 高興 為肥甘不足於口與 輕煖不足於體與 暖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猶緣木而求魚也 這樣 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 寡固不可以敵眾 本來 及陷於罪 然後從而刑之 是罔民也 施刑 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 自楚之滕 踵門而告文公 到 走 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 願受一廛而為氓 土地 百姓 其徒數十人 皆衣褐 捆屨 織席以為食 扣 許子以釜甑爨 以鐵耕乎 燒火做飯 鐵製的農具 且許子何不為陶冶 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家 草木暢茂 禽獸繁殖 五穀不登 禽獸偪人 成熟 獸蹄鳥跡之道 交於中國 中原 后稷教民稼穡 樹藝五穀 五穀熟而民人育 種植 大哉堯之為君 惟天為大 惟堯則之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效法 昔者孔子沒 三年之外 門人治任將歸 死 擔子 江漢以濯之 秋陽以暴之 皓皓乎不可尚已 晒 魯頌曰 戎狄是膺 荊舒是懲 打擊 警惕 從許子之道 則市賈不貳 國中無偽 價 夫物之不齊 物之情也 本性 五 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 活用类型以及活用后的意义 每小五 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 活用类型以及活用后的意义 每小 题题 2 分 共分 共 10 分 分 1 是其为人也 有粮者亦食 无粮者亦食 2 师还 馆于虞 遂袭虞 灭之 3 北首燕路 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 暴其所长于燕 4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5 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 欲因此时降武 6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7 彼秦者 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权使其士 8 余音嫋嫋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9 齐桓公妻之 甚善焉 10 养备而动时 则天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南昌市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招聘统计监测劳务外包工作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4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招聘事务员38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河北招聘(选聘)辅助性岗位工作人员13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福州市罗源县卫健系统事业单位招聘控制数卫技人员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7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内蒙古工业大学事业编制人员招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湖北黄石市阳新县卫生健康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内蒙古应急管理厅选聘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机关服务中心招聘编外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辽宁沈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智汇水务”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旅行社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 便利店陈列培训
- 学校食堂餐厅投诉处理制度
- SolidWorks-全套基础培训教程
- 安吉汽车物流运输优化方案全套
- 软式棒垒球-上手传接球教案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 变更董事股东会决议
- 中国功夫介绍英文
- 驾驶员管理台帐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优秀课件【最新】
- 拆房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