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包括:
说明书一份,39页,22000字左右.
任务书.doc
开题报告.doc
诚信承诺书.doc
外文资料翻译.doc
文献综述.doc
PPT答辩稿.ppt
图纸:
A0-刹车底座.dwg
A0-总装配图.dwg
A1-液压推动器.dwg
A2-弹簧杆.dwg
A2-连接杆.dwg
A2-液压原理图.dwg
A2-制动器弹簧.dwg
A3-制动器连接轴.dwg
A3-制动器联轴器.dwg
A4-导向套.dwg
A4-活塞.dwg
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电动绞车刹车装置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1、 电动绞车刹车装置各个部分的详细数据
2、 利用AutoCAD或者其他绘图软件进行电动绞车刹车装置的装配图以及零件图的绘制
3、 设计说明书一份
主要参考资料:
[1] 冯刚, 李剑中, 谭佳. 面向海洋环境的绞车传动控制系统[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1,(06)
[2] 康宏建, 张弥宪. 处理绞车液压系统故障的一点体会[J]. 煤矿机械, 2004,(07)
[3] 高玉龙, 朱秀珍, 张兴周. 基于ARM的家庭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 应用科技, 2003,(09)
[4] 于永水, 张瑞英, 李福海, 齐明侠. SJD—11型双速绞车换档机构的研制与实现[J]. 山东机械, 1995,(03)
[5] 鲁卫红. 一种辐射源距离的估算方法[J]. 现代雷达, 2002,(02)
[6] 邱功御, 冯长悌. 船用电动连接绞车的技术进步[J]. 中国水运, 1997,(06)
[7] 张斌, 鲁守银, 厉秉强. 电力设备非量化状态信息移动采集与管理系统[J]. 仪器仪表学报, 2003,(S2)
[8] 陈建长, 雷江河, 陈瑞, 万箭波. 一种新型绞车负载试验装置[J]. 工程机械, 2005,(05)
[9] 杜军, 李学仁. 基于ARM的便携式航空发动机数据处理系统[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4,(05)
[10] 黎建良. 多田野汽车起重机绞车马达的国产化[J]. 工程机械与维修, 1999,(10)
[11]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毕业设计应完成的主要工作:
阅读中英文文献资料,熟练掌握CAD制图软件,绘制电动绞车刹车装置的各零件图及装配图,完成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序号 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安排 备注
1 资料的查阅、收集、整理,并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资料翻译 12月5日—1月20日 确定基本设计方案
2 设计参数的计算 1月21日—2月10日
3 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 2月11日—3月15日
4 撰写设计说明书,整理相关表格资料 3月16日—4月20日
5 准备答辩
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电动绞车广泛用于在工作繁重和所需牵引力较大的场所。为了能提升牵引和回转等作业的需要,有些电动绞车还配有双卷筒和多卷筒装置。一般在额定载荷低于10T的绞车可以设计成电动绞车。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动绞车的使用也被应用于建筑、水利工程、林业、矿山、码头等的物料升降或平拖,还可作为现代化电控自动作业线的配套设备。
目前来说有0.5吨~350吨,分为快速和慢速两种。其中高于20吨的为大吨位绞车,绞车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作为起重、筑路和矿井提升等机械中的组成部件,因操作简单、绕绳量大、移置方便而广泛应用。绞车主要技术指标有额定负载、支持负载、绳速、容绳量等。在电动绞车的诸多装置里,刹车装置变的尤为重要,通过对刹车装置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电动绞车的性能,以及整体的耐久性。
意义:电动绞车的刹车装置是由电动机经减速机带动卷筒在通过电动机与减速器输入轴之间的制动器来进行制动,如今中国绞车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中,许多情况不容乐观,如质量差、工作效率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对自然资源破坏力大、维修繁琐需高技术人员等等。所以这次设计有以下意义。
(1)了解电动绞车的结构、特点以及工作原理。电动绞车是由绞车固定座和设在绞车固定座上的电机以及受电机转轴所带动可产生递减转速效果的减速机构。减速机构控制带动的钢索卷筒,其筒壁上绕设有钢索在通过离合装置,可控制减速机构的动力传递给钢索卷筒。最重要的刹车装置,则是利用单向轴承搭配刹车机构的方式来达到控制电机的转轴转动或不动,以提高操作上的安全性及其使用上的方便性。
(2)对绞车各部分的性能的提高有重大意义:尽可能好地满足工艺要求、便于操作。具有合理的强度与刚度,使用可靠,具有很好的经济性,重量轻,制造维修方便。
二﹑现状:电动绞车具有自动、节能、安全等优点,问世以来倍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国家也加大了对电动绞车开发的关注和投入。然而传统的手动绞车车也有着一些不便。如:安全性能差、速度慢、制动差等等。于是出现了电动绞车。
高性能的电动绞车作为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以及使用工具。目前,中国在电动绞车的核心零部件的某些细分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比如在国内的方瑞船舶机械配件厂所生产的电动绞车可以根据绞盘的不同类型适合于各种作业。达到了很高的研究水平。还根据不同行业的需要研制出了轻巧的手动绞车。从技术趋势看,混合机械装置已经开始成为可预见的短期未来市场的主流所替代,电动绞车是控制技术、机械和电机等工业密切相关的产业。目前,世界上采用的驱动系统方案不一样,则布置情况及复杂程度也会不一样。总的来说电动绞车的布置方面的灵活性较大,与手动绞车不一样,电动绞车布置方面的特别问题是自动及机械控制系统的布置。
三、设计内容
电动绞车的刹车装置,包括有:设计并绘制一个绞车固定座,一个电机,一个减速机构,一个钢索卷筒,一个转动装置和一个离合装置并用AutoCAD或者其他绘图软件进行电动绞车刹车装置的装配图以及零件图的绘制
四、进度安排
1查阅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11.12.10—2011.12.20
2结合课题进行外文资料阅读,完成英文翻译; 2011.12.21—2011.12.31
3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完成文献综述; 2012.1.1—2012.1.20
4设计并绘制被加工零件的工序图; 2012.1.21—2012.2.1
5设计并绘制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示意图; 2012.2.2—2012.3.20
6设计并绘制机床的总图; 2012.3.21—2012.4.20
7整理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 2012.4.21—2012.5.5
五、预期结果
设计并绘制电动绞车刹车装置的各零件图及装配图,完成设计说明书。设计并绘制其总图的重要工作部件图;整理资料,编写完成设计说明书。
六、参考文献
[1] 冯刚, 李剑中, 谭佳. 面向海洋环境的绞车传动控制系统[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1,(06)
[2] 康宏建, 张弥宪. 处理绞车液压系统故障的一点体会[J]. 煤矿机械, 2004,(07)
[3] 高玉龙, 朱秀珍, 张兴周. 基于ARM的家庭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 应用科技, 2003,(09)
[4] 于永水, 张瑞英, 李福海, 齐明侠. SJD—11型双速绞车换档机构的研制与实现[J]. 山东机械, 1995,(03)
[5] 鲁卫红. 一种辐射源距离的估算方法[J]. 现代雷达, 2002,(02)
[6] 邱功御, 冯长悌. 船用电动连接绞车的技术进步[J]. 中国水运, 1997,(06)
[7] 张斌, 鲁守银, 厉秉强. 电力设备非量化状态信息移动采集与管理系统[J]. 仪器仪表学报, 2003,(S2)
[8] 陈建长, 雷江河, 陈瑞, 万箭波. 一种新型绞车负载试验装置[J]. 工程机械, 2005,(05)
[9] 杜军, 李学仁. 基于ARM的便携式航空发动机数据处理系统[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4,(05)
[10] 黎建良. 多田野汽车起重机绞车马达的国产化[J]. 工程机械与维修, 1999,(10)
[11]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电动绞车刹车装置的设计
摘 要
机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工具要素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机械工业担负着向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农业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提供各种性能先进、使用安全可靠的技术装备的任务,在国家现代化的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信息、新材料、系统科学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广泛渗透、应用和衍生,极大的拓展了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改变了现代制造业的产品设计方法、产品结构、生产方法、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生产组织模式,产生了一大批新的机械设计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
电动绞车作为一种机械产品,有着理论基础不在局限于力学,制造过程的基础也不只是设计与制造经验及技艺的总结。本设计涉及到了电动机的选取,齿轮与传动装置的设计,还有制动装置的选用以及减速器的计算,最后通过对零件的设计达到最后电动绞车的总装要求。总之,本设计注意到了调整结构,加强科学基础,反映在大学期间学习到的知识的联系和衔接,内容分配合理,即相互联系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设计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对自己以后工作垫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动机;联轴器;传动装置;减速器;制动装置
Abstract
Machinery is the basic tool of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of human material civil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Machinery industr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national economic sectors, including industrial, agricultural and each aspect of social life with a variety of advanced performance, safe and reliable use of th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the task, in the national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ccupies the position of play a decisive role. Since the nineteen eighties, microelectronics, information, new material, system scienc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ield widely, application and derivative, greatly expanding the product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mechanical activity of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nged the method of product design, product structure, production methods,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nd the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pattern,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new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ystem.
Electric winch is a mechanical product, a theoretical basis is not limited to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 based not only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experience and technology summary. This design involves the selection of electric motor, gear and gear design, and the braking device selection and the speed reducer are calculated, finally through to reach the final parts of the design of electric winch assembly requirements. In short, this design pay attention to adjust a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basis, reflected in the university period to learn knowledge of contact and connection, content distribution is reasonable, namely the interrelated and avoid unnecessary duplication, in the design of forming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o their later work mat foundation.
Key words:Motor;Coupling;Gear;Reducer;Braking device
目 录
摘 要 1
1 绪论 1
1.1 绞车的研究现状 1
1.2 绞车的种类 1
1.3 绞车的应用 2
1.4 绞车设计的主要内容 3
2 电动机的选取 4
2.1 电动机的功能 4
2.2电动机的种类 4
2.3 电动机选取与计算 7
3 制动系统 9
3.1离合器的设计 9
3.2 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11
3.2.1 制动器的外形 11
3.2.2 制动器系数的分析 13
3.2.3 制动器制动力矩的确定 13
3.3制动器主要零部件 14
3.4摩擦衬片的磨损特性计算 15
4 减速器的设计 17
4.1 传动参数的设计 17
4.2 减速器齿轮选择和计算 18
4.3 轴的计算和校核 25
5 联轴器的设计 27
5.1联轴器的种类和选用因素 27
5.2 联轴器的功能用途 29
5.3 联轴器的材料 30
6其他附件的设计 31
7结语 32
参考文献 33
致 谢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