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县中语文“先堂”教学设计活动教案.doc_第1页
马县中语文“先堂”教学设计活动教案.doc_第2页
马县中语文“先堂”教学设计活动教案.doc_第3页
马县中语文“先堂”教学设计活动教案.doc_第4页
马县中语文“先堂”教学设计活动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尔康县中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设计活动教案 捕蛇者说 马尔康县中(大英县河边初级中学校) 杨玉梅2013年11月捕蛇者说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一、板书课题:捕蛇者说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三、学习过程(一)、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五分钟后找学生读,看谁读的又快又准啮(ni)人腊(x)之挛(lun)踠(wn)瘘(lu)疠(l)当(dng)其租入嗣(s)为之几(j)死者数(shu)矣莅(l)事者乡邻之生日蹙(c)殚(dn)其地顿踣(b)死者相藉(ji)曩(nng)隳(hu)突恂(xn)恂而起其缶(fu)谨食(s)之熙(x)熙而乐(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十分钟后找同学翻译课文(三)、当堂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君将哀而生之乎:生:(2)而乡邻之生日蹙:生:(3)殚其地之出:殚:(4)犯寒暑:犯:2.下列各句中的“为”与“向吾不为斯役”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D.不足为外人道也。3.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号呼而转徙”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4.翻译:(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5.此段文字出自 ,这篇文章选自 ,作者是:(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翻译,给课文分段,8分钟后找同学板演,其他同学订正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第2至4段;第三部分,第5段。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1层(“永州之野产异蛇”至“无御之者”):写蛇的产地、外形特征和剧烈的毒性。第2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至“杀三虫”):写蛇的医学功用。第3层(“其始”至“永之人争奔走焉”):交代出永州人争捕异蛇的原因。这一部分是写毒蛇之毒和永州人争捕毒蛇的原因。第二部分可分为三层。第1层(第2段):交代蒋氏三代人所受的毒蛇之害。第2层(第3段):这是个过渡段,写作者出于怜悯、同情之心,想为蒋氏解除捕蛇的痛苦。第3层(第4段):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是蒋氏对作者提出的“若毒之乎”这一问题的长篇答话。第三部分,点明全篇主旨。这一段可分为两层:第1层(“余闻而愈悲”至“今以蒋氏观之,犹信”):这一层由“疑乎是”到“犹信”的转折,更增强了赋敛之毒比毒蛇更毒这一主题的表现力。第2层(“呜呼”至“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点明了本文的主题,即“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说明了写作目的,即“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俟(s)夫(f)(五)、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写作方法,五分钟时间自学,要求学生列四、板书设计:1.使用衬托突出重点。2.使用对比表现主题。五、当堂训练一.阅读选择题甲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1.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去”字,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1)何为不去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A、()()()()B、()()()C、()()(4)D、()()2.选出对下面一句话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A.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不比这毒蛇更厉害呢?B.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C.谁不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D.谁不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不比这毒蛇更厉害呢?3.选出分析正确全面的一项()A.甲文主旨在于揭露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残酷现实乙文的主旨是反映孔子告诫弟子要行仁政而不能施行暴政。B.甲文重在说明捕蛇者说一文的目的是希望统治者能知道民间疾苦;乙文记叙孔子过泰山侧的见闻,重在表明孔子及弟子对劳苦人民的同情。C.甲文写作者对“苛政猛于虎”的说法由“疑”而“信”,从而点明赋敛比毒蛇还毒的主旨;乙则通过一妇人家中的不幸遭遇的记叙,表现:“苛政猛于虎”的中心。D.甲文写作者听蒋氏诉说后始而生“悲”,继而生“疑”,终而乃“信”的思想变化过程及其感慨;乙文是在记叙妇人诉说之后,以画龙点睛之笔,得出“苛出猛于虎也”的结论。二.阅读答题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1)当其租入当:_(2)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嗣:_(3)吾祖死于是是:_(4)故为之说。为:_2.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义:病:_俟:_3.翻译下面的句子。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_4.主旨句是_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