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1页
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2页
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3页
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4页
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主任工作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要】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心理健康。处于人生发展特殊时期的中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班主任在进行班主任工作时,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科学的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当今的青少年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父母的关心呵护多,经受社会生产生活锻炼少;通过新闻媒体看到的多,眼界广,实际操作的能力低。他们如同温室中的幼苗,心理敏感而脆弱,要么盲目从众,盲目乐观;要么自卑自贱,自我封闭。他们的心理发展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存在不同的适应不良。 那么,在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经过数年的实践经验,我的认识如下:一、当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几个方面 1 、从家庭来看,离婚率不断增长,家庭气氛温馨程度减少,以及家庭对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都会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2 、从学校来看,升学的压力,频繁的测验考试,学生分数排名分等次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学生们无休止地陷于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 3 、从社会环境来看,一些不良现象,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相互攀比、舆论误导、网络传媒等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经过长期观察,我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方面一般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 4、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也称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三、针对不同的学生,有的放矢,分类指导在我所教的学生当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要么自卑、猜疑;要么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这些不良的心理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班集体的团结。1、针对自卑的孩子,我鼓励他们:你能行! 自卑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意在指自我评价偏低。由于自我评价偏低,所以自卑的学生常伴着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常常被“我能行吗?”这类问题困扰着,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表现,但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消极的,也有些自卑者为了隐瞒自己的自卑,故意做出对班级乃至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事,引起别人的关注,自卑者有时犯的罪足以让社会触目惊心。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震惊世界的韩国籍学生赵承熙“美国校园枪杀案”等。 怎样克服自卑呢? 一是引导他们不要与别人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也有人说一山还比一山高。要每个人面前,都会有各方面都比自己好的人,我们羡慕他,但回头看看,在我们身后,也还有很多人在仰望着我们。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能够去回头看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自卑呢?二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教育学生应该放弃对超越自己能力的目标的追求,以便摆脱不切实际的愿望,立足实际,发挥自己的优势。纵观历史,许多著名人物的优秀品格和辉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个人某些缺陷造成的,拿破仑因为身材矮小而立志在军事上获得成就,结果成了军事家,苏格拉底是因为自惭形秽,在思想上痛下功夫,结果在哲学领域大放光芒;司马迁受腐刑而写出了 史记等。三是指导学生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通过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 2、面对猜疑的学生,我告诉他们:要冷静! 猜疑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主观现象,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具体表现就是无中生有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三国演义中的“蒋干盗书”和寓言故事“人有亡斧者”等是较为典型的实例,古往今来,许多人的事业就毁在猜疑上,多少忠臣卫士就是因为猜疑而掉脑袋。但在班级里,猜疑是影响团结的毒瘤,班级中很多矛盾都是由猜疑引起的,所以,必须及时矫治。 一要引导学生保持头脑的冷静。要做到头脑冷静,关键要多思考,及时放弃原来的设定,防止先入为主的假定产生的心理定势。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迷就迷在猜疑上,清就清在没有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就是要客观地看问题。 二是引导学生注意调查研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眼见也未必就为实。还得认真地分析研究,冤枉了同学,冤枉了朋友损失就大了。 三是引导学生宽以待人。猜疑心重的人往往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较为苛刻,动不动就觉得别人整自己,有点权力就总觉 得别人要“夺权”。其实,只要大家心胸坦荡一点,多进行思想交流,即使相互有些意见也可消除,毛主席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走到一起来了。”大家能在一起学习就是缘分,同学们都要珍惜这种缘分,共同把学习搞好,把班集体建设好。 四是告诫学生防止挑拨离间。有人为了某种利益或习惯,常常拨弄是非,挑拨离间。惟恐天下不乱,引起别人互相猜疑。因此当听到不利于自己的话时,要认真分析其可靠性的程度,不要听风就是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一定要记住两条谚语:“为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和“谣言止于智者”,把猜疑的可能性尽量排除在萌芽状态。 3、针对骄傲自满的同学,我告诫他:要求实! 骄傲自满是由于无知,对自己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所致。“骄傲”出自诸葛亮诫子篇“淫漫则不能励精,险燥则不能治性”淫就是自满,漫就是自以为对。淫漫就是骄傲的“骄”字。台湾著名学者南怀谨先生说:“骄傲”两个字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容而自以为了不起是骄,有内容看不起人为傲,后来连起来用为骄傲。典型的事例有“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等。实践证明,不管有多大的学问,多大的权威,多大的本事,一旦骄傲就要失败,三国时期的关羽战功显赫,正因为骄傲自大,刚愎自用,自以为打遍天下无敌手,而败走麦城,自己掉了脑袋不算,还使国家事业大伤元气,走下坡路。这些历史教训足以警示后人。但学生们由于少不经事,总是容易自以为了不起,主要是孤陋寡闻和孤芳自赏造成的,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呢? 一是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以生动的事例来开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夸大自己成绩的心态,毛主席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二是指导学生加强学习,拓宽眼界。爱因斯坦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到的知识圆圈越大,它的圆周越长,它与外界接触面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所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有一首歌唱到:“外面的世界多精彩。” “井底之蛙”是无法感觉到世界的宽广的。我们要想办法扩大自己的圆圈,圆圈越大,接触的世界越大,就越不敢骄傲自满。 四、始终保持健康的育人心理,影响和教育学生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带出什么样的班级来,这话不一定说得全面,但有一定的道理:班主任的作风直接影响着班风。所以,要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必须要求班主任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要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良好的心态去感染学生;二要重视学习,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技巧,提高心理健康能力和水平;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变在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和警察现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与学生保持亲近,方可对学生施教;三要深入总结,不断完善自我,要积极实践,勇于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巧,做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表率,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五、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班集体是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家园。如果一个班集体的气氛是友好的,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那么集体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工作表现和成就的影响是将是积极的。创设良好的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形成优良的班风,能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进取的、良好的心态以及巨大的集体凝聚力。 适应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应该是: 1、个性化的教室设置。教室里可以安排一个专栏,有针对性地抄写名人名言,让学生能够受到名人名言的启迪和鼓励,也可以让学生在专栏中展示自己的特长,这样就容易让学生找回自信,那么学生眼前就一片光芒,容易培养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也就有利于班集体思想的统一,增强班集体的凝集力。让专栏就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和相互学习的场所。 2、创设浓厚的民主管理气氛。倾听学生的呼声,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使学校、教师的要求、命令与学生心声融合,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按要求去做。 3、培养文明细胞,促进班集体的文明建设。通过文明类别的评比,养成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消灭班级差生。差生往往是教师用同一个标准衡量全班学生而产生的,如果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目标,那么很可能就没有差生了,如:绘画,唱歌,写作,体育竞赛,演讲等。一个学生在这些比赛项目中不可能都差,只要有一项是他的特长,得到了发挥,他就是这项的优等生。只有这样的群体互动,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互相影响,互相教育,形成团结友爱,互相促进的集体氛围,在群体内聚力影响下,同龄共振产生正面效应,学生得到艺术,情操的培养,又活跃思维,释放烦恼,得到心理的矫正,维护心理健康。 5、适时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能力。针对学生目前问题,将来成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计划的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寻找恰当而有效的应对策略,发现个人优势,开启心理潜能,不断增强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社会困扰的自助自救能力。 6、全体教师积极配合,开展赏识教育活动,形成理想的心理教育合力。人性中最本质的期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赞赏,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敏锐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加以表扬,并经过不断地强化和迁移,引导帮助激励学生主动发展,从而满足他们心理上自我实现的需要。 另外,教师在家访中和班主任评语,要毫不吝啬地给予一些温馨的评价,春风化雨搬地滋润学生的心灵,而不要如凛冽寒风般去刺痛学生。要通过科学、平等的家长工作让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快乐成长。六、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纠正的方面 有的教师不关心、尊重、了解学生,教育中存在命令式、强制性,简单粗暴,动不动就训斥责骂,甚至变相体罚;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过急、过严,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特征,或对学习降低要求,放任自流,或者忽视其心理需要,把成人的心理需要强加给学生,认为是学生的心理需要等。 有的教师个性突出,急躁粗暴,有些学生的一些问题正是因为教师脾气激发而形成的。有的教师不公正、无耐心,随便横加责难,学生便采取反抗或逃避的态度来对付和适应老师。实践证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班主任工作的各个环节,是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开看待。所以,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