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流行病学的研究,二,临床表现与诊断,三,病因,四,治疗,目录,一,创伤后应激障碍图片,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特点:时过境迁后的痛苦体验任然驱之不去,持续回避与事件有关的刺激,并长期处于警觉焦虑状态。潜伏期从几日、几周或数月不等,多数在6个月之内,超过半年以上出现症状者少见。,创伤后应激障碍,既往对药物的反应,所有人经历类似事件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恐惧、害怕、无助感。,一、流行病学的研究,PTSD的早期研究主要以退伍军人、战俘及集中营的幸存者等为研究对象,后来扩展到各种人为和自然灾害中的受害者。,国外:5%6%的男性和10%14%的女性在其一生中的某段时间曾患过PTSD。特征:女性多于男性、少儿多于成人、创伤事件影响结局,患病率与发病率,患者的偏好,安全性、耐受性和预期不良反应,Andrew飓风后3 个月、7个月、10个月儿童PTSD的发病率分别为86%,76%,69%.,法国巴黎发生的炸弹袭击后的研究中发现,爆炸后6个月和18个月后PTSD的患病率分别为41%和34.4%。,患病率与发病率,患者的偏好,安全性、耐受性和预期不良反应,药物的药理学特征,美国911后的PTSD的发生率:3个月7.5%,6个月0.6%。,患病率与发病率,药物的药理学特征,既往对药物的反应,洪灾受害者4个月和6个月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22%和16%。,癌症患者PTSD的先患病率3-19%,终生患病率10-22%。,研究表明:涉及人与人之间创伤性事件比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等事件更常引起PTSD。,创伤事件的暴露方式,DSM-5,患者的偏好,安全性、耐受性和预期不良反应,直接经历,反复或极端暴露于创伤事件的细节(如经常处理儿童受虐事件的警察),目睹他人,发生在亲密的家人或亲密朋友身上(除了急性威胁到生命的事件外,其他事件必须是暴力性或突发性的),临床表现,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闯入性体验),1、反复的不可控的闯入性痛苦记忆(关于创伤事件的记忆)。2、反复出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痛苦性的梦境。3、分离性反应:感受到创伤性事件再次发生,常伴有错觉或幻觉,也叫症状闪回(flashback)。4、暴露于与创伤事件某些方面相似的线索中出现心理痛苦。5、暴露于与创伤事件某些方面相似的线索中出现显著的生理反应。,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避免或努力避免与创伤事件相关联的记忆、想法或情感。,避免或努力避免可能唤起与创伤事件有关的记忆、想法或情感的外在线索(比如人、场地、会谈、活动、处境等),1、无法回忆出创伤事件的重要部分(分离性遗忘)2、对自己、他人或世界存在持续性的夸大的负性认识3、对创伤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持续的不合理认知导致对自己或他人的责备4、持续的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愤怒、内疚或羞耻感5、在日常活动中显著的兴趣消失或不愿参与6、情感上与他人隔离或疏远7、无法持续体验正性情绪,负性认知和情感,警觉性增高,1、易激惹的行为和突发的愤怒2、鲁莽行为或自我破坏性行为3、警觉性增高4、过分的惊跳反应5、集中注意力困难,其他表现,内疚和自责儿童也有可能发生PTSD,急性PTSD,慢性PTSD,迟发性PTSD,三个月之内,超过三个月,至少六个月以后,DSM-4中PTSD的具体诊断标准中按病程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亚型,急性应激障碍,在DSM-4中,若创伤后的精神障碍不足4周,并在创伤事件之后4周内发病者,称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与PTSD相似,主要区别是分离性症状比较突出。急性应激障碍虽不一定续发PTSD,但是它是预测PTSD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创伤性事件,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病因,创伤性事件,1、人为灾难2、自然灾难3、暴力、犯罪和恐怖主义事件,生物学因素,1、遗传学的研究认为,有其他焦虑障碍家族史的人发生PTSD的可能性明显增加。2、PTSD患者两个重要的大脑结构(海马和杏仁核)发生改变。3、不少PTSD患者和正常人的对比研究表明,创伤可激活NE系统,导致患者警觉性和情绪体验比正常人表现出更强烈的反应。,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分析 早期经历影响 创伤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创伤性事件所带来的效应不仅击溃了既存的抵抗焦虑的防御手段,更确认了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恐惧。 创伤瓦解了原本运作顺畅的心理机制,短期是一种保护,长期对人产生一种不可磨灭的影响。,学习理论PTSD的产生是害怕的一种条件反射。认知理论PTSD病人发展了一种内部认知图式。夸大危险信息对创伤事件的消极解释病前人格特点依赖性人格、边缘性人格,童年创伤受歧视、受虐待、被遗弃、性的创伤、与父母分离的创伤等。既往史有过某种精神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缺乏社会支持,药物疗法,心理疗法,治疗,药物治疗,PTSD急性期,尤其是在病人焦虑和痛苦严重时,药物治疗往往是有必要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初期目标:减轻焦虑症状,缓和其情绪痛苦。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症状不严重者有效鼓励患者倾诉其痛苦体验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的情感常见症状的来龙去脉正常化,深入系统的心理治疗澄清创伤性经验对于创伤性经验的再加工急性应激障碍:支持性干预PTSD:深入系统治疗行为疗法:主要采用暴露为主的技术认知疗法:常和行为疗法联合使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创伤破坏了人的五个基本需要安全信任控制感自尊亲密关系认知疗法及许多治疗均需要针对这五个方面进行干预,在灾难中受到惊吓,寸步不离父母一天,一对母子来到心理关怀站。快走到门口的时候,5岁的小铭(化名)突然停住,一溜烟躲到妈妈身后,紧紧抱住妈妈的腿,不肯往前一步。妈妈哄他好半天,他才开口问了一句话:“这个房子会塌吗?”尽管后来他还是进来了,却始终没松开妈妈的手,也没开口说过一句话。妈妈回忆说,那天中午小铭和小朋友们一起在幼儿园里午睡。地震发生时,老师们赶紧把孩子们都转移到了操场上,保护了他们的生命安全,可是这突如其来的巨大震动还是把孩子们吓得不轻,哇哇哭成一片。随即家长们纷纷冲向幼儿园寻找自己的孩子,而小铭的妈妈因为路上的耽误晚到了一点,让小铭在等待的过程中更加恐惧惊慌。,由于妈妈自己也受到惊吓,在急奔到幼儿园接到小铭后,已经无力抱起小铭,只能紧紧地拉着小铭的手,往家的方向奔去,那里还有爷爷奶奶。一路上小铭紧拽着妈妈,也目睹了两边楼房倒塌、甚至压住人的场景。后来,小铭颤巍巍地问妈妈:“那些人好可怜哦,爷爷奶奶也会被压住吗?”妈妈却无言以对,因为这时已经无法联系到爷爷奶奶了。自那以后,小铭跟着爸爸妈妈睡过马路、住过帐篷、去医院找过亲人和朋友,没有一步离开过妈妈或者爸爸,同时他也目睹了大量的悲惨甚至血腥的场面。渐渐地,小铭很少开口说话了,除了跟爸爸妈妈还有简单的交流,在见到他人时都是回避躲藏,要进入任何建筑物之前都要跟父母确认好几遍“这个房子会塌吗?”。,分析与治疗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当他们遇到灾难事件,最普遍的心理反应可能会表现为严重的分离焦虑,不肯跟父母离开一步,这正是他们的安全感极度缺乏所致。小铭在受到地震惊吓之后,已经极度害怕惶恐,再加上等待妈妈的过程,更加剧了他的焦虑不安,安全感急剧下降。之后,他又亲眼见到了大量的悲惨场面,更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刺激。低龄儿童在受到创伤之后,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煤气行业精英求职指南面试预测题与实战经验
- 2025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师中级模拟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舞台美术与灯光设计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市场拓展经理竞聘笔试预测题集
- 2025年人力资源招聘面试模拟题及面试官指南
- 2025年互联网行业教师招聘面试指南及预测题解析
- 2025年初级教师招聘面试题及参考答案
-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概率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网络安全工程师中级考试题库及复习大纲
- 2025年初中化学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重点难点解析与备考建议
- 护理副高职称答辩5分钟简述范文
- 幼小衔接资料合集汇总
- GB/T 42195-2022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
- GB/T 4909.4-2009裸电线试验方法第4部分:扭转试验
- GB/T 15155-1994滤波器用压电陶瓷材料通用技术条件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全套课件
- 做一名优秀教师课件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 商场开荒保洁计划书
- DBJ 53-T-46-2012 云南省城镇道路及夜景照明工程施工验收规程
- 西方文明史(第五版)英文版全书ppt完整版课件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