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doc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doc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doc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 城市化(第二课时)大连48中学 刘伟教学目的: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电视录像机教学方法:比较法、列表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图225)。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问题。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2不利影响: 来源危害大气圈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人们的健康水圈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生物圈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岩石圈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其他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污染,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教材图2.26)(指导学生读图2.26及图下文字,填写下表,初步了解城市化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来源危害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们的健康。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饮用水质不断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活动 我国的城市化虽然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阅读图227,分析下列问题。 1)测算1995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结合我国的人口总数,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数。 2)根据计算结果,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城市化会给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压力。 3)试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施。点拨:1)1995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5,年增长率为1。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为 1 200万。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目标: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活动 在生态城市系统中,城市绿地尤其重要。有人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从图228所述的三种模式中选择一种进行评价,并提出你的改进意见。点拨: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人城市的空气;缺点是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 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C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缺点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降低。 针对三种城市绿地系统模式的缺点,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合理即可。案例5通过案例应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1、在城市建设中,必须考虑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热岛环流”,从而为城市建设服务。2、城市的发展必须向生态城市的方向努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我们应关注我们这座城市,爱护这座城市,把它建设好,把它保护好。板书设计: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2不利影响:来源危害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