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西部生态)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1、给定资料1中划线部分提到“西部大开发好比是一首钢琴曲,在弹奏它的时候,我们必须首先领悟和把握它的主旋律”,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分)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200字。【参考答案】这句话指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是西部开发的重中之重。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虽然极大地推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西部地区生态日趋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因此开发西部首先要加强西部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大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力度,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切实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98字) 2、给定资料2-4反映了我国西部地区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请根据这几则材料对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并分析其产生原因。(10分)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参考要点】生态问题:1、 生态恶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污染严重、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严重2、 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沙尘暴、干旱、洪涝等3、 原因:自然原因:西部特殊的地理环境,降雨集中,多暴雨、洪水,沟深坡陡,气候变迁;人均水资源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等。人为原因: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相对集中,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利用率高但利用水平低;过度开发山体面积,破坏植被,水电开发;水利工程老化;产业布局不合理,以重化工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企业带来的污染;在资源整合和利用上,没有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参考答案】西部地区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污染严重、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灾害频发。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方面,西部地区气候变迁,人均水资源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另一方面,人口分布相对集中,过度开发,工程密集,破坏植被;农业用水浪费严重,水利工程老化;产业布局不合理,工业污染严重;在资源整合和利用上,没有进行可持续的发展。(195字) 二、假如你是西部某环保组织的志愿者,请根据给定资料5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提出合理建议。(20分)要求:有针对性,具体可行,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参考答案】 美国的西进运动推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却对西部自然及生态环境,如动植物、矿产、水土等资源带来灾害性的破坏。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对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启示是,在开发西部,发展西部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道路。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对西部资源进行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其次,应加大在生态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在生态脆弱地区建立公园、自然保护区,有效的保护生态平衡。再次,发展经济以高科技为先导,因地制宜,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方向,加强环保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等环保产业。(276字)三、为贯彻中央政府在我省实施的加强西部地区防沙治沙工作纲要,请你以省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关于加强我省防沙治沙工作的建议要点供上级领导参考。(20分)要求:逻辑严谨,内容具体,结合实际,语言流畅,不超过400字。【参考答案】关于加强我省防沙治沙工作的建议 我省土地沙化严重,不仅制约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对其他地区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了威胁,防沙治沙任务艰巨。为贯彻中央政府在我省实施的加强西部地区防沙治沙工作纲要,做好防沙治沙工作,在此建议: 一、提高认识。把防沙治沙事业摆在生态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组织和领导全省群众进行防沙治沙工作。二、大力开展以灌草型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建设。针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治理方针,以灌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增加林草植被,提高防沙治沙成效。 三、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方针。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然修复的功能。在工程治理区全面推行禁牧,在半农半牧区实行舍饲、半舍饲,在牧区实行划区轮牧和季节性休牧。四、坚持防治并重、治用结合原则。搞好沙区生态建设同时,积极发展林沙产业,实现大地增绿、群众增收。调动群众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形成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400字) 四、给定资料7谈到了A县模式,请以“由A县模式所想到的”为副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刻,内容充实,语言流畅,800-1000字。【作答思路】立意:以生态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开头:概述“A县模式”过度:实现西部经济腾飞,要借鉴“A县模式”,以生态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分论点1:实现西部经济腾飞,要保护生态资源。分论点2:实现西部经济腾飞,要发展生态经济。分论点3:实现西部经济腾飞,要培育生态文化。结尾:总结分论点,重申总论点,升华主题。 聚焦“A县模式” 实现西部发展 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腾飞A县依托几千年积淀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扭住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两大重点工程,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思路,以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为载体,以“促农增收、提速增效”为目标,实施大树进城工程,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这种以生态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被成为“A县模式”。在漫长的中华文明的开发史上,西部历经变迁,西部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的呼喊犹在耳畔,西部开发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西部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仍然是当前开发要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而“A县模式”围绕保护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在发展生态产业、低碳经济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也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统筹发展创造了更多新鲜经验。实现西部经济腾飞,要保护生态资源。西部历来是草原、沙漠、盆地、高山或高原的集合体,也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西部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水能蕴藏丰富,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十分可观。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西部大开发极大地推动了西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在工业化进程中,西部的生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枷锁。因此要实现西部地区的经济腾飞,首先要切实保护好西部的生态资源。实现西部经济腾飞,要发展生态经济。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的种种因素,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使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局面。实践经验证明,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能走东部地区依靠发展工业经济的老路,而应立足于保护性开发,走发展生态型经济的路子,这样才能既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又不至于破坏西部地区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从而为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西部经济腾飞,要培育生态文化。西部地区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浓郁,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形态多姿多彩,独具魅力,开发潜力巨大。如何使西部宝贵的文化资源在深入的开发和挖掘中走出西部,已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被永远的载入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虽然它在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但如今“丝绸之路”为依然传承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的使命,向世界弘扬中华文明,展示中国的新风采。西部的经济腾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型+答案(考点题)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ab卷
-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考前冲刺分析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卷)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江苏银行招聘考试(英语)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第三批云南省产业导师选聘工作(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节能理念解读课件
- 【中考真题】2025年辽宁省中考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 AI技术在电力系统发展中的应用与前景
- Unit 1 You and Me Section A 1a~2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
- 早稻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 2014版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 JT-T-1178.2-2019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第2部分:牵引车辆与挂车
-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作业专项施工方案24
- 心脏查体完整版本
- 十大医药代表成功经验分享
- 医患沟通技巧与人文关怀课件
- 消防设施正确使用与操作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