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与职业中毒_第1页
毒物与职业中毒_第2页
毒物与职业中毒_第3页
毒物与职业中毒_第4页
毒物与职业中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毒物与职业中毒,第一节 概述概念: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投予较少剂量时可造成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中毒:是指生物体因毒物作用而受到损害后出现的疾病状态。职业中毒: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而发生的中毒。,一 、毒物的存在状态与接触机会,1、存在状态: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毒物在生产环境中存在。2、接触机会:原材料开采与提炼、材料的搬运与贮藏;材料加工及准备;加料与出料;成品处理与包装;辅助操作;生产中使用。,二、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2、皮肤3、消化道,三、毒物在体内的过程,1、分布与生物转化:毒物被吸收后,随血循环分布全身。2、排出:进入体内的毒物可经转化后或不经转化而排出。3、蓄积生产性毒物在体内可发生蓄积,此时毒物大多相对地集中于某些部位,对某部位可产生毒作用,有的则无明显的损害作用。,四、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1、毒物本身的物性2、剂量、浓度、作用时间3、毒物的联合作用4、生产环境与劳动强度5、个体感受性,五、职业中毒的临床,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一)、职业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慢性中毒早期常见神经衰弱综合症,脱离毒物接触后可逐渐恢复。2、呼吸系统:一次大量吸入某些气体可突然引起窒息,吸入刺激性气体可引起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炎等呼吸道炎症。,3、血液系统许多毒物能对血液系统造成损害,常表现为贫血、出血、高铁血红蛋血症等。4、消化系统急性肠胃炎、腹绞痛5、中毒性肾病:汞、镉、铀、铅、四化碳、砷华氢等6、其他:生产性毒物还可引起皮肤、眼损害、骨骼病等,(二)职业中毒的诊断,1、职业史2、劳动卫生条件调查3、症状与休征4、实验室检查以上工作主要是医院负责,(三)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急性职业中毒:1、现场急救立即使患者停止接触毒物,尽快将患者移至空气流通处,保持呼吸畅通。患者的衣服、皮肤已被污染时,须将衣服脱下,用温水或肥皂水洗净皮肤。,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清洗、吸氧、吸蒸汽、或引吐、洗胃导泻等。3、加速排出或中和已进入人体内的毒物许多化学物中毒可利用透析疗法,使毒物通过透析膜而排出体外。4、消除进入人体内毒物的作用金属中毒可用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或依地酸二钠钙等络合剂。,*慢性职业中毒早期慢性中毒常见是功能性的、可逆性的改变,而晚期则形成较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有必要暂时脱离毒物接触,适当的营养与休息对于慢性中毒患者健康的恢复可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六、职业中毒的预防,1 根除毒物 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例如,用苯作为溶剂或稀释剂的油漆,稀料改用二甲苯等。但此种替代物不能影响产品质量,目前还不能完全做到。,2 降低毒物浓度,减少人体接触毒物水平,以保证不对接触者产生明显健康危害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其中心环节是要使环境空气中毒物浓度降到低于最高容许浓度。因此,要严格控制毒物逸散到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机会,避免操作人员直接接触逸出的毒物,防止其扩散,并需经净化后排出。,3、个体防护,个体防护在预防职业中毒中虽不是根本性的措施,但在有些情况下,例如在狭小船舱中、锅炉内电焊,维修、清洗化学反应釜等,个体防护是重要辅助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呼吸防护器、皮肤防护用品等。选择个人防护用品应注意其防护特性和效能。在使用时,应对使用者加以培训;平时经常保持良好的维护,才能很好发挥效用。,个体防护,4、增强体质,合理实施有毒作业保健待遇制度,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注意安排夜班工人的休息睡眠,组织青年进行有闪身心的活动等。,5、安全卫生管理,管理制度不全、规章制度执行不严、设备维修不及时及违章操作等常是造成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消除可能引发职业中毒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应做好管理部门和作业者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双方对防毒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共同自觉执行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6、环境监测与健康监护,健全的职业卫生服务在预防职业中毒中极为重要,除上面已提及的外,应定期或不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对接触有毒物质的职工程技术人员,实施上岗前和定期体格检查,排除职业禁忌证,发现早期的健康损害,以便及时处理,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一、铅1、接触铅金属的行业铅矿开采、金属冶炼、熔铅、印刷业的浇板、铸字、造船工业中熔割、刮铲、电焊、铆钉、电缆制造;电视机、无线电、灯炮、罐头等的小焊锡均接触铅尘、铅烟或蒸气。,一、理化性质,铅为柔软灰白色重金属,原子量207.2,熔点327.5,沸点740,铅尘遇热或明火会着火、爆炸。加热至400以上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迅速氧化为铅的各种氧化物。铅具有较好的延展性,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碳酸和有机酸。,二、常见的铅化台物,氧化铅(PbO),有黄丹和密陀僧两种变体。二氧化铅(PbO2)、三氧化二铅(樟丹)、四氧化三铅(Pb3O4)(红丹、铅丹)。铬酸铅(PbCrO4)(铅黄)。醋酸铅Pb(CH3COO)23H20(铅糖)和硫酸铅。,接触机会常见的职业性接触除铅矿开采及冶炼工作外,见于以下职业:,蓄电池制造业、制造含铅耐腐蚀化工设备,管道、制造X线和原子辐射防护材料;制造铅合金用于轴承材料、印刷铅字、电缆护套、焊料、保险丝、子弹、塑料模型原料;灯泡、罐头生产中的锡焊过程等。铅的化合物的接触机会更为广泛,生产和使用油漆、颜料的行业(铅丹、铅黄、密陀僧、氯化铅等);塑料工业(硫酸铅、磷酸铅、硬脂酸铅等);橡胶工业(氧化铅、硫化铅等),玻璃、陶瓷工业(氧化铅、硅酸铅、碳酸铅等)。,三、毒性,引起急性中毒的量因铅化合物不同而有差别。醋酸铅一次口服中毒量为23g,致死量为50g;口服铬酸铅1g可致死:砷酸铅的经口最小致死量为1.4mgkg。铅蒸气经呼吸道吸入时,在肺内沉淀吸收率可达30%50%,铅尘在肺内沉淀后,14天内90%以上由肺部移走。铅在胃肠道的吸收率为7%10%,但空腹时吸收率明显增加,可达45%。饮酒可促进铅的吸收。儿童生长发育期,由于生理学上的特点,呼吸道与胃肠道对铅的吸收可能高于成人。,四、临床表现,工业生产中,急性中毒已极罕见。职业性铅中毒基本上均为慢性中毒,早期表现为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随着接触增加,病情进展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 (2)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出现腹绞痛(也称铅绞痛)。 (3)血液及造血系统。可有轻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增多等。 (4)其它部分患者可出现肾脏的损害。女工可引起月经失调、流产等。,五预防原则,1、降低铅浓度。 加强工艺改革,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如铅熔炼用机械浇铸代替手工操作;蓄电池制造采用铸造机、涂膏机、切边机等,以减少铅尘飞扬。 加强通风。如熔铅锅、铸字机、修版机等均可设置吸尘排气罩,抽出烟尘需净化后再排出。 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 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如用锌钡白、钛钡白代替铅自制造油漆;用铁红代替铅丹制造防锈漆。用激光或电脑排版代替铅字排版等。,2、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 铅作业工人应穿工作服,戴滤过式防尘、防烟口罩。严禁在车间内吸烟、进食;饭前洗手,下班后淋浴。坚持车间内湿式清扫制度,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和设备检修。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有铅吸收的工人应早期进行驱铅治疗。妊娠及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调离铅作业。3、职业禁忌症: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患、心血管器质性疾患。,六、中毒后的处理,3、中毒后的处理1、铅吸收:可继续工作,3-6个月得查一次2、轻度中毒:驱铅治疗治疗后可恢复工作3、中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原则上调离铅工作4、重度中毒:必须调离铅作业,并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和休息。,汞(Mercury)Hg,一、理化性质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银白色金属,又称“水银”,原子量200.59,沸点356.9,常温下就能蒸发。由于汞不溶于水,故水封不能有效阻止其蒸发。汞不溶于盐酸及稀硫酸,不与碱液反应,但能溶于脂质,能溶于多种金属,如金、银、锡等,生成合金汞齐(amalgam),加热汞齐使汞蒸发,即可得另一种纯净的金属,是贵重金属的提取方法之一。汞的粘度小,易流动,无孔不入,在生产或使用蒸气可吸附于衣物、墙壁、木材上,扩大了污染。,二、接触汞的职业有:,1.冶金工业。汞矿的开采一般不引起中毒。汞的冶炼,尤其是我国的土法炼汞,矿石在炉中燃烧后分解出汞蒸气,冷却后成为金属汞、珠砂焙干,用汞齐法提取金、银等贵重金属或用汞齐镀金、银均引起中毒。,2.有机合成工业。如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用HgCl2为触煤,乙炔水化法生产乙醛用Hg为触媒,生产染料中间体(1氨基蒽醌、四氯蒽醌等)要用硫酸汞作定位剂,这些行业都可发生汞危害。,3.以汞为原料生产医药、农药、试剂等含汞化合物。如甘汞、升汞、汞撤利、水杨酸汞、氯汞腮、醋酸苯汞、氯化乙基汞、磷酸乙基汞、硫酸汞、氧氰化汞、溴化汞、氧化汞等。4.仪表工业。许多仪表的制造、校验、维修均需使用汞,如温度计、血压计、气压计、液压计等,是汞中毒的重发生源之一。,5.电器行业。电子器材如太阳灯、荧光灯、石英灯、整流器、x线球管、电子管、震荡器、汞电池等的生产与维修都需要用汞。6.其他。用汞制造雷汞、用锡汞齐制镜、用银汞齐补牙、作精密铸件的模具等等。,三、毒性,人吸入金属汞浓度1.28.5mg/m3可致急性中毒。常见汞盐经口毒性因其吸收的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一价汞盐如HgCl2、HgN03毒性较小,二价汞盐如Hg(N03)2毒性较大。由呼吸道吸收的汞可占吸入量的75%80%,分布全身各器官,以肾脏含量最高。其次是脑、肺、消化道等。慢性毒性靶器官主要是脑、消化道及肾脏。体内汞主要经尿、粪排出,亦可经肺呼出,唾液、乳汁、汗液则排出极少量。,四、临床表现,急性中毒:多因短期吸入高浓度汞蒸气引起,重时可在数小时内出现症状。有头痛、头昏、乏力、低热或中等度发热,睡眠障碍等全身症状。口腔炎突出,流涎、牙频红肿、糜烂、牙齿松动、腿槽溢浓,同时伴有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在中毒后13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少数可发生肾损害。,慢性中毒主要因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汞蒸气而引起。,1.神经精神障碍:早期表现如失眠、易急燥、容易激动、胆小、好哭、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情绪性格发生改变,可有幻觉。2.震颤:早期表现为腿发射活跃,进而发生手指轻微震颤,可波及眼险、舌,是常称的“三额”。震额振幅可变为粗大,影响患者饮水、吃饭、穿衣、提裤等。此震颤为意向性,越想控制不震颤,反而更明显。非习惯性动作则震颤严重。,3.口腔炎:早期可见牙龈肿胀、出血、口臭、牙龈酸痛松动、流涎,继而为牙龈萎缩,牙齿脱落。当口腔卫生不良时可在龈缘处有蓝色“汞线”出现。4.肾脏损伤等,中毒后的处理,急性中毒患者应脱离汞接触,进行驱汞治疗和对症处理,误服汞盐患者不应洗胃,须尽速灌服鸡蛋清、牛奶或豆浆,以使汞与蛋白质结合,并保护被腐蚀的胃壁。慢性中毒:医院处理,五、预防,1.改革生产工艺,用无毒或低毒代替汞。2.生产程序应自动化、密闭化、通风出口设有净化装置,如碘化活性炭、氯化活性炭、二氧化锰、硫化钠等均对汞有一定的吸附作用。,3.工作场所地面、墙面、桌面及天花板应使用光滑不易吸收的材料。地面应有水银回收井,并定期用真空泵收取井中的水银。4.加强个人防护,禁止在作业场所进食、喝水。定期进行包括尿液测定的健康体检。对就业前体检中,神经精神及肾疾患、明显口腔炎、孕妇及哺乳妇女为职业禁忌症。5.定期检测车间内汞浓度,及时针,三、一氧化碳 (CO ),1理化特性 一氧化碳 为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比重0.967。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氨水。易燃易爆,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2.5%一74%。不易为活性炭吸附。,2、接触机会,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过程均可产生一氧化碳。主要有:(1) 冶金工业中的炼焦、炼钢、炼铁。(2) 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铸造、锻造车间。 (3)化学工业中用一氧化碳作原料制造光气、甲醇、甲醛、甲酸、丙酮、合成氨;耐火材料、玻璃、陶瓷、建筑材料等工业使用的窑炉、煤气发生炉等。,3毒理,一氧化碳 (CO ) 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主要与血红蛋白(Hb) 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之失去携氧功能。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40倍,而HbCO的解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解离速度慢3600倍,故Hb不仅本身无携带氧的功能,而且还影响(HbO2)的解离,阻碍氧的释放。由于组织受到双重缺氧作用,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4、预防原则,设立CO 报警器;防止管道漏气;生产场所加强通风;加强个体防护,普及自救、互救知识;进入危险区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第三节 有机溶剂及苯胺,一、常用有机溶剂中毒(一)、苯,1理化特性,苯 (bezene) 在常温下为带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沸点80.1C,极易挥发,蒸气比重为2.77。自燃点为562.22C,爆炸极限为1.4%8%。易着火。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汽油、丙酮、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2接触机会,苯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接触机会很多,例如:(1)作为有机化学合成中的一种常用原料,如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农药、合成橡胶、塑料、洗涤剂、染料、炸药等。(2)作为溶剂、萃取剂和稀释剂,用于生药的浸渍、提取、重结晶,以及油漆、油墨、树脂、人造革、粘胶和喷漆制造。(3)苯的制造,如焦炉气、煤焦油的分馏、石油的裂化重整与乙炔合成苯。(4)用作燃料,如工业汽油中苯的含量可高达10%以上。,2、人中毒系统及症状,苯在生产环境中以蒸气形式由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吸收很少,经消化道吸收完全,但实际意义不大。 (1)急性中毒:急性苯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吸入大量苯蒸气而引起,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轻症状起初有粘膜刺激症状,随后出现兴奋或酒醉状态,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2)慢性中毒,A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是神经衰弱综合症B造血系统:造血系统的异常表现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再生性贫血、白血病,苯是世界公认的致癌物,3、预防原则,(1)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取代苯。如在油漆及制鞋工业中,以汽油、二乙醇缩甲醛、环己烷、甲苯、二甲苯等作为稀薄剂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