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骨骼肌的细微结构;掌握细胞的生物_第1页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骨骼肌的细微结构;掌握细胞的生物_第2页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骨骼肌的细微结构;掌握细胞的生物_第3页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骨骼肌的细微结构;掌握细胞的生物_第4页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骨骼肌的细微结构;掌握细胞的生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肌肉收缩,第一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骨骼肌的细微结构;掌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2、了解肌丝滑行学说;掌握肌肉收缩过程3、掌握肌肉的三种收缩形式4、了解不同类型肌纤维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掌握两类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及功能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2、肌肉收缩过程3、不同的肌肉收缩形式对体育运动实践的意义4、两类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及功能特征,以及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概述,一、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粘滞性,二、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继续,链接,弹性成分的作用:(1)助力作用;例:立定三级跳预摆;投掷的超越器械动作。(2)缓冲作用;例:落地缓冲。,返回,第一节,肌肉的微细结构与生理特性,一、肌纤维的微细结构,(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二)肌管系统,二、肌肉的生理特性,(一)肌肉的兴奋性,(二)肌肉的收缩性,继续,一、肌纤维的微细结构,(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图一),(二)肌管系统(图二),横管(T管),(肌浆网),纵管(L管),2、细肌丝,1、粗肌丝,肌球蛋白(肌凝蛋白),肌动蛋白(肌纤蛋白),原肌球蛋白(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原宁蛋白),收缩蛋白,调节蛋白,肌管系统,返回,肌原纤维的排列,H带,A带,I带,Z线,M线,(明带),暗带,(图一),返回,(图二 肌管系统示意图),继续,肌浆网,网状纤维,基膜,肌膜,肌原纤维,M线,Z线,横管,肌浆网(纵小管),终池,三联体,由滑面内质网构成,调节肌浆Ca2+浓度,图四 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立体模式图,返回,1、粗肌丝,肌球蛋白,主干,M线,Z线,横桥,横桥特点,1)有两个结合位点,肌动蛋白结合位点,ATP结合位点,2)有两个活动关节,3)有ATP酶活性,A活动点,B活动点,A结合细丝,B向M线摆动,返回,2、细肌丝,肌动蛋白,60%,双螺旋体结构,构成细丝主干,有与横桥结合位点,原肌球蛋白,双螺旋体结构,位于肌动蛋白双螺旋沟沿,覆盖肌动蛋白上的结合位点。一但移位,可暴露肌动蛋白结合位点。,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肌钙蛋白,能与Ca+成可逆性结合,以调节原肌球蛋白的位置。,返回,Ca+,结合位点暴露,二、肌肉的生理特性,(一)肌肉的兴奋性,1、兴奋性的概念:(1)刺激:能引起机体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2)反应:指刺激所引起机体功能活动或生化过程 的改变。 (3)兴奋性:生物体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继续,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测定和概念:,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 两侧的电位差。,极化状态:细胞安静时,膜内、外电位稳定于某 一数值的这种状态。,继续,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测定,+30mv,刺激,-90mv,返回,继续, 静息电位的成因:,a、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 细胞膜外:Na+,Cl- 细胞膜内:K+,A-(蛋白质、有机物离子),b、细胞膜内外存在着巨大的浓度差是离子运动的原因: Na+、Cl-膜外膜内,K+、A-膜内膜外,c、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 安静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而对Na+、Cl-和A-基本不通透。,继续,d、由于b、c的原因,造成少量K+通过细胞膜扩散到膜外,而Na+、 Cl-、A-不通透则仍留在原处,结果,膜外就有较多的正离子,膜内就有较多的负离子,于是就形成了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的静息电位。,e、当K+外流的力量与阻止K+外流的力量相等时,K+不再向外扩散,膜内外的电位差就稳定于某一固定的数值,即静息电位。,继续,(2)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概念与波形:,概念:当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 发生一次扩布性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 化称动作电位.,继续,动作电位波形,继续,动作电位的波形 (峰电位),上升支,去极化:,反极化:,下降支(复极化) :,+30mv,-90mv,0mv,0mv,+30mv,-90mv,继续, 动作电位的成因:,b 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于是Na+迅速内流,使膜内电位增高,不仅使原来的负电位消失(去极化),并进一步使膜内电位比膜外高,形成了膜内电位为正,膜外电位为负的反极化状态。,a 阈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首先引起局部膜内、外电位差的减小,达到阈电位水平(-40mv),继续,c 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当促使Na+内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Na+内流的电位梯度这两种对抗力量相等时,Na+内流停止,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d 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当Na+停止内流后,膜对K+的通透性又增加,于是K+迅速外流,膜电位又逐渐恢复到静息水平(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继续, 动作电位的传播:,返回,第二节,肌肉的收缩原理,(肌丝滑行理论),1、兴奋收缩耦联,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的滑行,3、肌肉舒张,(一)肌肉的收缩过程,继续,一、肌肉收缩的过程与机制,(二)单收缩和强直收缩,H带,A带,I带,Z线,M线,(明带),暗带,(肌丝滑行),返回,1、兴奋收缩耦联,从肌肉兴奋的电位变化导致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的过程。,1)动作电位沿横管系统传向细胞深部;(图一) 横管系统是肌膜凹陷形成的。因此,动作电位不仅沿肌膜传导,而且也沿横管系统传至细胞内部,深入到三联管。,2)三联管兴奋引起终末池释放Ca+,触发肌肉收缩,继续,图一 肌肉收缩的几个步骤,肌膜,舒张,Ca+ 肌质网 Ca+,T管,横桥 ATP,原肌球蛋白,收缩,1)膜兴奋,2) Ca+ 释放,Ca+,3)Ca+与肌钙蛋白结合,“位阻效应”解除,5)摄入Ca+,6) 恢复“位阻效应”,肌动蛋白,肌钙蛋白,4)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并运动,返回,链接,继续,继续,2、肌肉收缩横桥摆动引起肌丝的滑行(1)当肌质中Ca2浓度增加,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发生变化,失去钩子作用,使原肌球蛋白从肌动蛋白的双螺旋沟的沟沿滑到沟底,露出肌动蛋白上的位点,横桥与肌动蛋白的位点结合。(2)带有ATP的横桥一旦与肌动蛋白结合,ATP酶的活性迅速增加,加速ATP分解,释放能量使横桥头部向粗丝中心方向倾摆,牵拉细丝向肌节中央滑行。(3)横桥头部的倾摆暴露出其上面的ATP结合点,新的ATP与之结合,横桥头部与肌动蛋白分离,横桥从倾斜位又回到垂直位。(4)横桥恢复正常垂直位时,头端又与肌动蛋白的下一个位点结合,于是又发生一次新的倾摆,牵拉细丝进一步向粗丝中央滑行,肌节缩短,产生肌肉收缩。,返回,3、肌肉舒张 当刺激停止,Ca+释放停止,肌质网上的钙泵迅速将Ca+泵回终未池,肌浆中Ca+浓度下降,Ca+与肌钙蛋白分离,肌钙蛋白的构型恢复,原肌球蛋白重又将肌动蛋白的位点掩盖,使横桥与肌动蛋白分离,细丝从暗带内滑出,肌节恢复原长,产生肌肉舒张。,返回,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单收缩: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 被刺激的细胞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进行一 次收缩。,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过程中的舒张期,使肌肉还没有完全舒张就产生第二次收缩。,完全强直收缩:新刺激落在前一个收缩过程的收缩期,使肌肉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未就开始了第二次收缩。,返回,(一)缩短收缩(向心收缩),(二)拉长收缩(离心收缩),(三)等长收缩,二、 肌肉的工作形式,继续,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负荷)时,肌肉缩短,牵拉其附着的骨杠杆做向心运动,这种收缩叫缩短收缩。,(一)缩短收缩(向心收缩),1、等张收缩:(图一),2、等动收缩:(图二),返回,作用:,实现各种加速运动和位移运动,做功:,正功,例:高抬腿、屈肘、挥臂,图一 等张收缩时,肌肉产生的张力随关节角度而变化,返回,图二 等动收缩时,在整个关节范围都能 产生最大的 张力,而等张收缩即不能,返回,当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虽积极收缩但仍然被拉长,这种收缩称为拉长收缩,(二)拉长收缩(离心收缩),返回,作用:,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的作用,做功:,做负功,例:落地缓冲、步行下楼梯,牵拉缩短环:在缩短收缩前产生离心收缩,便肌肉受 牵拉而伸长,从而使其后的缩短收缩能 产生更大的力量和输出功率。,E,C,F=0,F,安静,收缩,A,F,张力,F,F,时间,t,B,图三 等长收缩的力学观,A、等长收缩时,肌肉的收缩成份(E)和弹性成份(C)的机械变化示意图,B、等长收缩时张力的变化,L,L=肌肉的长度,F=安静时的张力,F=收缩时的张力,(三)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虽积极收缩,但长度并不变化,这种收缩叫等长收缩。,0000,OOOO,作用:,起支持、固定和保持某一姿势的作用,做功:,不做功,例:支撑、悬垂、站立等,继续,肌肉三种收缩形式的比较,工作形式,肌肉长度 变 化,外力与肌张力 的比较,在运动中 的功能,肌肉对外所做的功,缩短收缩,缩短,小于肌张力,加速,正功,拉长收缩,拉长,大于肌张力,减速,负功,等长收缩,不变,等于肌张力,固定,未做功,返回,继续,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第三节,肌纤维类型,慢肌纤维(ST),快肌纤维(FT),红肌或型肌纤维,白肌或型肌纤维,一、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及功能特征,二、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三、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一、两类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及功能特征,(一)形态学特征,1、结构特征:,FT直径ST,肌浆网较ST发达两倍,肌浆网摄Ca2+速度ST,FT反应速度快;,ST线粒体数量较FT多且体积大,周围毛细血管比FT多,故ST的血液供应较FT好,2、神经支配:,FT由大运动神经元支配,神经元较粗,传导速度快,神经与肌肉接触面积大,神经内有较多的突触小泡;,ST由小运动神经元支配,神经元较细,传导速度慢,神经与肌肉接触面积小,神经内突触小泡较少,(二)代谢特征,1、无氧代谢能力:,FTST,原因:,FT中参与无氧代谢过程的酶活性较ST高;,ATP酶;肌激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糖元含量,2、有氧代谢能力:,STFT,原因:,(1)ST中线粒体数目多、体积大,氧化酶的活性高;,(2)肌红蛋白含量高,毛细血管多,(三)生理特征,1、收缩速度:,FTST,原因:,2)大运动神经元支配,传导速度快;,3)无氧代谢能力强;,1)肌浆网摄Ca2+速度快;,2、收缩力量:,FTST,原因:,FT直径大,支配FT的大运动神经元兴奋阈高,较强的刺激引起兴奋,故收缩力量大; ST恰相反,3、抗疲劳能力:,ST FT,原因:,ST有氧代谢能力强,返回,慢肌纤维特性较为适合于耐力项目的活动,快肌纤维特性较为适合于速度和力量性项目的活动,图一 优秀运动员肌纤维 类型的分配,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慢肌纤维百分比,快肌纤维百分比,马拉松,游泳,长跑,速度滑冰,越野跑,竞走,自行车运动,标枪,800米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